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及治疗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头孢曲松与左氧氟沙星预防及治疗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头孢曲松以及左氧氟沙星均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左氧氟沙星的疗效比较理想。
标签: 头孢曲松; 左氧氟沙星; 急性阑尾炎
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就是急性阑尾炎,脆弱拟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急性阑尾炎治疗的关键就是抗菌药物的使用[1-2]。本文主要对头孢曲松与左氧氟沙星预防及治疗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女75例,男105例,年龄19~69岁,平均(35.0±12.0)岁。随机的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均90例,对照组中女40例,男50例,平均年龄(33.1±11.5)岁。观察组中女35例,男55例,平均年龄(34.2±10.5)岁。本组患者在入选以前均未使用过有关的抗菌药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前的30 min,使用2.0 g的头孢曲松进行静脉滴注,在手术1 d以后,每天滴注1次。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前的30 min,使用300 mg的左氧氟沙星进行静脉滴注,在手术1 d以后,每天滴注2次。两组患者均持续3~5 d的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适当的延长治疗时间[3]。对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的观察,并将相关内容在观察表中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对其进行肝肾功能检查、血尿常规检查以及细菌学检查。在手术的过程中,将脓液留取,并做进一步的细菌培养[4]。采用纸片法对分离株进行头孢曲松与左氧氟沙星的药敏试验。将全部菌株保存,在完成治疗后对药物敏感性进行测定。
1.3 判定疗效标准
患者在使用药物72 h以后,病情没有明显好转,甚至加重,判定为无效;
在使用药物以后,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的改善,判定为有效;患者的病情好转的较为明显,在症状、体征、病原菌检查以及化验结果中有一项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消失,病原菌检查以及化验结果显示恢复到正常水平,判定为痊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取t检验与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痊愈45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中痊愈43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对照组1例患者发生真菌感染,有1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在停止使用药物以后,采取相应的治疗。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以及厌食的情况,在停止使用药物以后患者的症状自行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伤的情况,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离出108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粪肠球菌15株,肺炎克雷伯菌12株,鲍氏不动杆菌11株,阴沟肠杆菌11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11株,见表1。
表1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对病原菌敏感性
病原菌 左氧氟沙星
头孢曲松
株数(株) 敏感率(%) 株数(株) 敏感率(%)
大肠埃希菌(n=21) 21 100 21 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n=17) 15 88.24 13 76.47
粪肠球菌(n=15) 15 100 15 100
肺炎克雷伯菌(n=12) 12 100 8 66.67
鲍氏不动杆菌(n=11) 11 100 11 100
阴沟肠杆菌(n=11) 11 100 11 100
表皮葡萄球菌(n=10) 10 100 10 100
铜绿假单胞菌(n=11) 6 54.55 6 54.55
总计(n=108) 101 93.52 95 87.96
3 讨论
在外科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发病较为迅速,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的到医院就诊,病情会发展的较为严重。这些相关的因素都会耽误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还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压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发生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概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的操作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阑尾炎手术以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但也有个别情况。在阑尾炎手术以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切口感染,这不仅会对手术的效果造成影响,也会增加患者住院的时间,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经济压力。
在抗菌药物得到普遍使用的同时,不管是内源性感染,还是外源性感染,在致病菌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外科感染中,革兰阴性菌感染比较常见。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抗菌谱比较广,抗菌作用比较好,对于革兰阴性杆菌以及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比较强,同时具有较好的组织渗透性、生物利用度比较高、在体内分布较广、有着较长的血浆半衰期,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5-6]。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22%,在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感染的预防以及治疗的效果中,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就是说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较好。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少,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以及腹痛[7]。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析,进而对急性阑尾炎治疗手段以及临床措施进行探讨,降低围术期感染概率,这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适合患者的手术切口、对手术切口的保护等都能使切口感染的概率得到降低。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出现细菌感染,就不需要采用抗菌类的药物,但是围手术期除外。相关研究显示,在临床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感染的治疗以及预防中采用左氧氟沙星,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有效。总而言之,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治疗中采用左氧氟沙星,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刘云清,曲骁坤.左氧氟沙星合碘伏冲洗防治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2(13):190-192.
[2]潘华锋,胡云.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预防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感染的效果
分析[J].海峡药学,2011,24(9):100-102.
[3]程廷涛,程晓波.3种方案防治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感染最小成本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23(11):1-191.
[4]陈品银,周崇武.基层医院防治急性阑尾炎手术感染的最小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23(6):134-136.
[5]梅伊任,宋继红,刘燕.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3(1):100-102.
[6]王海宽,李世宽,李元博,等.成人急性阑尾炎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9(3):180-182.
[7]赵莹,李玉英,关永冠,等.急性阑尾炎207例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5(9):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