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学科领域 (在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第十六章分式单元教学设计  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八年级 (课内共用12课时,每周5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有理式,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相应地,分式方程是一类有理方程,解分式方程的过程比解整式方程更复杂些。然而,分式或分式方程更适合作为某些类型的问题的数学模型,它们具有整式或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借助对分数的认识来学习分式的内容,是一种类比的认识方法,这在本章学习中经常使用。解分式方程时,化归思想很有用,分式方程一般要先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并且要注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能区分一个有理式是分式,还是整式,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分式加减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分式的加减运算, 2、引导学生小结运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运算能力;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使学生理解a0的意义,并掌握a0=1(a≠0),使学生理解a-n(n是正整数)的意义,并掌握a-n= (a≠0,n是正整数),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幂的运算律对于整数指数都成立,并会正确运用,熟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的过程;经历探索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其算理 ,体会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理解引进a0、a-n(n是正整数)规定的必要性,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使学生在复习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律时,体会到它对0指数幂、负整数整数指数幂的运算也适用,能把运算律一起记住,并会正确运用,感受用负整指数幂表示一个数的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进一步体会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自觉反思解题过程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探求新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用数学”意识;在活动中培养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简洁的内容,在形式上尽可能做到活泼,从而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思维方式。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以描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实际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代数式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方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法则 4: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些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1:分式的概念: 2;分式的基本性质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3: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4: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 5: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专题一:分式                                 (   3 课时) 专题二:分式的运算                           (   6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三: 分式方程                             (   3 课时)  其中,p39页《数学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所需课时 分式 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5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1、知识技能: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能区分一个有理式是分式,还是整式,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进一步体会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自觉反思解题过程的良好习惯; 1:分式的概念 专题问题设计 2: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的变形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学习活动设计                                16.1.1   从分数到分式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正确识别分式是否有意义,能掌握分式的值是否等于零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猜想、类比的能力;通过整式与分式的区别,培养学生分类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把两个数相除的形式表示成分数形式: 56,89,7(8) 2、分数中的分子、分母与除式中的被除数、除数是什么关系? 3、为什么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做一做: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x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         米; 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为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   米; 3、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重m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为    元。     议一议:上述结果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归纳:一般的,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议一议:在分数中字母不能为零,在分式中应注意哪一个问题?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A叫做分时,其中A叫Bx2(1)xxx8      (2)x     (3)  (4)|x|2y2 122xy(5)    (6)(x1) 4xy(1) (2) (3) (5)是分式 例2:当x取什么数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xx1x(1);   (2)2x9;  (3)|x|2 x3例3:在下列分式中,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值为零? |x|5x1(1)2x5      (2)(x3)(x5)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关于分式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1)只有B中含有字母,式子A才是分式,若分母中只B含有数而不含字母,则为整式;(2)因为除数为0没有意义,随意必须强调分母B不为0,即当  B=0时,分式A无意义;(3)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分数线具有括号作用;(4)分子A可以B是数,也可以是字母,还可以是多项式,总之可以是任何整式。    1:学生是否理解分式的概念 评价要点 2:分式的分母为什么不能为0的理解 3:引导学生从分数到分式的类比学习法是否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