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保教管理]社会领域教育的有效策略

[保教管理]社会领域教育的有效策略

来源:九壹网
社会领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由“社会兴趣是发展社会性的基础”这一观点得出:社会领域教育应重视培养幼儿的社会兴趣

1、观点分析

阿德勒对社会兴趣的看法是他的社会性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阿德勒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地谈到社会兴趣。笔者认为阿德勒所说的社会兴趣主要是指一个人对人类同伴、人类社会及整个世界的兴趣、态度和情感倾向。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儿童正常发展的晴雨表。”社会兴趣的发展是儿童的社会性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具有高度发展的社会兴趣,那么他会对自我、同伴及整个社会环境感兴趣,并对自己和同伴均持一种信任、关心的态度,对生活和社会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在生活中会经常运用连接性的情感与同伴交往,会适当地运用分离性情感,在此基础上将使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事半功倍。

在阿德勒看来,个体的社会兴趣一般都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第一个阶段个体的社会兴趣主要指向家庭中的父母;第二个阶段个体的社会兴趣从家庭向外扩展到学校、社区。个体对教师、同伴的兴趣逐渐增加;第三个阶段个体的社会兴趣进一步扩展,个体更加关注人类社会及整个世界。

阿德勒还认为游戏是学校教师发展儿童社会兴趣的重要方法。玩具是儿童游戏中必不可少的材料,阿德勒还从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兴趣出发,建议家长和教师“应挑选那些能够激励孩子的合作意识、建设性精神和能力的玩具。”阿德勒还建议教师应鼓励孩子自己制作玩具,这比玩现成的玩具更有意义和价值。

2、培养幼儿的社会兴趣的策略

阿德勒对社会兴趣的强调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对幼儿社会兴趣的培养,应重视在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社会兴趣。对于幼儿的社会兴趣的培养,笔者结合

阿德勒的教育观点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从了解幼儿的社会兴趣水平入手培养幼儿的社会兴趣

根据上述阿德勒所说的社会兴趣发展的阶段,教师要培养幼儿的社会兴趣首先应使每个幼儿对自己产生兴趣,然后对家庭成员及教师产生兴趣,接着再将幼儿对家庭成员、教师的兴趣扩展到对幼儿园及园中其他成员身上。教师应让幼儿对幼儿园及园中的人感兴趣,并对幼儿园及园中人员抱有积极、信任的态度,使幼儿在幼儿园中能与同伴、教师有情感上的共鸣。此外,幼儿最初的社会兴趣发展到何种程度与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他们进入幼儿园时,每个人的社会兴趣的水平自然也不一样。有些幼儿可能在家庭中社会兴趣已得到很大地发展,有些幼儿的社会兴趣可能还停留在最初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社会兴趣水平制定不同的社会兴趣发展应达到的目标。

(2)通过游戏活动扩展幼儿的社会兴趣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一起游戏,并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活动来发现儿童错误的生活目标和社会兴趣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游戏中的儿童进行引导来进一步更正儿童错误的目标,发展儿童更高水平的社会兴趣。比如教师如果观察到一个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总想成为领导者,那么教师不能任由该儿童一直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要让他学会扮演普通成员的角色,应让该儿童在游戏中学会服从。此外,教师还可以有目的性地设计一些促进儿童社会兴趣的游戏活动让儿童来参与,将幼儿的社会兴趣进一步扩展。

(二)由“幼儿园是生活的学校”这一观点得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

1、观点分析

在阿德勒看来,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不应远离幼儿的生活,而是应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Ganz认为以阿德勒的教育原则为基础的幼儿园是一所生活的学校,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这个小社会就像一个亲密的大家庭一样,会发生一些在家庭中常发生的事情,比如,

一个幼儿也许会反抗教师或想与其他人玩或一个男孩以戏弄一个小女孩来寻开心等等所有这些小捣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幼儿园应该让孩子们习惯处理这些生活中的小插曲,这是为幼儿进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2、社会领域教育贴近幼儿生活的策略

阿德勒的上述观点启示我们: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与孩子的生活紧密相关,与孩子所在的家庭和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笔者认为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教师首先应认识到社会性教育更具有贴近生活的特征,认识到幼儿的社会性,就是生活中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注意所选择的社会性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应经常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价值,通过细致的观察,把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情作为教学内容。其次是教师要把握好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时机,努力为幼儿提供获得真情实感的情境和实际锻炼的机会。教师应在幼儿平时的学校生活中进行渗透式的、潜移默化的社会性教育,比如幼儿早操时间、吃点心或吃饭时间、自由游戏时间、午睡时间,教师应意识到在这些时间段幼儿仍然在学习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规则,教师不能忽视在这些时间段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引导,教师应利用幼儿在这些时间段发生的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景,对幼儿进行社会生活的训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让幼儿在这些丰富的、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积极主动地体验、动手、思考、观察、交往、表现,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由“幼儿园是满足幼儿交往需要的重要场所”这一观点得出:要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最大限度地互相接触与交往

1、观点分析

阿德勒认为“儿童的社会兴趣并非天生就已发展成熟,它是需要后天有意识发展的天生的潜力。” 也就是说婴儿在没有别人教他们的情况下,常常自然地表现出对别人的兴趣,但这种兴趣需要后天成人的引导才能进一步发展。可见,幼儿天生就有与人倾诉、交谈的欲望和需要,在幼儿园中教师不应压制幼儿的这种需要,而是应引导幼儿正确地与他人交谈。教师应与父母共同合作引导幼儿的社会兴趣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具体的理解、同情他人,愿意与他人

合作共同为社会做贡献的倾向。如果要使幼儿的社会兴趣进一步扩展,幼儿园作为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主要场所,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鼓励幼儿相互联络、接触,为他们的交往创造条件。

2、扩大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接触与交往空间的策略

阿德勒的上述观点启示我们:幼儿一般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与同伴的交往实践来获得一些基本的与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的。幼儿园不应为了所谓的秩序而在吃点心时间、午餐时间、幼儿工作时间完全幼儿交谈,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在这些时间段如何适当地与人交谈,而又不影响其他人。笔者认为在这些时间段教师可以允许幼儿之间进行小声地交流或用手势进行交流。而在室内游戏时间、户外活动时间教师更应提供各种机会让幼儿自由接触与交往。为了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幼儿园还可为幼儿提供专门的互相交流的时间。幼儿可以在交流时间可以自由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或他们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在一边引导幼儿注意交流的方式,让幼儿逐渐体会到要顺利与人交流必须遵守的一些规则,这样使幼儿在不断地与人交流的实践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这些交流的规则。

(四)由“幼儿是社会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这一观点得出:要把幼儿看作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主体

1、观点分析

阿德勒认为尽管遗传、环境、教育对个体的发展都有影响,但在个体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自身对生活的看法,个体按自己的独特方式将所有的影响组合起来,阿德勒将其称为“创造性自我”,即我们所说的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阿德勒认为,幼儿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幼儿社会性发展不能被简单地视作幼儿接受集体生活规范的过程,而应是一种以幼儿主动的和创造性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幼儿自身选择、接纳和实践的结果。

2、发挥幼儿社会领域主体性教育的策略

阿德勒的上述观点提醒我们,教师在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中应始终将幼儿看作是社会性教育的

主体,注重培养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主动学习,帮助幼儿不断调整原有经验,让幼儿经过自己的思考、实践练习将社会规则、技能内化。具体来说就是,在谈话和讨论活动中,尽管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等各方面都比幼儿强,但是教师也应切记不要唱“独角戏”,让谈话和讨论成为道德说教课。教师应让幼儿唱主角,鼓励幼儿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当配角,在旁当倾听幼儿的谈话,适当地时候可向幼儿抛出一些问题。教师的提问应具体明确而富有启发性、发散性,目的应是为了引导幼儿的谈话顺利进行或启发幼儿进一步地思考,提问后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思考机会,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教师将一些有关的社会知识、技能和情感传递给幼儿。教师还应将这些方法与观察学习法、实践练习法、游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幼儿进行社会领域教育,以便让幼儿通过更多地主动地社会实践练习来巩固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