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趣 挖掘生活素材,激发 学生写作兴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摭谈 李 靖 (余庆县龙溪小学,贵州余庆 56440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 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 真情实感。”这启示我们,作文教学首要的问题就是激发学生 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要说。我们所 面对的是一些生活存农村小学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 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 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 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只要很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 有优势——乡土性,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 村作文教学就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一、积累写作素材,增加写作兴趣 1.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是农村种植农作物特有的谚 语 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时地里庄稼无草也要 锄.冈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减少水分蒸 发。再如,“今春麦盖 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是冈为水份充 足,小麦定会丰收。 学生通过交流、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能提高农事 作文的科技知识含量,又能积累写作素材,一举两得。 2.体验农村生活. .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节假日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 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动.或是一些有趣的事儿,如捉蛐蛐、 挖蚯蚓、钓鱼……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 大好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把做家务、于农活的过程和有趣 的事情的经过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这 样一来.学生就再也不会为写作时找不到内容写而发愁了,而 是有话就要说,有感就要发,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这就增加 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巧设“导写”环节,激活创作激情 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与教师设计的“导 写”好坏有直接关系。所谓导写,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 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 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 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 文思要喷涌关键 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 题材于淡.似白菜萝h即使巧妇也难成佳肴。因此,如何选材 是导写的关键。一般地说.好题材具有“新”和“奇”的特点。新 题材、新观点,往往能引人思考。“奇”就是不寻常,既在情理之 中又在意料之外,故能诱人一睹为快。在导写中.教师要“授之 以渔”.使学生悟出“新奇”的题材.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比 较。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 在想象作文《20年后的……》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诉 苦”:“每天早上起床后总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早饭、洗衣服, 时间不够用.要是家里安装了电子保姆.定时完成预定的工 作,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笑了,纷纷应和。此时,我话锋一 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巾碰到什么问题?想要些仆么来帮你 解决呢?”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讨论起来,纷 纷述说各自的想法。这时,我板书作文题目42o年后的……》, 说:“同学们,或许我们现在设想的,20年后都已经出现了。到 20年后的世界里去把你想要的东西拿过来吧!,’……学生们面 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了这次习作。 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在教师巧妙安排的“导写”中,学生写作的激情会得到激活。 三、开展实践活动。激活创作热情 有位学者说:“如果一个人看过蚂蚱,抓过蛐蛐,挖过蚯 蚓.玩过鱼.那他对人类和自然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为了丰 富学生创作的题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 “演讲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我给 妈妈洗脚”,甚至要求学生参加田问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 们存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义兴趣浓了, 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 可写而发愁了,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应运而生。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 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 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 丁,学生语青表达才会有源头 ,那么搞好习作训练首先就要计 学生走 狭小的课堂.走进』’。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 融人生活,产生“不吐不怏”的欲望.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 活需要。如在教学描写秋天的景物时,我首先让学生认真观 察,充分体验 真切感受发现秋天的果实、秋天的美丽、秋天的 情趣,由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触发学生写秋的灵感。我带 领学生走小教室,走向生活.观察秋天的景象,让他们存自由 活动中感受秋天 在写人习作时,我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 搜集所写人物的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如利用学校周边资源 组织采访、参观、调查访问,每周抽 一节语文课举行《大家都 来夸夸他f她)》、《看我露一手》一类主题活动,等等。 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 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 慨和惆怅 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 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四、展现生活情境。激活创作真情 1.让生活走进作文。 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 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很多时候还是会感到“没啥写”。 其中主要原I 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能力.以及灵 活驾驭语言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 而后有所撰写。”凶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对习作训练过程 的优化,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 如在写春景的习作时.我并没有让学生马上就写.而是 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古 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名篇,让他们去野外观赏一 番明媚的春色,以增加直接感受。接着结合《我走进春天》的 语文活动课,计孩子们诵春诗、赏春景、品春趣,促进生活体 验的内化,最后才进行写作. 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开写”。这 样,学生的习作充满了生活气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 时代的光辉.题材之,一、构思之新、表达之巧让人有“小荷已 露尖尖角”的欣喜.. 2.提倡生活写真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 相同的。提倡生活写真, 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 活积累,随时记录A己的所见所闻,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 写啥。~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 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A己对生活的看法. ■ 极限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贯彻 姜建清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摘要:极限理论描述了变量在无限变化过程中的变化 得到极大发展。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存彳r大量的变量问题.如曲 趋势,是高等数学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构成微积分的基 线切线问题、最值问题、力学中速度问题、变力做功问题等.初 础。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向学生系统介绍极限的产生渊源、发 等数学方法对此越来越为力.需要的是新的数学思想、新 展过程、极限中的辨让思想、极限思想在微积分学习过程中的 的数学方法,突破只研究常量的传统范围,提供能够用以描述 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和研究运动、变化过程的新工具.这是促进极限发展、建立微 关键词:极限理论高等数学教学渗透 积分的社会背景 牛顿和莱布尼茨以无穷小概念为基础建立微积分,给出 极限理论就是人们认识无限变化的伟大思想.这种思想 了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如果当n无限增大时,a 无限地接 和方法的运用,扩大了人们的思维空间 同时极限也是微积分 近于常数A,那么就说a以A为极限。” 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从数量上描述变量在无限变化过 之后,维尔斯特拉斯为了排除极限概念叶1的直观痕迹.建 程巾的变化趋势,是构成微积分的基础。微积分中的许多概 念,如连续、导数、定积分等都建立在极限的基础上。那么如何 立的£一N语 ,给微积分提供了严格的理论基础。所谓a 以A为 在高等数学教学巾渗透极限这一伟大思想呢?我认为,向学生 极限.就是指:“如果对任何e>O.总存在自然数N.使得当n>N 系统介绍极限的产生渊源、发展过程、极限中的辩证思想、极 时,不等式la 一Al<e恒成立。” 限思想在微积分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这个定义,借助不等式.通过和之间的关系,定量地、具体 1.极限理论的产生 地刻画了两个“无限过程”之间的联系。因此,这样的定义是严 极限的思想和方法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其萌芽可以追溯 格的,可以作为科学论证的基础,至今仍在数学分析书籍中被 到古代。在古代希腊、中国和印度数学家的著作中,已不乏朴 广泛使片J。 素的极限思想.如用无限趋近概念计算特别形状的面积、体积 3.极限中的辩证思想 和曲线长的例于 在中同,公元前5世纪.战同时期的《庄子・天 极限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蕴涵着丰富的辩证 下篇》巾就有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 思想.反映了数学发展的辩证规律,即极限思想是过程与结 1 果、有限与无限、近似与精确的对立统一。 我国较早出现的极限思想,而这正是数列{ }的极限内涵。又 在极限思想中充分体现了结果与过程的对立统一。比如, n 2 如公5:63世纪,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注释《几章算术》 当n趋于无穷大时,数列f_ll1_}的极限为O。一方面, 数列f l中 1 n n 时创立了有名的“割圆术”。他的极限思想是“割之弥细.所失 任何一项无论n多大都不是O,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的对立性。另 弥少,割之义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他第 一方面,随着n无限增大,其项越来越靠近0,经过极限可转化 一个创造性地将极限思想应用到数学领域,这种无限接近的 为0.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性。所以极限思想是过程与结 思想就是后来建立极限概念的基础。刘徽首先考虑圆内接正 果的对立统。 六边形面积,接着是正十二边彤面积,然后依次加倍边数,则 有限与无限常常表现为不可调和性。例如,把有限情形的 正多边形面积愈来愈接近圆面积。按照这种思想.他从圆的内 法则原封不动地扩展到无限的情形常常会发生矛盾。但这并 接正六边形面积一直算到内接正192边彤面积.得到圆周率的 不意味着在极限的观念里有限与无限是格格不入的,相反极 近似值3.14.之后又算到内接正3072边形时得到叮r 3927/ 限思想是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 l250 3.1416,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了。再如古希腊人的穷 近似与精确是对立统一关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相 竭法也蕴含了极限思想。 互转化,这种转化是数学应用于实际计算的重要诀窍。数学中 2。极限理论的发展 的“部分和”、“平均速度”、“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分别是相 极限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与微积分的建立紧密相连的。 应的“无穷级数和”、“瞬时速度”、“圆面积”的近似值,取极限 微积分思想.源自古希腊人的穷竭法。古希腊最接近积分的是 后就町得到相应的精确值。这都是借助于极限的思想方法,从 阿基米得于公元前225年求抛物线弓形面积的方法,他在抛物 近似来认识精确的。这反映了极限思想是近似与精确的对立 线弓形与其内接最大的i角形的每一个空间中又内接一个新 统一。 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与剩余空间同底 高,这样无限进行下 又如曲线形与直线形有着本质的差异,但在一定条件下 去,最后的暑角形就非常小丫,他的方法实际上也是无穷级数 也可相互转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直线和曲线在微分中终于 求和最 的例子 等同起来了。”善于利用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是处理数学问题的 到了l6世纪以后.欧洲处于资本上义的萌芽时期,生产力 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就是从直线形来认识曲线形的。 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映家庭生活的习作,许多学生都是选取亲身经历的事,写真 五、鼓励创新。凸显习作个性风采 实的感受,没有了编造和拼凑,童真、童趣发挥得淋漓尽致, 传统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将最富有个性的 读来令人感动。 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变成机械、枯燥、虚假的训练,扼杀了 总之,把生活引人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作文教学就将 学生的个性 阕此,针对传统作文巾过于强调共性、压抑学 如牛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 生个性的倾向,存生活化作文实践中,我十分重视营造自由 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 开放的生活环境.沣 个性化作文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鼓励 只有这样,学牛才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写作文,写 学生述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 吸收 性,发挥个性。如写反 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