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CNG加气站调试方案

CNG加气站调试方案

来源:九壹网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CNG 加气站 试车方案

XXXXXX 有限公司XXXX 部 2010-10-12 一、项目概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CNG 加气站调试。其中设备主要包括重庆气体压缩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压缩机、干燥器、程控盘、冷却系统,计量系统,地下储气井,售气机等。

二、试运转前应具备的条件

1. 电力供应系统完成(含应急供电系统)。已经具备用以天然气压缩机主电机的稳定的市电,并保证试车期间的电力供应。

2. 压缩机运行所需的润滑油(曲轴箱用量L-DAB150号油50L×2台,注油器L-DAB150号油),冷却循环系统水源等具备。

3. 工程管线安装完成,强度试验完成。 4. 天然气管线吹扫完成,打靶合格。 5. 主要设备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安装完成。 6. 压缩空气管路正常。

7. 生产运行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到位,以便进行现场的培训。 三、试车的人员组织

调试协调人: 流量计组: 压缩机组: 地下储气井组: 售气机组: 阀门组: 电气组: 查漏组:

四、试车所需工具与用料

常用工具(扳手,管钳及压缩机专用工具等) 五、试车步骤、方法和要求 5.1各相关系统的检查确认

5.2进站调压器调试

按照设计的工作压力范围对进站调压器进行设定,并对超压切断能力进行检验。

5.3压缩机调试

1 压缩机起动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全面复查气缸盖、气缸、机身、中间接座、十字头及活塞杆与十字头间锁紧螺母、连杆、轴承盖、高压管道等紧固件,应已紧固和锁紧。应检查十字头与滑道间间隙并调整好气缸撑杆,均应符合说明书要求,以及曲轴与轴承大端盖间间隙。还应检查各级活塞死点间隙,应符合说明书要求。D型设备还应打开缸头检查活塞与气缸间的间隙,活塞下部径向间隙应达总间隙的1/4~1/2。

b. 仪表和电气设备应调整正确,驱动机的转向应与压缩机的转向相符。c. 润滑剂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系统经试运转应符合要求,供油应正常。

d. 进、排水管路应畅通,冷却水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冷却水系统经试运转应符合要求。

e. 进、排气管路应清洁和畅通。

f. 各级安全阀经校验、整定,其动作应灵敏、可靠。

g. 滑道浇油、气缸注油。

h. 盘车3~5转,应灵活无阻滞现象。 2 压缩机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启动冷却系统,冷却水压一般不应低于0.15MPa;润滑系统油压一般不应低于0.2MPa 具体数据应根据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冷却系统运转应正常。

b. 检查盘车装置,应处于压缩机启动所要求的位置。

c. 点动压缩机,应在检查各部位无异常现象后,启动压缩机运转30min。d. 运转中油压、油温和各摩擦部位的温度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e. 运转中各运动部件应无异常声响,各紧固件应无松动。 5.4干燥器调试 ①调试前检查

管路连接检查:由厂家技术人员对各管路进行核查,若连接无误后可进行下 一步;

整机气密性试验:对设备进行1.25倍最高工作压力的气密性检查;

电气线路连接检查:由厂家技术人员按调试程序进行, 主要检查各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机的接线是否正确;

②试开机

先检查进气压力达到规定值,各温度压力仪表显示正常,再进行阀门的切换,控制再生塔压力约为0.2MPa 左右,确认无误后可按压控制箱上“启动”按钮。

启动控制箱后观察(看、听、摸)各运转设备及加热器的工作状况,若有异常声响应立即按压“停止”按钮,再找出问题原因并解决;若启动正常则可按正常开机步骤连续开机至少两个周期以上。

5.5程控盘调试 ①准备工作

打开控制箱侧面电源开关,同时操作面板上仪表有显示; 开启压缩机。

②手动操作(用于自动循环前的局部调整)

将操作面板上的旋钮开关SL1置于“手动”位置,通过操作面板上的各种手动按钮,可实现各种手动动作。

a. 点动“直充井送气”按钮SB3, 同时相应指示灯HL1亮,此时系统直充井电磁阀打开,执行直充井加气操作,再点动一下“直充井送气”按钮SB3,同时相应指示灯HL1灭,此时系统直充井电磁阀闭,停止直充井加气动作。

b. 点动“低压井送气”按钮SB4, 同时相应指示灯HL2亮,此时系统低压井电磁阀打开,执行低压井加气操作,再点动一下“低压井送气”按钮SB4,同时相应指示灯HL2灭,此时系统低压井电磁阀闭,停止低压井加气动作。

c. 点动“中压井送气”按钮SB5, 同时相应指示灯HL3亮,此时系统中压井电磁阀打开,执行中压井加气操作,再点动一下“中压井送气”按钮SB5,同时相应指示灯HL3灭,此时系统中压井电磁阀闭,停止中压井加气动作。

d. 点动“高压井送气”按钮SB6, 同时相应指示灯HL4亮,此时系统高压井电磁阀打开,执行高压井加气操作,再点动一下“高压井送气”按钮SB6,同时相应指示灯HL4灭,此时系统高压井电磁阀闭,停止高压井加气动作。

③将操作面板上的旋钮开关SL1置于“自动”位置,轻按一下“自动启动”按钮SB2, 系统“自动运行”指示灯HL5亮,自动进行“直充井加气”、“高压井加气”、设定压力到(仪表KZYB4报警输出SQ5)后执行“中压井加气”、设定压力到(仪表KZYB3报警输出SQ3)后执行“低压井加气”、设定压力到(仪表KZYB2报警输出SQ2)后关闭高、中、低压井加气,在气体使用过程中,压力逐步下降,当中压井检测压力低于仪表KZYB3下限设定值时其ALM2输出SQ4, 关闭低压井加气,同时开启中压井加气,当压力下降到高压井检测压力低于仪表KZYB4下限设定值时,其ALM2输出SQ6, 关闭中、低压井加气,同时开启高压井加气,如此自动反复运行。

④各种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完毕后:a 、关闭系统供电电源开关;b 、关闭压缩机。

5.6其他设备的吹扫、调试严密性试验合格后,用天然气将气井中的水排尽,并反复对气井进行充气、排气,用靶板检查排放气体的含水量,直至合格;

用天然气吹扫售气机高、中、低压管线;对售气机进行参数设定;打开售气机的放散口,对售气机进行走数试验。

5.7系统联动调试

在管线吹扫合格和各单机调试合格后,进行系统联动调试。首先确保调压装置出口压力稳定,启动压缩机组对现场储气瓶组进行送气,确保压缩机组在出口压力10/15/20/25MPA各压力到达后进行停机,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在停机过程中检查现场施工管线的泄露情况,并及时处理。

压缩机带负荷试运转中,应进行下列各项检查和记录: a. 润滑油的压力、温度和各部位的供油情况。 b. 各级吸、排气的温度和压力。

c. 各级进、排水的温度、压力和冷却水的供应情况。

d. 各级吸、排气阀的工作应无异常现象。 e. 动运部件应无异常响声。

f. 连接部位应无漏气、无漏油或漏水现象。 g. 连接部位应无松动现象。 h. 气量调节装置应灵敏。

i. 主轴承、滑道、填函等主要磨擦部位的温度。 j. 电动机的电流、电压、温升。 k. 自动控制装置应灵敏、可靠。

在压缩机组25MPA 压力达到后进行压缩机组管线的气密试验。 气密试验结束后进行加气机加气试验。

在调试结束后进行上位系统的控制检查,其中包括调压系统的数据显示,压缩机组的数据显示,干燥器运行情况以及顺序盘的控制情况。

5.8紧急切断系统调试

在所有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按下紧急停车按钮,进站电磁阀关闭、压缩机停车、气动紧急切断阀关闭。调试合格后,确保紧急停车按钮复位。

5.9培训

调试完成后,对站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附表1

CNG 加气站试压、置换、调试工作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责任部门工作内容 工作目标 吹扫 ——

用压缩空气吹扫压力管道 靶板上基本无异物。 试压 ——

高压不锈钢管以水为介质打压至37.5MPa,稳压1小时,观察半小时 无压降为合 格。干燥 ——

反复用压缩空气排出不锈钢管中的水 靶板上基本无异物。 置换 ——

天然气置换压缩前中压系统,氮气置换高压系统 中压系统甲烷

含量≥90%,高压系统氧含量≤3%。 调试 ——

对压缩机、干燥器、程控盘、加气机、流量计、调压器等进行调试。 各项功能及技

术参数达到设计要求。 严密性试验 ——

以天然气为介质,用压缩机将高压系统升压至25MPa,观察24小时。 无压降为合 格。 附表2

压缩机试车和运转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序号 发现的问题 发生的原因 解决的方法 1

排气量不足

(1)气阀泄漏

(2)填料漏气、管阀件泄漏(3)第I 级气缸余隙容积过大 (4)

第I 级气缸的设计余隙容积小于实际结构的最小余隙容积(5)进压缩机进气压力不够

(6)活塞环泄漏引起排出量不足(7)干燥器再生气未关闭(8)仪表误差大 (1)检查低压级气阀,并采取相应措施

a、阀座、阀片经过磨损,密封不严而漏气,使排气量不足,检

查方法为用煤油试漏,措施是对阀座、阀片进行研磨或更换。b、吸气阀弹簧弹力不合适,使排气量不足,检查方法是查弹簧

弹力,措施是按规定的弹簧力选弹簧,或更换不合要求的的弹簧。 c、吸、排气阀弹簧折断,安装倾斜、卡住,造成气阀关闭不严,

使排气量不足,检查方法仔细检查弹簧,措施是更换折断的弹簧,认真调整好倾斜、卡住的弹簧。

d、由于气阀积炭过多影响气阀开,关,措施是用煤油清洗气阀。(2)检查填料和管阀件的密封情况,检查方法管阀件用肥皂水试

漏,措施是更换管阀件。填料用专门的测漏仪检查看泄漏量是否小于规定数值。造成填料泄漏的原因如下:a、填料密封油供应不足,措施是重新调节注油器。

b、活塞杆磨损、拉伤,措施是对活塞杆进行修理或更换。 c、密封环内圆表面磨损,弹簧力不足,与活塞杆之间产生了过

大间隙造成排气量不足,措施是换环及弹簧。

(3)检查气缸的死点间隙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措施是调整气缸 余隙。

(4)检查气缸的死点间隙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措施是若设计错 误,应修改设计来调整余隙。.

(5)检查进气压力表,措施是清洗进气过滤器以增加进气压力, 或改变管径及管长度。

(6)检查质量流量计,措施是更换活塞环(7)关闭再生气(8)重新校定 2

功率消耗超过设计规定

(1)气阀阻力太大(2)吸气压力太低 (3)压缩级之间的内泄漏

(1)检查气阀弹簧力是否恰当,气阀通道面积是否足够大,措施是 更换气阀弹簧及气阀。.

(2)检查管道和冷却器,是否阻力太大,清洗或改变管道。 (3)检查吸、排气压力是否正常,各级气体排出温度是否增高,措 施是修理及清洗气阀。3 级间压力超过设计正常压力

(1)后一级吸、排气阀不好(2)第I 级吸入压力过高(3)前一级冷却器能力不足

(4)到后一级间的管路抗阻增大(5) 本级吸、排气阀不好或装反

(1)检查气阀,用煤油试漏,措施是更换损坏件

(2)检查一级压力表,措施是重新调整进气调压阀。(3)检查冷却器是否结垢,措施是进行酸洗。(4)检查管路使之畅通。

(5)检查气阀是否装反,检查方法是用螺丝刀从缸盖方向向阀片触

动,如阀片被压向气缸体一侧,此阀便是吸气阀,如阀片不动,则是排气阀。措施是重装。4

级间压力低于设计正常压力

(1)第I 级吸、排气阀不良引起排气 不足及第I 级活塞环泄露过大 (2)前一级排出后或后一级吸入前的 机外泄露

(3)吸入管路抗阻太大 (4)活塞环泄漏引起排出量不足 (5)进气过滤器阻塞引起进气压力下

降(1)检查气阀,用煤油试漏,措施是更换损坏件,检查活塞环,用

塞尺查活塞环径向间隙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措施是换环。(2)检查泄露处,检查方法用肥皂水试漏并消除之。(3)检查管路,措施是使之畅通,清洗进气过滤器

(4)检查活塞环,用塞尺查活塞环很径向间隙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措施是换环。(5)清洗过滤网 5

排气温度超过设计正常温度 (1)排气阀泄露.

(2)吸入温度超过规定值(3)气缸或冷却器效果不良 (1)检查排气阀,用煤油试漏,措施是更换损坏件。

(2)检查工艺流程;图示工艺图,移开吸入口附近的高温机器(3)增加冷却器水量,清洗冷却器使之畅通

6

运动部件发生异常的声音

(1)十字头、轴承盖、连杆螺栓的螺母 松动或断裂

(2)连杆大、小头瓦及十字头滑道等处 间隙过大

(3)各轴瓦与轴承座接触不良,有间隙(4)曲轴与联轴器配合松动 (1)紧固或更换损坏件

(2)用塞尺检查,并调整间隙,可用刮研大头瓦背的方法来减少大 头瓦与连杆的间隙。

(3)刮研轴瓦瓦背,调整间隙到规定范围内。

(4)停机紧固联轴器与曲轴的连接,更换压缩机与电机之间的切向 键。 7

气缸内发生异常的声音

(1)气阀有故障(2)气缸余隙容积太小 (3)润滑油太多或气体含水多,产生水 击现象

(4 异物掉入气缸内(5)气缸套松动或断裂 (6)活塞杆螺母或活塞螺母松动(7)填料破损

(1)检查排气阀(如弹簧、阀片损坏等),并消除故障(2)适当加大余隙容积(如加厚垫片

(3)适当减少润滑油量,提高油、水分离器效果,或在气缸下部加 排泄阀

(4)检查(如安装时掉入螺母等)并消除之(5)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或更换(6)紧固之或采取相应的防松措施(7)更换填料

8

气缸发热

a. 冷却水太少或冷却水中断

b. 气缸润滑油太少或润滑油中断c. 由于脏物进入气缸,使镜面拉毛 a 检查冷却水供应情况如水压太低、阻力太大、结垢严重等

b 检查气缸润滑油油压是否正常,油量是否足够、润滑油的粘度太高c 检查气缸镜面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9

轴承或十字头滑履发热 a. 配合间隙过小

b. 轴和轴承接触不均匀c. 润滑油油压太低或断油d. 润滑油太脏 a. 调整间隙 b. 重新刮研轴瓦

c. 检查油泵是否正常工作,油路是否畅通、油质是否正常情况d. 更换润滑油 10

油泵油压不够或没有压力

a. 吸不严密,管内有空气b. 油泵漏油c. 堵塞 d. 油箱内润滑油太少e. 油过滤器太脏

a. 检查吸是否有剧烈振动或声响等,排出空气b. 检查吸管路和油泵外表面是否有油并清除c. 检查并清除d. 增加润滑油

e. 清洗油过滤器或更换滤网11 填料漏气

a. 润滑油供应不足或断油b. 活塞杆磨损、拉伤 c. 密封元件内圆表面磨损

d. 密封元件的弹簧弹簧力不足e. 放空管不通f. 填料装配不良 a. 充分供应润滑油b. 修复活塞杆或更换

c. 更换已磨损的密封元件d. 更换弹簧e. 疏通放空管f. 重新装配填料 12

机体部分发生不正常振动

a. 各油承及十字头滑道间隙过大b. 气缸振动引起c. 各部件连接不好 d. 联轴器的偏差超过允许值e. 轴承磨损严重,间隙过大f. 电机振动引起

a. 调整各部分间隙b. 消除气缸振动c. 检查并调整之 d. 检查联轴器的偏差并调整e. 更换已磨损的轴承f. 消除电机振动

13 气缸部分发生不正常的振动 a. b. c. d. e. f. a. b. c. d. 支撑不好 填料和活塞环磨损 配管振动引起的 垫片松 气缸内有异物 活塞的压紧螺帽松动 管卡太松或断裂 支撑刚性不够 气流脉动引起共振 配管架子振动大 a. b. c. d. e. f. a. b. c. d. 调整支撑

间隙 更换填料和活塞环 消除配管的振动 调整垫片 检查并消除 检查并紧固和止动 紧固或更换之 加固支撑 用预流孔改变其共振面 加固配管架子 14 管道发生不正常振动

附表 3 调试基本步骤及结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项目 阅读使用说明书及其它技术资料(如随机图样等) 复查水平 0.2/1000 四周垫铁的合理性 机架中部、内部垫铁的合理性,机身下应设置垫铁 用加力杠(1.5m~2m)复查地脚螺栓紧固性 检查工艺流程是否正确 飞轮及靠肯轮的同心度、水平度 滑道间隙复查 活塞间隙复查 死点间隙复查 所有螺栓复查紧固性,特别是高压部分 检查爆破膜凸起否,如明显凸起,则需更换 复查其它机械部分 复查电控部分及电缆联接 滑道浇油 气缸注油 盘车 3~5 转 试冷却系统密封性 试润滑系统压力及给油情况 点动 空运转 逐步上压 置换(见置换操作规程) 试运转、主机启动前应关闭进气管上的放空球阀 正式运转 √ 项目不合理 × 结果 合理 不合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 注:项目合理

附表 4 压缩机参数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项目 排气量 供气量 轴功率 压缩机转速 进气压力 一级排气压力 二级排气压力 三级排气压力 四级排气压力 进气温度 一级排气温度 二级排气温度 三级排气温度 四级排气温度 冷却后排气温度 油泵压力 冷却水压力 运转情况 各连接情况 安全阀 振动 管路 其它 Mm/s 单位 m /min Nm /h KW R/min MPa MPa MPa MPa MPa ℃ ℃ ℃ ℃ ℃ ℃ MPa MPa 3 3 规定数值 5.1±5% 1000±5% ≤245 740 0.25 0.7-1.2 2.7-4.0 7.2-9.0 25 ≤30 ≤180 ≤180 ≤180 ≤180 ≤环境温差+15 实测数值 备注 进压 0.25MPa 时 进压 0.25MPa 时 进压 0.25MPa 时 进压 0.25MPa 时 进压 0.25MPa 时 进压 0.25MPa 时 0.2~0.4 0.2~0.35 平稳无敲击声 无松动及渗漏 正常 18 可靠固定 正常 表压 表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