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卷第2期 Vo1.38 No.2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Medical Edition 2010年3月 Mar.2010 护理医学・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 张小红。罗丽霞 (湖南省隆回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 目的探讨外科腹部手术切1:2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对本院2008 年1月一12月大外科4 41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分析比 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影响切12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4 410例腹部手术患者中发生切12感染47例次 (1.07%),占医院感染人数的35.59%。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表明高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良恶性疾病 种类、术前是否应用抗生素、病原茵耐药性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关;进一步分析表明,手术持续时间长、糖尿 病术前血糖高是影响术后切口是否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论防控制术后切口感染。 高龄、手术时间长、糖尿病血糖高、不合理使用抗生 素、恶性肿瘤、手术类型是腹部手术切12感染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应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对应措施,减少并预 关键词: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7444(2010)02~0301—02 切口感染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 生不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及生命,而且给患者 与非感染组组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阳 性例数表示,两个样本比较采用X 检验。P<0.05 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手 术切口感染由多因素引起,加强切口感染的监测与 控制、加强综合性预防措施与手术过程中每一个环 节的消毒管理,是降低切口感染的关键。为了更好 地控制和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对本院2008年1 月~2008年l2月大外科手术4 410例病例进行了 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4 410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47例 (1.07%),占医院总感染人数的35.59%。影响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l2月本院大外科手术患者4 410 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表明高龄、手术切口部位、切 口类型、良恶性疾病种类、术前是否应用抗生素、手 术时间长短、有无糖尿病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关,与 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表1)。 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47例,其中男27例,女20 例;随机选取腹部手术后无切口感染4O例为对照, 2.2两组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比较 其中男20例,女20例。诊断标准以卫生部2001年 与非感染组比较,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组手术持 续时间、空腹血糖(VV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差 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依据。 1.2统计学方法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组与非感染 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 利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录入、整 理及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 4-s表示,感染组 收稿日期:2009—10—15 通讯作者:张小红,本科,主管护师,E—mail:892609761@qq.corn. 301 表1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例) 与非感染组比较,a:x =3.99—6.78,P<O.05 表2两组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比较 与非感染组比较,a:t:2.35~11.33,P<O.05 2.3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 47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全部送了切口分 泌物细菌培养,其中23例细菌培养阳性,共培养出 28株细菌,其中G一杆菌17株,占6O.7l%,G 杆菌 8株,占28.57%,真菌3株,占10.72%。在培养出 的细菌中,大部分为医院环境卫生中的常见菌,且 90%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包括大肠 埃希氏菌9株(32.14%),阴沟肠杆菌6株 (21.44%),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17.86%),表皮 葡萄球菌3株(10.72%),变形杆菌1株(3.57%), 铜绿假单胞菌1株(3.57%),真菌3株(10.72%)。 2.4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体质、切口类型、手术操作 时间有密切关系,调查发现6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 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而糖尿病患者与非感染组恶 性肿瘤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次,切El感染不但与生物性侵入因素有关,如环 境、术者无菌操作不严等;也与非侵入性因素有密切 关系口】,如各种基础病、长期应用抗生素等。 3O2 3 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围术期用药。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 —2.0 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问 超过3 h,或失血量大(>1 500 mL),可手术中给与 第二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 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48 h;手术时间较短(<2 h) 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一污染手 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补为24 h,必要时延长 48 h,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对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 以预防性服用抗真菌药物和行真菌培养L2 J,注意菌 群失调,重视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减少耐药菌株的 发生也是预防切口恶染发生的关键。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方法、医疗用具 清洗消毒技术、无菌技术操作方法、注意无菌区域的 保护,尽量缩短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尽量缩短病人住 院时间,正确的换药方法均是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 重要途径。手术时间与切口暴露的时间越长,由空 气或切口汗腺排出的细菌就越多,由此造成的感染 机会也就越大。手术时每小时落在手术区的细菌数 可达35 000—60 000个 J。本组38例患者手术持 续时间>2 h。所以应尽量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手术 操作过程中动作要精细,尽量减少伤口暴露时间,注 意保护无菌区域。 严格执行手术室的空气及环境消毒监测。每月 进行空气、物表、无菌物品等细菌培养监测生物监 测,其监测结果均应达标。术前准备要充分,择期手 术患者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病,提高患者自身 免疫力;另外,术前备皮方法要正确,术前用抗菌皂 洗澡更衣,手术前2 h备皮,备皮时最好用脱毛剂或 剪毛,这样可避免皮肤损伤也可减少细菌定植。 参考文献: [1] 丁国英,王婕玲.非生物性因素引发切口感染及对策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775. [2] 郭宏川,罗毅男,郭永川.神经外科医院感染位及相关 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B (7):640—642. [3] 陈爱卿,杨志琦.预防使用抗生素与切13'感染调查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2):120—121. (此文编辑朱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