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

来源:九壹网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措施。方法 将我院接受体检的正常人50例纳入研究,对溶血的影响进行分析。正常不溶血标本为对照组,溶血标本为研究组,采用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标本的相关生化指标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标本中总胆红素、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尿酸、葡萄糖、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钾离子等11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甘油三酯、血尿素氮、尿肌酐、钙离子四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且影响涉及到的项目较多。因此,在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中,要从采血到检验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控制,避免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以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

标签: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对策

在临床上,标本溶血是发生在被检测者的血液标本采集、运输、分离、保存或者检验等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在临床血液检验中,溶血现象并不罕见。血压样本搜集时间、患者本身血液粘稠度等方面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溶血现象目前已经成为了血液生化检测环节亟待改进、解决的问题,否则问题长期存在会影响到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临床医师针对检测结果做出判断 [2]。基于此,本研究将我院接受体检的正常人50例纳入研究,对溶血的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受体检的被检测者50例纳入研究,其中男29例,女21例,被检测者的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为(41.8±3.7)岁。本次研究将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以及不能保障全程参与配合的患者剔除,且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为自愿参与研究。

1.2方法 采用贝克曼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和仪器。两管血液标本中一管为未溶血;另一管采用人工促进溶血方式,使用消毒后的干净竹签将标本捣烂,之后利用离心机将标本制成溶血标本,均采用生化分析仪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

1.3检测指标 对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尿肌酐(Cr)、尿酸(UA)、钙离子(Ca2+)及钾离子(K+)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焦虑程度和疾病不确定感为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对比方法为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标本中总胆红素、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尿酸、葡萄糖、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钾离子等11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甘油三酯、血尿素氮、尿肌酐、钙离子四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干扰素,其影响涉及到的层面较多,主要表现为Hb对血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分析、血红素颜色变化对检验中比色操作的影响干扰、红细胞中的生化成分对相关项目检测结果等 [3]。

在本研究中,对健康检测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十五项检测指标中,有十一项指标出现显著差异,说明标本溶血后会对被检测者的诊断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钾离子等九项指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这与张洁[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这些物质在红细胞破裂并进入血清后,可能与血清中的部分物质具有相似的结构导致水平升高,或者因与血清中的相关物质发生反应而致水平降低,进而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可能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的发生。

针对溶血对生化检验所带来的影响,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①因为试管不洁导致的溶血问题,要求医院在采购真空抽血器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质量,在使用前医生也要结合经验进行判断[5];②因为检测过程中水浴温度高或者振荡过度、离心分离速度过快以及血样接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导致的标本溶血问题,要求检验人员要充分熟悉和了解检测的标准规范,并在检验过程中对水浴箱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血液与抗凝剂混合的过程中手法要轻缓,但也要保证充分混匀,标本离心分离的过程要控制速度,因表面活性剂的接触以及上述问题导致溶血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对标本进行矫正;溶血严重的要求重新采集血液标本[6];③因为采血过程中因负压过大,抽血过快,或者血液流入试管时的泡沫产生导致的溶血问题,要求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在抽血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增强责任心,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和培训,全方位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在抽血针头拔出之后,血液向试管的流入要延容器壁缓慢进行,尽量避免泡沫的产生。

综上所述,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且影响涉及到的项目较多。因此,在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中,要从采血到检验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控制,避免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以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

参考文献:

[1]廖敏. 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探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7:119-120.

[2]杨振东,姚文思.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25(26):441-443.

[3]谢小文.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4):90-92. [4]张洁. 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探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3,27:33-34.

[5]黄琼坚.55例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2,12(11):143-144.

[6]龙跃兵,朱伟斌,章美燕. 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校正方法的探讨[J]. 广东医学,2011,12:1562-1563.编辑/哈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