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液压传动图片

液压传动图片

来源:九壹网
3-1-1千斤顶的工作原理

图3-2-1 液体粘性示意图

图3-2-2 静压力的分布规律

3-2-3 系统压力的形成

一个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1.动力元件:是将原动机所输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压力能的元件,其作用是向液压系统提供压力油,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心脏。 2.执行元件:把液体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以驱动工作机构的元件,执行元件包括液压缸和液压马达。

3.控制元件:对系统中油液压力、流量、方向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元件。如换向阀。

4.辅助元件:其它元件,如管道、管接头、油箱、滤油器等为辅助元件。

液层间的内摩擦力:F=μA·du/dy

τ=F/A=μ·du/dy(N/m2) 动力粘度:μ=τ·dy/du (N·s/m2)

平衡方程为:

pdA = p0dA+G = p0dA+ρghdA p = p0+ρgh

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压力分布特征

1)静止液体中任一点处的压力由两部分组成。

2)静止液体内压力沿液深呈线性规律分布

3)离液面深度相同处各点的压力均相等,压力相等的点组成的面叫等压面。

p=F/A

当F=0时 p=0, 当F增大时,p升高, 当F减小时,p下降。

结论: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取决于负载,并且

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图3-2-4 液体的连续流动

v1A1v2A2q或 v1A2

v2A1能量守恒定律, W = ∆Ep + ∆ Ek

(p1-p2) ∆V= ρg ∆V (z2-z1) +ρ∆V(v22 - v12)/2

单位重量理想液体伯努利方程为: p1 +ρg Z1 +ρv12/ 2 = p2+ρgZ2 +ρv22/2

图3-2-5 液体的连续流动

速度分布表达式为 :

u图3-2-6 圆管层流速度分布示意图

p2Rr2 4l小孔流量通用公式: qvCATp

总之:

1)液体流经细长孔的流量q与其前后压力差p的一次方成正比。

2)系数C与粘度有关,流量q受液体粘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故当温度变化而引起液体粘度变化时,流经细长孔的流量也发生变化。

3)细长孔较易堵塞,这些特点都与薄壁小孔不同。

图3-2-7 通过薄壁小孔的液流

3bqp12l

液体流经两固定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q与缝隙δ的三次方成正比

图3-2-8固定平行平板缝隙中的液流

在压差作用下,液体流经相对运动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应为压差流动和剪切流动两种流量的叠加,

3bv即 qpb

12l2图3-2-9相对运动的两平行板间的液流

通过该缝隙的流量为:

D3pdv q11.5212l2完全偏心时的泄漏量为同心时的2.5

倍,故在液压元件中柱塞阀芯上都开有平衡槽,使其在工作时靠液压自动对中,以保持同心,减少泄漏。

图3-2-10偏心环形缝隙中的液流

图3-3-1容积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泵的排量近似为:

Vdhb2zm2b

实际上,由于齿轮泵在工作过程中,排量是转角的周期函数,存在排量脉动,瞬时流量也是脉动的。

qqminmaxq0流量脉动率为: 齿数愈少,脉动率愈大,这是外啮合齿轮泵的一个弱点。

图3-3-2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1-泵体; 2.主动齿轮; 3-从动齿轮

图3-3-3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消除措施

在工作过程中,一部分油液困在两对轮齿啮合时所形成的封闭油腔之内,这个密封容积的大小随齿轮转动而变化。

密封容积减小,受困油液产生高压,导致油液发热,轴承等零件也受到附加冲击载荷的作用;若密封容积增大,无油液补充,又会造成局部真空,使溶于油液中的气体分离出来,产生气穴。 消除方法:

通常是在两端盖板上开卸油槽。

内啮合齿轮泵有渐开线齿形和摆线齿形两种,

在高转速工作时有较高的容积效率。但在低速、高压下工作时,压力脉动大,容积效率低,所以一般用于中、低压系统。

在闭式系统中,常用这种泵作为补油泵。

图3-3-4 内啮合齿轮泵 1-吸油腔,2.压油腔,3-隔板

图3-3-5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压油口;2.转子;3-定子;4-叶片;5-吸油口

泵由转子2、定子3、叶片4和配流盘 等件组成。定子的内表面是圆柱面,转子 和定子中心之间存在着偏心,叶片在转子 的槽内可灵活滑动,在转子转动时的离心 力以及叶片根部油压力作用下,叶片顶部 贴紧在定子内表面上,于是,两相邻叶片、 配油盘、定子和转子便形成了一个密封的

工作腔。

单作用叶片油泵的理论排量为:

V[(Re)2(Re)2]B4ReB

单作用叶片泵的流量为

qVn4ReBnv

图3-3-6单作用叶片泵的流量计算原理

o1-转子中心;o2-定子中心;r-转子半径; R-定子半径;e-偏心距;B-转子宽度

图3-3-.7 变量原理

1-最大流量调节螺钉;2.弹簧预压缩 量调节螺钉;3-叶片;4-转子;5-定子

当泵的工作压力所形成的调节分力F2小于弹簧预紧力时,泵的定子环对转子的偏心距保持在最大值,不随工作压力的变化而变,由于泄漏,泵的实际输出流量随其压力增加而稍有下降;

当泵的工作压力超过PB值后,调节分力F2大于弹簧预紧力,随工作压力的增加,力F2增加,使定子环向减小偏心距的方向移动,泵的排量开始下降。

图3-3-8变量特性曲线

作用在定子上的反馈力pAX小于作用在定子上的弹簧力FX时,弹簧2把定子推向最右边,柱塞和流量调节螺钉6用以调节泵的原始偏心e0,进而调节流量,此时偏心达到预调值e0,泵的输出流量最大。

当泵的压力升高到时pAX>FX,反馈力克服弹簧预紧力,推定子左移距离x,偏心减小,泵输出

图3-3-9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流量随之减小。压力愈高,偏心愈1-转子;2.弹簧;3-定子;4-滑块滚针支承;

小,输出流量也愈小。

5-反馈柱塞;6-流量调节螺钉

图3-3-10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定子;2.压油口;3-转子;4-叶片;5-吸油口

定子内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

当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增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将吸、压油区隔开。

双作用叶片泵的理论排量为

V2(R2r2)B

平均实际流量为

q2(R2r2)Bnv

图3-3-11双作用叶片泵平均流量计算原理

图3-3-12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1-斜盘;2.柱塞;3-缸体;4-配流盘;5-传动轴;

a-吸油窗口;b-压油窗口;

柱塞2在其沿斜盘自下而上回转的半周内逐渐向缸体外伸出,使缸体孔内密封工作腔容积不断增加,产生局部真空,从而将油液经配油盘4上的配油窗口a吸入;

柱塞在其自上而下回转的半周内又逐渐向里推入,使密封工作腔容积不断减小,将油液从配油盘窗口b向外排出。

图3-3-13滑靴的静压支承原理

由于柱塞球头与斜盘平面理论上为点接触,因而接触应力大,极易磨损。一般轴向柱塞泵都在柱塞头部装一滑靴。

滑靴是按静压轴承原理设计的,缸体中的压力油经过柱塞球头中间小孔流入滑靴油室,使滑靴和斜盘间形成液体润滑,以改善柱塞头部和斜盘的接触情况。

图3-3-15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图

1-流盘;2.柱塞;3-缸体;4-连杆; 5-传动轴;a-吸油窗口;b-压油窗口;

传动轴5的轴线相对于缸体3

有倾角γ,柱塞2与传动轴圆盘之间用相互铰接的连杆4相连。当传动轴5沿图示方向旋转时,连杆4就带动柱塞2连同缸体3一起绕缸体轴线旋转,柱塞2同时也在缸体的柱塞孔内做往复运动,使柱塞孔底部的密封腔容积不断发生增大和缩小的变化,通过配流盘1上的窗口a和b实现吸油和压油

图3-3-16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图 1-定子;2.转子;3-配流轴;4-出衬套;

5-柱塞;a-吸油腔;b-压油腔;

柱塞5在随转子转动时,又在柱塞孔内作径向往复滑动,当转子2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上半周的柱塞皆往外滑动,柱塞孔的密封容积增大,通过轴向孔吸油;下半周的柱塞皆往里滑动,柱塞孔内的密封工作容积缩小,通过配流盘向外排油。

当移动定子,改变偏心量e的大小时,泵的排量就发生改变;当移动定子使偏心量从正值变为负值时,泵的吸、排油口就互相调换,因此,径向柱塞泵可以是单向或双向变量泵

图3-3-17轴向柱塞马达工作原理

当压力油输入液压马达时,处于压力腔的柱塞2被顶出,压在斜盘1上,作用在柱塞2上的反力为FN,可分解为轴向分力Fa和垂直于轴向的分力Fr。其中, Fa和液压力相平衡, Fr使缸体3产生转矩。

当液压马达的进、出油口互换时,马达将反向转动,改变斜盘倾角,可以调节输出转速或转矩。

图3-3-.18曲柄连杆式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油缸的四、五腔通压力油,活塞受到压力油的作用;在其余的活塞油缸中,油缸一处过度状态,与排油窗口接通的是油缸二、三;根据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原理,受油压作用的柱塞就通过连赶对偏心圆中心O‘作用一个力N,推动曲轴绕旋转中心O转动,对外输出转速和扭矩,如果进、排油口对换,液压马达也就反向旋转

图3-3-19静力平衡式低速大扭矩马达

五星轮取代了曲柄连杆式液压马达中的连杆,压力油经过配流轴和五星轮再到空心柱塞中去,液压马达的柱塞与压力环,五星轮与曲轴之间可以大致做到静压平衡,在工作过程中,这些零件又要起密封和传力作用。由于是通过油压直接作用于偏心轴而产生输出扭矩,因此,称作为静力平衡液压马达。

事实上,只有当五星轮上液压力达到完全平衡,使得五星轮处于“悬浮”状态时,液压马达的扭矩才是完全由液压力直接产生的。

图3-3-20多作用内曲线液压

马达的结构原理

来自液压泵的高压油首先进入配流轴,经配流轴窗口进入处于工作段的各柱塞缸孔中,使相应的柱塞组的滚轮顶在定子曲面上,在接触处,定子曲面给柱塞组一反力N,这反力N作用在定子曲面与滚轮接触处的公法面上,此法向反力N可分解为径向力FR和圆周力Fa,FR与柱塞底面的液压力以及柱塞组的离心力等相平衡,而Fa所产生的驱动力矩则克服负载力矩使转子2旋转。

若将液压马达的进出油方向对调,液压马达将反转;若将驱动轴固定,则定子、配流轴和壳体将旋转,变为车轮马达。

图3-4-1 双活塞杆液压缸安装方式简图

当输入流量和油液压力不变时,其往返运动速度和推力相等。则缸的运动速度V和推力F分别为:

4qvqvA(D2d2) F(D2d2)(p1p2)m4

uFAAFAFDDADAAddpq(a)pppq+qqpqq(b) (a)无杆腔进油 (b)有杆腔进油 (c)差动连接 图3-4-2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计算简图

图3-4-3 柱塞式液压缸

d

单叶片缸的摆动轴输出转矩为

Tb2(Dd2)(p1p2)m8

输出角速度为

图3-4-4摆动液压缸

8qvb(D2d2)

图3-4-5 液压缸缓冲装置

图3-5-1网式滤油器 图3-5-2线隙式滤油器

图3-5-3纸质滤油器 图3-5-4 烧结式滤油器

图3-5-5蓄能器的结构形式

图3-5-.6活塞式蓄能器

图3-5-7皮囊式蓄能器

图3-5-8 油箱结构示意图

种类 钢管 紫铜管 尼龙管 塑料管 橡胶管

表3-5-2 管道的种类和适用场合 特点和适用范围 价廉、耐油、抗腐、刚性好,但装配不易弯曲成形,常在拆装方便处用作压力管道,中压以上用无缝钢管,低压用焊接钢管。 价格高,抗振能力差,易使油液氧化,但易弯曲成形,用于仪表和装配不便处。 半透明材料,可观察流动情况,加热后可任意弯曲成形和扩口,冷却后即定形,承压能力较低,一般在2.8~8MPa之间。 耐油、价廉、装配方便,长期使用会老化,只用于压力低于0.5MPa的回油或泄路 用耐油橡胶和钢丝编织层制成,价格高,多用于高压管路;还有一种用耐油橡胶和帆布制成,用于回路。 (a)]的稳态液动力为

Fsq(v2cosv1cos90)qv2cos (b)]的稳态液动力为

Fsq(v1cos90v2cos)qv2cos

图3-6-2 作用在带平衡活塞的滑阀上的稳态液

对带平衡活塞的完整阀腔而言,无论液流方向如何,其方向总是力图使阀口趋于关闭。

作用在锥阀上的轴向稳态液动力为

Fsqv2cosCqCvdmxpssin2

此力的方向使阀芯趋于关闭。

内流式锥阀上作用的稳态轴向液动力 设P2=0,

Fsqv2cosCqCvdmxpssin2

此力的方向使阀芯进一步开启,是一个不稳定因素。故在先导型溢流阀的主阀芯上,锥阀下端加尾碟(防振尾)的办法来保证使作用其上的液动力指向阀口关闭的方向,以增加主阀芯工作的稳定性。

图3-6-3 作用在锥阀上的稳态液动力

图3-6-4 单向阀的工作原理图和图形符号

图3-6-5 单向阀的典型结构

图3-6-6 液控单向阀的工作原理图和图形符号

当控制油口无压力油(Pk=0)通入时,它和普通单向阀一样,压力油只能从由A腔流向B腔,不能反向倒流。若从控制油口K通人控制油Pk时,即可推动控制活塞,将推阀芯顶开,从而实现液控单向阀的反向开启,此时液流可从B腔流向A腔。

表6.1中图形符号的含义如下:

1) 用方框表示阀的工作位置,有几个方框就表示有几“位”;

2) 方框内的箭头表示油路处于接通状态,但箭头方向不一定表示液流的实际方向; 3) 方框内符号“┻”或“┳”表示该通路不通; 4) 方框外部连接的接口数有几个,就表示几“通”;

5) 一般,阀与系统供油路连接的进油口用字母P表示;阀与系统回油路连通的回油口用T(有时用O)表示;而阀与执行元件连接的油口用A、B等表示。有时在图形符号上用 L 表示泄漏油口;

6) 换向阀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位置,其中一个为常态位,即阀芯未受到操纵力时所处的位置。图形符号中的中位是三位阀的常态位。利用弹簧复位的二位阀则以靠近弹簧的方框内的通路状态为其常态位。绘制系统图时,油路一般应连接在换向阀的常态位上。

表3-6-1 不同的“通”和“位”的滑阀式换向阀主体部分的结构形式和图形符号 名称 结构原理图 图形符号 B二位二通 A AB AB二位三通 A P B P AB二位四通 PTB P A T A B 三位四通 A P B TP T

型式 O型 表3-6-2 三位四通阀常用的滑阀机能 符号 中位油口状况、特点及应用 A BPT P、A、B、T四口全封闭,液压缸闭锁,可用于多个换向阀并联工作。 H型 A B P、A、B、T口全通;活塞浮动,在外力作用下可移动,泵卸荷。 Y型 PT P封闭,A、B、T口相通;活塞浮动,在外力作用下可移动,泵不卸荷。 P、A、T口相通,B口封闭;活塞处于闭锁状态,泵卸荷。 P、T口相通,A与B口均封闭;活塞闭锁不动,泵卸荷,也可用多个M型换向阀并联工作 四油口处于半开启状态,泵基本上卸荷,但仍保持一定压力。 P、A、B口相通,T封闭;泵与缸两腔相通,可组成差动回路。 P与A封闭,B与T相通;活塞停止,但在外力作用下可向一边移动,泵不卸荷。 K型 AB M型 PT X型 P型 J型 C型 P与A相通;B与T封闭;活塞处于停止位置。 U型

P和T封闭,A与B相通;活塞浮动,在外力作用下可移动,泵不卸荷。

图3-6-16 时间控制制动式换向回路 l-节流阀;2-先导阀;3-换向阀;4-溢流阀

回路中的主油路只受换向阀3控制。在换向过程中,例如,当先导阀2在左端位置时,控制油路中的压力油经单向阀人通向换向阀3右端,换向阀左端的油经节流阀J1流回油箱,换向阀芯向左移动,阀芯上的制动锥面逐渐关小回油通道,活塞速度逐渐减慢,并在换向阀3的阀芯移过l距离后将通道闭死,使活塞停止运动。

图3-6-17 行程控制制动式换向回路 l-节流阀;2-先导阀;3-换向阀;4-溢流阀

主油路除受换向阀3控制外,还受先导阀2控制。当先导阀2在换向过程中向左移动时,先导阀阀芯的右制动锥将液压缸右腔的回油通道逐渐关小,使活塞速度逐渐减慢,对活塞进行预制动。当回油通道被关得很小(轴向开口量尚留约0.2~0.5mm)、活塞速度变得很慢时。换向阀3的控制油路才开始切换,换向阀芯向左移动。切断主油路通道,使活塞停止运动,并随即使它在相反的方向起动。

锁紧回路可使液压缸活塞在任一位置停止,并可防止其停止后窜动。

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三位换向阀的 M型或 O型中位机能封闭液压缸两腔,使执行元件在其行程的任意位置上锁紧。

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液控单向阀,由于液控单向阀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即使在外力作用下,也能使执行元件长期锁紧。为了保证在三位换向阀中位时锁紧,换向阀应采用H型或Y型机能。

图3-6-18 锁紧回路

图3-7-2 锥阀式直动型溢流阀

当液压作用力超过弹簧力时,阀芯开启,液体从溢流口T流回油箱,弹簧力随着开口量的增大而增大,直至与液压作用力相平衡。调节弹簧的预压力,便可调整溢流压力。

直动型溢流阀不适于在高压、大流量下工作。

符号pK98T当进油压力增大到使先导阀打开时,液流通过主阀芯上的阻尼孔5、先导阀1流回油箱。由于阻尼孔的阻尼作用,使主阀芯6所受到的上下两个方向的液压力不相等,主阀芯在压差的作用下上移,打开阀口,实现溢流,并维持压力基本稳定。调节先导阀的调压弹簧9,便可调整溢流压力。

图3-7-3 YF型三节同心先导型溢流阀结构图(管式)

电磁溢流阀是电磁换向阀与先导式溢流阀的组合,用于系统的多级压力控制或卸荷。

当电磁铁通电换向时,通过电磁阀将主阀上腔与主阀溢流口相连通,溢流阀溢流口全开,导致溢流阀进口卸压(即压力为图3-7-4 电磁溢流阀

零),这种状态称

(a)O型机能电磁溢流阀结构图;(b)O型机能电磁溢流阀符号; 之为卸荷。

(c)H型机能电磁溢流阀符号

减压阀主要用于降低并稳定系统中某一支路的油液压力,常用于夹紧、控制、润滑等油路中。

当出口压力达到先导阀调定压力时,先导阀阀口打开,主阀弹簧腔的油液便由外泄口L流回油箱,由于油液在主阀芯阻尼孔内流动,使主阀芯两端产生压力差,主阀芯在压差作用下,克服弹簧力抬起,减压阀口f减小,压降增大,使出口压力下降到调定

图3-7-5 先导级由减压出口供油的先导式减压阀 的压力值。

如果由减压阀进口引来的压力油的压力P1达到调压弹簧8的调定值时,先导阀7开启,液流经先导阀口流向油箱。这时,小活塞前的压力为减压阀进口压力P1,其后的压力为先导阀的控制压力 (即主阀上腔压力)P3,P3由调压弹簧8调定。由于P3图3-7-7 先导级由减压进口供油的先导式减压阀原理图 降低为P2。

图3-7-9 顺序阀的图形符号

a)内控外泄式顺序阀一般符号或直动型符号 b)外控内泄式顺序阀一般符号或直动型符号 c)内控外泄式先导型顺序阀符号

直动式顺序阀通常为滑阀结构,其工作原理与直动式溢流阀相似。

图3-7-10 单柱塞式压力继电器

l一柱塞;2一项杆;3一调节螺钉;4一微动开关

当进油口P处油液压力达到压力继电器的调定压力时,作用在柱塞1上的液压力通过顶杆2的推动,合上微动电器开关4,发出电信号。改变弹簧的压缩量,可以调节继电器的动作压力。

图3-8-1 单向节流阀 l-顶盖;2-导套;3-上阀芯; 4-下阀芯;5-阀体;6-复位弹簧;

7-底座

节流阀是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将节流阀和单向阀并联则可组合成单向节流阀。节流阀和单向节流阀是简易的流量控制阀,在定量泵液压系统中,节流阀和溢流阀配合,可组成三种节流调速系统,即进油路节流调速系统、回油路节流调速系统和旁路节流调速系统。

图3-9-1 液压缸差动连接的快速运动回路

换向阀2处于原位时,液压泵1输出的液压油同时与液压缸3的左右两腔相通,两腔压力相等。由于液压缸无杆腔的有效面积A1大于有杆腔的有效面积A2,使活塞受到的向右作用力大于向左的作用力,导致活塞向右运动。于是无杆腔排出的油液与泵1输出的油液合流进入无杆腔,亦即相当于在不增加泵的流量的前提下增加了供给无杆腔的油液量,使活塞快速向右运动。

图3-9-.2 双泵供油的快速运动回路

由低压大流量泵1和高压小流量泵2组成的双联泵作为动力源。外控顺序阀3和溢流阀5分别设定双泵供油和小泵2单独供油时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当换向阀6处于图示位置,并且由于外负载很小,使系统压力低于顺序阀3的调定压力时,两个泵同时向系统供油,活塞快速向右运动;当换向阀6的电磁铁通电,液压缸有杆腔经节流阀7回油箱,当系统压力达到或超过顺序阀3的调定压力,大流量泵1通过阀3卸荷,单向阀4自动关闭,只有小流量泵2单独向系统供油,活塞慢速向右运动。

图3-9.3 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图3-9-.5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图3-9-6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将节流阀串联在液压泵和缸之间,用它来控制进入液压缸的流量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称为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在这种回路中,定量泵输出的多余流量通过溢流阀流回油箱。

将节流阀串联在液压缸的回油路上,借助节流阀控制液压缸的排油量来调节其运动速度,称为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把节流阀装在与液压缸并联的支路上,利用节流阀把液压泵供油的一部分排回油箱实现速度调节的回路,称为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回路中压力管路上的安全阀4,用以防止回路过载,低压管路上连接一个小流量的辅助油泵1,以补偿泵3和马达5的泄漏,其供油压力由溢流阀6调定。辅助泵与溢流阀使低压管路始终保持一定压力,不仅改善了主泵的吸油条件,而且可置换部分发热油液,降低系统温升。

图3-9-7变量泵-定量马达容积调速回

液压泵转速

np和排量

Vp都是常值,改变

液压马达排量VM时,马达输出转矩的变化与

VM成正比,输出转速nM则与VM成反比。马

达的输出功率PM和回路的工作压力p都由负载功率决定,不因调速而发生变化,所以这

种回路常被称为恒功率调速回路。

图3-9-9定量泵-变量马达容积

调速回路

一般机械要求低速时输出转矩大,高速时能输出较大的功率,这种回路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在低速段,先将马达排量调到最大,用变量泵调速,当泵的排量由小调到最大,马达转速随之升高,输出功率随之线性增加,此时因马达排量最大,马达能获得最大输出转矩,且处于恒转矩状态;高速段,泵为最大排量,用变量马达调速,将马达排量由大调小,马达转速继续升高,输出转矩随之降低,此时因泵处于最大输出功率状态,故马达处于恒功率状态。

图3-9-11变量泵-变量马达容积调速回路

图3-9-14用调速阀的同步

图3-9-15用串联液压缸的同步回路图

图3-9-16用同步马达的同步回路

在多缸工作的液压系统中,常常会遇到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执行元件同时动作的情况,并要求它们在运动过程中克服负载、摩擦阻力、泄漏、制造精度和结构变形上的差异,维持相同的速度或相同的位移—即作同步运动。同步运动包括速度同步和位置同步两类。速度同步是指各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相同;而位置同步是指各执行元件在运动中或停止时都保持相同的位移量。同步回路就是用来实现同步运动的回路。

首先按动启动按钮,使电磁铁1YA得电,压力油进入油缸3的左腔,使活塞按箭头1所示方向向右运动。当活塞杆上的挡块压下行程开关6S后,通过电气上的连锁使1YA断电,3YA得电。油缸3的活塞停止运动,压力油进入油缸4的左腔,使其按箭头2所示的方向向右运动。当活塞杆上的挡块压下行程开关8S,使3YA断电,2YA得电,压力油进入缸3的右腔,使其活塞按箭头3所示的方向向左运动;当活塞杆上的挡块压下行程开关5,使2YA断电,4YA得电,压力油进入油缸4右腔,使其活塞按箭头4的方向返回。当挡块压下行程开关7S时,4YA断电,活塞停止运动,至此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图3-9-17用行程开关和电磁阀配合的顺序

图3-9-18用压力继电器实现顺序动作的

按启动按钮,使1YA得电,换向阀1左位工作,液压缸7的活塞向右移动,实现动作顺序1;到右端后,缸7左腔压力上升,达到压力继电器3的调定压力时发讯,使电磁铁1YA断电,3YA得电,换向阀2左位工作,压力油进入缸8的左腔,其活塞右移,实现动作顺序2;到行程端点后,缸8左腔压力上升,达到压力继电器5的调定压力时发讯,使电磁铁3YA断电,4YA得电,换向阀2右位工作,压力油进入缸8的右腔,其活塞左移,实现动作顺序3;到行程端点后,缸8右腔压力上升,达到压力继电器6的调定压力时发讯,使电磁铁4YA断电,2YA得电,换向阀1右位工作,缸7的活塞向左退回,实现动作顺序4。到左端后,缸7右端压力上升,达到压力继电器4的调定压力时发讯,使电磁铁2YA断电,1YA得电,换向阀1左位工作,压力油进入缸7左腔,自动重复上述动作循环,直到按下停止按钮为止。

调节单向顺序阀1的开启压力,使其稍大于立式液压缸下腔的背压。活塞下行时,由于回路上存在一定背压支承重力负载,活塞将平稳下落;换向阀处于中位时,活塞停止运动。此处的单向顺序阀又称为平衡阀。

图3-9-19用单向顺序阀的平衡回路

图3-9-20用液控单向阀的平衡回路

图3-9-21用换向阀中位机能的卸荷回

图3-9-23用限压式变量泵的卸荷回路

由于液控单向阀是锥面密封,泄漏小,故其闭锁性能好。回油路上的单向节流阀2是用于保证活塞向下运动的平稳性。

图3-9-22用电磁溢流阀的卸荷回路图3-9-24用卸荷阀的卸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