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命题点1 透镜的基本性质
1.(2014·河北)如图所示是小明眼镜的照片.小明是近视眼,所用的镜片是凹(填“凸”或“凹”)透镜.
2.(2013·河北)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命题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探究
3.(2016·河北)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D)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4.(多选)(2014·河北)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镜(f甲=20 cm)的成像情况.此时,他又用乙凸透镜(f乙=10 cm)替换甲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继续实验.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BD)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D.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5.(2011·河北)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当物体距透镜5 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命题点3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6.(2015·河北)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7.(2012·河北)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绿版练
1.(2016·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2.(多选)(2016·张家口宣化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图示为照相机的原理图
B.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所成的像会逐渐缩小
D.将蜡烛向左移动,仍要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向右调整光屏的位置
3.(2015·雅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4.(2016·河南)图中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5.(多选)(2016·石家庄裕华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 cm
B.只将透镜向左移动,人眼在光屏和透镜之间,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C.只将透镜向右移动,光屏上可以出现缩小的像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近视镜片,光屏适当左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6.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填“增大”或“减小”)物距,使拍摄的人像变小,从而增大(填“增大\"或“减小”)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7.(2016·威海)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靠近(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增大(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8.(2016·秦皇岛海港一模)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如果图中h=40 cm,则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是小于40__cm。
9。(2016·吉林)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右侧.
10.(2016·承德模拟)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作了如下实验:
(1)将老花镜正对太阳,在眼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个光斑时,测得白纸到眼镜的距离为25 cm,将白纸逐渐远离眼镜,远离一段距离后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老花镜的焦距f 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 cm;
(2)将一个点燃的蜡烛放在该老花镜前25 cm处,在老花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得到像;
(3)小明在室内,将老花眼镜对着稍远处的窗户,在眼镜后面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到了窗户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
11.(多选)(2016·保定竞秀一模)小明利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视力矫正”的原理,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在它们之间放置一眼镜片,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在光屏上又得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
A.放置眼镜片前,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B.此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C.放置眼镜片后,光屏上的像变大了 D.此实验过程探究的是远视眼的矫正
12.(多选)(2016·天津)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BC)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 cm〈f<16 cm 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 cm13.(2016·张家口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中,小明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请完成光路,并在图中标出烛焰上的S点在光屏上的像S′的位置.小明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移动光屏后重新得到了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变大(填“大\"或“小”);若此时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光屏应该向左(填“左”或“右”)移动.解:
14.(2016·滨州)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时,向右(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 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 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薄(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