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审表
施表7.1 共 页 第 页 工程名称 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医院门诊大楼建设工程 施工单位 主 编 编制人
福建成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陈利烨 贾培帅、清、邱开福 朱禹全 现报上本工程基坑支护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文件,编制请予以审查。 单位 工程项目部/专业分包施工单位 (盖章) 技术负责人 总承包单位审核意见:同意该施工组织设计,请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落实实施。 审核 单位 2017年 月 日 总承包单位(盖章) 审核人 审批人 监理审查意见: 审查 单位 监理审查结论: □同意实施 □修改后报 □重新编制 专业监理工程师 监理单位 (盖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日期:
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医院门诊大楼建
设工程
基 坑 支 护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福建成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医院门诊大楼建设工程,本工程门诊大楼为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13791.43m2,占地面积为1785.19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3913.97 m2,地上建筑面积为9877.46 m2。
本工程基坑支护方案:开挖较浅的采用土钉墙+水泥土搅拌桩的支护形式,开挖较深的采用排桩+桩后一排水泥土搅拌桩的支护形式。
二、水文地质情况
1、经调查,场地及周边不存在污染源。
拟建场地范围内西侧为一条南北向水渠,水渠宽约4.0m,水深约0.5m,水流方向自南向北,流速约1m/s;场地中还分布有一条东西向水渠,横穿拟建门诊大楼位置,水渠宽约3.5m,水深约0.5m,水流方向自东向西汇入南北向水渠,流速约1m/s。
2、地下水类型、水位
拟建场地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素填中①层中的孔隙潜水;赋存于中粗砂④中的第四系孔隙水,残积砂质粘性土⑤及各风化层中的风化网状孔隙-裂隙水,均为承压水。其中淤泥质粘土②、粉质粘土③为微透水,为相对隔水层;素填土①、中粗砂④属强透水层,为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好;其余各岩土层均为弱透水层,富水性较差,为弱透水层。
3、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内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1.00~1.70m之间,地下混合稳定水位埋深1.20~1.80m之间,稳定水位标高为3.70~5.50m。测得场地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8.90~11.20m,承压水头一般比其含水层层顶高约7.5~9.0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1.00~2.00m,近3~5年内最高地下水位标高约为6.00m,历史最高地下水位标高约为6.50m。
4、场地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涉及地质 素填土①、淤泥质粘土②、粉质粘土③等。
5、基坑周边放坡的附加地面荷载按10KPa考虑,道路荷载按25kpa考虑,房屋荷载按每层15kpa考虑,施工中基坑周边地面堆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且距坡顶6.0m范围内不得堆载。
三、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1)混凝土灌注桩采用旋挖桩施工工艺。
(2)施工前应做好场地平整,对不利于施工机械运行的松散软土应进行适当处理,如在雨季施工必须采取有效排水措施。
(3)施工前应复核测量基线、基准点及桩位,基点应设置在不受桩基施工影响处。
(4)施工前应选定机械设备,明确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拟定若出现缩颈、塌孔等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的补救措施。
(5)桩成孔后,应及时对孔径、孔深、垂直度进行检验,不合格应及时处理。桩位偏差,沿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宜超过50mm,桩径-1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桩底沉渣不应超过200mm。
(6)灌注桩应采取隔桩施工,并在灌注砼48h后方可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7)钢筋笼的绑扎、埋设方向应与设计方向一致,其制作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筋间距 ±10mm 箍筋间距 ±20mm 钢筋笼直径 ±10mm 钢筋笼长度 ±100mm
(8)当桩身混凝土灌注采用水下灌注时,水下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9)灌注桩的充盈系数应大于1。
(10)灌注桩宜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少于5根;当根据低应变检测判定桩身完整性为Ⅲ类或Ⅳ类时,应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并扩大低应变动测法检测的数量。
4、钢筋混凝土施工:
(1)冠梁施工时,桩顶应凿至新鲜混凝土面,出露钢筋应平直,并保证出露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浇注混凝土前,必须清理干净残渣、浮土和积水,保证桩与梁牢固连接。
(2)钢筋混凝土的施工除特殊要求外,可依据钢筋混凝土相应规范要求施工。 四、水泥土围护墙的设计、计算方法 1. 设计参数
(1)水泥土搅拌桩的水泥掺入量为18%,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5,水泥土28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1.5MPa。泵送压力大于0.3MPa,且泵送流量要求恒定。本工程采用双头止水深层搅拌桩,横向间距为500mm,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12%,水灰比0.5。
(2)施工允许偏差:桩位≤20mm 垂直度≤0.5%,且当搅拌头下沉到设计深度时,应再次检查并调整机械的垂直度。
(3)施工时采四次喷浆四次搅拌的施工工艺。喷浆时的提升或下沉速度不大于1.0m/min。 (4)相邻桩喷浆工艺的施工时间间隔不大于10小时。 (5)水泥土搅拌桩有28天以上的龄期才能进行土方开挖。
(6)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后一周内进行开挖检查成桩质量,若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7)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时应注意跳开已施工方桩,避免对已施工方桩的影响。 2. 水泥土围护墙设计验算方法
(1) 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当坑外地表面为水平面,基坑围护墙背为竖直面时,由土体本身产生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
eak和由地表面均布荷载作用产生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eaqk,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eak(ihi)ka2ckkaeaqkqkka
式中 eak——计算点处由土体本身产生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kPa),当eak < 0时,一般取
eak=0;
eaqk——计算点处由地表面均布荷载产生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kPa);
γi——计算点以上各层土的重度(kN/m),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取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下土 层取浮重度;
3
hi——计算点以上各层土的厚度(m);
2qk——坑外地表面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应按实际情况取值,通常可按20kN/m试算;
ka——计算点处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取katan2(45oo
k2);
φk——计算点处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一般情况下按直剪固快试验的峰值平均值确定;
ck——计算点处土的粘聚力标准值(kPa),一般情况下按直剪固快试验的峰值确定。
(2) 被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当坑内地表面为水平面,基坑围护墙面为竖直面时,由土体本身产生的被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
epk,可按下式计算:
eak(ihi)kp2ckkph
式中 epk——计算点处由土体本身产生的被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kPa);
kp ,kph——计算点处土的被动土压力系数,取:
Kpcosk1sin(k)sinkcos2
Kphcos2kcos2 [1-sin(k]2
o
式中,δ为计算点处地基土与围护墙面的摩擦角()。取δ=(2/3~3/4)φk,且δ≤20°;无坑内降水措施时,取δ= 0。
(3) 由土体本身产生的静止土压力强度标准值和由地表面均布荷载作用产生的静止土压力强度标准的计算方法
当坑外地表面为水平面,基坑围护墙背为竖直面时,由土体本身产生的静止土压力强度标准值
e0k和由地表面均布荷载作用产生的静止土压力强度标准值eoqk,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e0k(ihi)koe0qkqkko
式中 e0k——计算点处由于土体本身产生的静止土压力强度标准值(kPa);
e0qk——计算点处由地表面均布荷载产生的静止土压力强度标准值(kPa);
k0 ——计算点处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宜由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条件时,也可采用经验公
式k0=1–sinφ’k 计算;
φ’k——计算点处土的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宜由慢剪或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确定。 (4) 水泥土围护和板式支护基坑,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基坑开挖后地基土的抗渗流(或抗管涌)稳定性时,应满足下式:
0
osi1RSGs1 1e式中 γo——结构重要性系数,按2.0.4条和10.1.7条规定执行,一般可取1.0; γs——渗流作用分项系数,取1.05; γ
RS——渗流抗力分项系数,取2.0;
i ——坑内渗流出口平均水力坡降,取
ihw
1.5(h1h2)BB——基坑围护墙防渗帷幕墙的厚度(m);
h1,h2——分别为坑外和坑内计算地下水位距围护墙防渗帷幕墙底面的深度(m); Gs——坑底标高处地基土的比重;
e——坑底标高处地基土的天然孔隙比。
(5) 地基土中埋藏有承压含水层,需验算基坑开挖后坑内地基土抗承压水头的稳定性时,应满足下式:
oypwyk1Rypczk
式中 γy——承压水作用分项系数,取1.05; γ
Ry——承压水抗力分项系数,取1.0;
pwyk——承压水压力标准值(kPa),由工程勘察试验确定;
pczk——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覆盖土层的自重标准值(kN/m2),地下水位以下按饱和重
度计算。
(6) 水泥土围护和板式支护基坑,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基坑开挖后坑内基土抗隆起的稳定性时,应满足下式(图1)
[Gl(hoD)Qqk]1(2DNqckNc)RL
式中 γG——土体自重分项系数,取1.0;
γ1——坑外地表至围护墙底各土层天然重度(kN/m),按土层厚度的加权平均取用; γ2——坑内开挖面以下至围护墙底各土层天然重度(kN/m),按土层厚度的加权平均值取用; 33
h0——围坑开挖深度(m);
D——围护墙在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入土深度(m);
γQ——坑外地表分布荷载分项系数,取1.0; γ
RL——隆起抗力分项系数,取2.0;
Nq ,Nc——地基土的承载力系数,根据围护墙底的基土特征,按下式计算:
Nqetanktan2(45oNc(Nq1)/tankk)2
Ck, φk——分别为围护墙底以下地基土粘聚力标准值(kPa)和内摩擦角标准值(o),一般
情况下按直剪固快试验的峰值平均值确定。
(7) 水泥土围护、板式支护和放坡开挖基坑,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算基坑开挖后墙体或边坡与地基整体滑动稳定性时,一般按通过墙底或坡底的圆弧滑动面计算。当墙底或坡底以下有软弱夹层时,尚应按实际可能发生的非圆弧滑动面验算。当按总应力法确定地基土抗剪强度并采用简单条分法验算圆弧滑动面上的整体滑动稳定性时,应满足下式(图2):
oGQ[(qkibiwki)sini]式中 γγ
RZGQ1RZ[ckiLi(qkibiwki)cositanki]
——综合分项系数,取1.0;
——圆弧滑动抗力分项系数,最小值取1.3,由试算确定;
qki——第i条分的地表均布荷载的标准值(kN/m2),以及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荷载标
准值;
bi——第i条分的分条宽度(m);
Wki——第i条分的自重标准值(kN),无渗流作用时,坑内地下水位以上部分采用围护墙体重
度或基土天然重度计算,坑内地下水位以下部分采用浮重度计算;有渗流作用时,应考 虑渗流力作用,计算上式左边(滑动力矩)时,坑外地下水位以下部分至坑内地下水位 以上部分采用饱和重度计算;计算上式或右边(抗滑动力矩)时,均采用浮重度计算;
αi——第i条分的弧线中点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Cki ,φki——分别为第i条分的滑动面上地基土的粘聚力标准值(kPa)和内摩擦角标准值(°); Li——第i条分的弧长(m),Li = bi /cosαio
图2-1-9-1 坑内地基士抗隆起稳定计算图式
图2-1-9-2 圆弧滑动稳定计算图式
(8) 水泥土围护墙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抗倾覆稳定性时,应满足下式:
o(lMEKQMEqk)1RQ(MGKMpk)
式中 γl——侧压力分项系数,取1.1;
MEk——坑外土体侧压力对墙底前趾的倾覆力矩标准值(kN·m);
γQ——地表分布荷载分项系数,取1.0;
MEqk——坑外墙后地表面分布荷载所产生的侧压力对墙底前趾的倾覆力矩标准值(kN·m);
γ
RQ——倾覆抗力分项系数,取1.05;
MGk——水泥土围护墙(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墙体和格栅内地基土)的自重对墙底前趾的稳定力矩
标准值(kN·m);
Mpk——坑内墙前被动侧压力对墙底前趾的稳定力矩标准值(kN·m)。
(9) 水泥土围护墙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沿墙底面的抗滑动稳定性时,应满足下式: o(1Ek QEqk)1RH(Gktan0kcokBEpk)
式中 Ek——坑外侧压力标准值(kN);
Eqk——坑外墙后地表分布荷载作用所产生的侧压力标准值(kN);
γ
RH——滑移抗力分系数,取1.1;
Gk——水泥土围护墙结构的自重标准值(kN);
C0k, φ0k——分别为水泥土围护墙墙底地基士的粘聚力标准值(kPa)和内摩擦角标准值(°); B——水泥土围护墙的墙体宽度(m); Epk——坑内墙前被动侧压力标准值(kN)。
(10)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水泥土围护墙体正截面承截力时,应分别满足下式:
GdiMdqud AWzGdiMd0 AWz
式中 ∑Gdi——计算截面以上至墙顶面全部竖向荷载设计值(kN),自重作用分项系数取1.2;墙顶分布荷载分项系数取1.0;
A——计算截面处围护墙中水泥土墙体部分的断面面积(m2);
Md——计算截面以上至墙顶面的坑外土体自重和地表分布荷载产生的侧压力,对计算断面处的最
大弯矩的设计值(kN·m);坑外土体自重产生的侧压力作用分项系数取1.1,地表分布荷载产生的侧压力作用分项系数取1.0;
WZ——计算截面处围护墙中水泥土墙体部分的截面抵抗矩(m3);
qud——水泥土加固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值(MPa),一般取设计龄期时加固体的单轴抗压强
度标准值的1/3。
(11) 水泥土围护墙可按如下经验公式估算墙顶位移:
2Lh0 DB式中 δ——墙顶位移估算值(cm);
ξ——影响系数,可根据地基士条件等因素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一般取0.1~0.2,开挖深度较小且土质条件较好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L——基坑边长(m);
H0——基坑开挖深度(m);
D——水泥土围护墙体插入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入土深度(m); B——水泥土围护墙体宽度(m)。
3.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1)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1) 放线定位。用经纬仪和钢尺,在轴线定位的基础上,定出深层搅拌桩的位置,放出白灰线。 2) 挖掘沟槽。根据围护的实际宽度,利用200型挖土机挖出深1.5m与围护宽度相当的沟槽。 3) 利用经纬仪和钢尺放出围护内外边线,并用铁丝固定。 (2) 施工工艺
1) 定位。钻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整平。利用经纬仪检查钻机垂直度。
2) 预拌下沉。根据电机的电表控制下沉速度,通常为0.38~0.75m/min。如下沉速度太慢,可输入少量清水以利钻进。
3) 压浆前,先制备水泥浆,并放入集料斗中。
4) 钻头下到桩底标高时,即行喷浆搅拌提升,边喷边搅拌;提升速度为0.3~0.5m/min。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重复上下搅拌,两根桩之间的搭接在20cm左右。
5) 每次成桩后,必须及时用灰浆泵注清水,对注浆管和喷浆头进行清洗。 6) 移位。根据钻机上的刻度,每次移位50cm。 (3) 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
1) 注浆连续,并应使转速、钻速、提升速度及供水保持均匀。
2) 对有抱钻和冒浆的地块土层,在钻进时可注入一定的清水,以提高转速和降低钻速。 3)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配合比及水灰比进行施工,不得任意缩小或增大。
4) 为准确控制钻进速度,应先在机上作深度标志,以利施工中的观测记录。由施工员进行复查无误后,方可喷浆搅拌和重复喷浆。当出现钻机跳动、摇晃等非正常现象时,应停机检查。钻进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5) 搅拌过程中不得中途无故停机。如发现停电堵塞等现象,应及时提出检查,排除障碍后,再进入停浆面以下1m喷浆搅拌,以保证桩的连续。
6) 必须有专人实测送浆量,每根桩实测一次,如发现喷浆量不足,应复喷复搅。
7) 如遇地下障碍等影响施工的因素,应及时与设计及建设方联系,采取合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8) 记录员必须按照记录表中的内容认真填写,每根桩记录一次,严禁弄虚作假现象。 9) 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员应在现场随时检查,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发现问题及时和有关方面协商解决。先进行2~3m试打桩,待试车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10) 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5%,搭接不得小于20cm。 (4) 施工设备一览表(表2–1–9–1) 表2-1-9-1 序设备名称 号 1 2 3 4 5 6 合计
(5) 施工工艺流程
开挖沟槽→放桩位→复验桩位→钻机就位→预搅下沉→制备浆液→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 (6) 施工进度计划
本围护工程计划采用4台机历时60d左右的时间完成。其施工穿插在工程桩施工过程中。施工完成后,先行拆机出场。
(7) 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
1) 项目经理直接抓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工作,坚决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思想重视,管理到位。
2) 施工人员必须执行深层搅拌桩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不得玩忽职守。
3) 施工人员进行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2m以上)必须系好安全带。 4) 施工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各守其职。
5) 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装置,确保安全施工。
打桩机 拌浆机 灰浆泵 集料箱 压力胶管 普通胶管 SJB-11 HB6-3 360.6 型 号 (kW) 80 5.5 4.8 位 台 台 台 台 m m 量 4 4 4 4 350 250
施工设备一览表
功 率单 数
6) 各种电器设备,必须有专人管理。 (8) 其他措施
1) 施工结束后,必须整理好各种资料,写好施工总结,提交竣工图纸。 2) 基坑开挖,检查桩身质量,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9) 基坑开挖后监测及补救措施 1) 基坑开挖前在盖梁上做好监测标志。 2) 基坑开挖后每天早晚两次监测桩顶位移。
3) 每天把盖梁后侧出现的裂缝用混凝土补好,特别在雨天更应做到滴水不漏。 4) 如桩体出现漏水现象必须及时采取堵漏措施,以防产生桩体前后的动水压力。 5) 检查基坑面桩体有无水平裂缝,如有发现应及时采取卸载措施。
6) 基坑开挖一周后,如桩顶位移小于15cm且已基本稳定,可不再监测,但裂缝补漏必须天天进行。
五、土钉墙支护施工要求 1.锚管施工 (1)材料
筋体均采用∅48,壁厚3.5mm钢管。锚管注浆材料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5-0.6,加入适量的速凝剂,浆体强度不得低于20MPa,3天不低于10MPa。注浆压力不得低于0.6MPa。二次注浆,水灰比0.5-0.6,终止注浆压力不应小于1.5MPa。锚管安放时应防止扭压、弯曲,放入角度应与钻孔角度一致。
(2)成孔要求 注浆体成孔直径≥110mm。施工容许偏差: 孔径 ±5mm. 孔距 ±100mm.钻孔完成后,及时安设土钉体并灌浆,以防塌孔。
(3)制作安装
端部做成圆锥形,锥角60°,土钉长度、间距及水平夹角详见各剖面;锚管的管壁须设置出浆孔眼,每隔30cm开设1个孔,在锚管长度方向上错开90度,孔直径5-10mm,靠近锚管底部0.5m起至锚管三分之二长度上开注浆孔;锚管的连接应采用对接焊接,并在接头处拼焊根长160mm的D16加强筋;焊条采用E43系列。
(4)注浆作业
注浆前,应将孔内残积及松动的废土清除干净。注浆前,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250~300。注浆时,严禁注浆管底高于浆体液面,孔口冒浆后方可停止注浆。采用二次注浆,二次注浆应在固结体强度达到5MPa后进行,水泥浆量不小于70kg/m。
2. 喷射混凝土施工要求 (1)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3天不低于10MPa。干净的中粗砂,含水量5%~7%,干净的砾石或碎石,粒径不大于15mm。
(2)喷射作业
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时,喷头与受喷面垂直,并保持0.6~1.0m的距离。保持砼表面平整,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3)铺设钢筋网
钢筋使用前清除污锈.喷射一层砼后铺设钢筋网,并与坡面的间隙大于20mm。钢筋网与坡面连结牢固,喷射砼时钢筋不得晃动。
3. 锚管施工顺序及施工要求
(1)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坑壁边坡并清除坡面虚土。 (2)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即初喷),厚度不宜小于40mm。 4.基坑开挖中的应急措施
(1) 基坑开挖施工中,必须注意监测,在电梯井开挖深度至-8m时,加强监测。发现位移、沉降等有异常情况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
(2) 发现位移、沉降速率及累计值偏大时,应对土钉长度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增加土钉长度注浆量等措施。
(3) 如发现坑底变形较大,应增加竖向锚管的密度,并对坑底进行注浆加固。 (4) 发现坡面流水、漏泥等情况时,应及时采取导管引水后封堵,并及时复喷。 (5) 对地表裂缝应及时封闭,进行缝内灌浆,必要时对地表进行压力注浆。 六、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1.基坑开挖前都必须经过井点降水,将基坑内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1m左右,方可进行基坑开挖。本工程采用真空泵轻型井点降水,具体如下:
(1) 本工程基坑局部采用深层搅拌桩围护,拟在基坑放坡范围以外用轻型井点进行井点降水。 (2) 基坑开挖后,再在基坑底四周设一套井点,插3m井点管,降水两周。 2.施工顺序及要求
(1) 挖沟铺管。挖约1.5m深的井点沟槽,然后铺设集水总管。
(2) 冲孔。用自来水冲出约6m深的孔(孔底标高在基坑底以下2m左右),确保井点影响半径内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1m左右,孔径不小于300mm,孔距1.6m。
(3) 沉设井点管填砂滤料,砂料选用中粗砂,将井点管和集水总管连接好。
(4) 井点系统各部位均应安装严密,防止漏气,连接集水总管与井点管之间的弯联管采用软管。 (5) 每根井点管沉设后应检验其渗水性能。井点管和孔壁之间填砂时,管口应有泥浆冒出,或向管内灌水时,能很快下渗,方为合格。
(6) 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必须及时进行试抽,并全面检查管路接头质量、井点出水情况和真空泵运转情况等,如发现漏气等现象,应立即处理,检查合格后,井点孔口到地面下0.5~1.0m范围内应用粘性土填实。
(7) 开始抽水后,每天早晚检查两次,发现漏气、堵塞等现象,应及时修补。 七、挖土 1.准备工作
(1) 基坑底位于粉质粘土③中,该层土含薄层粉砂及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其渗透系数为10数量级,较易发生涌土或流砂,属不良基底土层。在基坑开挖前,用轻型井点进行基坑降水,具体约200m长,降水周期约二周时间。
(2) 土方开挖前,将建筑物控制点线标桩做好,建筑物自然地面标高方格网测好,并做好标高工作基准点。
(3) 用混凝土碎块对出土路线路基进行加固,并在路周围备放部分混凝土块。备好水泵等应急设备。
2.挖土要点
(1) 除局部围护外,其他部分采用1∶1台阶式放坡开挖,台阶宽度不小于1.5m,二次放坡可以对边坡滑裂面进行分解,减小基坑塌方的机率。
(2) 挖土前由栋号负责人对挖机司机、运土车司机及配合保洁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和保洁交底。 (3) 用3台300或500型挖机,确保每天出土量在2300m以上。
(4) 由专人对基底标高进行控制,机械挖土留100mm厚土由人工配合铲平。严禁挖深后填松土,如发生超挖现象应用砂石填平夯实。
(5) 加强基坑底的排水措施,在基坑的四周人工挖好排水明沟,并在基坑边角或转弯处,布置一定数量的集水井,再由水泵抽至基坑旁窨井里,做到排水畅通。
(6) 基坑开挖后,再在坑底进行井点降水,插3m深井点管。
(7) 集水坑挖土应严格控制,当集水坑位置桩位露出来时,先在挖土机的回旋半径内挖土至基坑一样平,放好集水坑灰线,对挖机司机进行交底后,慢速挖土,严禁挖伤桩位或超挖。
(8) 挖机在挖土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围护桩的保护,严禁挖伤围护桩。
3
-4
(9) 挖土过程中加强对桩基的保护,在桩密集的地方应放慢挖土速度。严禁破坏桩体。 (10) 严禁将人工铲下的松土贴在边坡上。边坡成形后,马上用C10混凝土做好护坡。 (11) 基坑开挖后进行验槽,然后才能浇筑混凝土垫层,截桩头,焊接锚固筋,并同时进行桩基静载试验及低应变动测。
(12) 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后,加强对围护桩的桩顶位移监测,并及时对盖梁后裂缝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实,并加强雨季的防护措施,发现位移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支撑或拉结措施。
(13) 挖土完毕,基坑四周做硬化地坪,并在基坑外缘做0.6%的泻水坡度。
(14) 基坑周侧滑动圆弧处要经常用1︰2水泥砂浆补裂缝,确保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
3.基坑作业的安全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1) 安全技术交底。在基坑开挖前由栋号负责人对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灌输到每个职工心中。
(2) 坡顶或坑边不准堆土或堆载。在降水达到要求后,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5m。基坑边0.8m范围内不得堆土。
(3) 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由专职安全员检查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违反安全技术措施的行为。
(4) 加强对机械施工人员及配合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
(5) 做好基坑的防护工作,基坑四周及时设置1.2m高的红白油漆相间的钢管防护栏,上下基坑设有专用通道及登高措施。
(6) 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照明,值班电工加强值班检查。现场设有安全生产警示标志。 (7) 由专人负责场内外的文明施工保洁工作,加强对运输通道的保护修复工作。
(8) 大门内外铺设一段10~20m长的草包,并专人对出门车辆的轮胎进行冲洗清理。如遇雨季施工,更应做好冲洗清理工作,尽量减小对周围道路的环境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