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抚仙湖实习报告

抚仙湖实习报告

来源:九壹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抚仙湖实习报告

篇一:云南师范大学野外实习报告 本科学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专 业 地 理 科 学 年 级XX级 姓 名刘寒奇 学 号4

指导教师 左俊辉 职 称 副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XX年 5月1日 目录

1.

况....................................................2

间............................................................2

点............................................................2

的.................................................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

员............................................................3

备............................................................3

过..................................................3

2. 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域地理基本概

况........................................3

理...........................................................3

貌......................................................3

文............................................5

壤.................................................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7

害.......................................................10

源.......................................................11

理............................................................11

史...................................................11

族....................................................11

业....................................................12

通....................................................12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主要资源环境问

题..............................................12

调................................................13

3.专题报告—石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和对策探讨.............................13

4.

结.......................................................20

获...........................................................20

议...........................................................22

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

实习时间:XX年4月12号~19号

实习地点:昆明呈贡区(起点)—石林县—蒙自县—屏边县—河口县—建水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市呈贡区(终点)

图1 实习路线的基本情况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实习目的:地理野外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1.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和人文地理要素——经济要素(资源、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信息等因素)、社会要素(政治、军事国防、文化教育、历史、宗教、个人等因素)以及环境要素(是否存在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等。 2.通过对实习沿线和实习点的观察、采集和走访,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理解,锻炼地理野外调查的能力,培养野外调查的技能。

3.通过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使我们养成地理学野外工作的意识,掌握地理学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从事野外工作的能力,掌握地理学野外工作方法,如地形图、GPS、海拔表、地 质罗盘的使用等。

实习人员:各位实习指导教师、11级地理科学A班的学生

实习准备:(1)实习动员(2)预习实习指导书(3)查询、检索实习沿线和主要实习地区实习内容(4)实习用具准备(5)实习沿线专题报告 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

第一天:昆明市呈贡区→石林县,住石林县城。 主要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内容:喀斯特地貌;喀斯特生态环境特点(含土壤、植被);喀斯特湖泊、水系、流域等。

第二天:石林县城→弥勒县→开远市→蒙自市,住蒙自市。 主要内容: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南盘江干热河谷气候特点、植被土壤特点、水资源问题等。 第三天:蒙自市→屏边县,住屏边县城。 主要内容:滇南“个开蒙建”城市群规划与建设;昆河经济带发展及沿线开发;红河州沿边开放及口岸建设等;城镇聚落(以蒙自市建成区为主)、五里冲水库等。

第四天:住屏边县城。 主要内容:团山附近的火山地质地貌和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及南亚热带次生林、人工林;区域气候特点及气候垂直分异等;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土壤及垂直自然带;土地分级与分类、土地利用现状;人文地理调查(屏边县城)等。

第五天:屏边县城→马关县古林箐→河口县,住河口县城。 主要内容:马关县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山原及北热带石灰山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黄色石灰土、赤红壤、砖红壤等。

第六天:河口县城→建水县,住建水县城。 主要内容:河口边贸口岸建设及边境贸易;河口县民族文化;元江(红河)下游(河口县)与中游(个旧蔓耗、黄草坝)河谷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特征以及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比;个旧市、建水县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及卡斯特生态环境。

第七天:住建水县城。主要内容:建水县城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等。

第八天:建水县城→通海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市呈贡区。 主要内容:“昆明-玉溪湖盆高原区”自然环境及其演化;星云湖、抚仙湖湖泊地貌与湖泊水文、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 地质地貌

我们实习的区域主要是滇东、滇东南一带,位于小江断裂,哀牢山断裂以东,地势北高南低,区内高原部分保存良好,路南、陆良、师宗、泸西一带高原部分表面平坦,起伏不大,上部断陷盆地与湖泊星罗棋布,文山、砚山、丘北一带也保存有一定面积的高原面,情况与滇东相似。在富宁、广南、西畴、马关一带,地处云贵高原的转折端、地表切割较深,高原面支离破碎、形成侵蚀与溶蚀中低山山地,该区处于金沙江、珠江(南盘江)、元江(红河)三江分水岭地带,各大河及其支流上多形成中低山和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 该地区碳酸岩广泛分布,其中又以上古生代石碳二叠系、三叠系的地层为主,在西部边缘,还有元古代震日系及昆阳

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群、下古生代的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的灰岩出露,中部为三叠系个早灰岩为主,南部为泥盆系及寒武系,西北部则以石碳、二叠系灰岩为主,非灰岩部分多为砂页岩,在大围山一带出露岩浆岩及副变质岩。由于碳酸盐地层广泛分布,这一带喀斯特地貌发育,也是十分典型,如石林县的高石芽、溶都溶蚀盆地等地貌、丘北、砚山等地的峰丛、孤峰溶丘、峰林、溶洼、地下河、喀斯特湖群等。(指导书) 喀斯特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而更重要的是在地下,由此产生的地貌可分为地表地貌和地下地貌两大类。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溶沟、溶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干谷、盲谷、地下河、峰丛、峰林和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则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道两种。在地下河发育时期,水平溶洞内是没有化学堆积的,它只能在干溶洞内发生。按堆积物的成因分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石幔和石旗,边石坝和钙华板。此次考察,我们既看到了以乃古石林为代表的地表喀斯特地貌,也看到了以燕子洞为代表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乃古石林和建水燕子洞的基本情况 图2石林 图3建水燕子洞 (1)石林

天造奇观的云南石林[1],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500m—1900m之间,属亚热带低纬度高

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6度,距省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 ,是世界唯一位于亚 篇二:实习报告——邱天财 XX年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姓名:邱天财 学号:XX 班级:工商管理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企业认知实习,使自己初步了解社会,了解所学专业的设置意义和社会需求,了解与本专业、行业有关的基本工作过程及相关的知识技能,现场感受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通过身临其境了解企业管理的先进方式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自己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自己协同合作及组织工作的能力,提高自己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明确努力方向,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 二、实习时间 三、实习企业地点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云南玉溪红塔集团卷烟厂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抚仙湖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云南白药集团

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四、实习内容

1、云南玉溪红塔集团卷烟厂

8月22日早上,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云南玉溪市的红塔集团卷烟厂,并带领我们参观了红塔集团的生产车间和企业文化馆。

(1)企业的基本情况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业于1956年,当时是一个小规模的烟叶复烤厂,1959年扩建并改名为玉溪卷烟厂,1995年,玉溪卷烟厂改制为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褚时健一手从默默无闻带到位于世界前列的现代化烟草企业集团,红塔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民族工业不断求新图变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演进史。在“山高人为峰”的企业精神指引下,近年来红塔集团坚持“以主业为主,提质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作思路,以消费者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其主要品牌红塔山连续七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红塔山、玉溪、恭贺新禧、阿诗玛、红梅在中国烟草行业36个名优品牌中占有五席,并与国宾、美登、人民大会堂等一起入选国家烟草专卖局全国卷烟百牌号行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的出口国际市场,为海外消费者提供了环保、自然、健康、醇和的高品质烟草产品。 (2)企业的生产系统

玉溪卷烟厂按精细化加工和柔性化生产理念进行分模

1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块加工,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和加工工艺技术,在打造中式卷烟特色工艺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为适应“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要求,玉溪卷烟厂大力推行切合烟草生产企业实际的先进管理模式;同时,以“工厂管理体系模型”作为工厂管理思想的实践平台,形成“数字工厂——精益生产——卓越绩效——文化管理”层

层递进的管理目标主线。“十二五”时期,玉溪卷烟厂将紧紧围绕红塔集团“5211”品牌发展目标,以绿色制造为主题,以推进精益生产方式为主线,优化流程、量化细节、强化过程,着力加强工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树立玉烟绿色制造崭新形象,全面提高工厂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

(3)企业组织与管理系统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早在XX年1月,红塔集团就率先在行业内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标一体”的认证。玉溪卷烟厂XX年6月调整建制以后,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即按新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初步建立起较为全面的管理体系文件,范围涵盖全厂所有业务。XX年以来,借助红塔集团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契机,玉溪卷烟厂通过一系列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对标准的优化和统一,使工厂建立起从内容到格式、从部门到岗位、由点到面、覆盖工厂全流程的标准化管理体

1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系,实现了管理的井然有序。 红塔集团的此项工作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的高度重视,行业专家一致肯定,制定卷烟生产过程产品安全卫生的控制标准,是行业强化内部基础管理的需要,是行业完善自身标准体系的需要,它为卷烟产品的安全卫生提供了控制体系保障,将尽可能地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产品安全卫生问题。目前,该标准更名为“卷烟生产过程产品卫生保障通则”,包括广西中烟等上述几家单位正在通力协作探索、制定这一标准,标准形成以后,将在全行业各卷烟生产点推荐实施,共同筑起一道烟草行业卷烟产品安全卫生的钢铁长城。

(4)企业生产现场人员的管理者的要求

红塔集团实行可视化管理,让人人参与管理,是加强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早在班组建设活动启动之前,玉溪卷烟厂卷包一车间即确立了以5S管理为主线,以宣传培训、目视管理、看板作战为支持的方式强化班组建设。在玉烟各个车间精心制作的班组建设看板上,“耐心、细心、用心对待工作”、“素质是我们的核心”、“付出多一点,创新多一点,绩效自然多一点”等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比比皆是,有的板块亲切地提醒员工:“工作情绪很重要”,进而分析影响工作情绪的因素,表达了红塔的人本关怀,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看板上的体现班组经营绩效的各种目标指标、班组评比、进度管理、项目改进等内容,则时时起到一种鞭策、督促的作

1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用,让员工更多一份紧迫感,一份事业心。 有什么样的道路,就有什么样的速度。班组建设的蓬勃开展,有效地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激发了员工的责任感。车间纷纷反映,开展班组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指标清晰了,责任明确了,员工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更强了。由于注重考核,各个班组比以前更为关注经营目标。加强班组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建设与发展的主题。玉溪卷烟厂发挥班组建设“一根针”所激发的活力,必将推动着工厂班组管理由以往的“经验型”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迈进,不断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织就精细化管理“一张”,开拓红塔事业新的篇章。 2、澄江抚仙湖

8月24日下午,我们去了同样位于玉溪市的抚仙湖,体验了乡村旅游文化。 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抚仙湖水的补给 除靠雨季四周沟溪汇集外,湖岸周围还有大量的地下泉水涌出。抚仙湖水清澈纯净,属于一类水,透明度平均为5-6米,最大可达米,是中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 抚仙湖的水利资源相当丰富,蓄水量达185亿立方米,等于云南省第一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抚仙湖流域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烟和油菜,

1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是有名的滇中谷仓,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自昆明滇池出现污染后,有的群众,甚至专业游泳队伍也常到抚仙湖来训练、游泳,在海滩上享受日光浴,愉快地在抚仙湖畔度过假日。

所以抚仙湖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存在着很大的商业价值,无论是抚仙湖的特产还是抚仙湖的游玩项目比如划船,游泳和海滩上的日光浴都是很好的商机。不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旅游景点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管理者在发现商机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的重要性,保证抚仙湖不会步滇池的后尘,成为严重污染的湖泊,以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和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云南白药集团

8月26日,又带领我们来到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云南白药集团,首先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对集团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文化展览以及生产车间的参观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云南白药集团的企业文化和生产系统。 (1)企业的基本情况 篇三: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1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实习的安排和进度 第三节 实习地的地理与交通概况 第二章 西山实习路线 第一节 西山地理地貌特征 第二节 滇池的地理环境现状 第三节 西山大断裂

第四节 西山大断裂的地层剖面 第五节 滇池的形成和演化 第三章 澄江实习路线

第一节 帽天山抚仙湖地理交通现状 第二节 澄江动物群

第四节 抚仙湖的形成和水环境特征 第四章 总结和感想

1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

1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 实习安排和进度

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实习开始以XX/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第一天的实习路线是西山实习路线,首先我们观看了西山大断裂,然后沿西山向上爬,在爬上的过程中观察了西山大断裂的地层剖面,到了望海亭,又对滇池进行了观察。第二天的实习开始于10号,也就是第二条实习路线,澄江实习路线。早上我们到了抚仙湖,,对抚仙湖的几个点进行了观察和了解,对抚仙湖的形成和水环境特征有了大体了解。下午我们去了帽天山澄江动物群,在澄江动物群参观了化石博物馆,还看了澄江动物群的宣传片,之后就返回学校。实习结束。

第三节 实习地的地理与交通概况 昆明西山古称碧鸡山.为碧蛲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的总称.西山位

1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于昆明西郊,滇池西岸,距市区15公里,隔滇池与金马山遥遥相对。北起碧鸡关,南至海口,绵延35公里.最高峰罗汉峰,海拔2 511米。山峦起伏,彤似卧佛,故也称卧佛山。隔水相望宛如—丰盈的女子躺卧滇池岸边,有“睡美人”山之美称.三清阁上凿有龙门石窟.为昆明地区第一胜景.西山之名最早见与明天顺六年(1462年),敕赐华庭山,大园觉禅寺圣旨碑“云南府昆明县海西山”。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西山和滇池位于昆明主城区靠西,交通便利。我们本次实习是学校的交通大巴送去的,回来也是。 澄江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南部,湖面海拔1721米,总面积为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大理洱海,是云南省第三大湖。平均深度为87米,最深处有157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也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也是云南旅游景点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湖容量达1亿立方米,相

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蓄水量是云南省第一大湖。抚仙湖水清澈纯净,透明度平均为8米,最大可达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澄江抚仙湖名声鹊起是因为1992年在湖底发现“水下古城文明”,“扁形人面图案、类似母系氏族分娩的

1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图腾、类似于阿拉伯数字、古罗马字母的“0”、“1”、“Y”、“I”的符号,以及那些横七竖八的猜不出功能与用途的刻痕、颇似青铜器一角的金属碎片,高达19米、底长30米的五层世纪坛式建筑”等等古代文明迹象,神秘的澄江抚仙湖水下建筑与古

滇文明相距不远,在历史上它们有何关联?为何两处繁华的文明都先后神秘消失?这些“未解之谜”和玛雅文明、百慕大之谜一样,引发着人类永远在追求。但愿通过抚仙湖水下古城遗址的一次次科学和严谨的探秘行动,能早日复原抚仙湖一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城镇村落、祭祀活动等,让又一个中华文明千古流芳。

沿澄江抚仙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热水塘位于澄江县海口镇,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碑上有诗: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糠蒗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离“界鱼石”西侧1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

1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桥下过往于[1]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 帽天山,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城东边6公里处。距昆明市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因化石而闻名,所谓地球生命的“寒武纪大爆发”指的就是这里。这里埋藏着距今亿年的帽天山化石群,该动物化石群再现了距今亿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为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帽天山化石带,呈带状蜿蜒分布,这条分布带长20公里,宽公里,埋藏深度在50米以上。 第二章 西山实习路线 第一节西山地理地貌特征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距市区15公里,北起碧鸡关,南达灰湾,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米,最高的罗汉山高出滇池水面约620多米。西山公园东濒滇池,西迤长坡,占地约8公顷。西山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百鸟争鸣,涧壑流泉,云蒸霞蔚,景色秀丽。远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仰卧的少女,故称“卧佛山”,又称“睡美人”。明嘉靖年间杨慎在《云南山 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在明代,昆明西山与通海秀山、巍山巍宝山、宾川鸡足山,合称“云

2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南四大风景名山”。 全山除岩石嶙峋的罗汉崖外,均为繁茂的原始次生林,随高度变化森林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山体下部有以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是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在海拔2150米以上 的石灰岩地带,分布有冲天柏林和多种落叶阔叶林。西山植物多而集中,分布有167个科、594个属、1086种灌乔木和其他植物,药用植物也多达九十余种。还生长了一些珍稀树种,如台桧、鹅耳枥、化 香树、八角枫、滇紫荆、云南樟、长柄桢楠等四季常青的树木。1998年起,公园致力于恢复“碧鸡秋色”工程,连年持续栽种漆树、红枫树等彩色树木。 第二节滇池地理环境现状

滇池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公尺,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公尺,最深8公尺。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后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后修建十馀座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生态特征

2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滇池属富营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外来鱼种

形态描述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平方公里,外湖面积平方公里,湖长千米,最大宽度千米,平均宽度米,最大水深米,平均水深米,容积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

2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 篇四: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本科学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专 业 地 理 科 学 年 级 2 0 11 级 姓 名 李申建 学 号 8

指导教师 左俊辉 职 称 副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XX年 5 月18日

一、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

况 ................................................................................................... 2

间 ....................................................................................................................... 3

点 ....................................................................................................................... 3

2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三)实习目

的 ....................................................................................................................... 3

员 ....................................................................................................................... 3

备 ....................................................................................................................... 3

过 ................................................................................................... 3

二、 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

况 ................................................................................................. 4

理 ...................................................................................................

2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 6

1.

貌: ................................................................................................................... 6

2.

文: ............................................................................................................. 13

3.

壤: ............................................................................................................. 14

4.

害: ................................................................................................................. 14

5.

源: ................................................................................................................. 15

6.

2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划: ....................................................................................................... 16

理 ..................................................................................................................... 16

1.

史: ......................................................................................................... 16

2.

族: ........................................................................................................... 18

3.

业: ........................................................................................................... 19

4.

通: .................................................................................................

2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 20

5.

题: ............................................................................................... 21

6.

调: ................................................................................................... 21

三、 专题报告( (一)昆明到河口所经地域 ................................................................................................. 23

(二)所经区域内个区域发展特

点 ..................................................................................... 23

1.

县 ......................................................................................................................... 23

2.

州 ......................................................................................................................... 24

2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三)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

析 ............................................................................................. 25

策 ................................................................................................................. 25

结 ......................................................................................................................... 26

获 ..................................................................................................................... 26

议 ..................................................................................................................... 26

一、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 (一) 实习时间 XX年4月12日至19日

2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二)实习地点

昆明市呈贡区→石林县→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建水县→江川县→昆明市呈贡区。 (三)实习目的

1.让学生养成自然地理学野外工作意识,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与途径,并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这次对实习使我们对云南省东南部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

3.通过对对实习区域的自然资源、人文风情、经济发展状况的进一步了解,更加全面的认识到了实习地区人地关系的相关问题。 (四)实习人员

11级地理科学专业A班全体人员以及王平等四位指导老师。

(五)实习准备

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开设专题讲座,初步了解熟悉实习区域的基本概况。并 对各种实习必要工具和野外生活必需品进行准备等。

(六)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

2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云南师范大学→石林县城,下午到达石林县城。途中经过云南澄江动物群古生物园,石林火车站两个实习地点。主要内容:了解澄江动物化石群发现史,认识各种化石及其动物生活的年代,从而探究地球生命的进化史;石林喀斯特地貌,喀斯特自然环境特点(土壤、植被),喀斯特高原湖泊地貌(长湖),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石漠化)等。

石林县城→蒙自市。主要内容:南盘江干热河谷植被变化情况、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等。 蒙自市→屏边县,早上9:30→12:00在红河州州会议室听红河州专家的报告,介绍红河州发展的大体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午经过零开瀑布,下午

到达屏边,下午实习地点为屏边县团山。主要内容:元江河流水文特征及河谷地貌,元江中游干热河谷自然环境特点;滇南个开蒙建城市群规划与建设,昆河经济带发展及沿线开发,红河州沿边开放及口岸建设及其团山阿季伍火山附近的火山地质地貌和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及南亚热带次生林;区域气候特点及其分异.

屏边县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主要内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气候、植被、土壤及垂直自然带;土地分级与分类、土地利用。下午对屏边县城的发展概况及人文地理的调查等。 屏边县城→马关县古林箐→河口县。主要内容:马关县

3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山原及北热带石灰山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黄色石灰土、赤红壤、砖红壤等。河口边贸口岸建设及边境贸易;红河下游湿热河谷自然环境特点与中游干热河谷自然环境对比有何差异。

河口县城→建水县。建水县地下喀斯特地貌(燕子洞)及县城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等。 建水县。实习的内容主要有:建水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 建水→澄江→昆明。“昆明-玉溪湖盆高原区”自然环境演化特点,星云湖、抚仙湖湖泊地貌与湖泊水文及其保护与开发等。

二、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

此次野外实习的区域范围为云南省东南部,具体为从昆明市呈贡区到河口县之间的区域。滇东、滇东南位于小江断裂,哀牢山断裂以东,地势北高南低,区内高原部分保存良好。路南、陆良、师宗、泸西一带高原面部分表面平坦,起伏不大,上部断陷盆地与湖泊星罗棋布,文山、砚山、丘北一带也保存有一定面积的高原面,情况与滇东类似。在富宁、广南、西畴、马关一带,地处云贵高原的转折端,地表切割较深,高原面支离破碎,形成侵溶与溶蚀中、低山山地,该区处于金沙江、珠江(南盘江)、元江(红河)三江分水岭地带,各大河及其支流上多形成中低山和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

3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该地区碳酸盐广泛分布,其中又以上古生代石炭二叠系、三叠系的底层为主,在西部边缘,还有元古代震旦系及昆阳群、下古生代的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的石灰岩出露,中部为三叠系个旧灰岩为主,南部为泥盆系及寒武系,西北不则以石炭、二叠系灰岩为主,非灰岩部分多为砂页岩,在大围山一带出露岩浆岩及 副变质岩。

由于碳酸盐底层分布广,这一带喀斯特地貌发育,也十分典型,如石林县的高石芽、溶斗、溶蚀盆地等地貌、丘北、砚山等地的峰丛、孤峰溶丘、峰林、溶蚀洼地、地下河、天生桥、喀斯特湖群等,这里有著名的石林的剑状喀斯特,泸西、弥勒的阿庐古洞、白龙洞,丘北的普者黑喀斯特湖群,长千米落差100多米的六郎洞暗河、砚山、文山的峰丛、孤峰、溶丘、溶洼与西畴、马关的峰丛、塔状峰林等典型喀斯特景观。在南部东部边缘地带,受南盘江及支流、红河及南溪河等深切,常形成深切的峡谷地貌形态。实习区内多内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在南部边缘有北热带气候出现,在较高的山地上,有部分南温带气候存在,在亚热带气候带内,大体弥勒以北,为北亚热带坝区为中亚热带,弥勒以南、文山以北大部分为中亚热带少数低坝为南亚热带,西畴、马关、屏边、开远等地为南亚热带部分为中亚热带,河口、红河下段为北热带。

3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从昆明到河口止,气候跨越多带、气温与降水的变化也大,年均温约从14摄氏度到22摄氏度,年降雨量约从827毫米到1777毫米,无霜期由230日到全年无霜、活动积温约从4500摄氏度到8429摄氏度。区内河流分属于金沙江、南盘江、红河三大水系,昆明、宜良北属于金沙江水系,石林、弥勒、开远、蒙自、建水、丘北等属于南盘江水系,文山、马关、河口、屏边属于红河水系。区内河流多为大河的上源或一、二级支流,河流为山地高原型。河流水急多峡谷,在高原面上源头附近、河床较浅,曲流发育,干流及河流中下段河流深切,为峡谷河段,水流急,多险滩瀑布。在石灰岩区,地面河水较少河流时隐时现,地下河段长,六郎洞河、南盘江、南利河等均有较长的暗河段,颜洞、燕子洞等地下河段长约10余千米。

湖泊众多,多在东部和北部,类型大多为断陷湖泊,小型为喀斯特溶蚀湖。较大的有滇池、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长桥海、大屯海、三角海等,小型者如月湖、长湖、石林湖、仙女湖、普者黑湖群、浴仙湖群等。 土壤类型多,水平与垂直地带普明显。土壤以铁铝土纲的红壤、黄壤和赤红壤为主,在边缘地带以及深切河谷内分布有砖红壤及燥红土,而在高山顶部,有林溶土纲的黄棕壤或棕壤,在石灰岩区有石灰岩土,在屏边的团山一带有火山灰土。受地势北高南低的影响,土壤的水平带分别为山地红

3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壤—黄壤—赤红壤—砖 篇五:实习总结 滇西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班级:地理科学XX级1班姓名:张禄松 学号:XX022105 一、综合实习概述

(一) 前期准备 1、 首先是激发我们野外实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研习活动中来。但是对我们来说还没有出发就兴趣高涨。

2、 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与当地的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了解实习地的具体情况。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知道此次野外实习,至少也要做到让家长积极的配合。上报学校及主管部门批准备案。

3、 确定活动目标:地质地貌的观察与测量,湖泊的形成与演化,气候的水平差异与垂直地带性分异及与植被的关系。火山地貌的观察。风土人情及城市规划的调查等。 4、 做好预习功课: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火山与地震、地貌的成因与地貌类型、土壤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关系,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收集实习地点的详细资料。

5、 分组:全班个人分为9组,男生女生搭配恰当有利于互相照顾及分工合作每组9~10人,选出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的分工。

3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确定干部分配工作:(1)学习委员:主要负责记录行程、具体时间安排和活动内容,记录活动地点有关人文、地理、风俗等内容,充分地了解当地,做翔实的记录;行动中随时注意记录可供以后活动使用的宿营地、水源、攀岩壁。活动结束后整理有关资料并将其交付资料部存档。(2)装备委员:负责分配、检查、修补、收取装备。装备委员要掌握各种装备的使用方法,要细心负责,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协会财产负责。(3)财务委员:设有两名,一名管帐,一名收款。每一笔费用都必经登记入帐,而且要有票据凭证。活动完毕后统一核算,公布财务清单,钱款多退少补。(4)医务委员:要有一定医学常识,能应对常见伤病。医务委员须随身携带药箱,及时为伤病者治疗。(5)安全委员:应该富有强烈责任心,并要谨慎细心,协助队长做好全队的安全工作,留意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提醒队员,有危险情况发生时当机立断,保护队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二) 出发的前准备:

1、 安全教育:安全带出,安全带回,注意个人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

2、 衣着装备:双肩背包、吸汗的棉质长衣长裤、运动鞋、雨伞、防风服、帽子、手套、防蚊水、防晒霜、求生哨、望远镜、太阳镜、测量绳、笔、笔记本、照相机、摄像机(可选)、地质罗盘、地质锤、标本盒(可按小组带)

3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 食品药品:巧克力、牛肉干、面包、矿泉水、消毒药水、创可贴、藿香正气水、双飞人药水

4、 通讯设备:手持GPS,学生最好都带手机,并在出发前印发带队老师和全体学生电话号码,一人发一本,随时保持联系。

(三)实习过程

地质地貌实习部分 (实习指导教师:杨中宝) I. 综述云南整体构造骨架

通过此次实习在老师的讲述和查询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先对云的云南的整体构造骨架作综述然后在具体分析实习点。云南构造主要可分为南北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和北东向构造带其中南北向和北西向构造带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现今仍有明显的活动性。

现分述如下:一、南北向构造带::此构造带主要分在云南的北部和西部。自东向西有富源断裂带、弥勒一个旧断裂带、小江断裂带、普渡河一滇池断裂带、禄劝一富民断裂带、元谋一双柏断裂带、程海一宾川断裂带、剑川断裂带、昌宁断裂带、怒江断裂带等。南北构造带中以小江断裂带和怒江断裂带规模宏大,自北至南几乎贯穿全省,切断并阻止了北东向构造的发育。尤以小江断裂带表现最为显著。小江断裂带在比例拉伸图士表现为两边色调有明显的差异,自东川向南到红河断裂带,由数条走向近南北的断裂组成, 断面

3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平直,有多个断陷盆地沿其发育。如滇池、抚仙湖、阳宗海等。其长轴走向均为近南北向东川至巧家一带。 断裂带走向变为北北西,断面形如刀切, 两边色调差异悬殊错断了多条北东向山脊及支流水系,显示了该断裂为左旋扭错,多条北东向断裂以锐角与其交汇,构成多个入字型构造越过巧家向北, 断裂分为两支。一支继续沿巧家一东川断裂的方向向北北西延伸,一支北西向延伸至四川省小江断裂带是一条活动性很强的断裂带,有多个强震在该带上发生怒江断裂带是沿怒江伸展的一条走向近南北的断裂带, 两边山势陡峻, 河流切割很深。很多近东西向的山脊和沟谷被错断, 是一条扭错的断裂。这条断裂到达潞西附近被一些北东向断裂所代替,在腾冲附近有另一条南北断裂发育,沿断裂有多次火山喷发,火山口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自北而南一字排列, 构成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梁河以南构造线突然转成北东,为另一种方向的构造所代替。二、北西向构造带:此构造带从滇西北至滇东南斜贯云南全境。两边的构造形态迥然不同,其北东部多发育规模较大的南北向断裂带,而南西部除怒江断裂带外,多发育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构造带的断裂自东向西主要有楚雄一玉溪断裂带、 德钦一丽江断裂带、红河断裂带、德钦一维西一巍山断裂带、墨江断裂带、衷牢山断裂带、景东一江城断裂带、镇源一普洱断裂带等等。这些强大的北西向断裂带控制了两边地形、地貌、水系胡泊和盆地的分布。

3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该构造带中规模最大的是德钦一维西一巍山、红河和澜沧江三条断裂带,前二者可能为一条断裂带。由于南涧旋卷构造和东西构造带的存在,使德钦一维西一巍山断裂带向西偏移,但总体走向还是基本一致的。在维西至德钦段,因受其它构造的影响,其走向转为北偏西或近南北向。红河和德钦一维西一巍山断裂带延续几百公里至千余公里。向南东过河口穿过越南,然后入海,己是由数条近于平行的断裂组成,宽十余公里, 断裂两边色调差异很大。显示两边地形高差悬殊, 南西边为高山及悬崖峭壁,而北东边为宽缓河谷及低山。该断裂带自南涧至元江走向为北西,元江至屏边附近走向为北西西,过了屏边又转为北西整个断面形如刀切, 与断面垂直的山脊被拦腰错断。红河两侧支流多作肘状拐弯,构成错断水系地貌。显示了该断裂右旋扭动的特征, 以元江一红河一带最为突出。德钦一维西一巍山断裂带总体走向为北北西至北西。

在维西以北转为北北西向,整个断裂北段呈舒缓波状。维西一洱源段形如刀切,断面平直,切断了北东向的沟谷和山脊。洱源至巍山段断续出露,洱海和巍山盆地就是沿该断裂带发育起来的。盆地长轴与断裂平行。在洱源附近, 南北向的剑川断裂与其相交, 呈人字型接触, 很可能是一条与之配套的断裂带。

但在放大的卫片上, 从不同的色调及反映的地物形态

3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来看, 洱源一巍山断裂在洱源附近似乎又转向北与剑川断裂相连。但究竟如何仍需进一步工作而定。衰牢

山断裂带, 墨江断裂带、景东一江城断裂带和镇源一普洱断裂带都是走向与红河断裂带基本平行的, 断面清晰, 呈舒缓波状, 一些河流顺其发育, 这些断裂均切断了北东向山脊及支流水系。是一组与红河断裂带相似的断裂带。它们与红河断裂带一起, 构成向南东撒开, 向北西收敛的形势。这可能是因南涧旋卷构造存在所致。在滇西南还有一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带, 即润沧一景洪断裂带。断面两边色调差异较。大, 断面平直, 一些水系沿该断裂发育。三、北东向构造带:此构造带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及滇西南一带。滇东北地区发育较好的北东向断裂带, 有昭通断裂带、会泽断裂带、镇雄一寻甸断裂带、师宗一弥勒断裂带及建水断裂带等。这些断裂带在比例拉伸图上形如刀切, 断裂两边有很明显的色调差异, 等间距的平行排列分布于小江断裂带的东侧。滇西南发育较好的北东向构造带有梁河一盈江断裂带, 云县一耿马断裂带, 景洪断裂带, 励腊断裂带等。前二条断裂带因受南涧旋卷构造及东西构造的影响, 其北东段有些向北偏转的特点, 很可能构成该旋卷构造的外围部分。后两条断裂带向东北延伸至励海一景洪东西构造带处, 突然拐向北西成为北西向构造带, 此北东向一与北西向断裂构成颇似半个X 形即“ > 型” 。另外, 在滇西北也有一些北东向

3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断裂带, 主要有宁浪一剑川断裂带, 德钦断裂带, 它们都被南北向及北酉向断裂切错成几段, 断续分布。

四、东西向构造带:云南省的东西向构造带较弱, 断裂多为压性

。压性断裂在比例拉伸图上不如那些扭错的断裂显而易见, 这些断裂发育较早, 被后来发育起来的其它方向的断裂切割成几段, 形成断续分布。经过仔细地工作, 反复分析研究, 我们认为东西向构造带在云南北部是存在的。其中规模较大的发育在维西一剑川一华坪一渡口一带的50 余公里宽的范围内。向东与富源东西构造带, 贵州苗岭东西构造带相当。其中较大的断裂带出露在华坪一渡口及金沙等处。金沙江在此两处的流向大致为东西向, 可能是受该断裂控制的结果。在云南的中部南涧一牟定一安宁一寻甸发育着第二个东西向构造带, 此带可能与黔南、桂北的东西构造带相连。此带规模较小, 远不及上一个东西构造带发育。但它确 关系。在滇西南

, , 其断面清晰, 显示为一条走滑断裂。该断裂带受南涧旋卷构造的影响, 其东段有向北东弯曲的特点。在云南省的最南部, 还有一条东西向断裂带出露, 它就是励海一景洪断裂带。这条断裂带沿几个第四纪盆地分布, 可能控制了这几个盆地的发生和发展。北东和北西向构造在此带附近相交,

4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II.实习路线图

玉溪--昆明--楚雄--大理--保山--腾冲--陇川--瑞丽--芒市

III.具体实习点

1、滇池边:海丰观景台(E102°39′18′′、N24°49′15′′H18m)滇池属于构造湖呈南北向分布,位于小江断裂和普渡河断裂带上而这两条断裂带呈南北向分布(关于断裂带前面已详细叙述)。所以滇池的走向也呈南北走向,这与云南的多数构造湖泊一样基本都呈南北走向。湖泊周围悬崖峭壁十分陡峭这些都是构造湖所具有的共同特点。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米,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平方公里,外湖面积平方公里,湖长千米,平均水深米,容积亿立方米;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螳螂川是滇池的唯一泄水通道,从滇池出口到平地哨一段,河道平缓;平地哨以下从滚龙坝到石龙坝一段,坡陡流急,集中落差30余m。石龙坝水电站就是以滇池为天然调节水库,利用该段较集中落差兴建的引水式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电站一厂于1910年7月开工,1912年4月发电,最初装机容

4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量为480 kW。XX年05月25日,石龙坝水电站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其中西山最为出名,断层现象特别明显。滇池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怒江干热河谷:(E98°53′7′′,N24°53′47′′H708m)怒江干热河谷位于滇西横断纵谷的怒江河谷, 保山市的西南部, 由山麓冲积扇、冲积堆及阶地组成。海拔6 70 一1 3 0 0 米。地形下陷、深切, 河西的高黎贡山和河东的怒山与谷底的相对高差都在XXm左右, 呈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 属深切的高中山峡谷区。在河谷上方的公路边的沉积地层上具有一些磨圆度非常明显的圆形、椭圆形的鹅卵石,分层现象非常的明显。但此处地形相对现在的河道较高,他的上部为冲积物组成,下部为基岩。我们观察判断为怒江的基座阶地:它主要是由于后期河流下蚀深度超过了原冲积层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的。这种阶地分布

相当广泛。阶地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构造运动、海面变化和气候变迁等。构造运动是指新构造运动而言。由于地壳上升,原河谷相对抬升,河流比降增大,河流发生强烈下切,原先的谷底被河流切开,并相对抬升而成阶地。地壳上升量大,则阶地高度就大。地壳上升往往是间歇性的,在稳定时

4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期,河流以旁蚀和堆积为主,上升时则以下蚀为主,这样就形成多级阶地。老师带我们到怒江边上对河漫滩进行考察,站在河漫滩上挺老实讲河漫滩的形成。河漫滩是指河床两侧平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又能被水淹没的平坦谷底。河漫滩是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河流周期性泛滥的产物,河漫滩表面平坦,仅有一些微小的起伏。随着河流侧向侵蚀的发展,河谷不断展宽,凸岸边滩不断展宽加高、增长,面积越来越大,形成了雏形河漫滩。洪水泛滥时,往往使河床宽度增大几倍,洪水到了滩上,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小,大量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了河漫滩。洪水在河漫滩上的流速,离河床越远愈小,使水流的挟沙力也随之降低,故在滩面上沉积的泥沙的平均厚度与粒径随之远离河床逐渐减小,因此在近岸处形成河岸沙堤。如果河床继续侧向转动,又可发展成新的河漫滩,河谷不断增宽,河漫滩不断扩大。 在山地区,河漫滩较窄,多为一些分选差的粗大砂砾组成,构成砂砾质漫滩。在平原区,河漫滩宽广,主要为粉沙、粘土构成的沙泥质漫滩。分析河漫滩的物质结构及微地貌,我们可以研究河床的演变历史。河漫滩平原是冲积平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上的堆积物主要由沙、粉沙、粘土、亚粘土组成,在河间地带常有湖泊分布,因此在河漫滩上有时有湖泊相的沉积物。我们所观察的怒江是在山区河段部分,所以河漫滩比较小。老师结合实际讲述的与我们在书上学的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收获

4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非常的大。

3、高黎贡山生态保护区:(N24°56′、E98°08′H2800m)云南滇西一带是阿尔卑斯褶皱带的横断山脉区,东侧为扬子古陆西侧为岗瓦纳古陆。区内长期被海水淹没为古特提斯海洋的一部分,成陆较迟,褶皱比较强烈,时代较新的地层和岩浆岩、变质岩分布比较广泛,新构造运动比较强烈,尤其是西北部,近期仍在强烈抬升。滇东、滇中是欧亚板块的一部分,南与西南部与印度板块相邻,印度板块不断向北向东移动,把前部插入欧亚板块的下部,并不断把接触地带向上掀升,形成了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及青藏高原和东部的横断山地及滇东高原,横断山地的一些深大的断裂带就是缝合线的所在地。高黎贡山属于横断山脉的尾段。高黎贡山的北部在境内,称伯舒拉岭,为西北——东南向伸展,走向近南北向。在怒江州贡山县西北部进入云南,逐渐变为南北方向排列。高黎贡山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下,主峰嘎娃嘎普峰海拔在5128米,由于怒江谷地切割较深,由江底至山顶的相对高差较大,一般在XX——2500米左右。组成这座山的地层,为时代较新的变质岩系,主要为动力变质,以变质的片麻岩、片岩等岩石分布较为广泛,寒冻风化和流水作用比较强烈,山势高俊坡度较陡。高黎贡山在贡山县以南基本上在中缅交接处呈南北向延伸。当到达泸水县与腾冲县交界处时,山体分成两支,一支呈南北向继续南行,经腾冲、龙

4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陵与潞西等县、市的东部逐渐降低山峰的海拔高度(XX米左右)最后进入缅甸,另外一支以东北——西南方向分布在中缅边界上,改称尖高山,主峰狼牙山高度3700米左右,高黎贡山西南延伸的同时,又产生了槟榔山等近南北向的山地,近南北向的几座山构成了德宏州地表的基本骨架。尖高山向南高度逐渐降低,在国界线附近(瑞丽、盈江等地)高度下降到1000——1500米,山势低矮,山坡较缓,形成宽谷低中山的地貌形态。

4、腾冲火山热海:(N24°57′、E98°26′)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

篇六:云师大大三地理昆河线野外实习报告 本科学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专 业 地 理 科 学 年 级 2 0 11 级 姓 名 李艳芬 学 号 2

指导教师 徐强职 称 副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XX年5月5日 目 录

一、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

况 ............................................................ 3

4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㈠实习时

间 ............................................................................................................................... 3

线) ............................................................................................................... 3

的 ............................................................................................................................... 3

员 ............................................................................................................................... 3

备 ............................................................................................................................... 3

㈥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4月12日~4月19日) ..............................................

4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 4

二、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

况 ............................................................ 5

理 ........................................................................................................................... 6

群 ........................................................................................................... 7

林 ............................................................................................................................... 7

自 ............................................................................................................................. 10

边 ................................................

4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 12

区 ............................................................................................. 17

县 ......................................................................................................................... 20

湖 ............................................................................................................. 20

理 ........................................................................................................................... 21

林 ............................................................................................................................. 21

4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县 ......................................................................................................................... 24

县 ......................................................................................................................... 26

县 ......................................................................................................................... 29

县 ......................................................................................................................... 31

告 .......................................................................................... 33

结 .......................................................................................... 37 一、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

4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㈠实习时间

XX年4月12日至XX年4月19日,历时8天。 ㈡实习地点(路线)

昆明市呈贡区→石林县→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建水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市呈贡区。 ㈢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增强自身各个方面的实力,培养自己和团队在野外的能力。

2、通过野外实习,实地调查,培养学生对野外的理解,学会野外实习的具体流程,从而做到从课本中走出去,又从野外回到课本。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对实习区气候水文特征和植被土壤类型的考察,使我们对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类型的分布、干热和湿热河谷以及垂直带谱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能够综合全面的分析出这些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4、通过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对实习区域的自然资源、人文风情、经济发展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全面的认识到人地关系。 ㈣实习人员

11级地理科学专业A班61人以及王平、左俊辉、徐强、

5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黄林培四位指导老师。 ㈤实习准备

实习动员:4月8日在旅地学院114教室,李亚、王平、左俊辉老师分别对

实习意义、路线、内容、要求和纪律等方面对学生做出要求。专题讲座:黄

培林、王平、徐强三位老师分别对实习沿线地质地貌、土壤植被、人文经济进行约两个小时的专题讲座。学生查询、检索实习沿线和主要实习区实习内容,包括喀斯特地貌、个开蒙城市群、建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

预习《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确定专论部分选题。 其他准备:借实习用具、有关图件等。

㈥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4月12日—4月19日) 12日:昆明→澄江帽天山(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石林县,住石林县城。主要内容: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喀斯特地貌;喀斯特生态环境特点(含土壤、植被);喀斯特湖泊等。

13日:石林县城→弥勒市→开远市→蒙自市,住蒙自市。主要内容:南盘江干热河谷植被变化情况、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喀斯特地区土壤、植被;喀斯特生态环境问题等

14日:蒙自市→屏边县,住屏边县城。主要内容:元江

5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河口市、个旧市)河流水文特征及河谷地貌;元江中游干热河谷自然环境特点;滇南个开蒙城市群规划与建设;昆河经济带发展及沿线开发;红河州沿边开放及口岸建设等;城镇聚落(以蒙自市建成区为主)、团山附近的火山地质地貌和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及南亚热带次生林;区域气候特点及其分异等。

15日:屏边县,住屏边县城。主要内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气候、植被、土壤及垂直自然带;土地分级与分类、土地利用,人文地理调查(屏边县城)等;

16日:屏边县城→马关县古林箐→河口县,住河口县城。 主要内容:马关县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山原及北热带石灰山雨林、季雨林生态系统;黄色石灰土、赤红壤、砖红壤等。

17日:河口县城→建水县,住建水县城。 主要内容:河口边贸口岸建设及边境贸易;河口县民族文化;红河下游湿热河谷自然环境特点(河口县)与中游干热河谷自然环境(个旧市、元阳县)对比;建水县地下喀斯特地貌(燕子洞)。 18日:建水县城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等。

19日:建水县城→通海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市。 主要内容:“昆明-玉溪湖盆高原区”自然环境演化;星云湖、抚仙湖湖泊地貌与湖泊水文、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5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二、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

此次野外实习的区域范围为云南省东南部,具体为从昆明市呈贡区到河口县之间的区域。

滇东、滇东南位于小江断裂,哀牢山断裂以东,地势北高南低,区内高原部分保存良好。路南、陆良、师宗、泸西一带高原面部分表面平坦,起伏不大,上部断陷盆地与湖泊星罗棋布,文山、砚山、丘北一带也保存有一定面积的高原面,情况与滇东类似。在富宁、广南、西畴、马关一带,地处云贵高原的转折端,地表切割较深,高原面支离破碎,形成侵溶与溶蚀中、低山山地,该区处于金沙江、珠江(南盘江)、元江(红河)三江分水岭地带,各大河及其支流上多形成中低山和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

由于碳酸盐底层分布广,这一带喀斯特地貌发育,也十分典型,如石林县的高石芽、溶斗、溶蚀盆地等地貌、丘北、砚山等地的峰丛、孤峰溶丘、峰林、溶蚀洼地、地下河、天生桥、喀斯特湖群等,这里有著名的石林的剑状喀斯特,泸西、弥勒的阿庐古洞、白龙洞,丘北的普者黑喀斯特湖群,长千米落差100多米的六郎洞暗河、砚山、文山的峰丛、孤峰、溶丘、溶洼与西畴、马关的峰丛、塔状峰林等典型喀斯特景观。

从昆明到河口止,气候跨越多带、气温与降水的变化也大,年均温约从14摄氏度到22摄氏度,年降雨量约从827

5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毫米到1777毫米,无霜期由230日到全年无霜、活动积温约从4500摄氏度到8429摄氏度。区内河流分属于金沙江、南盘江、红河三大水系,昆明、宜良北属于金沙江水系,石林、弥勒、开远、蒙自、建水、丘北等属于南盘江水系,文山、马关、河口、屏边属于红河水系。区内河流多为大河的上源或一、二级支流,河流为山地高原型。河流水急多峡谷,在高原面上源头附近、河床较浅,曲流发育,干流及河流中下段河流深切,为峡谷河段,水流急,多险滩瀑布。在石灰岩区,地面河水较少河流时隐时现,地下河段长,六郎洞河、南盘江、南利河等均有较长的暗河段,颜洞、燕子洞等地下河段长约10余千米。

湖泊众多,多在东部和北部,类型大多为断陷湖泊,小型为喀斯特溶蚀湖。较大的有滇池、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长桥海、大屯海、三角海等,小型者如月湖、长湖、石林湖、仙女湖、普者黑湖群、浴仙湖群等。 土壤类型多,水平与垂直地带普明显。土壤以铁铝土纲的红壤、黄壤和赤红壤为主,在边缘地带以及深切河谷内分布有砖红壤及燥红土,而在高山顶部,有林溶土纲的黄棕壤或棕壤,在石灰岩区有石灰岩土,在屏边的团山一带有火山灰土。受地势北高南低的影响,土壤的水平带分别为山地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高大山地上,在垂直带上出现红棕、黄棕、棕壤,非地带型土土石灰岩土、

5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篇七:毕业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3第一章 矿山概况

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3 区域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5 矿区的气候条件5 企业生产现状5 第二章 矿山地质 矿区地质特征

地 层7 断 裂7 岩 石 8

矿床地质特征8 矿体地质特征9 矿体矿石特征 11 矿区水文地质 矿段水文质13 第三章 采 矿 露天开采

露天采矿平面布置 14 露天采矿开采方案 15 地下开采

地下采矿场平面布置 19 开采范围20 采矿方法20 开拓运输20 矿井通风21 第四章 选矿

选厂总平面布置21 选矿方案22 供 水22 排 水 露天采场排水 22 坑内排水 23 选厂排水 23 尾矿库

5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尾矿库平面布置 23 尾矿库方案 23

结................................................24 附图25 前言

XX年3月13日,期待已久的毕业实习终于开始了。这天我们在陈老师和吕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东部客运站坐车去往这次的实习目的地——金平县勐桥乡金平昆钢金河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一天的奔波,终于在晚上八点钟左右的时候到

达了目的地。同时我们也受到了矿山上领导的热烈欢迎。 3月14日上午刀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矿山的地理位置、地质情况、矿体赋存条件、采矿方法以及矿山经营模式等,使我们对矿山的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这样的了解仅限于文字方面。当天下午我们就在矿山上有关领导的带领下去矿区进行了实地的考察。第一站我们看了大坡矿山三号矿体的露天采场,了解露天采场的台阶、倾角以及矿体的赋存情况。第二站我们参观了大坡二号矿体下盘脉外运输巷道。之后我们还参观了露天采矿中比较重要的设施——排土场,排土场是露天采矿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排土场的大小以及安全会直接影响到露天采矿的进行。最后我们还到了露天采场的生产现场,看到了完整的生产流程,从爆破到挖掘再到运

5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输这一整套完整的生产系统。

3月15号上午我们依旧在会议室里听矿山有关领导和两位老师给我们讲解矿体的赋存条件及各种剖面图,使我们对矿体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最后刀把这些珍贵的资料给了我们作为毕业设计和实习报告用的资料。下午我们在有关领导的带领下看了矿山的选场,看到了矿石到成品精矿的过程。陈老师详细的讲解了每一个生产工艺的原理和运作方式。从破碎到筛分、再到球磨机进行下一步的磨碎、再到磁选机进行选矿处理。最后出来的就是精矿。最后我们看了矿山的尾矿库,第一次对初期坝、堆积坝、干滩长度等之前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了感官上的认识。

3月16日,紧张而又忙碌的实习结束了。我们告别了我们实习了两天的地方勐桥镇,坐车回到昆明。 第一章 矿山概况 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马鞍山铁矿位于金平县城40°方向,平距约26Km,属金平县勐桥乡管辖。勘查区地理坐标:东经103°24′30″~103°27′30″,北纬22°51′30″~

22°54′45″,面积。矿段范围北起田房,南至坡石赖,东至桥头街,西到石板寨,东西长约,南北宽约,面积约10Km2。 矿区紧邻勐桥乡驻地桥头街,北东部有马鞍底三级公路(三那公路)通过,该公路起始于蔓耗大桥,经米场到

5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勐桥。勐桥至蔓耗大桥公路距离32 Km,蔓耗大桥至个旧市88 Km,勐桥至蒙自红河钢铁厂(经个旧)运输距离170 Km。桥头街有简易乡村级公路穿过矿区的北西部,交通较为方便。 区域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勘查区位于红河南岸,地处云贵高原哀牢山脉的南端。受红河及其支流的切割,形成山高谷深以中高山为主的典型山区地貌。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海拔标高350m(勐桥弯河桥)~(马鞍山主峰),相对高差为707m。区内主要山脉走向均为北西~南东延伸,主要河流老碑页河为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350m),该河流属红河水系支流,流向北东,流水属常年性流水,流量受季节性影响,动态变化明显。

矿区内水资源极为丰富,北西部的老碑页河为常年性水流,雨季流量10 m3/s,枯水季节也可达到1 m3/s,可保证矿山生产建设用水需求;区内的山间泉水经处理可供生活饮用水利用,但需修建几个水池将雨季期间用不完的泉水储存起来,以备旱季时用。

老碑页河上游(湾河桥附近)已建有一座装机容量为4000Kwh的电站,该电站与绿水河发电厂并发电,可完全满足今后矿山生产建设用电的需要。 区内自然村寨密集,人口集中,物产丰富,劳动力充足,为瑶族聚集区。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香蕉、草果、八角、木薯、

5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经济林木为主。矿产资源以铁矿最为丰富,其次有铜、铅、铀等,铁矿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已有大坡矿段正在开采。

矿区的气候条件

区内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垂直气候分带复杂、低纬山原型季风气候特点。属热带湿风无寒地区,全年无霜,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气候炎热,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年平均降雨量,降雨主要集中在当年的5~10月份,当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年平均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85%;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平均风速/s,最大风速/s;根据矿区周边县城金平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河口县为6度,而将其地震烈度确定为7度。矿区所处地理位置为北西~南东向的哀牢山变质构造带上,区域稳定性属较为稳定地区,目前尚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

企业生产现状

金平昆钢金河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大坡露天采场,采剥工艺为机采机运,其采矿能

篇八:陈金伟滇东南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本科学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专 业 地 理 科 学 年 级 XX级 地A

5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姓 名陈金伟 学 号 0

指导教师 苏怀 职 称 副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XX年 4 月 15 日

滇东南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

实习时间:XX年3月9日至XX年3月16日。 实习地点:滇东、滇东南地区。 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

理解和认识,培养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专业素质的目标;

(2)通过野外实习,掌握地理学野外工作方法,如地形图、GPS、海拔表、 地 质罗盘的使用等;

(3)通过对滇东南典型地貌的观察与分析,深入分析不同地貌的类型、发育

特点影响因素与成因。掌握喀斯特地貌、山地高原和中山峡谷地貌的基本特征,观察石漠化现象;

6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通过对滇东南土壤、植被的观察,学会土壤剖面的分析方法和土壤采集

方法。深入了解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植被的类型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5)深入分析实习路线中的农林种植的地理科学依据; (6)通过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野外实习,了解滇东南的自然资源状况、

人文地理状况、经济地理状况,培养对大自然和文化的感情。

实习学员:实习指导老师6人,地理科学专业XX级全体同学,共计九十人。 实习准备:

(1) XX年1月20日到3月1日 ,理论准备阶段。认真阅读了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收集实习区域的相关资料。 (2) 听取了两次有关地理野外实习和云南地理的讲座; (3) 准备了野外实习的工具,如地形图、GPS、海拔表、地质罗盘等。

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 实习内容

表1实习时间及主要实习内容列表 野外综合实习路线

昆明市区→石林县→蒙自县→屏边县→河口县→建水

6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县→江川县→昆明市区,具体线路图如下: 图1野外综合实习示意图

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域地理基本概况

实习区基本地理概况:滇东、滇东南地区位于小江断裂,哀牢山断裂以东,地势北高难低,区内高原部分保存良好。该区是云南除滇中地区外,经济和文化最具发展潜力的一块宝地。红河州位于云南南部,与越南毗邻。全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元江为界,元江以东属于滇东高原区,元江以西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全州最高处为金平县西南部的西隆山,海拔3074m;最低处在河口县南溪河口,海拔。境内河流分属红河、南盘江(珠江)两大水系。面积:32931 k㎡。人口:413万人(统计日期:XX年末)民族与宗教:世居少数民族有哈尼、彝,苗、傣、壮、布依、

拉枯9个民族。目前,全州已建立起有33个门类、初具规模、在云南省具有一定优势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以有色金属为主的重工业。这里具有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锡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农垦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云南销售公司、中国石化云南销售分公司、南方电云南分公司等大企业。

实习途中,喀斯特地貌发育十分典型,地势起伏较大,从海拔约XX m的山地高原过渡到海拔100 m(最低76 m)的

6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山峡谷。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包括了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高原气候。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有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稀树灌丛等。受地势北高南低的影响,土壤的水平带分别为山地(山原)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高大山地上,垂直带上出现红棕、黄棕、棕壤、非地带性土如石灰岩土、紫色土、新成土、火山灰土则穿插手各带中,南部低热河谷内,则有燥红壤分布。

本次野外实习的区域范围为云南省东南部,路线主要集中在红河州,包括昆明、玉溪、文山的部分地区,主要是从昆明市到河口县之间的区域,具体为昆明→石林→弥勒→开远→蒙自→屏边→河口→建水→江川→昆明。 自然地理 地质地貌

滇东,滇东南位于小江断裂,哀牢山断裂以东,地势北高南低,区内高原部分保存良好,如石林一带高原面部分表面平坦,起伏不大,上部断陷盆地与湖泊星罗棋布。在地处云贵高原的转折端、地表切割较深,高原面支离破碎、形成侵蚀与溶蚀中、低山山地,该区处于金山江、珠江、元江三江分水岭地带,各大河及其支流上多形成中低山和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

该地区碳酸岩广泛分布,其中又以上古生带石碳二叠系、

6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三叠系的地层为主,在西部边缘,还有远古代震旦系及昆阳群,下古生代的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的 灰岩出露,中部为三叠系个旧灰岩为主,南部为泥盆系 篇九: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 本科学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专 业 地 理 科 学 年 级XX级 姓 名周成凤 学 号 0 指导教师 职 称副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 XX年 5 月 5 日 目 录

一 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 (一)实习时间及地点 2 (二)实习人员 2 (三)实习目的 2 (四)实习准备 2

(五)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 3 二 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 4

(一)自然地理 5 1地质地貌 5 2气候与水文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6 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植被与土壤 7 4自然灾害 12 5自然资源 12

(二)人文地理16 1人类活动历史 16 2人口和民族 16 3经济和产业 17 4城镇与交通 18 5主要资源环境问题 20 6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1 三 专题报告 22 四 综合实习总结 27 1实习收获27 2实习建议27

一、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介绍 (一)实习时间及地点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从XX年4月1日-5月21日,共计51天,各个阶段安排如下:

1、4月1日-4月15日:准备野外实习阶段,主要是参加学院组织的讲座,认真对实习路线及沿线的地理概况等情况进行熟悉了解,以及确定专论题目;

2、4月16日-4月23日:野外综合实习考察部分——确定以昆明市呈贡县→石林县→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建水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市呈贡县的实习考察路线,进行为期8天的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3、4月25日-5月21日:整理实习材料,撰写、修改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等。 (二)实习人员构成

实习指导老师:王平、左俊辉、段勇、丁文荣、吴宁等

6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老师

实习成员: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09级地理科学学生93人及其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共5人。 (三)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地理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可以形成自然地理学野外工作的意识,了解野外工作的思路与途径,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等。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练习了野外采集和编录标本样品,做好野外观察点上的地理现象的记录,提高了对地理野外工具的操作能力。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了我们的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能力。同时也走出课堂,培养了我们应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准备 实习动员

XX年4月10日全体XX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汇文楼4区403教室参加动员大会。动员的内容主要为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计划、实习路线和主要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和实习纪律、成绩考核等。

1.认真预习实习指导书,认真预习《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6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指导书》;

2. 查询、检索实习沿线和主要实习地区有关实习内容; 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络上,检索“石林喀斯特地貌”、 “岩溶生态环境”、 “石漠化”、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

地”; “蒙自县”、 “开远市”、 “个旧市”、 “个开蒙城市群”、 “昆河经济带”;“屏边县”、“屏边火山”、“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石灰山雨林、季雨林”、“黄色石灰土”、“黄色砖红壤”、“黄色赤红壤”;“河口县”、“河口热区开发”、“河口边境贸易”、“元江或红河水系”、“干热河谷”;“建水旅游开发”;“通海县”、“江川县”、“澄江县”“星云湖”、“阳宗海”等。并熟悉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环境、经济、聚落、人口、文化、边贸、旅游等内容的研究进展。

布置并落实实习报告专论部分选题; 3.其它工作准备借实习用具、有关图件等。 (五)实习基本内容与经过 1.昆明→石林实习内容

实习主要内容:石林喀斯特地貌;喀斯特自然环境特点(土壤、植被);喀斯特高原湖泊地貌(长湖);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石漠化)等。

6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蒙自县实习内容

实习的主要内容为:个开蒙城市群规划与建设;蒙自县土地分级与分类、土地利用、民族宗教文化、城市发展的问题等。

3.屏边县实习内容

该地实习的主要内容为:团山附近火山地质地貌;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及其退化;南亚热带次生林;滴水层瀑布;区域气候特点及其分异等;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土壤及垂直自然带;亚热带南部地带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城镇聚落(以屏边县城为主)等。 4.屏边→马关→河口实习内容

该线路上实习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山原北热带雨林、季雨林景观;热带雨林、季雨林群落;黄色石灰土、黄壤等;昆河经济带发展及沿线开发。南溪河水文特征、河流地貌、流域自然特征及热作开发;河口口岸建设及边境贸易;河口县民族文化;红河下游湿热河谷自然环境条件、自然资源优势及其开发;红河下游湿热河谷自然环境(河口县)与中游干热河谷自然地理特征对比。 5.河口→建水实习内容

实习的内容主要有:建水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

6.建水→澄江→昆明实习内容

6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实习的组要内容是:(1)“昆明-玉溪湖盆高原区”自然环境演化特点;(2)

星云湖、抚仙湖湖泊地貌与湖泊水文及其保护与开发等。 二、实习沿线和区域地理环境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 1.地质地貌

(1)石林县地质地貌

石林地区居扬子准地台西南隅,区域地质构造为石林倾伏试背斜,构造轴向15°NE-195°SW,岩层产状平缓,为巨厚层状。平面上发育有一组扭性裂隙,缺乏张性破裂面。出露的地层以上古生界为主,次为元古界、下古生界和新生界。 石林在地质学上称为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距今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海底沉积有厚厚的石灰岩,经中生代地壳的运动,海底上升,露出水面,形成陆地。200万年来,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在强烈的溶蚀和日复一日的风化作用下,海水和雨水沿着构造裂隙运动,使溶沟不断地扩大和加深,久之先成石芽,继而形成千百万座拔地而起的石峰,与众多的石柱、石笋连片成群。石林地区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盆地、石林、石芽、溶斗、落水洞、溶洞、湖盆、河谷、峰丛、峰林、孤峰等。

本次实习的第一个地点就是乃古石林景区,乃古是彝族的撒尼语,包含了古老和黑色的意思。乃古石林距石林县城

6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0km,距大石林景区8km,景区面积约10km2,该景区由东区、西区、白云湖、白云洞、古战场等组成,可以用“峰上望、林中游、地下钻”来形容乃古石林的特点。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较为典型。喀斯特地貌介绍如下: 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大气、气候和生物条件下,水对岩石溶蚀、侵蚀及淀积沉积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大气、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的破坏与改造作用,叫喀斯特地貌。

②喀斯作用过程: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主要包括:方程正向是岩石溶蚀的过程,逆反应则是淀积的过程,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则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原因。首先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 其次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然后是地下水循环通畅。原因是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在乃古石林,我们还看到了岩石表面有水平裂纹,这叫做“卸荷剥离”现象,海相沉积,地表抬升,压力减小,出露水面的就膨胀

7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出现裂痕。

(2) 弥勒县地质地貌

7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