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高温合金K423A的切削加工性能研究
徐 宁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 350003)
摘要:对铸造高温合金的切削加工进行介绍,重点对K423A的材料特点和加工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切
削加工的条件从刀具材料、几何参数、切削用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K423A;高温合金;切削加工
前言
铸造高温合金含有大量的铁、镍、钴基本元素外,还含有铝、钛、钒、铬、钨、钼等强化元素,合金中强化元素含量越高,则越难加工。铸造高温合金K423A的基本成分如下表。
表1 K423A镍基高温合金化学成分
元素 含量% Si ≤0.2 C 0.12~0.18 Mn ≤0.2 Cr 14.0~15.5 S ≤0.010 Ni 余 Ag ≤0.0005 Co 8.2~8.9 Bi ≤0.00005 Mo 6.8~8.3 Fe ≤0.5 Al 3.9~4.4 Nb ≤0.25 Ti 3.4~3.8 Pb ≤0.0010 B 0.004~0.005 W ≤0.2 K423A的主要特性如下:
(1)含有高熔点合金元素和其它合金元素,形成了组织致密的奥氏体合金; (2)它的沉淀硬化物呈弥散分布,其稳定性较强;
(3)导热系数小λ=0.025cal/(cm·s·ºC)(45#钢的λ=0.115cal/(cm·s·ºC)),不利于散热,对刀具的影响较大;
(4)基体以奥氏体-金属间化合物作为主要强化物,在相当高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其硬度反而有所上升,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仍能保持相当高的硬度和强度。 一、K423A高温合金切削加工的主要特点 1、切削力大
切削一般材料时,由于切削温度升高,强度明显下降,使切削易于进行,而K423A由于含有大量的合金元素,不但有很高的常温强度,而且有很高的高温强度,在切削加工时,随着切削温度的升高其硬度还有所上升,这是切削力大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切削K423A的切削力要比一般中碳钢增大约2~3倍。 2、加工硬化现象严重
切削镍基高温合金时,硬化程度H'(加工后与加工前的硬度之比)可达200%~500%,加工一般金属材料时也存在着加工硬化,但随着切削温度上升而引起的软化现象可减少一部分硬化的程度。由于高温合金的软化温度高,速度慢,在刀具热硬性允许的切削温度范围内,随着切削的变形,硬化程度大于软化程度。此外,在较高的切削温度下,合金中的强化相常常从固溶体中分解出来,呈极细弥散相均匀分布,又进一步加大了硬化的程度。 3、切削温度高
切削K423A时,由于材料强度高、塑性变形大,刀面与切屑和工件间有强烈摩擦,单位切削功率大,消耗的功率多,因此产生大量的切削热。而它的热导率很低,使得切削热从切削区间向外传递很慢,大部分切削热集中在切削区,使切削区平均温度很高,常达750℃~1000℃。高温不仅会加剧刀具的扩散磨损和氧化磨损,也会使工件产生变形,使尺寸及形状精度不易控制。 4、刀具易磨损
切削K423A时,由于材料的高温强度高,加工硬化严重,而且K423A中含有大量合金元素的碳化物和氧化物,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等构成的硬质点,尤其是具有γ′相构成的微质点,因此机械摩擦磨损严重。又由于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在高温高压下,使刀具与切削界面间产生粘结,造成刀具粘结磨损。另外,在较高的切削温度下,加剧了刀具材料中某些合金元素(如钨、钴、钛、铌等)向工件及切削中的扩散作用,造成扩散磨损。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周围介质中碳、氢、氧、氮等元素易浸入切削界面,使刀具材料生成相间脆性相,加大了刀具材料表层的应力集中,使刀具产生裂纹,甚至崩刀。
根据K423A的性质及加工特点,切削时应十分注意降低切削温度,减小加工硬化,刀具刃口应保持锋利,而且工艺系统的刚性要好。 二、K423A高温合金的合理切削加工条件 1、选择合理的热处理方式改善切削性能
K423A可采用淬火处理,因为基体中的奥氏体-金属间化合在淬火加热时,使金属内的化合物转变为固溶体,而在淬火的快速冷却中很少析出金属间化合物,从而降低切削时的阻力,改善切削加工性。 2、正确选择刀具材料
加工K423A时刀具材料应具有高温硬度高(即热硬性好)、强度足够、抗冲击能力强、耐磨性好、导热性好的特点。
高速钢,主要是新型高性能高速钢,如含钴高速钢中,W2Mo9Cr4VCo8(M42)、W7Mo4Cr4V2Co5(M41)、W6Mo5Cr4V2Co8 (M36)、W12Mo3Cr4V3Co5Si(Co5Si) 等都有良好的高温硬度和抗氧化能力,均可用于加工K423A,其中应用最广的是M42,它的综合性能好,热处理硬度可达HRC70,高温硬度和基体硬度高,因而耐磨性好,另外,可磨性较好,所以应用非常普遍。但是这一种钢含有较多的钴元素,所以价格较昂贵。除此之外,无钴高速钢如含铝超硬高速钢W6Mo5Cr4V2Al(M2A)和含硅铌铝的超硬高速钢W12M03Cr4V3SiNbAl等也可用于加工镍基高温合金,但由于热处理温度难以控制,且这几种材料的可磨性能较差,因此采用较少。
硬质合金刀具材料,通常选用钨钴类(YG)硬质合金,常用牌号为YG8、YG6等。目前,国内研究的一批细晶粒、超细晶粒含钽、铌、铬碳化物的新型硬质合金,如YS2、YD15、3M、813等,切削镍基高温合金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需要提出的是,不宜选用钨钛钴
类硬质合金(YT类),因为YT类硬质合金抗弯强度低,导热性也差(YT15的热导率只有YG8的1/2),切削热难以向周围介质传出,使切削区温度增加。此外,刀具材料中的TiC在镍中的溶解度极大,在高温状态下容易产生磨损。 3、切削时的机床及冷却介质的选择
加工K423A高温合金时,由于切削力较大,要选用刚性好、功率大的机床,加工过程尽可能地平稳。
根据K423A材质硬质点多、热导率低、切削热不易散出、刀具磨损较快的特点,对切削液的冷却润滑作用都有高要求,应选用极压切削油或极压乳化液。 三、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参数
切削K423A时,应注意降低切削温度和减少加工硬化程度,因此刀具应尽可能磨得锋利。
1、前角的选择:为保证刀具锋利,前角宜取正值,但为了保证刀具有足够的强度,前角不宜过大,经过反复摸索我们认为最佳状态是:粗加工时:高速钢材质的刀具前角可取5°~8°,硬质合金刀具的前角则取3°~6°;精加工时:高速钢材质的刀具前角可取6°~10°,硬质合金刀具的前角则取5°~8°为宜。
2、后角的选择:为了减小刀具后刀面与加工表面的摩擦,应选较大的后角。后角适当增大,可显著减小后刀面的磨损,而提高刀具的耐用度。粗加工时:高速钢刀具的后角可选10°~12°,硬质合金刀具后角则取8°~10°;精加工时 高速钢刀具后角取12°~15°,硬质合金刀具后角应取10°~12°。
3、刃口及槽形:为减小加工硬化程度,切削K423A时,断屑槽磨成平面形即可,刃口用天然油石进行“钝化”处理,即将刃口研磨为R0.018~R0.026的圆角,而不是呈锯齿状的锐口,以保证刃口平直无缺陷,同时,前刀面的表面粗糙度值要小于Ra0.4,最好达到Ra0.2以内。
4、刀具类型的选择:断续切削和粗车时,宜用焊接式硬质合金刀具在普车上加工,刀具可重磨以降低刀具成本,连续切削和精车时,可采用机夹可转位刀具在数车上加工,以提高效率和保持尺寸的稳定性。 四、合理切削用量的选择
1、切削深度:为使刀刃不在加工硬化层里切削,宜取较大的切削深度,粗加工时,宜取ap=1~6mm;精加工时ap不能小于0.2mm,取ap=0.2~0.35为宜。
2、进给量:由于切削K423A时变形抗力大,因此进给量不能过大,在避免硬化层后宜取较小值,粗加工时取f=0.3~0.5mm/r,精加工时宜取f=0.2~0.3mm/r。
3、切削速度:切削高温合金的切削速度主要受刀具耐用度的制约,在不同的切削速度下,刀具的的磨损情况是不同的。当切削深度和进给量确定后,最佳切削速度对应的最佳温度称作最佳切削温度。用高速钢刀具切削K423A时,其最佳切削温度在425~600℃,用硬质合
金切削K423A时,切削温度在750~1000℃较好。其对应的切削速度,高速钢刀具,Vc=20~25m/min,硬质合金刀具,Vc=30~40m/min。
进给量对最佳切削速度也有影响,如图1所示,用YG8和YG6刀具加工高温合金,当f=0.1mm/r 时,相对磨损为最小的最佳切削速度分别为40m/min和35m/min,当f=0.2mm/r 时,相对磨损为最小的最佳切削速度分别为25m/min和18m/min,当f=0.3mm/r 时,相对磨损为最小的最佳切削速度分别为20m/min和25m/min。
YG8 YG6
图1 进给量与最佳切削速度
五、结束语
铸造高温合金是一种难加工材料,通过对K423A切削加工性能的研究,并具体针对某航空产品的加工进行全程跟踪,不断改进工艺参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以上,而且加工精度和尺寸非常稳定。以上研究结果对加工同类铸造高温合金材料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企芳.难加工材料的加工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技术出版社,1992. [2] 韩荣第,于启勋.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