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3期 制种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刘河忠 (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一团农业技术推广站,新源835801) 摘要分析了制种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提高制种玉米的出苗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制种玉米;出苗率;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OO7—5739(20t0)o3—0104-01 1制种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因素 1.1选用的自交系不符合国家标准 由于自交系本身发芽势弱,种子的发芽率逐年降低,在 播种时,采用的自交系种子不是上一年繁育的,就会影响成 苗。过期的种子和繁育的自交系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种 子的胚多数会丧失生命力,如果误播了这些种子,会使发芽 率降低,造成不出苗;不同品种的自交系,其种子寿命长短、 发芽势的强弱也有较大的差异;另外,收获时种子的成熟度 也决定翌年种子发芽率的高低。 1.2种子处理方法不规范 一般生产中玉米制种种子都要进行种衣剂的处理,但 于由于药剂处理的方法不得当,会造成出苗率降低。如果种 衣剂的浓度过高,会因表面浓厚的药剂,造成种皮内氧气不 足,抑制种子的呼吸,降低种子发芽率,严重时导致种子胚坏 死,种子播种后不易出苗;药剂使用量过大,还会使萌动的 胚芽产生畸形或死亡,影响田间成苗。 1.3种子发芽温度不适宜 玉米种子发芽,除必须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条件外,还 要具备一定的适宜温度。玉米种子一般在6~8℃条件下可发 芽,生产上常以5cm土层稳定在1O~l2℃作为适时早播的温 度指标【1]。如果玉米种子发芽时的温度过低,会严重影响玉 米种子的发芽率,甚至出现种子霉烂、腐烂等现象,从而降 低种子的出苗率。 1.4播种时田园清洁和墒情控制不当 玉米制种播种要求比较严格,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由 于管理不当而使种子出苗率降低的情况。如整地后土壤中 留有残膜、残茬,造成幼苗生长弱小或幼苗生长不出来;土 壤田间持水量过大,土温降低,沤烂种子和幼苗刚发出来的 根,降低了种子的出苗率I2];土壤田问持水量过小,种子所需 要的水分不足,也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出。 1.5忽视光照对种子的影响 玉米是具有高光效的作物,因此玉米制种应采用覆膜技 术。播种后光照可以增加土壤温度,诱发种子发芽,尤其对 种子破胸出根更为重要,它不但影响种子的出苗率,也直接 影响到能否长出好苗、壮苗。 1.6机械播种技术不到位 机车作业前,一是检查播种机械,避免在播种时停车次 数过多,出现空穴和断垄,而影响出苗率;二是播种时不检 查清理播种箱和点播器,造成杂物混入堵塞,种子不能播 收稿日期2010一O1—14 104 下,而造成穴穴或断垄现象,使出苗率降低;三是注意播种 深浅,过浅,墒情不好出苗不整齐;过深,出苗困难,苗弱、抗 性差。 1l7对地下害虫危害不够重视 春季播种时,地温回升,地下害虫在土层中活动频繁, 咬食种子的胚、胚芽及幼苗根系,大大降低出苗率。 2对策 2.1合理安排自交系繁殖 在繁殖自交系时,要做好计划,根据翌年制种面积合理 安排自交系的繁殖面积,尽量避免一年繁、多年使用的现象, 做到一年一繁,确保自交系的质量。 2.2严把种子质量关 对于玉米制种田使用的自交系,应选用上一年生产的 种子.选用成熟度好、饱满的自交系种子,尽量不使用陈种; 如无法确认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的种子时,应由质检员进行 发芽率测定,达标后才能播种。如出现发芽率较低的情况, 在播种时加大播种量,以保证田间出苗率。 2.3做好播前种子处理工作 播前进行人工粒选,易除破碎粒、瘪小粒等有明显缺陷 的种子,种子播前要提前晒种2~3d,以激活种胚内酶的活 性,打破种子的休眠,促使种子后熟,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 正确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翻,促进种子的萌动发芽及提高幼苗 的抗病性。以保证田间出苗率。 2.4确定合理播期。清洁田园 根据当地气候,合理确定播种时期,待播田块要有足够 的底墒,秋翻前结合深施肥。播前用联合整地机合墒耙地, 边耙边进行化学除草工作,最终达到地平土碎、上虚下实; 人工捡拾地表残膜、残茬,深施基肥,不重不漏播,使田间无 根茬、残膜、杂物等,地表干土层不超过2cm,为一播全苗奠 定基础。 2.5选择覆膜技术 播种后的玉米种子经地膜覆盖能增温、提墒、保墒, 保全苗,促早发,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膜面光亮,膜内 水珠等反射强烈,种子近基部地表光增强;而且使土层疏 松,通透性好,土壤盐分受抑制,提高出苗率,确保田间基 本苗。 2.6把好播种质量关 播种的土壤严格做到“墒、平、齐、松、碎、净”六字标准, 才有利于出苗。播种时不宜将种子加得过满,防止在行走中 把种子压实,而造成输种管下种不畅;在跟车作业时不停地 (下转第106页) 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3期 乙烯利2.70~3.45kg/hm ,对水450kg喷洒到叶面上,严重的 地块要喷施2次。喷施乙烯利要求桃龄在45d以上、气温 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又能促进叶片光合能力的提高,增强 根系的吸收能力,使得棉苗生长按照高产目标有序地进行: 打顶后棉花吐絮前的营养化调等,可调节营养的合理流向, 弥补后期的营养,减少人工打群尖的工作程序,保证和延长 叶片功能,形成高产。多年的试验和大田示范表明,在棉花 的苗期、蕾期、花铃期喷施1~2次不同浓度的化学生长调节 剂,比不喷施的对照增产4%~12%,棉花的品级也有不同程 度的提高。 3参考文献 [1]王国平,丁同华,何永垠,等.棉花化学应用技术fJ】.作物杂志, 2003(5):25—26. 20℃稳定3d,初霜来临前15~20d喷药最为适宜。对于晚熟 的棉田喷施乙烯利,能促进棉花提早集中吐絮、增加霜前花、 提高品级、增加产量和效益。 2.6棉花高产的全程化学技术 在棉花蕾期和花铃期灌水、施肥,通过主动的化控控制 棉花疯长;在棉花的三至四叶期喷施营养和延缓调节剂,可 以培育壮苗,降低棉花的果枝着生高度2~3em,增强棉花的 抗逆性和保证棉苗较稳定的向壮苗生长,这一时期也是棉花 磷、钾、锌、翱、钼、铁等元素的需要临界期,使用生长调节 剂,可以保证营养的均衡供应、吸收和棉株稳长;在施肥灌 水前2~3d,喷施延缓调节剂,可防止施肥、灌水后的旺长问 题;在初花阶段,合理使用生理延缓调节剂,既能加快营养 (上接第101页) 【2】王伯华.棉花高产裁培化学新技术『J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5 (4):8. [3]顾正清,戴凯书,王小琳.棉花化学的产量效应及成因初探 湖 北农学院学报,1998(2):2-6. [4】阿不力米提,帕提古力.浅谈棉花的化学叨.农村科技,1999(9):6. 碎覆在畦沿,切不可放于地膜上,以免影响揭膜和残膜收 拣。一次未能拾尽残膜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壅根工作,分 氢钾进行叶面喷施,间隔7d,连续喷2—3次。 3.5抓好病虫防治.分次收拣残膜 次收拣残膜,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色污染。 4参考文献 【1]王拥军.地膜棉花早衰及其防止对策[J】-农业科技,2006(4):17— 18. 地膜棉前期生长旺盛,要加强棉盲蝽的防治。中后期的 红蜘蛛、棉蚜为害,若防治失时,也是引起早衰的一个重要 原因。因此,在注意斜纹夜蛾、棉盲蝽发生危害的同时,切不 可忽视红蜘蛛和棉蚜的危害,一旦达到防治指标,立即施药 [2】景雅茹.地膜棉花栽培技术规程fJI.山两农业(致富科技),2008(3): 25. 防治。有条件的尽可能使用生物降解膜。若使用普通聚乙烯 地膜,打穴移栽时,取出的穴土要放在沟中,移栽结束,再打 ・【3]熊波兰.地膜棉花高产栽培要点【jj.农家顾闻,2008(7):36—37. [4张冠三,马俊林,聂新辉,等.4]地膜棉花铃期的田间管理【JJ.石河子科 技,2004(4):20—22. +一+*—- (上接第 +一-+*+一+“十一+-+ 102页) 参考文献 【1]陈金平,崔满星,郭祯,等.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J】.河南农业科学,2002(12):15—16. 【2】王丽君.呼伦贝尔市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f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S1):30—32. 性.参照小麦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切实加强技术标准的宣 传和指导,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小麦生产规范,统一操作 规程、统一供种、统一农业投入品的供应与使用、统一田管 和收获,确保机械化作业、节水、省肥、高产、简化栽培、测土 配方施肥、科学化除化控等各项关键技术指导到户、应用到 田,确保小麦管理科学化、生产安全化。 (上接第103页) 【3】刘泽辉,高建尧,孙丹娜.对发展优质小麦生产的思考IJ].现代农业, 1997(12):7—8. 【4】李岩群,李元收.对运城市小麦生产的思考[Jj_山西农经,2007(2): 28-30. 降低土壤湿度,增强通风透光。合理密植,不宜高度密植,造 成植株郁蔽。前期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在条件许 穗大粒多;花粒肥在籽粒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l5%~2O%, 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加粒重I41。 2.3科学化控。防止玉米倒伏 可的情况下,提倡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的累积,如 玉米与棉花轮作或套种等,都能减轻病害的发生。 3参考文献 【1]李海珍.怒江低热河谷冬玉米结实率低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l云南农 业科技,2006(4):33—34. [2】郭晓红,张世洪,程定军,等.玉米空秆秃顶和缺粒产生的原因及防止 措旌『J].中国种业,2oo9(12):72—73. 【3]宋春鹏,苏亚欣.玉米空秆、缺粒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1_河北农业, 2008(5):27. 在玉米植株出现9~11片叶时,及时喷洒玉米化控药 物,天气干旱,采用低浓度喷洒;如遇连阴雨天气,则采用高 浓度喷洒。 2.4防治玉米青枯病 目前国内尚未培育出高度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是 减轻青枯病发生的主要措施。及时中耕及摘除下部叶片,以 (上接第104页) 【41韩仁波.玉米果穗结实差的原因【J】.农民致富之友,2006(6):26. 如发现虫口基数高于正常年份,要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以 保证一播全苗。 3参考文献 [1】龚绍先.粮食作物与气象【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2]石根鹿,骈跃斌,孙贵臣.影响玉米出苗的因素分析【J].玉米科学, 2005,13(3):123—27. 敲打输种管处,避免断垄,确保播种量,提高出苗率。 2.7加强田闻管理 播后出苗前如遇雨后及时破板结,利于出苗,对出现的 小断垄。用浸种方法进行人工补种,在播种后或2d对漏播 行、地边、地头、有浮籽处补种,补种用的种子应用水浸泡, 做催芽处理[41。人工辅助放苗,确保出苗率。加强地下害虫的 防治,要注意虫害的大发生,经常查看本地区虫情测报数据, 106 [31孙建军,铁双贵,卢彩霞,等.不同剂型剂量的药剂拌种对甜玉米出苗 的影响[J】_河南农业科学,2005(11):56—59. 【4陈德明.4】提高玉米出苗率1O法【J】.农家之友,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