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在语文教学中

美在语文教学中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课改专页 ▲矗 福州十五中郑亚枫 【摘要】在新一轮课改中,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 3、教材中的艺术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艺术美 的形式即是文学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美又主要 要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科学美等因素.发展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表现为语言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力量,没有拖沓累赘沉闷疲软的长句,只是简洁有力脆生响亮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既不同于一 的短句。作品中的语言铿锵有力,激越飞扬。大量的排比、反复、 般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也不同于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更 叠句的运用.使西北汉子在黄土高原上的忘情奔放、狂野倾泻 不同于崇奉虚幻的宗教教育。它是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 表达得酣畅淋漓。作品带给我们的是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 造美的情感的教育,它按照美的规律。用美的信息。激发引导学 所有人的心灵都随之激荡。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骈散交错、语 生,使之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素质.达到“以美引 言节奏富于变化。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 真,以美启善,以美怡情.以美明理,以美开智”的效能。 间写景状物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再用散 一、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有利条件 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具有很强的 “培养审美情趣,主要是以课文作为凭借。”《大纲》一语道 艺术感染力 破了挖掘美的立足点。蔡元培说过:“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 4、教材中的科学美。感受科学美,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科学 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 奥秘的愿望,认识到科学的价值。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让 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确实。中学语文教材就涉及 学生不仅初步认知了物候学.而且对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的大 到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等各种形式.我们要充分 自然现象更感兴趣了.因为学生欣喜地发现:原来科学就在身 利用这一美育资源 边,科学距离大家并不遥远。严春友的《敬畏自然》让学生认识 1、教材中的自然美。法国雕塑家罗丹有一句箴言:“自然总 到了自然的伟大.认识到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自然就 是美的。”作为审美对象的日月星辰、山JII河流、花草树木、虫鱼 是爱护自然.爱护家园,爱护我们自己。大量作品所展现的科学 鸟兽等自然景物,一旦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就已经溶进了作者独 之美会让学生深深地迷醉于科学的魅力之中。 特的情怀,成为一种人化了的自然美。从而唤起强烈的美感。朱 二、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自清的《春》所描绘的景物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语言文学课也担负着审美教育的任 气,生机盎然柔和温馨的江南令无数人陶醉:“千里冰封.万里 务,这种教育作用.首先在于教给学生认识美、评价美和创造 雪飘”的北国,在一代伟人的笔下更是如此的恢宏.这般 美。”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 的壮美。 手: 2、教材中的社会美。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选人课本中 1、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的文艺作品又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因而具有巨大的认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审美感知是审美心理结构的第一要 识、欣赏和美感作用.它所反映的社会美对人的感染和熏陶也 素,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教育的基本能力,是审美素质的核心。审 更强烈。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的淘金者,独自置身于渺无人 美感知力的获得主要是靠听和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 烟的苍茫荒野里,身处绝境。濒临死亡,在顽强的求生意志和钢 以通过语言、图片、实物、声像、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手段来刺激 铁般的意志作用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搏斗。终于战胜了饥饿、伤 学生的视昕感官。让学生亲身领会到课文中的美。 病、寒冷以及野兽的威胁而起死回生。那传奇的故事无不令人 (1)采用朗诵教学法。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 感叹人之为“人”的伟大。《木兰诗》中的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 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美感,唤起内心的情愫。20世纪初。叶圣 敢、勤劳善良、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不愧为人人称道的巾帼 陶、朱自清等先生也对朗读这种吟诵方式推崇备至。叶圣陶先 英雄。《唐睢不辱使命》中唐雎出使秦国反抗侵略,虽无战场上 生说过:“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优美的朗 的刀光剑影,但一场唇舌战丝毫不亚于战场上的剑拔弩张 读是一种艺术,教师掌握好朗诵技巧,处理好轻重、缓急、停顿、 教材中众多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画 韵律、语气,通过朗读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韵味无穷的艺 面。这些作品既帮助了学生提高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能力.也 术境界。优美的朗诵能使具有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鲜活起来. 帮助了学生提高他们自身的审美能力 对学生的感觉和知觉产生强大的冲击力 [囵塑堕 重兰堕兰塑 Z釜篁曼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幻灯、录像、录音带、电视、 电脑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视觉文字.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 形象,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强烈的刺激。这不但能调动学生 的情绪。唤起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审 美感知力。、 但是,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手段.我们都要切记从情感人手, 去引导学生感受美。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 文以人情。”审美感知与情感体验总是交融在一起的.感知是体 验的前提。而情感体验又对感知起着推动作用。正是这种情感 性。才使审美活动具备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人在审美愉悦中潜 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陶冶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审美鉴赏是人们审美活动的高级形式.它不仅要求人们对 美的事物做出反映。而且要求人们对美的事物作出鉴赏玩味。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审美 趣味和审美观点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联想、想像力。要使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活 动得以顺利进行和深化。就必须激发联想和想像。爱因斯坦说 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文学作品是 有限与无限,偶然与必然,虚与实,情与景等的对立统一,和谐 综合。在审美过程中.如能展开联想、充分想像.那么对文章就 不仅是作具体状貌和整体形态的浅层感知.而是超越时空取得 更深广的感受内容.对作品作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使审美鉴赏 感受趋于深层。如学生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若能展开 联想和想像.那么这首28字的小令就不仅是一幅深秋晚景图. 而应该是一部以天涯孤旅为主题的有声有色的电影了。 (2)开展比较阅读。通过比较。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各种形 式的美。美的鉴赏是对美的属性的鉴别和评价.它不仅要识别 事物的美和丑,还要鉴别美的种类和程度。比较是认识美的差 异的基本手段。没有一定的比较能力。就不可能正确辨别美与 丑。善与恶。也不可能对美的属性有细致的区分。在欣赏中鉴别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为什么美,为什么丑,哪里最美.哪里最 丑,怎么会最美,怎么会最丑.便会获得情感上的愉悦、理智上 的满足,获得审美的享受。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的优 秀名篇。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 结晶。作品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鲜明对照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审 美趣味。通过语文教学。在这种集中、典型而又强烈的美的长期 熏陶下,学生能够提高美感能力。加深对美的认识的程度,从而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朝鲜战场上的志 愿军是最可爱的,变色龙奥楚蔑若夫是挺丑陋的。这种美丑学 生一目了然且爱憎分明。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受到了美感教育。 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化为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明辨是非, 分析善恶,自觉地做一个道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事实证 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 素质的优化.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的个性更加全面 发展。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超越的升华。 课改专页 3、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陶行知认为“教育之美在于创造美”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 归宿.是最高阶段。它不仅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 才智的最佳过程.而且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 径。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并不奢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文学家,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素质.养成学生健 康的审美情感。进而使之拥有创新精神。拥有创造美的热情与 能力。 (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不能自主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意 义。“自主”。是创造的灵魂。自主阅读,包括自主观察,自主意 会。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美的因素。众多的自然美、社会美、艺 术美、科学美等着学生去发现去理解去感悟,学生在阅读中要 善于积累审美感受。丰富审美经验。从广义上说,自主阅读不仅 在课内.同样也在课外,不仅阅读“文”,还要阅读“人”,阅读社 会.阅读生活。社会实践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大课堂.又是美的源 泉.学生要积极“阅读”。加强积累。那是创造所需的沃土。 (2)激励学生主动表达。表达可以使思想定形、感情深化。 教师不必急于把个人观点强加给学生。要激励学生主动发表意 见展开辩论。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有人认为文中的骗子 很可恶.有人却认为骗子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在辩论中,教师 对学生的表达予以积极的评价指正.引导他们将所学所知同自 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现实贯通,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人格。通过 讨论,学生会发现新颖角度,会闪耀灵感之光,会拥有成就感, 会增强自信心。学生养成了主动表达的习惯。也就容易培养出 敏于求实、乐于创新的精神。 (3)激发学生大胆创作。学生长期接受文学作品的熏陶和 感染,在生活中发现了众多的美,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向往美、 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和表达美、歌颂美的愿望。不论壮丽秀美的 自然风光.生意盎然的生活情趣,高风亮节的英雄伟人,还是丑 陋虚伪的社会现象.皆能成为学生创作的素材 在一天凉比一 天的秋风中慢慢用手走去的孔乙己,他的人生会是怎样呢?在 闹市中疯跑的披头散发满脸污泥的范进.如果那一巴掌没被胡 屠户打醒.他的未来又会如何呢?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意境选 词择句.把已知的材料加以合理的想像加工,创造出新图景新 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学得兴致 盎然,不仅能获得艺术享受,得到美的熏陶。还能让表达美创造 美的能力得以发展 美.是每个人的渴望和追求.施行审美教育是新世纪与人 的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加强美育已是箭在弦 上。让我们谨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儿童时代错过的东西。到 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 律涉及到孩子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美育。”因此.教师 应积极利用和创造语文教学中美的因素.努力发展学生感受 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审 美素质,使之成为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责任编辑:赖一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