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浮选柱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

浮选柱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

来源:九壹网
··202

DOI:10.3639/j.issn1671-9492.2011.z1.047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1年增刊1

浮选柱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

刘惠林1,杨保东2,向阳春3,谭明1

(1.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100070;2.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满洲里021400;

3.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北京100029)

摘要:回顾浮选柱的发展历程,在学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浮选柱研究应用现状,结合国内外浮选柱的

生产实践,分析浮选柱的优势与局限性,提出浮选柱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浮选柱;研究现状;应用;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D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92(2011)S0-0202-06

Research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TrendofFlotationColumnLIUHuilin1,YANGBaodong2,XIANGYangchun3,TANMing1(1.BeijingGeneralResearchInstituteofMiningandMetallurgy,Beijing100070,China;

2.MongoliaMineralCompanyLimitedofChinaNationalGoldGroupCorporation,ManzhouliInnerMongolia021400,China;3.ChinaNationalGeologicalandMining

Corporation,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thedevelopmentexperienceofflotationcolumnhasbeenreviewed.Basedon

thecurrentsituationoftheresearchandapplicationofflotationthestudyofdomesticandforeignreferences,

columnissummarized.Combiningtheproductionpractice,theadvantagesandlimitationsofflotationcolumnareanalyzedandthedevelopmenttrendofflotationcolumnissetforth.

Keywords:flotationcolumn;research;application;developmenttrend

随着矿物加工工业的不断发展,富矿逐渐枯竭,贫矿和难选矿在矿石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而冶金材料用户对选矿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之选矿厂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矿物加工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选矿工艺、药剂制度和设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浮选柱具有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无搅拌设备、节能高效、适合于选别细粒级矿物等特点。其设计思想源于1915年,在浮选柱内加入搅拌装置以防矿物沉槽或堆积,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浮选机。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工程师Bouttin申请了带泡沫冲洗水装置的现代意义的浮选柱专利,其后,前苏联和中国迅速掀起了浮选柱研究和开发应用的热潮,为了提高浮选经济技术指标,许多矿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也将研究目光投

向了富集比大、投资小、运行费用低的浮选柱,目前,国内外浮选柱的研究、设计、操作和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1国外浮选柱的研究与应用

1.1

国外浮选柱的研究

1916—1920年,Towne与Flinn等人设计了

充气式浮选柱并在Inspiration和其它斑岩铜矿进行了试验。运行稳定时,较厚的泡沫层能得到较高品位的精矿,但是遇到沉槽、跑槽、空气分散器堵塞的问题时,生产就得中断,浮选柱的研究兴趣因此而消褪。

20世纪50年代中期,克林顿·林斯沃斯在史密斯-道格拉斯公司工作,开始了浮选机充气研究,以减少浮选机的搅拌强度。1945—1985年,史密斯-道格拉斯公司在佛罗里达地区开采处理磷矿石

收稿日期:2011-06-29作者简介:刘惠林(1957-),女,湖南长沙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浮选设备研究。

2011年增刊1

刘惠林等:浮选柱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

·203·

以生产磷肥,生产中逐渐意识到应该对浮选机做出相应改进。1953年Hollingsworth设计的浮选机由

一个长而浅的槽体和一个多孔的底部组成,并通过底部的多孔膜对矿浆向上冲水,一年之内,他们采用这种方案对浮选柱进行了设计,保留了浮选机的矿浆冲水装置,同时在浮选柱上增加一系列充气器,这些充气器在竖直方向的三个位置穿过浮选柱壁安装。每个充气器由一个含大量针眼小孔的橡胶管组成,当压缩空气通过充气器时产生气泡。但是充气器产生的大气泡,影响了浮选效果,后将充气器制造成一个文丘里管的形式,使水流诱导足够的空气进入,以产生浮选时所需的小气泡。这就不再需要给入压缩空气,诱导吸入的空气量由水流进入装置收缩区域的角度决定。19年博登化学公司收购了史密斯-道格拉斯公司,积极地推动了浮选柱的发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充气式浮选设备设计有顺流碰撞(气泡和颗粒向着相反的方向流动)和逆流碰撞(气泡和颗粒以相同的方向进入,在强烈的混合中发生相互碰撞)。此时,浮选柱泡沫层添加喷淋水去除夹带的脉石,成为提高精矿品位的关键特点。

1961年,加拿大人皮埃尔·布廷(Pierre

[1-2]Butin)申请了带泡沫冲洗水装置的现代意义的

泡发生器易堵塞、其零部件经常脱落和破裂、充气效果不良造成浮选柱内流态不稳定、停机必须排出

机内滞留矿浆以及缺乏按比例放大的正确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浮选柱研究进入低潮。

20世纪80年代以后,浮选柱研究再次掀起热潮,研究人员主要从气泡发生器[3]、充填介质[4]、柱体高度[5]、矿浆停留时间、按比例放大、给矿排矿方式、数学模型、自动控制八个方面入手开展研究,在这八个进展方面的推动下,涌现出多种新型高效的浮选柱,如原苏联研制的ФП系列浮选柱、英国Leeds大学研制的Leeds浮选柱、美国犹他大学Miller发明的旋流充气式浮选柱等。尽管上述浮选柱在充气性能和运行稳定性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但在第二次浮选柱研究热潮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澳大利亚Jameson教授设计的Jameson[6-8]浮选柱和美国RoeHoanYoon教授设计的微泡浮选柱。

1)Jameson浮选柱。这是一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无机械浮选设备。1985年芒特艾萨矿委托纽卡斯尔大学的Jameson教授着手改进锌回路精选浮选柱气泡发生器设计的项目研究,最初的想法是为高柱型浮选柱设计一个新的气泡发生器,这种气泡发生器很快在矮柱型浮选柱上实现了同等性能,这就是今天的Jameson浮选柱。19年,芒特艾萨铅锌选矿厂和Hilton铅锌选矿厂各安装了2台Φ1.9m的Jameson浮选柱。这一时期Jameson浮选柱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在新西兰煤选厂,1988—19年该厂安装了6台Φ1.5m×3.5m浮选柱并进行了试车。浮选柱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混合区、管道流动区和分离区,其中混合区是气泡和颗粒强烈作用的区域。矿浆由泵送经孔板进入混合区,产生一个高气压喷射流,喷射出的流体气压陡然下降,一部分空气自吸进入。

自从1986年发明Jameson浮选柱以来,超过250台该浮选柱应用于多家选煤厂、选矿厂和工厂。Jameson浮选柱主要用于回收细粒煤,也广泛用于从溶剂萃取/电解沉积中去除有机物。在金属矿选矿方面,Jameson浮选柱用来选别浮游速度快的矿物,剩余浮游速度慢的部分用传统浮选机回收。与相似容积大小的机械搅拌浮选机或浮选柱相比,Jameson浮选柱要小很多。Jameson浮选柱安装数量增加迅速,到1994年用于矿物泡沫浮选的Jameson浮选柱占据着无机械浮选机的领导地位,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1999年,在这5年内代替了大约41%的浮选柱的生产能力。安装业绩包括

浮选柱专利后,浮选柱研究很快传入美国、前苏联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直至20世纪70年代,大量的设备制造商开始关注浮选柱。Deister选矿厂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由从事矿物分选的德国移民EmilDeister创立。Deister选矿厂公司最初以摇床为基础业务,20世纪70年代晚些时候开始拓展浮选柱业务。最初,他们的浮选柱研究工作得到了ClintonHollingsworth的帮助,对早期博登化学公司的设计进行了一些修改,并在佛罗里达Tenoroc磷选厂进行了直径为2m的样机试验,试验结果很理想。1978年Deister选矿厂公司获得了独家专利权生产和出售Flotaire浮选柱。在DonaldZipperian的经营下,迎来了公司此后20多年的发展。直到1985年,Deister浮选柱采用压缩的空气流来抽吸水和起泡剂进入文丘里管,以产生足够的充气量,并且保证较小水量进入浮选柱。这一方案解决了早期设计的浮选柱内大量的水稀释矿浆的难题。后来,Deister浮选柱由内部充气器和外部充气器组成并采用浸没冲洗水装置。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当时的浮选柱出现气

··204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1年增刊1

Jameson浮选柱用于菲莱克斯矿业公司和菲律宾Maricalum矿的铜精选和粗选作业,与此同时,Jameson浮选机在澳大利亚煤炭工业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

2)微泡浮选柱。美国RoeHoanYoon教授及其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同事开发了微泡浮选柱,目的是要产生比传统浮选柱更小的气泡。物料从微泡浮选柱泡沫层下方给入,与来自柱底部上升的小气泡流即“微泡”相遇。通过离心泵在浮选柱下部抽吸部分矿浆,矿浆通过分布在柱外壁的静态在线混合器完成充气又返回到柱内,产生微泡。静态混合器的设计能够满足产生微泡所必需的高能量耗散速度。独特的气泡发生装置不仅产生微泡,而且能够在强紊流条件下,允许气泡-颗粒间发生相互作用。泡沫层上添加冲洗水,可以减少脉石夹带。第一台商业运用的微泡浮选柱安装在Pittston公司,早期的其它微泡浮选柱安装在美国Holston和LadyDunn厂。1995年,澳大利亚第一台微泡浮选柱安装在PeakDowns厂,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00台微泡浮选柱用于选矿厂和选煤厂。

随着浮选柱浮选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几年又出现了多种新型高效的浮选柱,如多产品浮选柱、稳流板浮选柱和机械搅拌浮选柱。

1)多产品浮选柱

多产品浮选柱的设计思路是由俄罗斯IOTT研究所的Rubinstein提出的,三产品浮选柱———3PC浮选柱就是在此基础上研制的。与常规浮选柱相比,3PC浮选柱具有较高的浮选速率和富集比。泡沫中清除的夹带物作为一种产品被选择性地分离出来,这样就避免了颗粒的再循环,不会出现污染精矿的现象,有利于提高精矿品位。

2)稳流板浮选柱

针对轴向混合和泡沫兼并的问题,密西根技术大学研制了带有水平稳流板的浮选柱,水平稳流板由一些简单带孔的板组成,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Meloy在柱体内部添加了由充填物分成的若干个小槽,使得浮选柱可以产出一组品位连续变化的产品,类似于多段浮选柱。

3)机械搅拌浮选柱

常规浮选柱更适合于细粒级矿物的回收,而对浮选粗粒矿物的能力较低,为改善粗粒浮选效果,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在浮选柱中添加了机械搅拌机构,研制出了带有叶轮机构的浮选柱。1.2

国外浮选柱的应用

1978—1984年,在佛罗里达8个磷选矿厂安装16台DeisterFlotaire浮选柱,包括1978年的Haynesworth矿、1979年的Nichols矿和Prairie矿,1980年的FortMeade矿以及1984年的FortLonesome、Gardiner和Hopewell矿。1986年,美国也有16台Diester浮选柱用来选别贱金属。包括9台用于铜精选作业、1台用于煤选别、2台用于钼精选作业、1台用于锂精选作业以及3台用于金精选和扫选作业。另外,在瑞典用于硫化锌矿精选作业。在接下来的10年内,DeisterFlotaire浮选柱使用数量超过了50台。

1980年,Gaspe选矿厂安装了加拿大制造的浮选柱,取代了原来的丹佛浮选机,使作业次数大为减少,在精矿品位相当的条件下,精矿回收率从.51%提高到了71.98%[9]。

1986—19年萨马科公司研究浮选柱在各种工艺流程中的应用,铁矿石公司开始应用浮选柱、高梯度强磁选机和细筛联合。对于巨大的巴西磷矿工业,应用浮选柱能够减少细粒磷酸盐矿物在细泥中的损失。因此浮选柱开始广泛地应用起来。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了浮选柱选矿技术以提高精矿的品位。如波里拉斯选矿厂采用浮选柱进行方铅矿选别后,精矿品位从76%提高到79.3%。

巴布亚新几内亚奥特迪采矿公司通过对比试验对D3.7浮选柱浮选性能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与浮选机相比,浮选柱流程铜精矿品位提高4.5%,铜、金回收率提高0.1%、1.8%。

美国亚利桑那州塞浦路斯矿业公司西耶里塔铜选厂处理斑岩型铜矿石,浮选柱与浮选机的平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回收率相当的情况下,浮选机铜精矿品位为26%~27%,浮选柱铜精矿品位28%~29%,浮选柱比浮选机的精矿品位平均提高了2%[10]。

2国内浮选柱的研究与应用

2.1

国内浮选柱的研究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即开始了浮选柱的研

究和工业实践,并很快在煤、石墨、铜、铁等选矿厂投入工业应用,形成了中国第一个浮选柱研究和工业应用的高潮。但由于气泡发生器堵塞,浮选柱运行不稳定乃至失效,精矿回收率低,以及浮选柱模拟放大等方面的问题,浮选柱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低潮。伴随传统浮选柱气泡发生器及其充气方式的不断改进,中国又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掀起浮选柱研究与应用的新高潮,在总结和吸收国外先进浮选柱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曾先后研制了多种类型

2011年增刊1

刘惠林等:浮选柱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

合起来,是强化分选效果的主要原因。

·205·

的浮选柱,包括充填介质浮选柱、旋流微泡浮选柱和KYZ型浮选柱[11-12]。

2.1.1充填介质浮选柱

充填介质浮选柱是在普通浮选柱内填充波纹板设计而成,波纹板形成的曲折交叉通道使矿粒与气泡接触的机会更多,而波纹板上的循环孔对夹杂脉石和连生体有“过筛”作用,这些是使充填介质浮选柱指标较优的原因。近几年,我国对充填式浮选柱进行研究和改进应用的实例很多。

任慧、丁一刚[13]等考察了充填式静态浮选柱在低品位胶磷矿浮选应用中各种药剂条件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研究了浮选柱在串联操作的正—反浮选流程中的浮选性能并与传统浮选机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充填式静态浮选柱浮选低品位胶磷矿可以一段代替传统的多段浮选机的工艺,得到满足工业生产需要的浮选指标。

李冬莲[14]等对充填式浮选柱的充气效果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照相法观测气泡在浮选柱内的分散状态,最终得出操作条件影响柱内气泡大小和分散状态的经验模型,确定波纹填料尺寸、起泡剂浓度和充气速率是影响浮选柱内气泡分散状态的三个主要因素。

夏敬源、杨稳权、柏中能[15]采用浮选柱对中低品位磷矿进行浮选工艺研究,证实浮选柱在磷矿选矿厂应用的可行性,为扩大浮选柱应用范围积累了经验。2.1.2

旋流微泡浮选柱

旋流微泡浮选柱是由中国矿业大学的欧泽深教授提出设计思想并获得发明专利的。该类型浮选柱最初主要是用于浮选选煤和处理非金属矿物,近年来已经开始向选别金属矿的方向发展。旋流微泡浮选柱的最大特点是旋流力场引入浮选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精矿回收率,柱内添加的稳流板有利于降低柱体高度,外置自吸式微泡发生器可降低能量消耗。高敏[16]等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对利国铁矿铜、钴分离作业进行半工业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分选条件下,钴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保证原有铜品位和回收率,获得令人满意的试验结果。

张文军[17]等对旋流微泡浮选柱浮选机理开展了研究,认为旋流力场可提高颗粒惯性碰撞的速度,因而能够缩短浮选感应时间、提高黏附概率、加快浮选速度并能降低选别颗粒粒度下限。将旋流力场引入浮选柱分选过程,使浮选和重选的优点结

2.1.3KYZ型浮选柱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在近四十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开发了KYZ型浮选柱,该浮选柱的主要特点在于:

1)充入浮选柱内的空气量充足,形成的气泡大小适中,分布均匀,能够保证柱内有足够的气液分选界面,矿粒与气泡碰撞、接触和黏附的机会大。

2)浮选柱内具有良好的浮选动力学环境,有利于矿物与气泡集合体的形成和顺利上浮,分离区稳定,泡沫层平稳,矿粒脱落机会小。

3)优化的充气装置分布形式可以有效消除气流余能,形成细微空气泡,有利于液面稳定,防止翻花。4)采用了耐磨陶瓷衬里的浮选柱气泡发生器使用寿命长,充气量易于调节,可在线更换,维护简单。

5)给矿器的给矿速度合理,不会导致矿化气泡上的矿物颗粒脱落,同时能够保证矿浆均匀地分布于浮选柱的截面上。

6)冲洗水系统的空间位置安排合理,冲洗水量大小易于控制,有利于消除泡沫层的夹带,提高精矿品位。

7)泡沫槽上的推泡锥装置能够缩短泡沫的输送距离,加速泡沫的刮出。

8)尾矿箱阀门大小、尾矿管直径根据不同选矿厂的处理量和选矿工艺进行专门设计,能够保证尾矿管中矿浆流速小于矿化气泡上升速度,避免矿化气泡从尾矿夹带排走,同时又能保证尾矿管中矿浆流速大于尾矿管内矿粒的沉降速度,避免矿物颗粒把尾矿管堵死。

9)可对给气、加药、补水、调节液面等浮选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2.2

国内浮选柱的应用

1961年,中装了第一台浮选柱用来选别

铜矿石。在接下来的10年里,浮选柱应用于选别铅、锌、钼、黄铁矿、萤石、石墨、磷和铁矿石。在铜、铅和锌浮选时,浮选柱可用于粗选、扫选和精选作业。对于煤和铁矿浮选时,浮选柱用于精选和精扫选作业。之后,浮选柱应用于锡、钨和复杂硫化矿的粗选和扫选作业,而浮选机用于精选作业。一般情况下,浮选柱用于不同选别作业时的柱体高度不同,粗选、扫选和精选时柱体高度分别为7~9、6~8、5~7m。这时期浮选柱设计多种多样。

国内某单位采用矮型浮选柱对铜品位1.14%的

··206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1年增刊1

铜绿山铜铁矿石进行了选别试验,获得了品位为24.99%铜精矿。该指标相当于普通浮选机经过两次粗选、两次扫选、一次中矿再选和三次精选才能达到的选别指标。

某厂采用1台D2.4浮选柱取代了二步铜硫分离一系列精二作业的2台浮选机,并考察了对比指标。考察结果表明,与对比系列精二作业相比,铜精矿品位提高了4.97%,铜、金回收率分别提高了3.%、4.06%;与对比系列精四作业相比,铜精矿品位提高了0.27%。细粒级矿物选别优势明显,浮选柱精矿中+38μm各粒级产率、铜品位和回收率均比浮选机高,说明浮选柱中矿浆与气泡对流碰撞的矿化方式比浮选机中矿浆与气泡同步旋转的矿化方式更适合于细粒级矿物的选别。

2005年,河北丰宁某矿业公司一期工程采用了3台KYZ-B型浮选柱进行钼矿选别,3台浮选柱高度均为12.0m。其中一台直径为1.2m的浮选柱用于精选Ⅰ作业,一台直径为1.2m的浮选柱用于精选Ⅱ作业,一台直径为0.8m的浮选柱用于精选Ⅰ的尾矿扫选作业。近一年的生产指标表明,浮选系统总回收率在88%左右,精矿平均品位在45%以上,该浮选柱选别效果良好,完全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1)优化气泡发生器结构,运用新型充气材料,采用高压溶气法、电解法以及各种方法相互结合的多样化充气方式,依据浮选柱内物料性质的不同对气泡发生器进行多点多层配置。

2)添加各种形式的充填介质,改善浮选柱内矿浆流态,使浮选柱内浮选动力学条件达到最优。3)加强各类矮柱型浮选柱[18]的开发,深入研究浮选柱矿化机理,实现更为理想的矿化和静态分离浮选目标。

4)开发各类新特点的浮选柱[19-20],将电场、磁场和离心力场引入浮选柱,将真空、加压溶气等浮选技术在浮选柱中加以综合应用。

5)建立数学模型[21],对浮选柱浮选状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为浮选柱按比例放大提供理论依据。6)广泛开展浮选柱自动控制技术研究,进一步满足现场对大型浮选柱必须易于控制的使用要求。3.2浮选柱应用前景

近年来,浮选柱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煤、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的选别,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去除铜矿石SX—EW法堆浸贵液中的有机物[22-23]。用SX—EW法堆浸铜矿石时,矿石中的铜会被浸出到萃取溶剂中形成贵液,贵液再经电解工序生产电解铜。为了避免SX—EW法萃取贵液中残留的有机物对电解铜工序产生不利影响,过去都是采用砂过滤法去除有机物,目前澳大利亚、北美和南美在此有机物去除工序中已广泛尝试采用浮选柱,以使电解贵液中的有机物保持低值状态,进而提高电解工序的稳定性。

2)回收土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A.Seselj等人尝试把土壤制成浆状,用苛性钠中和至pH值为9,添加异丙基黄药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作捕收剂,采用浮选柱从溶液中分离回收有价物,最终锌回收率可达70%,铅回收率可达90%,指标良好。密执安大学向含有硫化物的酸性溶液中吹入硫化氢气体并添加捕收剂和起泡剂,然后采用浮选柱回收溶液中的铜、铅、汞、铁、锌、镉。

3)回收炼油厂废水中的油。由于浮选机搅拌装置的剪切力较强,在采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去除炼油厂排出废水中所含有的少量油和润滑脂时,很难使较小的油絮凝物充分附着在气泡上,油和润滑脂浮出量少,大量的水和发虚的空气泡就会被刮泡器一起刮出,废水处理效率低。而采用浮选柱处理废水时,因柱内无搅拌装置,油絮凝物所受剪切力

3浮选柱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3.1

浮选柱发展趋势

如前所述,浮选柱与浮选机相比有其自身优

点: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无机械运动部件,安全节能;浮选动力学稳定,气泡相对较小,分布更为均匀,气泡-颗粒浮选界面充足,富集比大、回收率高、适合于微细粒级矿物的选别并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和大型化;浮选速度快,可简化浮选流程,有效降低浮选作业次数。

除上述优点以外,浮选柱与浮选机相比还具有其自身局限性:设备高度大,冲洗水增加了设备运行成本;不适合粗颗粒矿物的选别,粗颗粒与气泡接触几率小;解离不充分的矿物难以发挥浮选柱提高精矿品位的优越性,常以损失回收率为代价达到提高精矿品位的目的;对化学性质反应敏感、黏度大的矿浆会导致细粒脉石长时间在柱内停留,从而恶化选别效果;主要应用于精选作业,在粗选作业中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为进一步提高浮选柱的选别性能,增强其工艺适应性,今后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1年增刊1

刘惠林等:浮选柱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

·207·

较小,便能平稳地附着在气泡上,脱落概率大为降低,因此提高了油回收率。

4)旧纸脱墨。过去都是采用机械搅拌或加压溶气等浮选方法对造纸厂的旧纸进行脱墨处理。麦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的沃森等人分别采用机械搅拌式浮选机、普通浮选柱和充填型浮选柱进行了旧纸脱墨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浮选设备的脱墨效果大体相同,纸纤维和脂肪酸残留物损失用浮选机通常为5%~10%,而2种浮选柱则可控制在2%以下,比常规处理方法的有机物损失率低了3%~8%。

5)离子浮选方面的应用。1962年,塞巴提出了稀溶液离子萃取技术,该技术是首先在溶液中添加界面活性剂,使其与离子反应,形成溶解物或沉淀物形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然后再进行浮选分离,但由于当时没有合适的浮选设备,所以未能得到实际应用。法国的RHouot等人分别采用Microcel型、TurboAir型和Flotaire型浮选柱对铀硫酸浸出液中的钼进行回收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钼回收率可以达到95%以上的,其中,Microcel型浮选柱的指标最好,Flotaire型浮选柱的指标次之。

参考文献

[1]周晓华,赵朝勋,刘炯天.浮选柱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选煤技术,2003(6):51-54.

[2]刘殿文,张文彬.浮选柱研究及其应用新进展[J].国外

2002(6):14-17.金属矿选矿,

[3]赵志军,王凡.浮选柱气泡发生器的研究[J].洁净煤技

1998(3):22-30.术,

[4]张敏,刘炯天.柱浮选充填及工业应用[J].金属矿山,

2008(7):96-99.[5]廖

佳.矮柱浮选槽的研制与应用[J].金属矿山,1998(5):34-35.

[6]刘炯天.詹姆森型浮选柱的性能分析及应用模式探

讨[J].矿冶,1995,4(4):55-61.

[7]陶长林.詹姆森浮选柱———浮选柱工艺的一大技术突破

[J].中国矿业,1995,4(1):43-48.

[8]刘炯天,欧泽深.詹姆森型浮选柱的研究[J].选煤技术,

1995(1):26-29.

[9]陈泉源,张泾生.浮选柱的研究与应用[J].矿冶工程,

2000(3):1-5.

[10]刘广龙.浮选柱的发展与生产实践[J].矿冶快报,2005

(5):3-6.

[11]卢世杰.KYZ型浮选柱机理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

分),2002(1):20-23.[12]卢世杰,史帅星,曹[13]任

亮.KYZ-1065浮选柱工业试验研

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6(5):28-31.

慧,丁一刚,吴元欣,等.充填静态浮选柱在胶磷矿浮选中的应用[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1(8):4-7.[14]李冬莲,蔡立新.充气式浮选柱充气性能的研究[J].中

国矿业,1999(3):58-61.

[15]夏敬源,杨稳权,柏中能.浮选柱在云南胶磷矿选矿中

的应用研究[J].矿冶,2009(1):10-14.[16]高

敏,张

伟.FCMC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研制与应用

[J].化工矿物与加工,1998(5):5-8.

[17]张文军,欧泽深.旋流微泡浮选柱中旋流离心力场强化

分选[J].2000(6):23-25.[18]庞

亮,成翠仙.短柱微泡吸气式浮选机在东曲矿选煤厂的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06(7):12-15.

[19]冉红想.磁浮选柱的研制[D].北京:北京矿冶研究总

院.2004.

[20]黄云峰.浮选柱的现状与发展[C]//第四届全国青年选

矿学术会议论文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21]陈子鸣,茹青.浮选柱经验模型及操作变量的最佳选择.

[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84(5):34-40.

[22]何绪文.浮选柱在细粒煤分选中的发展与应用[J].国

外金属矿选矿,1996,7:12-15.

[23]石桂兰.利用柱浮选降低铁球团矿中的二氧化硅[J].

国外选矿快报,1995(8):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