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脉(阳)_《脉诀汇辨》
体象
数脉属阳,象为太过; 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数之为义, 躁急而不能中和也。 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 一吸脉再动,气行三寸, 呼吸定息,气行六寸。 一昼一夜, 凡一万三千五百息, 当五十周于身, 脉行八百一十丈, 此经脉周流恒常之揆度。
若一息六至, 岂非越其常度耶! 气行速疾,故曰属阳。 主病
数脉主府,其病为热。
左寸数者,头痛上热,舌疮烦渴。 数在左关,目泪耳鸣,左颧发赤。 左尺得数,消渴不止,小便黄赤。
右寸数者,咳嗽吐血,喉腥嗌痛。 数在右关,脾热口臭,胃反呕逆。
右尺得数,大便秘涩,遗浊淋癃。
火性急速,
故阳盛之证,脉来必数。
六腑为阳,数亦为阳, 是以主府。
《难经·九难》曰∶ “数者,府也。” 又曰∶“数则为热。”
《伤寒论》亦曰∶ “数为在府。”
此以迟数分阴阳, 故即以配脏腑, 亦不过言其大概耳。
至若错综互见, 在腑有迟,在脏有数, 在表有迟,在里有数, 又安可以脏腑二字拘定耶?
火亢上焦, 清阳扰乱而头痛; 舌乃心之苗, 热则生疮而烦渴。
肝开窍于目,
热甚而泪迫于外; 耳鸣者,
火逞其炎上之虐耳;
左颧,肝之应也, 热乃赤色见焉。
天一之原,阴水用事, 热则阴不胜阳, 华池之水, 不能直达于舌底, 故渴而善饮,溲如膏油, 便赤又其小者矣。
肺属金而为娇脏, 火其仇雠, 火来乘金, 咳嗽之媒也; 肺火独炽, 则咽喉时觉血腥, 咽津则痛, 乃失血之渐。
脾胃性虽喜燥, 若太过则有燥烈之虞; 胃为水谷之海, 热甚而酿成秽气, 食入则吐, 是有火也。
肾主五液,
饥饱劳役及辛热浓味, 使火邪伏于血中, 津液少而大便结矣。 兼脉
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数而有力,聚热所致; 数而无力,热中兼虚。 浮脉主表,沉脉主里, 兼数则热可知。 按
数脉与迟脉为一阴一阳, 诸脉之纲领。 伪诀
立七表八里而独遗数脉, 止歌于心脏,其过非浅。
数而弦急则为紧脉, 数而流利则为滑脉, 数而有止则为促脉, 数而过极则为疾脉, 数如豆粒则为动脉。 非深思不能辨别也。
叔和云∶
“一呼再至曰平, 三至曰离经, 四至曰夺精, 五至曰死, 六至曰命尽。” 乃知脉形愈数, 则受证愈热。
肺部见之,为金家贼脉; 秋月逢之,为克令凶征。
脉之为道,
博而言之,其象多端; 约而言之,
似不外乎浮沉迟数而已。 浮为病在表,沉为病在里, 数则为病热,迟则为病寒。 而又参之以有力无力, 定其虚实, 则可以尽脉之变矣。
然有一脉而兼见数证, 有一证而相兼数脉,
又有阳证似阴,阴证似阳, 与夫至虚有盛候, 大实有羸状,
其毫厘疑似之间,
淆之甚微;
在发汗吐下之际, 所系甚大。
苟偏执四见, 则隘焉勿详。
必须二十八字字字穷研, 则心贯万象, 始而由粗及精, 终乃从博反约, 称曰善诊,其无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