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议滑动摩擦力做功中的能量转化

浅议滑动摩擦力做功中的能量转化

来源:九壹网


浅议滑动摩擦力做功中的能量转化

摘要: 对学生而言,滑动摩擦力难以把握,处理滑动摩擦力做功问题更是容易出错。特别是滑动摩擦力做功,涉及到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需要学生同时运用力的观点和能的观点来解决问题,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本文以几个典型的滑动摩擦力做功中的能量转化模型切入点,对其进行了剖析,意在使学生碰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快速攻克难点,达到弄懂的目的。

关键词: 滑动摩擦力做功 机械能 模型 内能

滑动摩擦力做功在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其中涉及到的能量转化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但这部分知识,由于涉及到的面较广,学生处理起来很容易出错。本文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角度出发,针对高中阶段出现的一些滑动摩擦力做功的典型模型,剖析了滑动摩擦力做功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树立了能量守恒的思想。最后通过典型模型的具体运用,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典型模型

关于做功的公式,学生还比较清楚,可是涉及到滑动摩擦力做功,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其能量转换更是模糊不清,需要对高中阶段涉及到滑动摩擦力做功中的能量转化问题,归纳出典型的模型,做全面的分析。

1.1 滑动摩擦力对单个物体做功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例 1 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滑动摩擦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的平面上滑动了L的距离而停下来,求:摩

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摩擦力对地面所做的功?

解:对m ,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功W f = -f L (1)

对地面, 地面的位移为零, 滑动摩擦力对地面做功W f 地 =0 (2)

对m,由动能定理有 :-f L = 0 - mv02 (3)

对(3)式,从能量角度来看,物体减少的动能等于系统增加的内能。具体

转 化过程如图2:

由图2可知 ,单个小木块在地面滑动过程中,滑动摩擦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动能转化成内能。系统的内能 Q=f动L相对(物体相对地的路程)

1.2 无外力作用时,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例 V0

2 如图3所示,木板B长为L,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小物体A质量为m以速度V0滑上B

的左端,当A滑到B的右端时恰好相对B静止(假设A物块的大小忽略不计)此时物体B运动了S的位移 ,求:

这一对摩擦力对A和B做功的总和?

mm

L

解:A和B的受力分析,及位移关系如上

可以判断B对A的摩擦力做功为:W1 =-f动(S+L) (1) A对B的摩擦力做功: W2= f动 S (2)

所以这一对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总和为:W=- f动 L (3)

从动量的观点看,此题A, 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无外力作用) mv0 = (M+m) v1 (4)

对A 由动能定理有 : -f动(S+L) = mv12 - mv02 (5)

对B由动能定理有: f动 S = M v12 -0 (6)

对(5) ,(6)消元得: m v02- mv12 = M v12+ f动 L (7)

对 于(7)式 ,从能的角度看,就是m 减少的动能等于M增加 的动能和系统增加的内能,具体转化过程如图4:

由图4可知,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两个方向。一是转移为的木块M的动能;二是转化为系统的内能,转化为内能的值等于整个系统动能的减少量 m v02- ( m+M)v12 =Q=f动L相对 (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路程) 。

1.3 有外力作用时,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例 3 如图5所示,传送带由电机带动,始终以V 保持匀速运动,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 物体与

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过一段时间后物体能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假设传送带足够长)。对于物体从静止释放到相对静止这一过程,求:滑动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 滑动摩擦力对传送带做的功?

解:对小木块m,由于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木块与传送带速度一样,此时木块与传送带之间无滑动摩擦,木块与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μmg,位移大小向右,大小等于L1= ,而a=μg,所以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W f=μmgX1 = m v (1)

2

对传送带, 传送带一直做匀速运动,L2 = V t ,其中t = 擦力对传送带做的功W f =-μmgX2 =-m v (2)

2

,所以滑动摩

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路程L相对 =X2-X1 ,所以因摩擦产生的热

Q=μmg L相对= m v (3)

对传送带,由动能定理有:W电-μmgX2=0 (4)

综 合(1),(2),(3),(4)可知, 电动机消耗的电能等于物体增加的动能和系统增加的内能之和。即W电= m v+ Q 。其转化

过程如下图6:

2

2

图6

转化为

由图6可知,物体由静止放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时,电动机消耗的电能通过滑动摩擦力做功,一部分转移成木块的动能,一部分转化成系统的内能。并且系统增加内能等于小木块增加的动能,即Q=f动L相对= m v 。

综合以上这三个典型模型可以得到: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始终为负。滑动摩擦力做功充当了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桥梁”,其做功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两个方向,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机械能的转移;二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表达式为Q=f动L相对(指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路程)。系统减少的能量始终等于系统增加的能量,对整个系统来说,能量是守恒的。

2.模型的具体应用

例4 如图7所示,木块A放在木板B上表面左端,现用水平恒力F将A拉至B的右端,已知A、B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第一次将木板固定在地面上,f对A做功数值为W1,此次过程中产生热量为Q1;第二次木板B可以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自由滑动,这一次f对A做功数值为W2,此过程中产生热量为Q2,则( A )

A W12 Q1=Q2 B W1≠W2,Q1=Q2 C W12 Q12 D W1 = W2,Q12

2

解:设木板长为L,木块边长为a ,不管固定与否,两次拉动时,A相对于B的路程都为(L-a),由前面的模型归纳可知Q=f

L

相对

,故Q1=Q2 。当木板固定时,

A的位移大小为(L-a),滑动摩擦力f对A做负功,大小为W1=f(L-a)。当木板B可以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时,A的位移大小为(L+S-a),摩擦力f对A做负功,大小为W2=f(L+S-a),故W12 ,选A 。

例 5 如图8,一传送带装置,其中传送带经过AB区域时是水平的,经过B区域时变为圆弧形(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未画出),经过CD区域时是倾斜的,AB和CD都与BC相切。现将大量的质量均为m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处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为零,经传送带运送到D处,D和A的高度差为h。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CD段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L。每个箱子在A处投放后,在到达B处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上,且以后也不再滑(忽略经BC段时的微小滑动)。已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T内,共运送小货箱的数目为N。这装置由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擦。求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 。

图 8

解: 以地面为参考系,设传送带的运动速度为v0 ,当小箱在水平面上加速运动

时,与1.3 中传送带模型一致,小箱获得的动能与发热量相等即 EK = Q= mv02 。

当小箱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时,此时小箱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变为静摩擦,对

于小箱与传送带这一系统来说,电机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成小箱的势能,动能、

以及整个系统的内能。

T时间内,电动机输出的功为 W= T (1)

对于小箱和传送带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此功用于增加小箱的动能、势能以及

整个系统的内能,即 W= Nmv02+N mgh+NQ (2) 已知相邻两小箱的距离为L,所以 v0T=NL (3)

联立(1),(2),(3),得

= [ +g h ]

此题将1.3传送带模型由水平变为“水平传送带+ 倾斜传送带”对于传送 带和小木块组成的系统来说,在列能量守恒方程时就不需要过多的考虑物体的

运动的细节,只需关注整个系统的初末状态的能量,即整个系统消耗电能(即电

机所做功)等于系统内小木块增加的动能,势能,和整个系统增加的内能。

例 6 如图9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放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质量为m的物块从木板左端

以速度v0滑入木板,物块将弹簧压缩至最短后弹又将物块弹回,最终物块恰好回

到木板左端,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共同运动。不计物块尺寸和弹簧长度,求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一看题目属于典型的碰撞类题目,里面有涉及到摩擦力,两个物块叠加,有相对路程,很自然的想到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传统题型,里面还有弹簧,从能的角度来说就涉及到弹性势能。此题既需要分析运动过程,又涉及到动量,能量,力学解题的“三大金钥匙”全都具备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从题目的描述很明显有两个很重要点,第一次物块压缩到最短,和最后物块和弹簧达到共同速度,分析也就分为两大块展开了。

第一次物块开始运动到弹簧最短的过程:动量守恒 (无外力作用) mv0 = (M+m) v1 (1)

从能的角度出发,最终的机械能的损失全都转化成了内能和弹性势能。

m v02 - (M+m) v12 = E p弹 +μmgL (2) 第二次弹簧恢复原长了,但是木块回到原位置,相对路程变成了2L。 物块开始运动到最终与木板相对静止的过程动量守恒:

mv0 = (M+m) v2 (3)

从能的角度出发,最终的机械能的损失全都转化成了内能。

m v02 - (M+m) v22 = 2 μmgL (4)

最后解得: E p弹=

μ =

此题虽说有难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但我们细看还是可以将此题看成:传统的两个叠加物块的相对滑动模型 +弹簧,弹簧夹在两个物块之间,属于内力,不影响两个物体之间的动量守恒。 在从能的角度考虑问题时,第一次达到共同速度时,损失的动能,一部分通过滑动摩擦力做功转化成内能,一部分通过弹力做功转化成弹性势能。 第二次时,由于弹簧恢复原长, 故损失的动能通过滑动摩擦力做功全部转化成内能。整个的问题的解决,不需要在运动细节上更多的纠结,抓住初末状态整个能量的变化E减=E增即可。`

总结

滑动摩擦力做功,情况复杂,在碰到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问题时,要从能量的观点,多角度看待滑动摩擦力做功,利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准确分析其在做功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在书写能量守恒的表达式时,抓住E减=E增,不在运动细节上过多的纠结,只需明确系统初末状态能量的变化即可。在高考中这一知识点还经常跟其它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考查学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

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典型模型的分析,适当的进行知识点迁移,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2必修教师教学用书.2015.

[2] 张宝龙.多角度研究摩擦力做功的试题.中学物理,2013(9). [3] 全国高考理综卷.2003 [4] 云南省三月统考理综卷.2016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