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愿守望贫穷山村的美丽

我愿守望贫穷山村的美丽

来源:九壹网


向楷模学习教师征文 蓝天下那片净土,我愿守望

教师:马廷艳

那天,我在县城工作的同学问我,为什么一直在山里教书,不想办法进城,我没有沉思,却微笑着说:我愿守望那片净土。在我的眼里,农村有农村优势,乡村有乡村的美丽。我们中的大多数,往往只看到农村的贫穷与落后,却没有想到乡村的美丽与淳朴。

在我10多年的山村教育生活中,我一点一滴地体验着乡村教育带来的种种美丽:

美在闲适中。其实,人类追求美好的生活。只是由于一些人,包括我们的一些教师,受到现代城市生活太多的诱惑,跟着感觉走,“我的眼里只有你”,一心一意地渴望着城市生活所带来的极大的物质享受,一心一意地想象着城市那先进教育手段的极大美妙,却无暇顾及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安逸,自由与闲适。 我向来有喜读书、爱思考的习惯。这10多年来,我一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每当夏季的早晨,我早早就起了床,一阵洗漱后,我总是习惯性的手捧书本,端起一把椅子,坐在自家的阳台上,架起二郎腿,一边沉浸在书本带来的对语与快慰中,一边欣

赏着家里音箱和手机里飞出来的古典世界名曲、儿童歌曲时,我总会有一种“生活是无限美好、儿童是无限快乐”这样的感觉。有时,我还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诉诸于笔端,变成了文字。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情景吧。但在我这里,没有丝毫的逃避,也没有半点的躲藏。有的,只是一份宁静,一份平和。“捧书阳台上,悠然见南山。”这种悠闲自得,恐怕是现代城市生活中难以寻觅到的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陶渊明隐逸式的娴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刘禹锡不得意时的豁达。但他们所表达的,都是一种闲情逸致,一种企图摆脱人世烦恼的心境。 其实,这不也正是表达了乡村闲适生活的一种心境? 当今,在城市,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世外桃源”般的世界?守望农村教育,就是一种异样享受,一种另类的体验。10多年我无怨无悔。

美在如愿时。我是一个农民的后代,从政与我无缘,商场与我无关。作为一名教书匠,我最大的愿望,虽达不到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先生最大的快乐就在于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但我在教研上能有自己的努力,自已的独见。我能用心去培育我的学生,哪怕是后进生。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人的最

大差别,就在业余时间。”我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交给了学生。我爱他们,同样,他们也爱我。

在我们这方净土上,民风淳朴,很少有人沾染上那种世俗的习气,同事之间,老师与领导之间,也不存在那种人际之间的复杂的关系。所以,我虽然在学校担任了一定的职务,但我的业余时间,却很少有那种复杂的人际交往来打扰,使我能够一心一意地投入轻松快乐的教育教研之中。

一句话,在农村,能够干好自己所希望干好的事情,能够如愿。能悠闲自得,在农村生活平淡,却清纯,我喜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