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2.某些化学小组设计了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四种方案,各个方案选用的试剂如下,其中不可行的是( )
A.Fe、CuSO4溶液、Ag B.FeCl2溶液、Cu、AgNO3溶液 C.Ag、CuSO4溶液、FeSO4溶液 D.Fe、Cu、AgNO3溶液、盐酸 3.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 A B C D A.A
目的 制备FeSO4溶液 除去CO2中的少量CO气体 证明BaCO3中混有BaSO4 分离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 B.B
C.C
操作 将Fe2O3与适量的H2SO4溶液混合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粉末 取样,加入适量的稀H2SO4观察是否有固体剩余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 D.D
4.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钾结晶 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6.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5%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稀氨水中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D.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可用于除铁锈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 的方法,8.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有高温反应炉,所以反应能耗大 B.“反应分离”中的基本操作是过滤 C.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D.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9.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是()
A. B. C. D.
10.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
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 D.乙>甲>丁>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大量金器、竹简、玉器和青铜器等文物。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文字部分:
(1)文物中含有的金属元素: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某些玉器中含有氧化铝:_____。
(3)青铜器表面上附着少量铜绿[Cu2(OH)2CO3],铜绿中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现有l00g 8%的NaOH溶液,通过计算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用该溶液吸收CO2,最多可以生成Na2CO3多少克?____(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2)当NaOH全部转化成为Na2CO3后,Na2CO3还会继续与CO2、H2O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直至Na2CO3完全反应完。请在如图画出利用l00g8%的NaOH溶液吸收CO2与生成NaHCO3的曲线。____
(3)现有三种溶液:①100g8%NaOH溶液、②100g8%NaOH溶液吸收CO2转化为Na2CO3溶液、③100g8%NaOH溶液吸收过量CO2转化为NaHCO3溶液,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硫酸与上述三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的硫酸的质量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吸烟对人体有害。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 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这种气体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请写出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金属铝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但金属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_______;
(3)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现有下列三种物质; NaCl、NH4NO3、NaOH,其中溶解时会放热的是____________。
14.能源、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___、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破坏环境.现阶段,人们大
量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某校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
①白磷能够燃烧的是实验是(填序号)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隐私,以过氧化氢分解为研究对2.5%、5%、象进行实验。三个小组均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10%三种浓度的H2O2溶液、MnO2、CuO、红砖粉末。
A组: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5mL10%H2O2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0.5gMnO2、红砖粉末、CuO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试剂 t/s MnO2 10 红砖粉末 60 CuO 20 由此得出结论:MnO2、CuO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某同学对该结论提出疑问。补充对比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
结果:长时间(大于100s),收集到很少量气体。
更正结论:红砖粉末______(选填“有”、“无”)催化作用,三者中______催化效率最高。 B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同学:取10mL5%H2O2溶液,加入0.5gMnO2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1。 乙同学:取10mL2.5%H2O2溶液,加入0.5g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2。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丙同学:对实验设计提出疑问,并补充实验_______________。
记录时间t3,且t1 取10mL5%H2O2溶液和0.5g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将试管置于冰水浴和50℃热水浴记录时间t4、t5,且t4>t5。 结论: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①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发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 16.小明的大爷是种植蔬菜专业户,去年购买的化肥,由于外装上的字迹看不清,只记得是硫酸钾、碳酸氢铵、氯化铵中的一种,大爷正为此烦恼。小明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帮助鉴别化肥。 实验步骤 取上述化肥少量于一容器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嗅到_____。 混合研磨 (2)小明假期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会消失,同时闻到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收集资料: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省略)。 该化肥不是硫酸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根据现象: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实验后生成了_____。 ②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_____,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通过实验验证B中产物,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请你帮她设计并完成验证B中产物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装置B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_____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写一条)。通过探究找到了鉴别化肥的方法。 参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A 【解析】 A.吹胀气球是因为气球中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的原因。此项不正确。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利用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原理;  C.液氧和氧气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过程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选A。 2、C 【解析】 解:A、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得出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银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得出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银,能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A正确. B、铜不能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但置换出银中的银,说明金属活动性是铁大于铜,铜大于银.能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B正确. C、银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硫酸亚铁中的铁,能得出铁、铜的活泼性大于银,不能比较铁、铜的活泼性.故C错误. D、通过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盐酸反应,得出铁的活泼性大于铜;通过铜能置换出银中的银,说明金属活动性是铜大于银.能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D正确. 故选C. 3、B 【解析】 A、氧化铁和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不会生成硫酸亚铁,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除去CO2中的少量CO气体,可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粉末,故B正确; C、碳酸钡会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会与硫酸反应,无论是否存在BaSO4,取样,加入适量的稀H2SO4后都有固体剩余,故C错误; D、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所以分离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加入试剂除杂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主要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A 【解析】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 5、A 【解析】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故A错误;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故B正确;C、CO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做气体燃料;CO2 固体俗称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用于灭火,故C正确;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 点睛∶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二氧化碳常用于人工降雨和灭火。 6、C 【解析】 A.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正确;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正确;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4﹕3,故说法错误;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D 【解析】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正确; B、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故正确; C、稀氨水中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故正确; =4.5%。故选C。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错误。 故选:D。 8、D 【解析】 A、因为有高温反应炉,所以反应能耗大,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分离”中发生的反应有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所以分离CaCO3和NaOH用过滤操作,不符合题意; C、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该方法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D、在反应中,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符合题意。故选D。 9、B 【解析】 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 A、图中标志为注意危险标志,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中标志为严禁烟火标志,符合加油站环境要求,此选项符合题意; C、图中标志为剧毒品标志,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中标志为禁止左拐弯标志,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D 【解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题意可知:将这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甲、乙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而且乙反应更剧烈,说明甲和乙排在氢前,且乙在甲的前面,丙、丁排在氢后.将丁投入丙的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丁在丙的前面.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乙>甲>丁>丙,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Au或Cu    Al2O3    Cu(OH)CO 223【解析】 (1)金器中含有大量的金,青铜器中含有大量的铜。金、铜都属于金属元素。故答案为:Au(或Cu); (2)一个氧化铝分子是由2个铝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故答案为:Al2O3; (3)铜绿中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应该在铜绿中氢氧根的正上方标注化合价。先标注正负号,后标注数字。故 -1答案为:Cu(OH)CO。 223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12、10.6g        相等    三种溶液中所含的钠元素质量相等,与硫酸反应产 生的Na2SO4质量相等,故消耗同种硫酸的质量相等     【解析】 (1)100g8%的NaOH溶液中含NaOH的质量=100g×8%=8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碳酸氢钠的质量为z,和碳酸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 根据2NaOH+CO2=Na2CO3+H2O和 Na2CO3+CO2+H2O=2NaHCO3,可得关系式为: 2NaOH~CO2808g44~Na2CO3106CO244a~2NaHCO3168z yx8044104168====8gyxazx=10.6g y=4.4g z=16.8g a=4.4g 利用l00g8%的NaOH溶液吸收CO2与生成NaHCO3的曲线,起点4.4、拐点(8.8,16.8)。如图: (3)三种溶液中所含的钠元素质量相等,根据钠元素守恒和硫元素守恒,可知与硫酸反应产生的Na2SO4质量相等,故消耗同种硫酸的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 (1)10.6g;(2);(3)相等; 三种溶液中所含的钠元素质量相等,与硫酸反 应产生的Na2SO4质量相等,故消耗同种硫酸的质量相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CuO+CO13、 Cu+CO2    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就很容易跟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 的氧化铝薄膜。这层薄膜可以阻止内层的铝进一步氧化,从而对铝起到保护作用。    NaOH     【解析】 (1)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uO+CO Cu+CO2; (2)金属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就很容易跟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铝薄膜。这层薄膜可以阻止内层的铝进一步氧化,从而对铝起到保护作用。 (3)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溶解时会放热的是NaOH; 14、石油    SO2    酸雨    C    4P+1O2 2P2O1    在与氧气接触的情况下,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 烧 【解析】 (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破坏环境.故填:SO2;酸雨; (3)①C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白磷能够燃烧.故选C;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1O2 2P2O1. ②实验B和C白磷都氧气接触,B中白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没有燃烧,C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与氧气接触的情况下,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取50mL10%H2O2溶液不放入任何催化剂记录产生10mL氧气时间    无    二氧化锰    t1 A组:证明红砖粉末有无催化作用,必须与没加催化剂时进行比较,所以需要补做实验:取50mL10%H2O2溶液不放入任何催化剂记录产生10mL氧气时间。通过对比实验可知红砖粉能加快反应速度,有催化作用;催化效率最高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 B组:根据结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可知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收集相同体积气体需要的时间越短,所以t1<t2;丙同学:根据控制变量原则,探究浓度对实验速度的影响,要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上述实验催化剂不同,需要补充实验:取10mL5%H2O2溶液,加入0.5g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3。因为t1<t3<t2得出结论:催化剂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C组:根据C组进行的实验,只有温度这一条件不同,所以C组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现象,温度高用时少,温度低的用时多可知: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综上所述:①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外界其他因素相同;②探究发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催化剂的种类,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 【点睛】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他量相同。 16、刺激性气味氨气和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产生气泡NH4HCO3热或密封均可) 【解析】 Δ  NH3↑+H2O+CO2↑避光(或避 (1)铵态氮肥遇碱性物质可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小明鉴别化肥时采取: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嗅到刺激性气味,说明样品化肥含有铵根,说明不是硫酸钾; (2)[猜想与假设] ①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是因为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氨水显碱性;利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变化,可同时检验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水; ②实验室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碳酸钙而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③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没有不溶性固体,因此变化无明显现象,不能判断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但由于氢氧化钠与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性质有很大不同,可采取验证碳酸钠的方法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利用碳酸钠可与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气泡,检验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从而证明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具有氨臭味的氨气、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NH4HCO3 ΔNH3↑+H2O+CO2↑; [实验反思]根据碳酸氢铵的性质:见光或受热易分解,设计保存该药品的方法:避光、避热、密封保存。 【点睛】 铵根的检验:取样品与氢氧化钠混合,加热,能产生具有氨臭味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样品含铵根;碳酸根的检验:取样滴加盐酸,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样品含碳酸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