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础。所需时间适用年级
九年级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课时 课题2 氧气 一课时 课题1 空气 一课时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课时
点击打开链接
单元教学重难点: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书写和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地精神,这写对同学们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认识。
1.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后续课程中学习二氧化碳、水、金属、酸、碱、盐物质打
而且他那个学们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那个,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的方法,培养相
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通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等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室制取和收集方法等基本能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依据,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我们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
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氧气的实验
和制法等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这中物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
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和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
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
知识已经有过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
本单元选择和氧气作为九年级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
设计
对应课标
主题单元问题
点击打开链接
点击打开链接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控制的;化学变化中有能量转化等)
4. 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1.如何防止空气污染?
1.初步学习系统认识一种代表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逐步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氧气可以当作燃料吗?
2.初步学会用定量的实验方法测定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含量。
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什么是实验室制法?与工业制法有何不同?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2.挖掘事实性知识背后蕴含的方法、观念,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以全面达成课程目标。
1.初步建立利用化学可以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物质,可以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服务的观念。
3.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燃烧、缓慢氧化,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3.进一步发展变化观。(发生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通过化学变化制备需要的物质;化学变化是可以
4.系统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认识物质通常我们从哪些方面入手?
计
专题一
活动一:
所需课时
专题划分
其 他:
专题问题设
组成的呢?
…………空气的组成
其中,专题三作为研究性学习。
(说明:设计一系列能引领本专题学习的问题)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专题三:实验室制取氧气 ( 2 课时)专题二:氧气 ( 1 课时)
学习活动设计
专题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支撑环境:化学实验室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网络平台
常规资源:相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导学案等
3.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专题一:空气的组成 ( 1 课时)
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1.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专题二
活动四:
所需课时评价要点
可评价的要素1.实验探究(20分)3.过程合作情况(30分)2.任务完成情况(30分)评价方法:量规(互评+师评)评价方法:量规(互评+师评)评价方法:量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现象明显
评价指标:能否按照设计的方案顺利的完成实验,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活动二:
活动三:
【讲述】利用幻灯片讲解
介绍混合物和纯净物定义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3.在集气瓶内,火焰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氧气
评价方法:量规(互评+师评)
4. 介绍探究结果时的表现(20分)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你知道污染空气的是哪些物质?来源于哪里?如何防治空气的污染吗?(结合影片内容讨论)。
【演示实验】介绍拉瓦锡实验原理并做实验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课本p.27图2-3)介绍仪器名称,操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评价指标:成果表述的规范与书写是否清晰无误
评价指标:最终成果是否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团结一致的结果
其 他:
置氧气扩散。
(说明:设计一系列能引领本专题学习的问题)
学习活动设计
专题问题设计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活动三:【讨论】
活动一:【复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化学实验室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网络平台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活动二:【讨论】 判断对错,举例说明:
1.什么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常规资源:相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导学案等
2.物质在变化时,有气体产生一定是化学变化。
1.物质在变化时,有颜色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3.水是混合物,因为水中有供给鱼儿呼吸的氧气。
2.什么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何区别?
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4.氧气变为液氧,体积缩小600倍的原因是氧气分子变小了。
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1.通过比较木炭、硫粉、铁丝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在做硫燃烧和铁丝燃烧实验时,都在集气瓶底放了少量的水,其目的是否一样,如不一样,分别因为
5.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在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向上,放置时也要集气瓶口向上,盖上玻璃片,放
题。
方法。
专题三
活动一:评价要点
所需课时
什么?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
专题问题设计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化学实验室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网络平台
4. 氧气的化学性质该怎样描述?
5. 氧气可以当作燃料吗?为什么?
实验室制取氧气
常规资源:相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导学案等
展示一瓶五色气体,用什么方法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说明:设计一系列能引领本专题学习的问题)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1.学生从中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活动四:学生板书以上化学实验的文字表达式,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共同的特点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3.通过上述实验,你觉得燃烧具有的现象有哪些?火焰和烟是否是燃烧的必有现象?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
活动二:
演示实验:
2. 二氧化锰
1. 过氧化氢溶液
(此变化属于 变化).
二氧化锰的作用:催化作用
体收集的难易等方面考虑。)
3. 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4. 把3.中的二氧化锰再次使用
活动五:工业 如何制大量的氧气?
(一个是一变多,一个是 )
活动三:实验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评价要点
可评价的要素1.实验探究(20分)
3.过程合作情况(30分)
2.任务完成情况(30分)
活动四:什么是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瓶内的氧气已满。
(1)试管口要 ,防止管口处冷凝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在工业上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 不同,采用 方法制取氧气的
(5)试管口处应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评价指标: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现象明显
(2)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 、 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看来,利用光合作用的方法无法达到我们的目的,现在,我们来学习两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停止反应时,应先 ,再熄灭 (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 ,如果木条 ,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氧气吗?你们能用这种方法制取一瓶氧气吗?(提示:从反应的速度、条件、气
评价指标:能否按照设计的方案顺利的完成实验,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集满气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 放在桌上。
评价方法:量规(互评+师评)
评价方法:量规(互评+师评)
评价方法:量规(互评+师评)
专题四
所需课时
其 他:
如何验满氧气?如何检验氧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学习活动设计
专题问题设计
【识与技能】
专题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教学支撑环境:化学实验室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网络平台
(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活动二 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
评价方法:量规(互评+师评)4. 介绍探究结果时的表现(20分)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评价指标:成果表述的规范与书写是否清晰无误
决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因素是什么?
常规资源:相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导学案等
活动一 1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 2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评价指标:最终成果是否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团结一致的结果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使用了哪些仪器
使用了哪些仪器?
活动三:氧气的性质
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
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
文字表达式的含义是什么?如何书写?
评价要点
可评价的要素1.实验探究(20分)3.过程合作情况(30分)2.任务完成情况(30分)
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评价方法:量规(互评+师评)
评价方法:量规(互评+师评)
评价方法:量规(互评+师评)
评价方法:量规(互评+师评)
4. 介绍探究结果时的表现(20分)
评价指标: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现象明显
评价指标:成果表述的规范与书写是否清晰无误
评价指标:最终成果是否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团结一致的结果
评价指标:能否按照设计的方案顺利的完成实验,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