M管理及其他
凉山州宁南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分布特征分析
陈泽辉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大队,四川 成都 611730)
anagement and other
凉山州宁南县是一个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为有效防范地质灾害,应当对当地的地质灾害特征有一定掌握。基于此,摘  要:
本文就结合凉山州宁南县当地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对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以及分布特征展开探讨,具体如下。
凉山州宁南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关键词:
P694A11-5004(2020)10-0167-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凉山州宁南县地区的居民长期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常见
的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对当地的生产建设、经济发展以及
人身安全都造成严重危害[1]
。从地理分布来看,地质灾害存在一定特征,这能够为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指导,在防治工作中应以地质灾害集中的地区为重点,当地的生产建设建议尽量避开这些多发的地区,以减少损失。
1 县域特征与灾害特征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宁南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南东侧,东临金沙江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南邻会东县,西连会理县、德昌县,北与普格县、布拖县接壤。地理坐标东经102°27′44″~102°55′09″、北纬26°50′12″~27°18′34″。县境东西长46.3km、南北宽51.6km,幅员面积1667km2。公路联接所有乡镇,省道S212线纵贯南北、S310线横穿东南角。见下图1。
图1  宁南县位置图
1.2 气象水文
宁南县由于受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气流、西太平洋暖湿季
收稿日期:
2020-05作者简介:
陈泽辉,男,生于19年,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风气流影响,而形成了一年中干湿季节明显的气候特征[2]。雨季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10月中旬后结束。期间以6月和9月降水最多,据宁南县气象站实测宁南近几年(2010年~2015年)降雨量,年均降雨量为962.6mm,全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2.4天。县域内主要河流有黑水河和金沙江,均属金沙江水系。另有龙洞河、三岔河、小河、老木河、俱乐河、银厂沟、野碧沟、碧迹河、支鲁沟、骑骡沟、瓜达沟、依补河、大同白水河等13条山溪。见下图2。
图2  宁南县降雨等值线图
1.3 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数量
根据详细调查,确定宁南县共发育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94处。宁南县发育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危岩)、不稳定
斜坡、泥石流、等四种灾害类型[3]
。具体地质灾害数量及所占比例见下表1。
表1  宁南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数量
灾害类型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
泥石流合计数量(处)286910394百分比
72.59%
2.28%
2.54%
22.59%
100.00%
其中,小型有210处,占总数53.30%,中型有162处,占总数41.12%,大型有20处,占总数5.08%,巨型有2处,占总数0.51%。
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宁南县境内的地质灾害受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文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具有点多、面广等特点,在时空上、及行政区域分布不均,但在地段上及时段上分布具有相对集中等特点。
167
M管理及其他
月份降雨量灾害点数百分比
117.950anagement and other
表2  地质灾害发育与降雨量关系统计表
26.520311.570424.700569.83266.6%
6214.437719.54%灾害类型
滑坡9101425910416141431661842910222921516286
崩塌
泥石流1811
2
2
734221611151113
2不稳定斜坡
7170.957519.04%
8148.7714135.79%
9190.607418.78%
10102.9010.25%
1111.120128.880表3  地质灾害按乡镇分布统计表
乡镇名称白鹤滩镇大同乡稻谷乡海子乡红星乡葫芦口镇华弹镇景星乡俱乐乡梁子乡六铁乡倮格乡跑马乡披砂镇骑骡沟乡杉树乡石梨乡松林乡松新镇西瑶镇新村乡新华乡新建乡幸福乡竹寿镇合计
面积(km2)54
531068132255837579011010212766829731525235533611572441667
灾害点数量小计
2711152718109201735101226919432310222931817394
面密度(处/km2)
50.00
20.750.946.1784.3872.0017.2424.3235.0918.2.734.907.8718.1831.719.2861.2982.6944.2328.5741.5180.562.6125.0038.23.
1
121
3111
119
21
10
2.1 时间上的分布特征
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与降雨关系密切,降雨是宁南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宁南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及西太平洋暖湿季风的影响,一年中干湿季节明显。雨量少但降雨集中,常出现局地性暴雨。年平均降水量960mm,年最大降水量1983mm,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5月~10月。雨季一般在5月下旬(最早在5月上旬,最迟的在6月中旬)开始,10月中旬后结束,期间以6月和9月降水最多。全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2.4天,6月~9月降水日数最多,各月都在16天以上,5月和10月次之,也在12天以上,在全年降水中,夜间降水明显多余白天,夜间降水达730mm,占全年降水量的75%,为白天的3倍。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往往形成局域性的强暴雨天气过程,并诱发严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或出现变形破坏迹象的时间统计,全县394处地质灾害,发生或出现变形破坏在1月~4月份的有0处,5月份~9月份的393处,10月份~12月份1处。可见,宁南县地质灾害基本上都发生于雨季(5月~9月),占发生总数的99.75%。由此可见,宁南县地质灾害发育与降雨存在正相关关系,降雨是宁南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见表2。
宁南县地质灾害发生时间的分布特征与年降雨量集中产生的时间月份一致,每年雨季是境内地质灾害的易发时期,降雨是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诱发因素。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历时、降雨量等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强降雨过程中地质灾害与降雨具有同步发生的特点,在降雨强度不大但连续降雨过程中,地质灾害具
168
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局地暴雨型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往往集中
发生在出现局地暴雨的当日。2.2 行政区划上的分布特征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宁南县全县25个乡镇均有分布,其分布的平均面密度为23.处/100km2,具有分布广泛,但散中有聚的特点。全县地质灾害分布面密度大于平均密度的乡镇有14个,灾害点数308处,占全县地质灾害总数的78.17%,分布密度小于平均密度的乡镇有11个,灾害点数86处,占全县地质灾害总数的21.83%。见表3。
3 结语
综上,宁南县全县25个乡镇近年来都发生过地质灾害,虽然分布广泛,但有散中有聚的特点。全县地质灾害分布面密度大于平均密度的乡镇有14个,灾害点数308处,占全县地质灾害总数的78.17%,分布密度小于平均密度的乡镇有11个,灾害点数86处,占全县地质灾害总数的21.83%。故在防治工作中以地质灾害集中的乡镇为重点,如果可能,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当地的生产建设建议尽量避开这些多发的地区,以减少风险及损失。
参考文献
[1][2][3]
张瑜.如何有效构建地震多发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J].绿色环保建
材,2020(06):39-41.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8·8”重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情况[J].中国应急管理,2017(08):45-46.
黄靖,第宝锋,边静虹,左进,胡晓曦.凉山州山地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及人为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06):27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