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云南传统民居建筑特质及空间建构逻辑的现代转换
作者:金鹏 等
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09期
摘要: 丰富多彩的云南民居是云南乡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建筑创作具有极高的价值,文章通过分析归纳云南传统民居之建筑特质与建构逻辑,探讨其应用方法,力图在现代别墅建筑设计中寻找新的创作之路。
Abstract: The various dwelling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Yunnan vernacular architectures, which turns out to be of very high value for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ough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of characteristics and space design logic of Yunnan dwellings, this paper is advocated in discussing the proper appliance methods, hoping to find the new way of modern villa designing. 关键词: 建筑创作;民居;建构;现代别墅设计
Key words: architecture creation;dwellings;construction;modern villa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128-04 1 研究意义
多变的自然条件、高大山脉的阻隔、多文化的交织、经济条件的不平衡,使得云南民居建筑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性特色,不同海拔、地形、气候、民族环境下的民居具备各自鲜明的建构个性,甚至同民族民居在不同地区也出现较大的差异。
因此,丰富多彩的云南民居能够为我们的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带来无穷无尽的知识与启发。传统民居在这几个方面体现出其对建筑创作的价值:
①适应环境的建筑形态与布局;②富有弹性的建筑空间处理;③实用经济的建筑材料与技术;④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处理①。研究云南民居的建筑特质与建构逻辑是对传统建筑的敬仰与尊重、是对建造本质特性的思考、也是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必要。 2 应运而生的昆明晋宁双河别墅设计项目
设计规划区位于晋宁县西南方向的双河乡,距昆明市80公里,基地面积约700亩,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99至1000毫米,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自然形成一个弯月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块内主要分为5种场地单元:山林单元,坡度较陡,树林密集,垂直高度落差较大;缓坡林地单元,坡度相对平缓,树林较为稀疏,林间穿插有散落状空地;平地庄园单元,地势平坦,空间开阔;滨水景观单元,沿水田延伸的狭长型地带,被水田划分为若干区域;田园单元,平坦的田地区域(图1)。
结合上述场地单元,根据研究高端人群的生活休闲方式及别墅的功能,本方案确立了6种主题别墅类型:以品酒、食尚为主题的品味居;以静思、读书为主题的静思居;以健身、温泉为主题的养生居;以收藏、书画为主题的风雅居;以田园体验为主题的桑麻居;以娱乐、沙龙为主题的友朋居。不同主题又根据其自身功能特点分别布置于地块内的山水田园之间,分类为水居、林居、山居、田居和园居(图2)。 2.1 建筑的整体空间布局
2.1.1 整体建筑的空间序列特征 云南乡土民居的建筑空间和形式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呈现给我们以无穷的魅力。以朴实的建构材料、层次丰富的空间形态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并能最大限度地融于自然。其中民居建筑的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之间导向序然、分隔有度、虚实相生、外实内镜的空间韵意及序列特征,就值得当今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研究与学习。
2.1.1.1 开敞空间 顾名思义,就是相对开放、与周边环境关系更为亲近的空间。云南民居中,开敞空间往往是生产劳作、小型聚会活动、牲畜家禽饲养、柴草工具堆放的场地,是云南劳动人民进行传统室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此类空间有两种概念:
①建筑相对封闭,而其周边具有外向的开敞空间。例如傣族干栏式竹楼具备有二层的晒台与一层的架空空间;井干式木楞房前有一间或三间前廊,开敞式柱廊与院落结合起来可作为室外活动的场地;佤族“鸡笼罩”圆弧形屋面下会设置外向的平台,有些不做维护体系,使得这些空间与周围环境可以共同成为建筑的开敞活动空间(图3)。
②建筑围合内向,形成中心型的内部开敞庭院。此类型在云南民居中寻常普遍,例如昆明地区的“一颗印”、大理地区白族民居等汉式合院民居、藏式土库房、彝族土掌房等,其平面布局大多围绕方形的内院或天井做向心性布置,这些内院或者天井就成为了建筑内部的开敞空间(图4)。
2.1.1.2 半开敞空间 即“灰空间”,既非完全算做室内、而又并非室外的过渡性空间,如连接室内外的廊、厅、厦等。这类过渡性空间在云南民居中的作用并不仅仅只是交通,很多生活起居、接待宾客、操作副业、婚丧庆宴等活动都在其中进行。这类空间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①较为宽敞的通廊。在大理白族民居、丽江纳西族民居或者澜沧布朗族民居之中,这类通廊往往较之一般廊道更为宽敞,除了供人行走通过之外,当地人经常在其中放置些许桌椅,使之形成一个舒适的半室外活动空间(图5);
②与廊道直接连通的一层厅堂。此类空间常见于空间紧凑但处于非寒冷气候地区的汉式合院民居之中,它们既是主体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廊道系统的开端、院落场地的尽头,由于空间相对较大,这里可容纳多人进行半室外活动,也可以成为院落活动空间的延伸部分(图6)。
2.1.1.3 封闭空间 本文将传统民居中同时具备地面、四周墙壁和屋顶的空间定义为封闭空间,此类空间承载着人们各类的室内活动,其中包括了基本生活起居之功能房间,也包括了具备特殊的婚姻文化、家庭文化、居室火塘文化等的特殊功能房间,例如代表母系氏族文化的一些房间:纳西族的“花骨”、独龙族的“坎木玛”、哈尼族的“拥玛”等。又如大多数云南民族都具备的火塘空间,它往往是其它功能房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堂屋、厨房等),是人们对火、祖先、人口繁衍的崇拜与敬仰之地,也是家庭的象征。
2.1.1.4 空间序列的提炼应用 在晋宁双河别墅单体设计中,我们解析了云南民居的这两种开敞空间模式,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例如“水居”类型中的“风雅居”采用了建筑单体作为一个封闭单元,周边外向开敞的模式,在保证别墅内部私密性需求的前提下,使水边别墅的开敞空间与自然水体更为亲近,让人在庭院中的活动与自然水景内外相融、浑然一体;而“林居”类型中的“友朋居”则以四合院的形式围合出庭院,在山林之间创造出宜人的居住小环境,同时也为举办小型私人聚会提供良好的私密空间(图7)。
对厅、廊、厦这些灰空间进行研究后,一方面提炼并运用其空间尺度关系,令建筑虚实过渡自然,体量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与传统民居的“形似”;另一方面从传统上尊重了云南民居建筑的空间特质,延续了人们在半开敞空间中的活动特性,从而达到“神似”(图8)。 封闭空间设计采用“新旧结合”原则,“旧”为核心功能模块,是别墅的主要常规功能房间,以传统民居的堂屋、卧室和厨房为基础布局,经优化变形得来,使其更加符合当今高端人群的基本生活习惯;“新”为扩展功能模块,是不同别墅类型的特色功能房间,由传统民居的火塘、祖母屋、经堂、书房演变形成,为居住者带来别具一格的自由烹饪、养心问禅、收藏鉴赏体验(图9、图10)。
2.1.2 水平空间与垂直空间的交错与层叠 经过测绘调查云南多个地区的民居,我们发现很多空间是重叠交错的,以澜沧布朗族栏杆式民居为例,坡屋顶围合覆盖下的三角形空间也被利用了起来,形成一个夹层空间,用于堆放杂物,它们与其它功能房间连成一体,在以二层为整体水平空间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局部三层、垂直通高的层叠型小空间;在一些楼梯位置,也偶尔会有出挑的杂物间,在以楼梯间为整体垂直空间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交错的小型水平空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外,部分汉式合院民居的门楼、连廊、天井等空间也与原有空间形成了一定的交错层叠关系(图11)。
各类别墅设计中,有连廊的交错、有平台的层叠、也有横竖空间的穿插重叠,我们或多或少力图构建、还原出传统民居这样的空间,在“山居”类型的“静思居”中,我们将坡屋顶打破,在顶层空间内加入了一个半开敞的夹层型平台,既可以让使用者于高处纵览山野之美、体验山居之趣,又将云南民居这类夹层空间赋予了新的意义(图12)。 2.2 传统民居中建筑特质的应用
2.2.1 平台的运用 平台是云南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合院式民居、井干式民居、干栏式民居、土掌房还是碉房中,都能见到平台的踪影,其中一部分以展台的形式体现,多见于民居二层主体建筑之外围或架空层之上;另外一些则是利用建筑屋顶或院落的不同标高平地来进行农作物晾晒、家庭休憩娱乐、人际交往等活动。
设计充分融入了云南传统民居的平台体系,并将民居平台发展演变出符合现代别墅使用者要求的新型功能空间,力图在平台形态上还原传统,在空间尺度中寻求舒适,在功能用途下追求创新。例如在“水居”类型的“养生居”中,二层主卧室向外延伸出空中泡池平台;一层庭院中设计层层平台,分别设置泳池、不同功能之泡池、日光浴场地等功能。平台之间运用跌水、植被、片墙加以分割,使得平台体系错落有致、灵活生动(图13)。
2.2.2 围合的运用 云南传统民居中,院落存在围合、房屋存在围合、村落存在围合、甚至田间地头的分割也存在围合,从大理白族民居到昆明的“一颗印”,从花腰傣的土坯墙到摩梭人的“害羞之墙”②,围合,是云南民居平面空间层次的重要特质,是云南民居文化的重要符号。 我们将围合的概念大量运用于双河别墅的设计当中。“山居”类型的“养生居”别墅,平面上由房间与墙体围合出一条满铺鹅卵石的健身步道,步道蜿蜒回转,配合高低矮墙,是健身功能与围合空间形态的良好结合;“林居”类型的“品味居”,使用一个个凹形小酒窖围合出若干品酒间、品酒廊,创造优质的品酒空间,并且营造出温馨的内向性包围感(图14)。
2.2.3 架空的运用 云南各地的竹楼、“千脚落地”、“木撑楼”或者“吊脚楼”等干栏式民居都具备架空空间,这些空间是气候条件与使用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底层架空能起到良好的通风防潮、阻止虫兽功能,而且可以将杂物的堆放、牲畜家禽的饲养空间与人居住的空间在垂直层面上良好分割。
虽然现代别墅已经不需要堆放柴草、饲养牲畜的空间了,但架空却能让建筑在空间上融入环境,而不对环境的地面层次造成破坏和影响。在“山居”类型的“桑麻居”别墅里,我们将自然环境中的田地、花园延伸进入到了建筑环境中;而“水居”类型的“养生居”别墅通过架空的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法,令建筑悬浮于自然水面之上,使建筑形体大胆丰富,也希望借此能为居住者带来更为贴近自然的私人居住空间体验(图15)。
2.3 材料的运用及处理方式隐喻传统民居的建造逻辑 就地取材,选择最方便的地方乡土材料进行建造是云南民居建造的显著特点,云南民居常见的建筑原材料有竹、木、土、石、草,归纳大体用材规律,我们发现,落地式民居与石、土的关系比较亲密,而架空式民居则更多使用竹、木、草。
受到汉式家庭观念的影响,多数合院式民居具有明显的对外封闭性,外向开洞较小;而架空民居是一种离地的空间,轻盈是其重要特质,建筑整体较为开敞,立面开洞较大。 我们将云南传统民居的这些材料处理方式与建造逻辑加以梳理提炼后,得出本设计的材料运用及处理方式原则:①建筑接地层次使用厚重石材、砖砌体砌筑,立面开洞较小,布局规整;②架空、悬挑部分采用轻盈竹、木搭接围护,开洞较大,形态自由;③在厚重体量中穿插轻盈体量,形体上寻求虚实结合,石、土铺成的院落中穿插流动水体,空间上形成动静对比(图16)。 3 结语
建筑创作是一个不断求知的过程,对于居住类型的建筑创作而言,任何时候,都不可缺乏对民居建筑的学习与研究,无论是建筑的整体空间,还是材料的细微运用,传统居民都是无言的导师,它们用沉淀千年的历史印记,诉说着建筑与土地最本真的陈年故事,演奏着人与自然最美丽的和谐之音。 注释:
①杨大禹,朱良文.云南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②杨雄.“害羞”之墙[D].昆明理工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蒋高宸.云南民族住屋文化[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2]杨大禹,朱良文.云南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方洁.云南传统民居平面布局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4]孔宇航,韩宇星.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的分析与继承[J].大连理工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