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提纲)讲课人:贾
授课对象:全国范围内的文化站长
授课目的:
1、介绍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理念、规律和特征,这是活动创意的依据和基础;
2、掌握策划活动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有一个基础认识。
授课提纲: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认识(1课时)
(一)群文活动理念的再认识
1、满足群众的需求是开展活动的根本目的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群众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3)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多样性
2、寓教于X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的重要作用
(1)市场机制条件下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2)群众文化需求的娱乐化倾向
(3)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3、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意识的提高
(1)广大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和特征
1、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
满足需求、提供服务、丰富生活、促进和谐
2、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
抓小顾大、寓教于乐、城乡放射、落实农村
3、群众文化活动的特征
(1)大型活动
作用的示范性和引导性
策划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2)中小型活动
作用的家园性和娱乐性
策划的简易性和可变性
二、活动策划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0.5课时)
(一)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群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其服务的对象是面对全社会无差别的社会成员,因此策划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素质和政治素质。他们不但要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同时还要用群众文化活动的独特手段,将社会主义中国的本质解读给全体社会成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者所进行的一切决策和创意,都不能与社会的总体发展方向相违背,因此策划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品质,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每一个从事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人员,都应当明确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工作的社会责任。
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是要有较高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水平的策划人来进行设计的,策划人必须不断地从群众喜闻乐见的,津X可道的文化活动中分析出,那些活动是应该大力提倡的,那些活动是需要加以引导或改造的,这是群众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一个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的基本功。
(二)创意能力
1、创意是策划人员重要的基本功之一。策划人在策划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是围绕创意展开的,没有好的创意其活动就会显得苍白而没有特色。每一个活动的策划人都应该在活动的创意上下功夫。一个好的创意应具备如下特点:
(1)求新:指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理念方面要有新意,要有亮点和卖点。
(2)务实:在活动的策划者的策划过程中,一定会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全力设计出全新的创意。必须指出的是,涉及创意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实用。即指活动的规模和质量要与内容和形式相统
一。再好的,十分吸引群众眼球的创意,设计出来后无法实施,等于没有。
(3)经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创意也越来越开放,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也必须看到,群众文化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用钱也越来越多。一些策划者认为,好的
策划和创意就要敢投入,充足的经费才能做出大手笔。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前文已述,经费是举办文化活动的重要硬件之一,但并不是说大创意就一定要花大钱,这不是正比的关系。真正高质量的创意就要讲究在满足群众的需求上下功夫,巧用钱,用巧钱,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群众文化活动必须坚持勤俭节约,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4)科学:所谓科学是指任何创意的产生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和规范。有些人认为,创意主要靠策划人的小聪明,只要脑子快,主意多就行。多年来,一些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就是跟着感觉走,活动创意的随机性很大。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初级阶段采取这种办法还勉强可行,但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到今天,再不按照科学的手段和程序就行不通了。
2、增强策划人员的创意能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
(2)加强对社会现象和事物的捕捉能力和洞察能力。往往一些小的不被人注意的问题会成为好的创意素材。
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积累。策划人员必须在平时做到“五勤”,即眼勤(多观察群众文化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腿勤(多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去调查研究)、手勤(多在实际工作中捕捉创意素材)、嘴勤(对自己不了解的事要多问多学)、脑勤(多动脑筋,多思考问题)。平时的积累是提高创意能力的基础,有些素材可能长期用不上,
但对开阔眼界和思路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的作用,一旦需要就可信手拈来。
(3)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和超常规思维能力。
一个高水平的创意人之所以能够提出全新的或出任预料的活动创意,除了他(她)具有较高的指示理论水平和社会积累外,还应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即与一般活动操作人员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观察角度。一般的人往往习惯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常规的事物发展轨迹去思考问题和认识问题,而策划人却可从看似正常的逻辑中找出超正常的逻辑特征,并用逆向的思维方式去提出问题,运用这种方法表现在文化创意上,就产生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效果。
每一个创意人都要努力培养自身的逆向思维能力和超常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策划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养成,没有捷径可走。
(三)对信息资料的占有能力
掌握信息资料是策划的基础,应做到:
知己——主体信息
知彼——公众信息
知天——时机信息
知地——环境信息
(四)对活动项目的判断分析和预测能力
策划人在对大型活动的策划过程中,必须要对活动的结果和效果做出判断和预测。这是活动策划人的职责,更是主办方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正确的判断可使大型活动进入良性运转状态,而错误的判断,则会对决策单位产生错觉和误导,其后果不堪设想。
(五)策划意图的表达能力
1、文字表达:这是策划活动的主体表达方式。
2、语言表达:是重要的交流性表达方式。
3、可视性表达:这是一种资料性表达方式,又是配合文字语言的辅助性表达方式。
4、传播性表达:这是带有宣传功能的表达方式。
5、科技性手段:这是一种新型的辅助性表达方式。
(六)策划方案的编写能力
策划方案是有创意方案发展而来,是策划活动的最终结果,是策划人策划意图的集中体现,也是组织实施单位实际操作的根本依据。因此策划人对策划方案的编写能力是衡量其综合能力的尺度。
策划人必须明确认识到,策划方案的编写过程贯穿于整个策划行为的各个阶段,是对全部策划设计的全面总结。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应做到:结构严谨、内容全面、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三、策划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应具备的要素和条件(1.5课时)基本要素分三个部分:即动机和目的、内容和形式及与活动相适应的硬件条件。
(一)动机和目的
任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都是由主办方和受众方(参与者)两部分组成。
只有主办方的动机和目的与受众方的动机和目的相一致时,该项活动才能达到设计效果,二者之间是互为作用,互为条件的。
(二)内容和形式
1、内容
当活动的动机和目的确定之后,其活动的内容便是当务之急。决定内容因素有三个方面:
(1)主办方的意思表示
(2)内容所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3)群众对内容的认同程度
2、形式
(1)动机和目的与内容决定了活动的形式。
(2)任何新形式的产生都是策划者通过社会实践,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上发展而成的。任何凭空想象,闭门造车,仅靠个人的小聪明突发奇想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只有扎扎实实地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到社会实践中,才能创造出新的活动形式,没有捷径可走。
三、与活动相适应的硬件条件
1、经费
2、环境
3、后勤保障条件
4、具备实际能力的操作队伍
5、具备项目中所需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