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训练题 张友党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训练题 张友党

来源:九壹网
改革训练题

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新生活运动发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已取得政权七八年,加上各层官吏中,东西洋留学生出身者甚彩(注:多),较有时间和精力注意到民众的生活状态,譬如生活肮脏、杂乱、缺乏公德意识,人际关系苟且自私,毫无羞耻心,社会气氛黯淡、杂乱、暮气深重,乌烟瘴气„„

——《新生活运动闲话》

材料二 新生活运动开展初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南京、上海、南昌等大城市,卫生状况有明显好转。为了整顿社会秩序,国民颁布了一系列娱乐的法令,如禁止饭店、舞厅夜间营业等。1935年4月17日,在吸食、买卖鸦片最严重的四川成都,关闭了1 300多家大烟馆。许多城市的社会治安以及卫生等状况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张岚《“新生活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发起新生活运动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生活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效,并谈谈你对国民新生活运动的认识。(9分) 【答案】

(1)背景:国民建立后,欲改良社会风气;留洋出身的各级官吏关注到中国民众的落后;社会上缺乏公德意识,民众生活卫生质量较差。(6分)

(2)成效:改善了城市生活卫生状况;整顿了社会秩序;推动了社会治安的好转。(6分)认识:新生活运动有利于树立国民新的生活观念,提高了国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3分)

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 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

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摘编自姚会元《中国货币银元》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和战争期间,采取通货膨胀,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银行货币史·法币》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国民进行币制改革的动机和主要措施。(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法币的影响(6分) (10分)

(1)动机:抵御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防范日本侵略。(2分)措施:通过立法手段进行;建立专门机构负责。(2分)

(2)影响:积极性:法币实施之初,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1分)促进了国民统治前期经济的发展;(1分)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1分)

局限性:在抗日战争和战争期间,国民采取通货膨胀,导致了法币的贬值和崩溃,(1分)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广大民众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1分)是在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分)

3.(2013年全国文综Ⅰ,45)(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利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3分)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7分)

(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3分)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统治,抵制。(7分)

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时间 1860年 1879年 企业数 99 287 工人数量 11600 42000 产值(千卢布) 7954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太二世采取了什么措始?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分)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3分)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10分)(1)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烈过程。(2分。摘抄材料不给分。)

(2)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分)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1分)影响:大大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的发展。(1分。只答“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给1分。)

(3)措施: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惟一的货币;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实行地税改革;推行“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答具体内容也可);明治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4)共同特点:都采取改革的方式。(1分)启示: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

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30%, 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党共同组成了人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线成立。法国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

勃鲁姆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的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线的纲领。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线成立的背景;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褔新政的共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4分) (10分)(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活动猖獗;左翼力量形成联合。(3分) 共同之处:针对经济危机;实行国家干预;提高工人待遇和福利;监管银行。(3分) (2)对法国经济复苏起到一定作用;遭到大资产阶级反对,未取得明显的改革成果;阻止了法西斯势力上台。(4分

6.(10分)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2分)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3分) (10分)(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2分)

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3分) ( #题库cooco.net.cng

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2分) (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3分)

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宋会要辑稿·职官》

(1)根据材料一、二,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6分)

(1)背景:面临财政危机;旧制存在诸多弊端;市场物价不稳定使赋输之物贬值。方式:不受地域;依据市场价格变动采购或抛售货物。

(2) 保证朝廷物资需求;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抑制(防止)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8. (15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4 19世纪30年代~80年代英国改革简表

1832年 1832年 1842年 1867年 1875年 1884年 1832年 《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议会改革,重新划分选区,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取消“衰败选区”;重新分配下院名额,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 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 第二次议会改革,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使工人阶级大部分得到选举权。 出台第一部《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 第三次议会改革,再次降低选民资格,农业工人和矿工也得到选举权。 《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据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改革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进行这些改 革的共同原因。(6分)

材料二 日本1871年明治派使节团考察西方。实地接触西方世界后,对成员们的思想引起了巨大的冲击,使之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正如随行的福田德兰所说的,在西方文明面前,他们“简直像乡下姑娘来到了上野火车站,看到行走着的时髦女郎时,愈觉得自己土里土气,恨不得钻进地洞里去”。大久保利通也发出了“深感我们不适应这个世界”的感慨……因而最终他们“无所畏惧的放弃了己的喜好,吸纳了外国的文明”。

(据吴延谬《日本史》等)

(2)依据材料二指出使节团成员接触西方后的感受。(2分)为“吸纳外国的文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9.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在欧洲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两次著名的改革,阅读

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身“悔改”,才是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材料三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摘自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农奴的宣言

(1)这两次改革都是什么?他们分别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什么主要障碍?(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的改革主张分别是什么,产生的影响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讲述了沙皇对农奴的,的内容是什么?这种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1)欧洲宗教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封建教会的反动、、腐朽与贪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4分)

(2)因信称义,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先定论,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6分) (3)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民通过缴纳赎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农奴获得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大量的赎金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同时农业的发展也可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一定市场(6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

——《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著)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引发了当时诸多议论,苏辙以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

——苏辙《栾城三集》和《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梭伦在改革中对雅典的贵族政治的态度是什么?他在改革中所采取的按财产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的措施有什么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又持有什么态度?为此商鞅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的“新法”最后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4)四则材料的改革都涉及到不同的社会阶层,并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那么这些改革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启迪?(2分)

(1)态度:(抑制)贵族的政治特。影响: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5分)

(2)态度:商鞅变法废除(剥夺)贵族。影响:打破贵族对国家的世袭,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提升了新型地主(军功地主)的政治地位,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5分) (3)主要原因是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反对。(2分) (4)改革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要缩小差距,促进社会公平。(2分)

选择题

1. 《梦溪笔谈》记载道:“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

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B.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