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DONGDA.AUTOMOBILE.INDUSTRY.CO LTD.
压铸模具使用、维修及保养规程
持有处                                                   发布日期:2011 年2月15日
1、目的: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压铸模具能够有效的使用和维护、维修,从而保证或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及产品交付率。
2、范围:公司所有压铸模具维修、保养。 3、职责:
3.1品质部负责不合格处理通知单的开具和修模后产品的验证. 3.2技术部负责产品设计变更方面修模指令的开具.
3.3修模单位负责按进度表及修模指令对模具进行维修、保养及确保移交后的模具零缺陷。 3.4压铸车间负责对修模的全过程跟踪并对维修模具进行试模并会同技术部、品质部人员共
同确认维修之模具。
4、内容
4.1未移交模具的维修
4.1.1未移交的模具,由于工艺或产品设计更改引起的变更由技术部下发修模通知单,同时
更新图纸,交与开模厂家或修模单位进行更改或维修,由技术部对相关技术资料存档。 4.1.2模具修复或制造完成后,由开模厂家或修模单位开具《试模通知单》通知生产部试模,
生产部签字确认后安排试模,压铸车间试模时提前通知品质部检验员准备对产品进行验证,同时需检验可能因修模出现异常的关联尺寸或结构。
4.1.3验证完成后,品质部验证人员在新产品流转单上签字。最终结论由商贸部与顾客沟通
后将信息发到各个部门。 4.2移交后的模具使用:
4.2.1产前的模具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130℃~180℃。预热温度不能太
高,否则会在压铸时由于模具温度太高而引起模具再回火。可采用先慢压射生产20模(铝合金)以上,提高模温后再快压生产。有镶块的模具,必须缓和加热以便使镶块和型腔保持同步膨胀。
4.2.2生产过程中,模具温度逐步升高,应通进适量的冷却水来控制模具生产过程的温度变
化,使模具能在稳定均匀的温度范围生产,为了减少热龟裂的危险性,模具温度保持在170-250℃(测量型腔表面温度),从而延长模具寿命。
4.2.3模具导滑部位如导柱、导套、顶板导柱、顶板导套、滑块导轨等必须进行润滑,型腔、
型芯润滑剂(脱模剂)可避免铝液和模具直接接触和有利脱模,从而避免粘模,并可起到一定冷却作用。
《模具维修费用定义及相关规程》
             第1页,共3页               修改:00
4.2.4不生产时压铸机上(或卸下)的模具,因模具敞开会受到腐蚀,必须闭合,且要进行
相应的防锈处理--在容易受潮湿部位喷涂防锈剂,特别是型腔、型芯、滑块表面。 4.2.5模具在生产产品时应该按规定选用适当的压力,压力过大会使模具产生涨模变形,型
腔提早龟裂,从而降低模具寿命。
4.2.6模具不能受到较硬的金属剧烈撞击及剧烈震动,特别是型腔、型芯部位,如局部粘模、
卡死、拉模等发生时应用铜器去清理,用油石打光。 4.3移交后的模具保养
4.3.1当批计划(每次模具换下或连续生产1万模)完成后的模具保养,由操作工卸下模具
随末件产品转移到模具维修保养区,交修模单位进行三级保养。
4.3.2接到模具和末件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模具的保养工作,具体见《压铸模具保养检查记
录》,特殊情况具体安排。
4.3.3模具寿命到达2万模次时,对模具进行二级保养(去应力处理的温度在模具最高回火
温度以下25℃左右,在此温度保温2小时,去应力处理后应进行抛光处理)。 4.3.4模具寿命到达5万模次时,对模具进行一级保养,以后每2万模次进行一次一级保养。 4.3.5模具的一、二、三级保养具体操作按《压铸模具保养检查记录》执行。 4.3.6易损件类零件要及时检查更换:
Φ2.5-Φ5的销子应在每3000-5000模次更换。Φ5-Φ8的销子应在每5000-8000模次更换。 Φ8-Φ13的销子应在每8000-10000模次更换。Φ13-Φ16的销子应在每15000-20000模次更换。
斜导柱应在每20000模次更换。 4.4移交后的模具维修
4.4.1品质部压铸巡检如果判定产品质量存在问题需修模,由巡检组长通知操作工停止生产,并在该压铸机上挂停机牌,巡检组长必须开不合格处理通知单通知车间当班领班或车间主任,与产品尺寸无关的模具维修,通知制造部,与产品尺寸有关的模具维修的通知技术部,一般更换顶杆、模具粘料,车间可自行安排修理,非尺寸类的模具维修由制造部开修模单,与产品尺寸有关的模具维修,必须由技术部项目工作师开具修模单(需附修模部位的图纸尺寸详解),生产部负责人签字后,由生产部通知压铸车间,图纸分发至压铸车间。修模单位均需收到修模单方能修模,修模后的产品验证由品质部巡检组长负责,技术部项目工程师确认。修模通知单一式三份,技术、车间、品质各留存一份。. 4.4.2产品粘模后只能用铜棒敲出产品,绝不能用锉刀、顶杆等硬物敲出。
《模具维修费用定义及相关规程》
             第2页,共3页               修改:00
4.4.3汽车零件维修前型芯、销子,必须经过压铸巡检组长(品质部)验证是合格品才能更
换于模具上,其他产品模具的配件,修模单位也要自己检验配件尺寸是否在公差范围内,方可更换。
4.4.4修模单位在修完模具后必须检查是否维修到位,必须检查模具整体状况,其他部位是
否存在缺陷,进行彻底维修,模具维修完后修模工将模具移至压铸车间备模区或合格模具放置区.
4.4.5模具维修后,车间安排试模,巡检组长对其进行验证,必要时巡检组长须拿到后续进
行加工验证,未经验证的模具不可进行批量压铸。
4.4.6修模单位负责模具修理的全过程,维修模具完后,修模工必须按要求规范填写《模具
维修记录》和《模具易损件更换记录表》,并在看板上进行登记,修模单位负责记录存档,以供维修效果追溯。 4.4.7模具焊接注意事项:
(1)将裂纹底部加工成半径R尽量大的“U”型槽,清洗干净并做好预热300℃~400℃后进行焊接,不能冷模直接焊接,焊接后保温2小时再空冷。
(2)尽量用低电流细线焊接,以保证焊融金属的性能;防止焊接裂纹,请勿将后面焊道与前次焊道重合。为了防止母材过热,应以短焊珠进行间断连接。
(3)补焊后热处理以低于先前最高回火温度25℃的温度回火,在850℃保护气中退火,然后以每小时10℃炉冷至600℃后空冷。
(4)为防止模具焊补开裂,模具在焊补过程中须整体加热并恒温在预热温度范围内。 5.相关记录表单:
6.1《修模指令》                   6.2《模具维修记录》                  6.3《模具易损件更换记录表》
6.4《压铸模具保养检查记录》
编制: 审核:
批准:
《模具维修费用定义及相关规程》
             第3页,共3页               修改: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