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出来的自信

“读”出来的自信

来源:九壹网


“读”出来的自信

—— 课改实验个案

重庆市沙坪坝区莲光小学 邮编:400030 姓名:朱晶 邮箱:zhujing780924@126.com

实验学生:张艳男

所在班级:六年级一班

实验时间:2003.1~2005.3

张艳男,人如其名,有着一副漂亮的皮囊,却被同学们戏称为“草包美人”。在她四年级的时候,我接任她们班的班主任工作,并承担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当我跨进教室的第一天,站在三尺讲台扫视全班时,我发现了她,同时也引出了以后的故事。

“漂亮MM”原来是“蜗牛”

第一节课后,大部分同学都向我围了过来,我知道,这个班的学生对我并不陌生。他们喜欢我,因为以前我教的上届学生曾经教过他们很多东西,我和他们的前任班主任是很要好的朋友,我也认识他们中的很多人,知道关于他们的许多故事。四年级的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我想他们是希望快一点了解新班主任,渴望和我成为好朋友,同时也希望能更好的学习新知。我放眼四望,用眼睛和同学们进行无声的交流。全班学生几乎都对我微笑点头,独有她——微垂着头,双手抱着语文书,用眼角的余光偶尔瞟瞟我,就是不敢正视我。我心一怔——嘿,又一个“小家碧玉”,“漂亮MM”原来是躲在壳里的“蜗牛”,有意思。

1

躲在壳里的“蜗牛”

我很喜欢这只拥有光鲜外表的“蜗牛”,于是,我开始观察她。这个小东西跟其他人可不一样,她几乎没有朋友,在学校几乎不和其他人讲话,就连上课老师请她回答问题,她也只会站得笔直,却不肯说一个字。“她是哑巴?”我奇怪地想。“可又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她不能说话啊!”我开始头疼了,是啊,有哪位老师拿着个能说话,却不愿意用语言和别人沟通的学生不头疼呢?说实话,我真不愿意在上任之初就摊上这样的事,可出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我又不能放任不管。每当我看到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流露出躲闪的眼神,我的心都会默默抽痛,我不禁问自己:“那只小蜗牛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啊?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她与世界的交流?到底有什么原因让她选择封闭自己?”

引“牛”出洞

为了这只小“蜗牛”能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也为了她能早日站起来,我决定:引“牛”出洞。我主动和她搭讪,请她帮我的忙,比如抱抱作业本,发发作业本,收收作业本之类的。起初,她总是疑惑地望着我,眨眨她那双大眼睛,考虑半天,然后勉强地点点头,用极慢的动作完成我分配给她的任务。见她有了动作,我总算松了口气——还好,她还能听懂人话。此刻,我终于体会到同学们为什么叫她“草包美人”了。不过说句实话,在以后的多次接触中,我却发现她并不笨,而且没有一点“草包”样。瞧,我话音刚落,她就像未卜先知一样,已经开始行动了,这样的她,哪儿能算笨呢?偶尔,她还会主动看着我的眼睛,和我相视一笑。嘿嘿,看来这只躲在壳里的“蜗牛”已经将她的小脑袋瓜探出来了哦!

虽然我们依旧没有语言的交流,可我们就像有心灵感应似的,她总能让我感觉到和她正在交流。可她老不说话也不是办法啊,我总得想个办法,让她开口才对。利用上课的机会让她发言?不行,这样太难为她了,她也不一定有勇气当着那么多的人回答问题。那就只有在下课时间……可什么时候才是让她开口的最佳时机呢?看来我只能慢慢等机会了。说来也巧,就在我焦头烂额的时候,我的胃病适时的犯了。那天放学后,大部分同学都走了,班里只剩下打扫清洁的几个同学,其中就有她。我坐

2

在讲台前,认真的批改作业,突然胃莫名其妙地痛起来。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我的额头上冒出,我一下子捂着胃爬在了桌子上。我想喊人帮忙,可环视教室,此时竟无一人!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怎么办?怎么办?”我不住地问自己。一个人影适时地出现在我面前,我如将死之人抓住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充满希望地抬起头,没想到出现在眼前的竟然会是她——“蜗牛”!她惊恐地望着我,嘴巴一张一合,终于挤出了七个字:“朱老师,你不舒服?!”她的声音如天籁一般动听,使我充满了惊喜,可此时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得赶紧叫她去办公室拿取我的胃药。我指着胃,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口,她却已经跑出了教室。我愣住了,望着她的背影,生气极了,心想:真不该那么疼她,那么没良心……可还没等我想完,她又出现在教室门口,一手拿着我的胃药,一手端着温热的白开水,我感动得眼泪止不住地流。耳边又响起了她那天籁般的声音:“朱老师,赶紧吃药,别了……”我的脑袋一阵狂晕,心里乐翻了天:哈……她开口了,哈哈……她终于开口了。经历了三十多个日日夜夜,我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这怎能不叫我兴奋呢?

“蜗牛”的蜕变

有了第一次,自然就会有第二次,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我们的“蜗牛”也不例外。其实“蜗牛”挺喜欢我的,因为自从我病好以后,我们每天都会用普通话问候对方,而且我还发现“蜗牛”的普通话在班上算不错的了。于是我决定训练她的普通话朗读。鉴于她刚开口说话,我觉得有必要和她促膝长谈一次。在这次谈话前,我终于知道她的不善表达与她的家庭有重要的关系,或者说是因为家庭原因导致她不愿意开口的。她缺乏关爱,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外婆一个是爱她的,所以她有什么都跟外婆说。我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天我生病时的情景,我更加笃定“蜗牛”对我的喜欢了。此时,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想到语文能力和语文人文素养的完美结合——“语感”二字。“蜗牛”的语感怎么样?爱幻想的我眼前又浮现出我们的小“蜗牛”站上讲台的情形。于是在我与“蜗牛”的这次谈话中,我明确提出:“读”出你的自信来!“蜗牛”吓得直眨眼,我却在心底闷笑。我们约定,每天放学后,她都得到我办公室读点什么再回家。我相信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那许多经验性名言,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都说明多读能帮助读者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表达能力。

3

在指导张艳男读书的过程中,我也有自己的体会。我并没有在“量”上多做要求,反而更注重“质”,即朗读材料的筛选以及在悉心指导下所达到的实际效果,如是否通过读疏通了字词读音,掌握了语言材料的字面意思,理解了文字的内涵;是否能在读的练习中运用声音技巧把文章的情感表达出来等。所以往往读一篇课文,我们要用一、两个钟头才能完成。刚开始,张艳男缺乏自信,为了读得准确,把文章肢解成一个个字、词,忽视了在朗读中整体地感受句段的内涵、篇章的气韵和语言的音乐美。这样的朗读显得很单调、乏味,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在朗读中语感的领悟和朗读表现力的培养。于是我告诉她:“语感才是语文基本素养形成的重要标志。”“什么是语感呢?”“所谓语感,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阅读、分析和运用中形成的对语言比较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我想我的话对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很难懂,可她竟然真懂似的点点头,我又一次愣住了。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转眼她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这时的她更显美丽。不过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在“读”过来的日日夜夜里,去亲眼目睹了她的蜕变。看,上课时她流利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课间,她和同学们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放学后,她站在讲台上精彩地表演朗诵……更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五年级下学期,她竟然被选为群众演员,出演了重庆电视台主编的方言剧——《生活麻辣烫》。看着她的成绩,我胸潮澎湃,激动万分。是啊,“蜗牛”靠着“读”出来的自信变成了“黄莺”,站在属于她的舞台上放声高歌,怎能不让人高兴呢?

【评析】:

为应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创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国家教育部于20世纪末开展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文相适应,教育部组织编写并颁发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第一条基本理念凸现出来。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少走弯路、错路,让指导和练习事半功倍。我们只有站在“朗读是一种再创作活动”的层面来理解朗读,才会明确朗读为什么会

4

成为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