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解剖生理学开卷考试第1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
1、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一是以_载体__为中介的易化扩散,二是以通道__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2、关节囊的外层称纤维层,内层称滑膜层。
3、.幼儿的骨有机质相对较多,因此幼儿骨柔韧性大而坚硬度较小易受压缩发生变形。
4、肾小体有两个极,与近端小管相连接的一端称__尿极__,与入球、出球小动脉相连接的一端称_ 血管极__。
5、.脑干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组成。
6、肌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三类。
7、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合成。
8、葡萄糖在吸收转运过程中,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以_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__的方式;肠上皮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以__继发性主动转运___方式吸收。
9、运动神经末梢有两种,即____躯体运动N末梢、内脏运动N末梢,均属于化学性
突触。
二、单项选择题
1、人体中最长的骨是:( C ) A.肱骨B.桡骨C.股骨D.尺骨E.胫骨
2、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 )A.动作电位B.肌肉收缩C.神经活动D.反射活动E.腺体分泌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B )A.负反馈B.反射C.适应D.正反馈E.反应
4、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E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反极化E.超极化
5、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D)体液性调节 B.自身调节C.正反馈调节D.负反馈调节 E.前馈
6、粘膜中有利于物质吸收,血液循环和腺体分泌的是那层组织?(D)A上皮 B.固有层 C.结缔组织
D.粘膜肌层次
E.柱状上皮
7、脊髓前角内含:( E ) A.交感神经元胞体B.副交感神经元胞体C.感觉神经元胞体D.联络神经元胞体E.运动神经元胞体
8、大脑半球的分叶不包括:( E ) A.颞叶B.岛叶C.顶叶D.额叶E.边缘叶
9、眼的折光装置不包括:( E )A.角膜B.房水C.玻璃体D.晶状体E.虹膜
10、关于垂体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E ) A.属于内分泌器官B.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C.于蝶骨的垂体窝内D.借漏斗连于下丘脑E.是成对器官
11、下列体液不属于机体内环境的是:( D )A.组织液B.淋巴液C.血浆D.细胞内液E.脑脊液12、关于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动作电位包括上升相和下降相B.动作电位是兴奋产生的标志
C.膜内电位由内正外负迅速转变为外正内负D.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迅速扩布E.上升相由钠离子内流引起,下降相由钾离子外流形成
13、有关右主支气管叙述,错误的是:( A )A.走行方向接近水平B.比左主支气管短C.管径比左主支气管粗D.易坠入异物E.经右肺门进入右肺
14、有关线粒体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 )A.电镜下由内、外两层单位膜所构成封闭的囊状结构B.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动力站”C.其形态.数目随细胞种类不同而异 D.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E.光镜下呈杆状、线状或颗粒状
15、不属于间脑的结构是:( B )A、视交叉B、绒球小结叶C、灰结节D、乳头体E、外侧膝状体16、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E )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刺激D、阈电位E、阈强度17、三叉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D)A颈阔肌 B.眼轮匝肌 C.枕额肌 D.咀嚼肌 E.喉肌
18、关于关节的基本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关节面表面都有关节软骨覆盖B.关节囊内层是滑膜层围成关节腔C.关节囊的纤维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D.关节囊的纤维层和滑膜层是互相连续的E.关节软骨表面覆盖有滑膜层
19、新纹状体是指:( C )A.豆状核和尾状核B.壳和苍白球C.尾状核和壳
D.苍白球E.豆状核和杏仁核
20、上呼吸道是指:C)A.鼻B.鼻、咽C.鼻、咽、喉D.主支气管以上呼吸道E.小支气管以上呼吸道
21、关于肾的描述何者错误( D)
A.位于腹后壁上部
B.可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两部
C.肾髓质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
D.肾柱属肾髓质
E.肾门位于神内侧缘中部
22、附睾位于睾丸的:( D )A.上端B.前缘C.后缘D.上端和后缘E.上端和前缘
23、哪一种结构不属于细胞器:( E )A.线粒体B.核糖体C.溶酶体D.内质网E.糖元24、分布于心脏的腔面:(C )
A.单层柱状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内皮D.间皮E.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25、关于骨的描述,何者错误?(B )
A成人骨骨骺内是红骨髓B.骨的表面全部有骨膜覆盖C.骨膜是由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D.腕骨属短骨E.老年人骨质中有机质减少,无机质增多
26、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 A )
A.十二指肠降部B.十二指肠上部
C.十二指肠水平部
D.十二指肠升部E.十二指肠空肠曲27、肺的导气部从肺内支气管起,到:( B )A.细支气管止B.终末性细支气管止C.小支气管止D.呼吸性细支气管止E.肺泡管止28、.射精管开口于:( C )A.尿道海绵体B.尿道膜部C.尿道前列腺部D.尿道球部E.以上都不是
29、输卵管结扎的常选部位是:( D )A.输卵管伞B.输卵管漏斗C.输卵管壶腹D.输卵管峡E.输卵管子官部
30、二尖瓣位于:(E )A.下腔静脉口B.右房室口C.主动脉口D.肺动脉口E.左房室口31、刺激引起的机体或机体组织细胞外部状态和内部代谢活动的改变称:(B )A、兴奋性B、反应
C、兴奋D抑制E、反射
32、关于神经元结构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细胞均呈星
B、突起可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类
C、胞质内含有尼氏小体
D、胞质内含有神经原纤维
E、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
33、脊神经丛的形成是:( B )
A、由脊神经前支和后支交织而成
B、由脊神经前支交织而成
C、由脊神经交织而成
D、由脊神经前根和后根交织而成
E、由颈丛、臂丛、胸丛、腰丛组成
34、不属于间脑的结构是( B )A.视交叉 B.绒球小结叶C.灰结D.乳头体 E.外侧膝状体
35、皮肤不具有的功能是(D)A机械屏障 B.感觉
C.体温调节
D.兴奋
E.吸收和排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易化扩散(定义、分类、特点)P100-101
2.适应性机体在各环境变化中具有保持自己生存能力或特性称之为适应性。
3.足细胞是构成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细胞体积大,伸出几个大的突起,每个大突起又伸出许多小突起,仅贴在毛细血管基膜的外面,小突起互相穿插形成栅栏状,其间裂隙为裂孔膜封闭,它参与构成滤过屏障。
4.主动转运(定义、生理意义)P102
5.兴奋性P111.(No.6)
6.体液调节P111.(No.8)
7.静息电位P111.(No.5)
8.尼氏体P21.(No.8)
9.肝胰壶腹P43.(No.4)
10.脉络丛P92.(No.3)
四、问答题
1.简述肝的位置和形态。P41
肝的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呈楔形,上面膨隆与隔穹窿一致,肝的下面凹凸不平,有一近似“H”形的沟,即左侧纵沟、右侧纵沟和横沟。右侧纵沟的前部为胆囊窝,容纳胆囊。右侧纵沟的后部为腔静脉沟,有下腔静脉通过。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2.简述骨的构造和功能。P29
①骨质,有密质骨和松质骨之分。
密质骨:坚硬、致密,能抗压和抗扭曲力。
松质骨:呈峰窝状,由许多片状骨小梁交织而成,能承受较大的重量。
②骨髓:位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有红、黄骨髓之分,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③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以及成骨细胞,对骨的营养、感觉和生长以及再生有重要意义。
3.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时,为什么会出现呕血或便血?P77.(No.4)
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时,由于肝门静脉及其属支内无静脉瓣,血液可经吻合支返流至上、下腔静脉这种情况下吻合支扩大,引起食管静脉丛和直肠静脉丛的静脉曲张,如果扩张的静脉破裂,即可出现呕血或便血。
4.试诉Na+—K+泵的作用及生理意义。P114.(No.4)
Na+—K+泵,又称Na+、K+依赖性ATP酶,它的基
本作用是:当细胞内Na+浓度增高或细胞外K+浓度增高都会激活此酶,分解ATP,从中取得能量用以逆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泵出细胞外、把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从而恢复细胞内外Na+、K+浓度的正常分布。Na+—K+泵的生理意义在于:①维持细胞内高K+状态,这为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②阻止Na+及相伴随的水进入细胞,防止细胞肿胀,维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③最重要的是建立胞内高K+、胞外高Na+储备势能。此势能储备用于其他耗能过程。
5.试诉肾小球旁器的的组成、结构及功能。P57.(No.3)
组成: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和致密斑组成。球旁细胞:是入球微动脉近血管极处的管壁平滑肌细胞转变成的上皮样细胞,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分泌颗粒,可分泌肾素。致密斑:远端小管直部末端近肾小体血管极一侧的管壁上皮细胞增高、紧密排列所形成的一个椭圆
形斑,称致密斑。致密斑是离子感受器,可感受远端小管内尿液的Na+浓度变化。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2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
1、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和纤维蛋白的形成。
2、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可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3、气管和支气管发生慢性炎症时,可发生上皮细胞脱落,腺体分泌增多,形成粘稠痰液和引起咳嗽。
4、营养心壁的动脉是左、右冠状动脉,它由升主动脉发出。
5、抗凝系统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III 和肝素。
6、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可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7、肺的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8、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可反映外周阻力(血流阻力)的大小。
9、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后负荷是大动脉血压。
10、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有:血容量、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
11、血液中二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的自由氨基结合,结合而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成熟红细胞的特点:( C )A.呈双面凹的圆盘状B.无细胞核C.胞质中有多种细胞器D.含大量血红蛋E.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C ) A.网状细胞B.肥大细胞C.浆细胞D.脂肪细胞E.成纤维细胞
3、右心衰竭时,所引起的组织水肿,其主要原因是:( A ) A.毛细血管压升高B.淋巴回流受阻C.血浆胶渗压降低D.组织液静水压降低E.组织液胶渗压升高
4、.肺的呼吸部包括肺泡和:( B )A.肺泡管、细支气管B.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C.终末细支气管D.呼吸性细支气管、细支气管E.肺泡管、终末细支气管
5、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D )A.珠蛋白B.球蛋白C.血红蛋白D.白蛋白E.纤维蛋白
6、在心室等容收缩期时:( E )
A.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
E.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7、在生理情况下,维持呼吸最有效的刺激是(C)
A.缺O2
B.H+浓度升高
C.CO2
D.肺的牵张反射
E.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8、临床上常用于“强心”的是(A)A.肾上腺素B.肾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前列腺素 E.血管升压素9、.心室舒张时,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 E ) A.二尖瓣B.三尖瓣C.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D.肺动脉瓣和三尖瓣E.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10、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主要是A )A.血浆胶体渗透压B.血浆晶体渗透压C.血浆总渗透压D.组织液晶体渗透压E.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11、有关白细胞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中性粒细胞有吞噬细菌和异物的作用B.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吞噬力最强C.淋巴细胞参与免疫作用D.碱性粒细胞能释放肝素、组织胺等E.巨噬细胞在组织中的吞噬力最强
12、有关房缩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房内压大于室内压B.室内压大于动脉压
C.心房内血液流入心室D.房室瓣仍然开放E.心室容积最大
13、外周阻力与脉压的关系是:( B )A.外周阻力加大,脉压加大B.外周阻力加大,脉压减小C.脉压加大,外周阻力必然减小D.脉压加大,外周阻力必然增大E.外周阻力对脉压无影响
14、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的人,适当压迫其颈动脉窦就可产生:( C )A.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B.血压升高C.心率减慢D.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减少E.心率加快
15、肺通气的原动力是:(A )A、呼吸肌舒缩产生的呼吸运动B、气体分压C、胸内压变化D、胸腔负压
E、肺的舒缩运动
16、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A )A.形成碳酸氢盐B.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溶解在血浆之中D.与血浆蛋白结合E.与红细胞结合
17、若潮气量为500ml,无效腔气量为150ml,呼吸频率为12次/分时,每分肺泡通气量等于:( D )A.900ml/分B.1800ml/分C.3600ml/分D.4200ml/分E.4800ml/分
18、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D )
A.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B.增强心肌收缩力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19、.区分心肌快、慢反应细胞的依据是:( B )A.静息电位的大小B.O期去极的速度和幅度C.平台期的长短D.3期复极化的速度E.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20、体循环中,血流外周阻力产生部位在:( B )A.大动脉B.小动脉和微动脉C.大静脉D.毛细血管E.小静脉和微静脉21、关于心脏的描述何者错误(D )A.位于纵隔内,约2/3在身体前正中线的左侧,1/3在右侧B.有四个心腔C.右心房有3入口D.房间隔的左心房面有卵圆窝E.左心室入口周边有二尖瓣
22、胸导管收集淋巴的范围不包括:( B )A.左上半身B.右上半身C.左下半身D.右下半身E.左侧头颈部
23、生理状态下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A)A.外周阻力B.心输出量C.心率D.大动脉管壁的弹性E.静脉回心血量
24、组织液生成压与回流压差值称为:( C )
A.毛细血管压B.血浆胶渗压C.有效滤过压D.组织液静水压E.组织液胶渗压25、O2和CO2进出细胞是通过:( A )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
26、体重为60公斤的人其体内血量约有:( B ) A.1200ml B.4800 ml C.7000 ml D.1500 ml E.10000 ml
27、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关闭之间的间隔相当于:( B )A.心房收缩期B.心房舒张期C.心室收缩期D.心室舒张期E.等容收缩期
28、区分心肌快、慢反应细胞的依据是:( B ) A.静息电位的大小B.0期去极的速度和幅度C.平台期的长短D.3期复极化的速度E.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29、右心衰竭时,所引起的组织水肿,其主要原因是:( A A.毛细血管压升高B.淋巴回流受阻C.血浆胶渗压降低D.组织液静水压降低E.组织液胶渗压升高
30、.肺通气的原动力是:(D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B.肺的舒缩活动C.胸内负压D.呼吸肌的舒缩活动E.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31、淋巴管道不包括:(D )
A、毛细淋巴管
B、淋巴管
C、淋巴干
D、淋巴结
E、淋巴导管
32、门静脉描述错误的是(E)
A.由肝以外的腹腔不成对脏器的静脉汇合组成
B.由肠系膜与脾静脉汇合入肝内
C.口服药物经门静脉入肝脏
D.由肝右中左静脉入下腔静脉
E.收集胸背部静脉血回到心脏
33、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B)
A.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
B.促进液体的滤出
C.稳定肺泡容积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由肺泡II型细胞所分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肺循环
肺循环(小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部位、主要成分、作用)
3.心脏泵血
由心肌收缩和舒张活动与心脏瓣膜的开闭造成心房和心室内压力和容积的变化,从而推进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称为心脏泵血。
4.体循环P65
5.每分肺泡通气量(定义、计算公式)P178
6.心动周期(定义、分期及正常值)P134-135
7.射血分数(定义、公式、正常值)P137
8.血—脑屏障P163.(No.10)
四、问答题
1.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P168.(No.5)
足够的循环血量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心射血产生的动力和血流所遇到的外周阻力二者相互作用形成动脉血压。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起着缓冲收缩压和维持舒张压的作用。
2.什么是胸内压?其特点是什么?胸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P174-175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始终低于大气压,故称胸内负压,它的形成与肺的回缩力有关。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以大气压为0位标准
胸内压=一肺回缩力
意义:(1)使肺泡处于扩张状态;(2)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
3.简述肝内血液循环途径(可用箭头表示)。
肝内血液循环有两种:
营养血管:肝固有动脉――→小叶间动脉
功能血管:肝门静脉——→小叶间静脉
肝血窦→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
4.试诉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原理。P168.(No.1)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复极化时间长,可分为四期,其形成原理为:①0期是心室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上少量Na+内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时,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大量Na+内流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1期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膜电位迅速下降,③2期主要是Ca2+和Na+缓慢内流,抵消了K+外流引起的电位下降,使电位变化缓慢,基本停滞于0mv形成平台,④3期是由K+快速外流形成的,⑤4期是通过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从细胞内排出Na+和Ca2+,同时摄回K+,细胞内外逐步恢复到兴奋前静息时的离子分布。
5.血浆和血清有何区别?P68
血浆是由抗凝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若向血浆中加入Ca2+,血浆会发生再凝固,因此血浆中不含游离的Ca2+。血清是由凝固的血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但含有游离的Ca2+,若向其中再加入Ca2+,血清也不会再凝固。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3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
1、人体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氧化。
2、胃底腺的壁细胞功能是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3、胰腺内分泌部称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而直接进入血液,主要调节糖代谢。
4、食物的消化有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方式。
5、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合成。
6、食物的消化有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方式。
7、原尿生成的结构基础是肾小球滤过膜,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8、醛固酮分泌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血K+血Na+浓度的调节。
9、安静时,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而在活动时,骨骼肌则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10、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四种。
11、交感神经系统对胃肠运动的作用是抑制。
12、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作用使肾血流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1、消化液中含有蛋白酶的是:( B )A.唾液和胃液B.胃液和胰液C.胆汁和小肠液D.唾液和胆汁E.胃液和胆汁2、胃可分为:( C )A.胃底、胃体、胃窦B.胃体、胃小弯、胃大弯、胃底C.胃底、胃体、幽门部、贲门部D.胃大弯、幽
门部、贲门部、胃体E.胃小弯、贲门部、幽门管、胃底
3、肝的基本结构是:( A )
A.肝小叶B.肝细胞C.肝血窦D.胆小管E.肝细胞索肝
4、化学性消化的作用是:( D )A.食物由大变小B.食糜与消化液混合C.推送食糜沿消化管移动D.将食物分解成可被吸收的成分E.以上均不是
5、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B )A.内因子B.胃酸C.辅酯酶D.组织液E.肠致活酶
6、关于肾的剖面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B.髓质由肾锥体组成C.肾乳头伸入肾大盏D.部分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称肾柱E.2--3个肾大盏汇合成肾盂
7、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B )
A.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B.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C.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D.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E.每分钟肾脏的血浆流量
8、肾单位不包括:( E )
A.肾小体B.近端小管C.远端小管D.细段E.集合管
9、尿路结石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E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B.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C.滤过膜的通透性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囊血压升高
10、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敏感因素是(B )
A.循环血量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E.全身动脉血压升高
11、消化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D )
A.容受性舒张
B.分节运动
C.集团运动
D.蠕动
E.以上均不是
12、胰液缺乏时,下列哪种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大受影响( E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
D.维生素A
E.糖类
1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D )A.全身动脉血压 B.肾动脉血压C.入球小动脉血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E.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14、葡萄糖在肾脏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A )
A.近曲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15、肾小管每分泌一个氢离子的同时,可以重吸收哪种离子(B )
A.一个K+和一个HCO3-
B.一个Na+和一个HCO3-
C.一个Na+
D.一个Cl-和一个Na+
E.一个HCO3-
16、醛固酮由下列哪种细胞分泌(A )A.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 B.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C.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 D.球旁细胞E.致密斑细胞
17.胆汁促进脂肪消化吸收的主要成分是(B)A、胆色素B、胆盐C、胆固醇D、卵
磷脂E、碳酸氢盐
18.食物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是( C )A、胃 B、口腔 C、小肠 D、食管 E、大肠
19、醛固酮分泌过多可出现( D )A、低血钠 B、低血压 C、高血钾 D、水肿 E、低血钙20、消化腺有( E )A、唾液腺 B、肝 C、胰 D、消化管壁小腺 E、以上均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基础代射与基础代谢率(定义)P219
2.渗透性利尿P237.(No.3)
3.肾糖阈P237.(No.2)
4.肾血流量自身调节P237.(No.6)
5.胆盐的肠肝循环P207.(No.5)
6.内脏神经系统P20
7.(No.6)
7.调定点P219.(No.5)
8.容受性舒张P207.(No.3)
四、问答题
1.简述胆汁的产生和排泄过程。P44.(No.3)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胆小管→未进食时→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贮存与浓缩。当进食时,①肝内胆汁→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②胆囊内胆汁→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2.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P210.(No.1)
①盐酸:可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的作用提供酸性环境,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有益于Ca2+和Fe2+的吸收。
②胃蛋白酶原:被激活为胃蛋白酶后,可水解蛋白质为月示和胨。
③粘液:保护胃黏膜免受机械和化学损伤,
④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它在回肠的吸收。
3.试述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P203.
胰液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碳酸氢盐的作用是保护肠粘膜,并为小肠内多种酶提供pH环境。胰淀粉酶的作用是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胰脂肪酶的作用是分解脂肪。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和多肽。
4.肾脏的血液循环有何特点及意义。P240.(No.2)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是:①肾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的1/5—1/4,血流分布不均,皮质血供丰富,占94%左右,髓质血供少,且越向内髓血供越少,这与皮质主要完成滤过功能有关。②肾血液流经两次毛细血管,首先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然后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普通毛细血管血压高,这有利于滤过的发生,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血压较低,有利于重吸收的进行。③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为80—180mmHg 范围内,通过自身调节作用,基本维持稳定,这对保持肾小球滤过率的恒定是非常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如大失血时,由于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大量增加,可引起入球小动脉强烈收缩,致使肾血流量显著减少。
5.大量失血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P240.(No.5)
尿量会显著减少。因为:①大量失血如血压降至80mmHg 以下,使肾血流量显著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随之降低,原尿生成减少,终尿也就减少。②失血后血量减少,血容量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对下丘脑的抑制减弱,下丘脑—垂体系统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引起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升高,水重新收增多,尿量减少。③失血及血压下降可使近球细胞分泌肾素增多,后者激活血管紧张素原,进而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H2O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4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
1、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光绿光和蓝光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
2、脑和脊髓的表面,披以完整的脑脊髓被膜,起着保护、支持和_____营养____作用,它们都分三层,自外至内分别称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3、人的感觉器官包括视器(眼)、位听器(前庭蜗器)、嗅器、味器、皮肤.
4、生殖腺有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的功能。
5、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醛固酮(盐皮质激素),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激素。
6、近视物时,眼球发生晶体渐变凸、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三方面的调节反应。
7、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各种感觉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作用是维持大脑皮层兴奋(唤醒大脑皮层)。
8、按化学性质可将激素分为含氮类和类固醇两大类。
9、突触后抑制分为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两种类型。
10、按子宫内膜周期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
11、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视觉的现象不包括( A )
A.眼压B.视力C.视野D.暗适应E.明适应
2.精子产生于( A )
A. 精曲小管
B. 睾丸间质
C. 精囊腺
D. 附睾管
E. 前列腺
3.自青春期开始呈周期性脱落的是( C )
A. 子宫底的内膜层
B. 子宫体的内膜层
C. 子宫内膜的功能层
D. 子宫内膜的基底层
E. 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和基底层
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中的哪些离子通透性增加所致( D )
A.Na+、K+、Cl-尤其是K+ B.Na+、K+、Cl-尤其是Na+C.K+、Cl-尤其是K+D.K+、Cl-尤其是Cl-E.Ca++、K+、Cl-尤其是Ca++
5. M受体阻断剂是( B )A.箭毒 B.阿托品C.十烃季胺 D.六烃季胺 E.心得安
6.肾小管各段中,重吸收能力最强的部位是-( A )A.近球小管 B. 远曲小管 C. 集合管 D. 髓袢 E. 远球小管
7.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是-( B )
A. 晶状体变扁平,瞳孔扩大,两眼会聚
B. 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两眼会聚
C. 晶状体变扁平,瞳孔缩小,两眼会聚
D. 晶状体变凸,瞳孔扩大,两眼会聚
E.晶状体变凸,瞳孔扩大,两眼散开
8.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 B )
A.肠道 B.肾脏 C.肺 D.皮肤 E.肝脏9.内囊位于( B )A.豆状核、尾状核和杏仁核之间B.豆状核、尾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C.纹状体、尾状核和壳之间 D.杏仁核、背侧丘脑和纹状体之间E.豆状核、背侧丘脑和纹状体之间
10.肾上腺素能纤维是指---( B )A.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 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C.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E. 支配汗腺、骨骼肌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11.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是(A )A. M受体 B. N受体 C.α受体 D.β1受体 E.β2受体
12.从生理学角度看,巴比妥类药的催眠原理应是阻断了( D)A.感受器的兴奋 B. 脊髓的传导 C.特异投射系统D. 非特异投射系统 E. 神经兴奋传导13.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作用是( C )
A.产生疼痛 B.产生特异感觉 C.维持醒觉D.大脑皮层抑制 E.发出冲动
14.远处物体的光线聚集于视网膜之前的是( C )A.老视 B.正常 C.近视 D.远视 E.散光15.垂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垂体在脑的下部 B.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C.位于蝶鞍构成的垂体窝中 D.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 E.腺垂体分泌生长素等七种激素16.在突触传递过程中,促使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离子为( A )
A.Ca2+ B.K+ C.Na+ D.Cl- E.Mg2+
17.神经一肌接头处释放的化学递质是( C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
酰胆碱D.γ-氨基丁酸 E.5-羟色胺
18.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 C )A.感受器B.传入神经元C.中枢中的突触D.传出神经元 E.效应器
19.对脊休克主要表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
B.血压下降 C.外周血管扩张
D.发汗反射增强 E.直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
20.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C )A、垂体 B、甲状腺 C、汗腺 D、肾上腺 E、胸腺21.迷走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 A )A、平滑肌 B、舌肌 C、嗅觉 D、视觉 E、听觉22.动眼神经核的位置是( A )A、中脑上丘 B、中脑下丘 C、间脑 D、延髓 E、脑桥中
23.能与M受体结合的递质是( C )A、AD B、NA C、Ach D、DA E、儿茶酚胺
24.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致(D)
A、血糖降低
B、红细胞减少
C、淋巴细胞增多
D、向心性肥胖
E、循环障碍
25.幼年甲状腺素不足可致( E )A、侏儒症 B、巨人症 C、肢端肥大症 D、体温升高 E、呆小症26.不属于交感神经作用的是( E )
A、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B、心肌活动增强
C、心率加快
D、血管收缩
E、瞳孔缩小
27、通过细胞膜受体起作用的激素是( C )
A、糖皮质激素
B、盐皮质激素
C、肾上腺素
D、睾丸酮
E、孕激素
28、月经的发生是由于 E )A、雌激素分泌减少 B、孕激素分泌减少 C、雌激素分泌增高 D、孕激素分泌多 E、雌孕激素均分泌减少
29.能调节晶状体曲度的肌肉是( D )
A、眼轮匝肌
B、上睑提肌
C、眼外肌
D、睫状肌
E、瞳孔开大肌
30.视神经连接的脑部为( A )A、间脑 B、中脑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神经核P80.
2.下丘脑调节肽(定义、作用)P30
3.(No.6)
C、脑桥 D、延髓 E、端脑三.名
3.突触P267.(No.1)
4.第二信使P302.
5.垂体门脉系统P303.(No.7)
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P26
7.(No.4)
7.排卵P315.(No.2)
8.应激反应P303.(No.9)
四、问答题
一.简述胰岛素调节糖代谢的机理。P301
人体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它一方面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糖的氧化的糖原的合成,并使糖转变为脂肪,从增加血糖的去路;另一方面它可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的异生,减少血糖的来源。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使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糖随尿排出,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给病人注入过量胰岛素可引起血糖性休克。
二.牵张反射可分哪两种类型?其意义如何?P256
牵张反射是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被动牵拉时,出现反射性收缩。牵张反射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肌紧张和腱反射。腱反射是受到短促而有利的刺激而引起的牵张反射,临床上通过检查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肌紧张是受到持续微弱的牵拉而出现的牵张反射,它具有维持躯体姿势的重要功能。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P293-294
生长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的一种重要的激素;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促进生长发育,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进骨骼和骨骼肌的生长,幼年时缺乏,是侏儒症,幼年分泌增多,是巨人症,成年分泌增多出现肢端肥大症。b、对代谢的影响,生长激素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升高血糖,促进脂肪的分解,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四.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P92
脊液由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流向侧脑室经室间孔→第三脑室到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经正中孔、外侧孔→脑和脊髓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硬脑膜窦(或上矢状窦)→颈内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
五.简述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及机制。P272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轴突末稍(突触前膜)→突触小体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膜对Na+、K+、Cl-尤其是Na+通透性提高→Na+流入突触后膜内→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 总和达阈电位水平→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六.试述咳嗽反射原理。
当刺激作用于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处的粘膜时,引起咳嗽反射。
咳嗽时先是短促或深吸气,继而关闭声门,腹肌和肋间内肌强有力的收缩,使肺内压大大长高,然后声门突然开放,肺泡内气体快速呼出,将呼吸道中的异物或分泌物等随之而排出。因而咳嗽反射具有清洁、保护和维持呼吸道通畅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