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典园林美学特征 (一)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古典园林最初起源于“囿”,即对野外自然空间进行圈禁, 为贵族提供捕猎、娱乐等活动的休闲场所。在其后的发展过程 中,园林设计虽然受到社会、宗教、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风 格上不断发生演变,但其根本的对自然的追求一直贯彻始终。在 设计风格上不仅尊重自然,而且一直以自然为师,以自然的“眼 光”来设计建造远离郊野的园林,将自然景观纳入生活范围之 中,形成游于园林,居于自然的惬意生活环境。
(二) 分割空间融于自然
园林设计与自然的结合需要一些造园手段来完成,比如抑 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段。利用假山、 长廊、漏窗、树木、花卉等元素,经过巧妙搭配,形成造园手段 中的重要组成要素。比如假山,常常被用于抑景手段,通过高大 假山的遮挡,来为后面园林的景观造势,引起游客期待,而其本 身又是整个园林中的重要景观。而长廊、漏窗更是漏景的重要手 段,隔而不绝的手段使得空间产生一种有限与无限交替进行的错 觉,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空间层次、空间大小,以使得游 园者深陷其中,乐而忘返。而树木、花卉等元素更是让景与情、 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相互交融,自然之境跨越时空,与生活 交织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三)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第2页共8页
自然之中少人工建筑,多山水林木。为顺应自然之美,园林 设计中的建筑物依山林而建,掩映于植物之中,形成山间一屋, 林间一亭的妙趣。同时园林建筑多为观景而设,多建于驻足观景 较好的位置,而其本身也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着自然之 美。比如小桥、小路要曲径通幽,讲求移步换景;水边香榭掩映 成趣等等。园林建筑遵循野趣,虽是人工建筑,却更是园林一 景,通过楹联、匾额、石刻等手法,用字、词、对联形成点题效 果,园林小筑怡景怡情,将文化与自然紧密结合,虚实相生、寄 情于景,形成独特的意境之美。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自然之美在于自然之趣,即野趣之美。自然中的树木花卉自 生自长,受天地恩泽,无人为干扰,活得自在惬意。而人工养殖 的树木花卉往往缺少了这种自然野趣,常常被修剪整齐,加入人 工雕琢,看似漂亮整洁,却因刻意为之反而失去了本该有的自然 趣味,少了自然灵性。园林中的树木花卉养殖为使之能够表现出 自然的野趣之美,在设计方面也会按照自然的方式增添一些随性 而为,少一些刻意雕琢,来表现自然之趣。在树木花卉的成长过 程中,甚至会运用一些培植方法,引导树木花卉像自然生长一样 展现出“野生”的状态样貌。
二、现代园林特点 (一)开放性
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寺院园林三部分。无 论
第3页共8页
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为私人服务的,皇家园林更是拒 绝普通人进入,只有皇室成员能够享用,而寺院园林虽然能够进 入,但其服务对象也多为香客,并非是大规模游览使用。由此可 见,古典园林是较为私密的私人空间,个人意趣占据主要支配地 位。而现代园林以公园、小区景观为主要体现方式,是开放性的 场所,任何普通人都可以随意参观游览,其服务对象是普通百 姓,因此现代园林是公共性场所,要以主流的审美观为主导设 计,而且私密性较差,不适宜设计选用私密性较强的景观。
(二)规模性
传统园林由于是为私人服务,其空间不需要非常大,所以私 家园林一般小巧玲珑,占地空间较小,各种设施、建筑也只需要 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即可,不需要设置过多的建筑、服务设施。 即便是皇家园林,除了在占地空间上满足皇家风范的要求,建筑 设滋上要体现出皇家的大气,但服务对象依旧是少量的皇室成 员,规模依旧不需要特别大。现代园林则不同,其是公共场所, 使用人较多,因此不论是占地空间,还是建筑设施,都要具有满 足大量游客需求的能力,因此在建设规模上相对较大。现代旅游 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园林的游客量猛增,即便是普通公园园 林,日参观量也在几百人上下,著名园林日参观量更是达到上万 人之多,因此园林必须具有一定规模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需 求。
(三) 参与性
第4页共8页
古典园林主要为游览者提供休闲场所,娱乐性不是特别高, 因此注重风景观赏、野趣盎然。现代园林则是要为普通市民提供 休闲娱乐的场所,其功能上侧重于娱乐、休闲,因此在注重观赏 性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体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 式使得人们越来越想要逃离高强度的生活,追求一种闲适的生活 体验,但这种“闲适”需要的不再是靠在水榭边看看书那么简 单。现代园林虽然开放度高,但现代人想要去休闲观赏依旧不容 易,重要原因是缺少时间,即便能去一次也仅限于休息日的一天 或者两天,因此节省时间的参与性强的休闲放松的娱乐方式更受 青睐。
(四) 科技性
现代社会是科技社会,科技性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主题,也是 各种设滋建设中所要追求的重点。科技在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带 来了各种便利,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健康的身体。园林 建设中科技性元素层出不穷,比如模拟仿生系统既能够保护环境 又具有科普功效,同时以科技的力量减少生态破坏,加强生态保 护也是现代人必须做的对地球的反哺义务。再比如各种娱乐设 施,参与度高的娱乐设施一般也是科技元素较高的设施设备。门 禁系统以及电子导游系统的开发在保护游客安全的基础上也能为 游客提供更好的观景体验。
三、现代园林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美学的运用 (一) 适当扬弃
传统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念与当代生态保护、绿色园林
第5页共8页
的造园观念是相契合的,将传统“自然”观引入现代园林建设 中,有利于正确对待生态、自然、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保护 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但现代园林的“自然观”又与 传统园林美学有些不同,现代理念中侧重于“仿生\"自然观,比 如将垃圾箱设计成树桩的模样,既与环境相协调,又不破坏树 木,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又模仿了自然生态系统,这种类 似的“仿生”自然观体现了综合性规划的思想。现代园林理念中 更倾向于动态化的现代化系统建设,即将景观作为一个动态变化 的系统来对待,用现代更为科学的自然生态系统观念体现审美价 值。
(二)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意境之美,是古典园林的核心审美,在中国古典园林之中, 几乎所有的构景手法都为“意境”服务。古典园林意境表现手法 多种多样,值得现代园林借鉴使用。在构建意境美的过程中,注 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借鉴文化典故,寄情于景,突出景观的 文化属性,比如杭州西湖,由于是著名爱情故事《白蛇传》的发 生地,逐渐演变为爱情圣地。运用优秀诗文,追求诗情画意。由 于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已不同于建造古典园林的士大夫们,现代园 林意境所要表现的主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发掘出更多 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意境。
(三)空间场景突破
古典园林对空间的把控非常到位,注重层次性、无限性。在 古典园林中,运用借景、隔景等构景手段,将空间分隔为多个层 次,
第6页共8页
并且借用外界空间来无限度延伸园林本身有限度的空间,就 造成了视觉空间上的无限放大。这种对空间的组织手法可以被现 代园林所借鉴,但又与现代园林开放性特点有些不符,所以在继 承的基础上要有所突破。比如古典园林中的“曲径通幽”做法, 是隔景与借景的巧妙配合,讲求的就是幽深曲折,含蓄探究,然 而放在现代园林中显然不合时宜。首先,幽深的场所由于视觉的 隐蔽,有可能造成不安全隐患,不利于公共场所的安全需求。其 次,“幽深曲折''在空间上需要小巧玲珑,宜窄忌宽,不利于大 规模游览的现代化园林要求。最后,借景难以融合。古典园林因 地而借,将外部空间的建筑借景到内部空间,以达到放大内部空 间的目的。现代建筑以高楼大厦为主,钢筋水泥的城市建筑缺乏 野趣和意境,显然和园林的放松、自然的追求难以契合,所以在 空间借鉴的手段上要以现代人的开放式布局为手段,扩大公众的 参与度,来达到扩充空间的目的。
四、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宝藏,它集艺术、美 学、植物学、动物学、建筑学等学科门类于一身,是综合性非常 高的艺术珍品。古典园林不仅仅作为艺术品被东西方文化所膜 拜,同时其深邃的艺术手段和文化内涵也能够影响现代园林建 设。现代园林对古典园林的借鉴使得古典园林又重新具有了蓬勃 的生命力,在现代园林中继续为现代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但 由于时代的变迁,一些古典园林的艺术手段也不再适合现代园林
第7页共8页
使用,因此现代园林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同时要注意有所扬弃,结 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来合理化继承和发展古典园林艺术。
参考文献:
[1]徐美叶.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和对现代园林的影响[J]. 现
代园艺,20XX(2). [2JT灿,吴德政.现代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设 计观念的扬弃[J].美术大观,20XX(10). [3]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 语言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