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Sefial No.465 矿业快报 EXPRESS INFORMATION 0F MINING INDUSTRY 总第465期 January.2008 2008年1月第1期 浮选柱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杨琳琳程 坤 文书明 (昆明理工大学) 摘要:介绍了浮选柱的发展史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在分析现有浮选柱的优缺点后,提出了 新型环形浮选柱的设计思路及其优点。 关键词:浮选;浮选柱;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TD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83(2008)01-0004-04 Study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Advance of Flotation Column Yang Linlin Cheng Kun Wen Shum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flotation colum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recent years are presented.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flotation column are analyzed,and design hitnking and advantages of a new ring type flomtion column are given. Keywords:Flotation;Flotation column;Desin thignking 浮选柱具有结构简单、高效节能、对微细粒浮选 优势明显且选别指标优越等特点,特别是近年来改 进了柱体和发泡器结构之后,浮选柱成为今后新型、 高效浮选设备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l J。但是,浮选 柱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结构和分 选效果仍有待完善和提高。笔者经过研究和分析, 提出了新型浮选柱的设计思路和形式。 1浮选柱的发展历史 卸料维修十分麻烦,此外为克服浮选柱中液体的水 力压头,使压缩空气通过底部发泡器弥散时的压力 损耗亦大。因而,曾一度阻碍了浮选桂的推广应用。 自8O年代后,在一些新的设计思路指导下,涌现出 多种新型高效的浮选柱-4 J,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 国戴斯特(Deister)公司生产的Flotaire浮选柱、英国 利兹大学研制的利兹浮选柱、美国的VPI微泡浮选 柱、美国密西根(Michi.gan)技术大学杨锦隆(D.C. Yang)研制的MTU型充填介质浮选柱(Packed Flo- tation Column)、原苏联研制的Ⅱ系列浮选柱、美国 犹他大学的米勒(Miller)发明的旋流充气式浮选柱 等。尽管上述浮选柱在气泡发生器、充气性能和运 浮选柱的设计思想源于1915年,后来为了克服 矿石在底部的沉积,安装了搅拌装置,逐渐演变为现 在的浮选机。在2O世纪6O年代,加拿大工程师 Bouttin申请了带泡沫冲洗水装置的浮选柱专利,其 后在前苏联和中国迅速掀起了浮选柱研究和开发应 行稳定性上均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在第二次热潮中 用的热潮 J。但在7O年代并未得到推广和应 用 ,原因是早期研制的浮选柱均为内部发泡器 最有代表性的当数1987年澳大利亚詹姆森(G.J. Jameson)教授发明设计的詹姆森浮选柱,可以说该 型,结构不合理,应用后经常发生结垢、堵塞(尤其 用于碱性矿浆时)、脱落、破裂、充气不均匀等现象, 导致浮选柱不能正常运行。早期研究应用的浮选柱 浮选柱是浮选柱研究40a来的分水岭,柱体高度仅 为相同处理量同直径传统浮选柱的1/4,而在结构、 给矿方式和分选机理上有了全新的突破,解决了因 柱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现在,人们对浮选柱的 设计安装、操作和控制日趋成熟,也使浮选柱的应用 领域不断扩大。国际上有许多从事浮选柱设计、安 均为高柱,工业上应用的浮选柱高度一般都在10m 以上,入料、精矿和尾矿排放位置相隔太远,给浮选 柱的操作管理带来许多不便。且设备发生故障时, 装和调试的大公司,如加拿大浮选柱公司、Cominco 杨琳琳(1979一),女,博士研究生,650093云南省昆明市。 文书明(1962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4 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美国Deister选矿设备有限公司 等。美国近年推出的以浮选柱为中心,配有多种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杨琳琳程坤等:浮选柱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2008年1月第1期 测、控制装置的浮选系统代表了浮选设备的发展趋 势 。 2浮选柱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 2.3几种新型浮选柱 2.3.1可换充气器浮选柱 该浮选柱由李明鑫研制[1 ,有两套互为备用的 充气器。充气器可随压力的变化进、出带有活动盖 2.1詹姆森浮选柱 詹姆森浮选柱自发明后,在选煤厂和选矿厂中 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詹姆森浮选柱从1990年初 开始在芒特・艾萨、希尔顿、田纳特湾(Tennant Creek)矿山和纽兰德煤矿应用至今。近年来在詹姆 板的过渡室,使其脱离矿浆而不结垢,因此能在不停 产的情况下维修更换,操作简单、易维护。 2.3.2多产品浮选柱 多产品浮选柱的设计最早由俄罗斯IOTI"研究 森浮选柱的基础上,研究和发展了几种高效浮选柱, 如射流式浮选柱和旋流式浮选柱等。 (I)射流式浮选柱。射流式浮选柱是姜志伟博 士根据自由射流浮选原理研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浮 选设备 。卢世杰根据射流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 的、向下顺流喷射型浮选柱——KYz型浮选柱 J, 就其两相流情况在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动力学测试。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的N・F・米切利科夫(N. F.Meseheriakov)等研究出了一种带有喷射充气器的 浮选柱,该型浮选柱对较大颗粒的矿物有较好的浮 选效果 。 (2)旋流式浮选柱。中国矿业大学近年来围绕 旋流式浮选柱,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旋 流微泡浮选柱就是由该校的欧泽深教授提出并获得 专利的 。该型浮选柱主要是用于浮选煤等非金 属矿。近来已经开始向处理金属矿的方向发展。其 最大特点是集浮选与旋流力场中的重选于一体,可 对中矿进行扫选,提高了精煤回收率;同时采用了外 置自吸式微泡发生器,节能;在柱内加入了稳流板, 有利于提高尾矿灰分和降低柱体高度。王永田等研 究了旋流微泡浮选柱在细粒煤泥分选中的应用 J。 高敏等论述了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研制及其应用 J, 利用其对利国铁矿铜、钴分离作业进行了半工业试 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分选条件下,不仅确保 了铜的品位和回收率,而且使钴精矿的品位和回收 率大幅度提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2充填式浮选柱 1985年,美国的杨锦隆教授发明了充填式浮选 柱【l 。该浮选柱除具有传统浮选柱的优点外,还克 服了传统浮选柱气泡易兼并,易产生强烈紊流形成 翻花等流态问题,并取消了易结垢堵塞的气泡发生 器。在柱内装填了多层波形介质以构成许多有规则 的迂回曲折通道¨ ,从下部进入的压缩空气经过通 道时形成均匀气泡并携带疏水性矿物颗粒上浮。近 几年,对充填式浮选柱进行研究和改进应用的实例 很多 ]。 所的Rubinsein提出¨ ,后来出现了三产品的3PC 浮选柱。3PC浮选柱与常规浮选柱相比,在富集比 和浮选速率上有一定的优势,泡沫回落物被选择性 地分离出来后,避免了颗粒的再循环,不致发生常规 浮选柱中污染精矿的现象,并且3PC浮选柱中矿浆 密度、黏度、滞留固体成份保持恒定,可精确地截取 精矿。 2.3.3机械搅拌浮选柱 普通浮选柱浮选粗粒矿物的能力较低,为改善 粗粒浮选效果,在浮选柱中加入了机械搅拌机构, Leeds浮选柱就是下部充气式的具有Agitair型叶轮 机构的浮选柱【1 。 2.3.4稳流板浮选柱 密西根技术大学针对轴向混合和泡沫兼并问 题,研制了带有水平稳流板的浮选柱,使问题得到了 较好的解决,水平稳流板由一些简单带孔的板组 成 。 此外,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Meloy等提出了 二维浮选柱¨引,其柱体内部由充填物分成若干个小 槽,因此可以产出一组品位连续变化的产品,类似于 摇床。 2.3.5电控浮选柱 (I)电位浮选柱 引。中南大学的欧乐明等 设计制作了实验室型电位浮选柱,并对电位调 控浮选柱电化学原理、电极结构与分选性能的关系 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描述外控电位浮选设备性能的 电流效率公式。 (2)电解浮选柱。印度研制的电解浮选柱是在 其底部安装电极,靠电解水产生的微小氢气、氧气气 泡碰撞并附着疏水性颗粒,对细粒的浮选效果较好。 2.3.6加拿大CPT浮选柱 加拿大工艺技术公司主要设计、制造和供应特 殊浮选设备(如浮选柱)以及气体喷射分散系统。 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已销售300多台 浮选柱和上千套气体分散系统。CPT浮选柱的核心 就是其空气分散系统,共有四种类型,其中最新的是 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总第465期 矿业快报 2008年1月第1期 SlamJet分散器。设计的Quick Lift冲洗水系统,可 根据情况方便快捷地对冲洗水进行调节。 2.4 浮选柱按比例放大数学模拟及自动控制进展 按比例放大与模拟等曾是长期困扰浮选柱工业 化推广应用的难题 ¨,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 的成果。应用较多的还是Dobby和Finch的计算方 法,将化学反应器理论中的Levenspiel's轴向扩散模 型引入浮选柱,把整个浮选柱内分成捕集区和精选 区两部分,分别计算两区的混合状态和动力学问题, 然后再把两区的模型结合成整个浮选区的模型,并 以此为据提出了按比例放大的数学模型。 Luttrell等认为¨ ,可靠的浮选柱按比例放大的 过程,必须要注意浮选柱的几何结构、气泡发生系统 和泡沫冲洗系统3个重要的方面。Yoon等 研究 了浮选速率常数与浮选柱操作变量的关系,提出了 放大的方法。我国学者李定或等将扩散传质与浮选 动力系起来,建立了充填介质浮选柱的数学模 型。苟志远等 研究了新型低高度浮选柱的数学 模型及按比例放大。智利的L・G・伯格等 人应 用模糊逻辑对浮选柱中的分布式基本控制系统的管 理进行了研究。LG・贝尔等 通过动力学模拟, 对浮选柱的动力学进行了试验研究。 3浮选柱的发展趋势 由以上几种新型浮选柱的出现可以看出,虽然 浮选柱的结构和形式有不同方面的进展,但总体来 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1)气泡发生器方面。基本上都由20世纪60 ~70年代易堵塞的内置式的气泡发生器发展为外 置式。当然也有经改进比较先进的内置式 J。而 且其发泡方式更多,更为先进、合理。有旋涡气泡发 生器(TURBO AIR)[19/、文丘里管气泡发生器、在线 混合器、高效气动液压型充气器、美国的Flotaire型 气泡发生器、加拿大的CESL型 气泡发生器、超 声波气溶发泡器和空气喷射式气泡发生器等。 (2)充填介质方面。近年来,出现了多种类型 的充填介质和介质床层,解决了充填介质在碱性矿 浆中易堵塞的问题,改善了柱内矿浆流态的稳定性 以及气泡分散的均匀性等。 (3)柱体高度方面。已由原来的十几米降至几 米,大型浮选柱的高径比逐渐减小,即使大型化的浮 选柱的高度也基本上都在10m以下。 (4)矿浆在浮选柱内浮选的时间越来越短;数 学模拟与按比例放大方面开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自动控制的程度越来越高;向着大型化、系列化方向 6 发展;给矿和排矿方式有了较大改进。 4新型浮选柱的提出 4.1现行浮选柱的缺点 根据浮选柱中气泡与颗粒作用的理论和柱浮选 方程,高效浮选柱要求在较大的表观充气速率下产 生微小气泡,而现行大多数浮选柱的共同缺点是要 产生小气泡时,必须采用低的表观充气速率和比较 小的处理量。因为气泡大小、表观充气速率、给料速 率三者互有关联,存在极限值 。这个问题一直困 扰着高效浮选柱的研制。 4.2新型浮选柱的设计思路 4.2.1浮选柱的设计要求 从气泡与颗粒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提高浮选 柱浮选效率的途径有:①提供足够的碰撞机率,减少 气泡直径,适当增加浮选柱高度,增加气泡与颗粒相 对速度;②增大气泡与颗粒的接触时间及其停留时 间;③创造良好的气泡一颗粒结合体浮升及排出环 境。 研究与开发的浮选柱,尽量产生细小、均匀、足 量的气泡,并创造良好的有利于气泡与矿物颗粒碰 撞的动态环境和其后有利于气泡.颗粒结合体浮升 的相对平稳的环境,提高单位截面积的处理能力,增 强对不同物料和粒度适应性。高效矿化,静态浮升 是浮选柱研制和设计的中心任务,也是浮选柱技术 发展的空间。 浮选柱设计将可靠性及工作效率放在第一位, 力求结构简单,易于放大和自动控制。浮选柱发泡 器优化配置、浮选柱结构参数的调整和柱浮选操作 参数的优化,通过充气性能研究和柱浮选试验完成。 4.2.2新型环形浮选柱的结构形式及优点 基于以上条件和要求,设计了新型环形浮选柱。 该浮选柱是采用多段管、多段相互的发泡器的 形式。在结构上每段和发泡器都是相互的,便 于更换和维护。在选别不同粒级、不同性质的矿物 的时候,可以根据矿物的性质来随意增加或缩短浮 选柱的实际分选高度。由于每段管设计为同等高 度,所以在精矿的排出方式上采用的是刮板刮出的 形式。在每段精矿给人下段精矿之前都有冲洗水, 因此该浮选柱装有多次冲洗水的装置。该浮选柱的 整体高度为1.5m左右,便于操作。当然,为了增加 颗粒和气泡的相对速度,增加碰撞机率,该浮选柱采 用逆流方式。新型环形浮选柱在结构以及分选效果 上有如下优势。 ’(1)可以在提高浮选柱总的表观充气速率的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杨琳琳程坤等:浮选柱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2008年1月第l期 时,不增大单个发泡器的表观充气速率,从而在不增 气式浮选柱.xxI IMPC,B8a,131. 大气泡直径的前提下,增加了气泡数目。 [8] 王永田等.旋流微泡浮选柱在细粒煤泥分选中的应用,第四届 (2)可以使气泡输送某些疏水颗粒大颗粒因输 全国青年选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昆明:1996,云南科技出版 社:125. 送路程长而脱落的现象,增加了浮选柱对物料粒级 [9] 高敏等.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研制度应用[J].金属矿山,1998 的适应性,拓展了处理物料的浮选粒度范围。 (8):23. (3)可以使某些没有被气泡负载的疏水颗粒与 [1O] 张文军.旋流微泡浮选柱中的旋流离心力场强化分选[J].矿 气泡进行多次逆流接触,增加了气泡与颗粒碰撞的 业研究与开发2ooo(12):23. 机率。 [11] 陈泉源等.浮选柱的研究与应用[J].矿冶工程,2000(9):1. [12]王化军等.充填浮选柱和外部发泡器的发展[J].金属矿山, (4)使夹杂的微细矿粒在紊流状态和多次冲洗 1996(2):24. 水的情况下,与气泡进行多次碰撞,多次选择,减少 [13]任慧等.充填浮选柱正一反浮选胶磷矿工艺研究[J].化工 了夹带。 矿物与加工,2oo1(2):1, (5)在大幅降低浮选柱绝对高度的情况下,增 [14] 苏成德等.充填式浮选柱浮选赤铁矿的研究[J].国外金属矿 加了浮选柱的实际分选高度和有效区域。并且浮选 选矿,1996(4):30. 柱的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15] 浮选柱浮选矿物颗粒的改善[J].国外选矿快报,1997(21): 1. (6)多段管和多段发泡器的形式,易于更换和 [16]今井哲男.浮选柱技术的进展[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0 维护。 (8):】7. (7)浮选柱只有1.5m高,方便操作和维修。 [17]E.C.Dowling,el a1.用浮选柱反浮选铁矿石的研究[J].XX1 IMPC,B8a,163. 参考文献: [18] 黄云峰,浮选柱的现状与发展.第四届全国青年选矿学术会 [1] 刘殿文等.浮选柱研究及其应用新进展[J].国外金属矿选矿, 议论文集[c]・昆明: 996,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2.(6):14. 【19 J 欧乐明・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矿浆电化学及电位浮选 [2] 李丢怀.浮选柱的研究和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柱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 文r998・ 2oo4,(1O),第14卷:346. [2O]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浮选柱操作维护手册[G1・2oo2・. .. [31朱友益等.浮选柱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冶金矿山 [211 苟志远等・新型低高度浮选柱数学模型及按比例放大[J]・有 设计与建设,1996,(4):3. 色金属(季刊),1996(8):26・ Ca1 陶长林.詹姆森浮选柱——浮选柱工艺的一大技术突破[J1. [22]L’G_伯格等_浮选柱的模糊管理控制[J]・国外选矿快报, 中国矿业.1995.1.4(1).43, 1999(15)’ [51 何绪文等.浮选柱在细粒煤分选中的发展与应用[J].国外金 [231 IJ_G_贝尔等・浮选柱的动力学实验与研究[J1_国外金属矿选 属矿选矿 ,1996 .(7):12. 矿,1997(12):I7。[6]卢世杰.KYz型浮选柱机理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41陈泉源_实验室规模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的原理、研制 2002(1):21. 及应用【Di・中南大学博士论又, oo , : _ [7] N.F.M。8ch。d8k。 ,et 81.轴向叶轮深槽机械浮选机和射流充 (收稿日期2007-07—10) ・信息平台・ 成为全球最大钠硝石矿富集区之一 2007年,维吾尔自治区地矿局在东天山地 化合物。2007年,维吾尔自治区地矿局第一地 区新发现并初步评价大中型钠硝石矿5处,探求资 质大队两支分队分别对哈密市大南湖、北山一带钠 源量7 090万t,加上2006年在鄯善县库木塔格钠 硝石矿和鄯善县小草湖、红星戈壁一带钠硝石资源 硝石矿探求的资源量1.84亿t,目前,在东疆地 开展了预查工作,在东天山地区初步评价了西戈壁、 区共获得钠硝石矿资源量2.5亿t,与世界最大的钠 了墩南、北山、红星戈壁和小草湖南等大中型钠硝石 硝石矿主产地智利的资源量持平。已成为全球 矿,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室内的资料整理和综合研 最大的钠硝石矿富集区之一。 究阶段。 钠硝石可用于制造氮肥、、炸药和其他氮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