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西施
提到西施,人们自然会想到“西施常浣纱于水上,鱼为之沉”的“沉鱼”典故与“四大美女”的芳名。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而西施又名列四美之首。然而,由于时代所限,现在的我们并不能知道他们到底芳容何许,而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尽其所能想要描写出她们的美貌来。我想,所谓这些“四大美女”,她们现在更多的只是一种文化符号了吧。 回到西施,相传西施是越国人。当时,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打进了越国。越军被打败,越王勾践作了战俘,越国大夫范蠡作为人质跟随越王夫妇到吴国做奴隶。三年以后,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夫妇和范蠡,勾践回国以后,卧薪尝胆,准备十年生聚,力图报仇雪耻。他采用范蠡所献美人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西施凭她倾国倾城之貌和高超的琴棋歌舞,致使吴王日日深宫醉不醒,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在她的内应下,勾践终于灭吴复国。
吴国覆灭后,关于西施的结局,历史上一直没有定论。西施根据传说在吴亡后和心爱的人范蠡驾扁舟,入太湖,不知所终;还有一种是吴亡后被沉溺于江中。也有人认为西施最后爱上了吴王,在吴王死后追随他而去。
历史上常常有人将吴国亡国的责任推脱在西施身上,认为她是如褒姒妲己般的红颜祸水,在我看却是不然。用史学的眼光看,一个国家的兴亡,自有它历史的必然性,有它深刻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原因,不是一两个人能左右得了的。当时吴国所处地里位置便已注定其难称霸诸侯威加中原,中原地区强国林立已是吴国难以力扛,而身旁又有越国虎狼之辈的危胁。事实上吴国一直是游离在中原政治之外的,强大的楚国和秦国尚且被中原鄙视为蛮夷和夷狄,何况吴国这么个偏远小国。因此吴王要有所发展,就必须涉足中原政治。而国小民寡的吴国相比于中原的传统大国来说,国力相差十非常之大的。而 吴王不能审时度势,又好大喜功,夫差自从打败越国后,就一心想称霸诸侯国,称为中原新的霸主,然后他的方向不对,一位重视齐国,轻视早已虎视眈眈的越国,吴王的好大喜功更体现在此时的他已经听不进任何劝告,面对伍子胥的忠心耿耿不予听取,相信奸相伯嚭,此时的吴国早已是强弩之末。相反越国君臣一心,处在兴荣向上,越王勾践七年不收赋税,与百姓一同休养生息,国力远超吴国。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吴王夫差连仅有的伍子胥都不能用好,又怎么能称霸中原。而这其中也体现出了吴愎自用的性格特点。因此,上天只给了吴国短暂的春天,历史也只给了夫差的这样限定。而西施只不过是滚滚历史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已。
在我看来,西施的“罪名”只是和中国古代许多女性一样,成为了权利争夺的附庸品,也成为了政权更迭的牺牲品,她们完全没有的,也无法保护自己,她们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就像惨遭毒手成为“人彘”的戚夫人,抑或是令郎怒发冲冠,江山易主的陈圆圆·······这些历史故事都是古代女性地位
低下的体现。正所谓“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说了很多,然而在正史当中其实并没有关于西施的记载。这反而为她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我眼中,我宁愿相信西施最终在吴亡后和心爱的人范蠡驾扁舟,入太湖,不知所终:如果四大美女的其它三位故去有知,恐怕也都会觉得这是最温暖幸福的结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