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生物成绩的有效方法
1. 很多学生觉得学生物只是背背、画画、多做题就行,甚至一些学生觉得生物就是“文科”的内容,只
要你背书能力强,就能把生物学好,事实并非如此。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形式来看,高考题目注重以能力 为主,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根本无法从学生死记硬背所掌握的概念和原理中提取出相关的知识点来。如果 学生不能将教材中的概念、术语不能个人同化,对于概念和原理使用的范围和条件不明确,答题的时候很 容易张冠李戴。也就是说你在补课中,或者在备考中,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把考点过了一遍,但是事实上, 你所过了一遍的考点,对你来说没有“用处”,那么成绩怎么会提高呢 ?
2. 在理综考试中, 生物学科占的比重不大, 因此说在考试中只考某个知识点的题目很少, 甚至可以说几
乎没有,众多的生物体涉及到多个知识点,题目更加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尤其是章节知识、模块内以及模 块间知识的组合或者综合考查。也可以说题目的本身“就有难度”。那么很多同学单章节考试或者知识模 块考试中,成绩很优秀,可一旦综合起来考查,分数就不高,原因就在此。
3. 一些优秀的考生在备考中在某个细节处存在漏洞, 导致一些题目做起来不顺手, 正确率没有保证。 这
就是所谓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道理。
那么对于生物学科, 是不是补基础就是不行 ?盲目做题也不行 ?如果都不行的话, 怎么学才能提升生物成 绩呢 ?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想提升生物学科成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内容不多,模块知识分为细胞和代谢、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与调节 四个部分。那么很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在考试中把握不好,要想改变这样的情况同学们可以 试着这样去做:
1. 在做题中细心的总结,注重“辐射”作用,例如知识点之间的辐射,知识点与考试题型之间的辐射。
例如说《细胞与代谢》部分高考常考的考点有: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真核、原核细胞的比较、细 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物质的运输、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细胞的生命历程。相信这些知识点大家都明 白,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中,知识点是如何体现的
?这需要学生细心的去发现和总结,例如在你平时做的高考
真题中你可以根据某个知识点展开拓展,例如说细胞生命历程这个部分的知识,通常考查的方向有:
结合 DNA 复制考查 (如 2010 年山东高考卷结合蚕豆根尖细胞的考查 ) 考查本知识的具体部分 (如 2010 年重庆卷,海南卷、湖南卷、北京卷 )
联系癌细胞分化进行考查 ( 如 2012 年, 2011 年江苏卷,选项内容为: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
细胞的正常分化 ;细胞的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等。 )这些都考查了对细胞分化的理解。
联系单倍体等部分知识考查 (如 2011 年山东卷,联系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成单倍植株的过程,发生了 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判断这选项是否正确 )
联系联系酶部分知识考查细胞衰老的特点 (如 2011 年江苏卷等 ) 联系效应 T 细胞考查 (2012 年山东卷 )
联系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考查 (2012 年课标全国卷 )
等等, 在平时训练中, 这些知识点应该也会联系很多知识点进行考查, 也就是说你掌握某块知识点还不
行,必须把它们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学习和考试联系起来。
2. 注重做题质量,拒绝题海战术。 除了上面所讲的,学生很多知识都是在做题中完善的, 如果仅仅为了
做题而做题,“能力”变化不明显,在做题的时候,可以找出命题意图、答题思路等方面的信息。例如说 你在平时的考试或者训练中,面对这样的一个题目: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中的叙述正确的有 (A)
(1)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教室以及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镜(2)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底物 (3) 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概念模型
(4)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了假说演绎法
(5) 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和体积之比是自变量,氢氧化钠扩散速度是因
变量
(6) 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两项实验的作用相同。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 ,四项
本题摘自:《江西省 2013 届高三上学期七校联考卷——理科综合》 那么面对这个题目时候,先别说能否做得正确,比正确率还重要是,做题方式以及你在做题中的收获, 哪怕是你选错了,这道题能让你认识到很多不足那么就值得。在做题的时候,你可以看出考查的知识点是 生物实验部分的考查 ;考查的方向考查考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你可以通过上面每项的内容,一方面 检验一下自己还有哪些漏洞,另一方面把涉及到的内容再熟悉一遍,巩固和查漏补缺并行。
我们在备考中,有了明确的范围,有了很高的做题质量,那么成绩怎么会不提高呢 ?
3. 注重细节,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上面提到很多考生答题不规范, 即便是意思对了, 但是生物术语的适用范围表述的有错误, 例如: “光 反应”一些人写“光合作用”,把范围扩大了。也有的学生答题口语化,例如用“公”“目”代替“雌” “雄”,甚至还有一些错字的现象,例如把“再分化”写成“在分化”、“线粒体”写成“细粒体”、“神 经细胞”写成“神精细胞”等。还有抓不住名词或者专有名词的现象也普遍。
4. 注重实验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特别是探究性的实验, 近年来几乎每套试卷都涉及到, 很多学生对
生物实验缺少专项训练,甚至背实验,在考试中很容易处于被动的局面,在高考中,对实验部分的考查方 向有:观察类实验 ;物质提取、分离以及鉴定类实验 ;验证和探究类实验 ;经典的科学实验 ;现代生物技术实践。
链接:由于高考理综卷命题受到篇幅所限,不可能考查所有的考点,因此说,一些重点内容还是能总 结出来的,在考前再抽时间熟悉一下。例如说:北京《考试大纲》中,对考试能力要求方面,有四个重要 内容,分别是: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那么高考卷中的生物题,应 该涵盖了以上的内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与探究能力,从侧面上反映“探究性”实验是高频考点, 那么生物中,哪些内容会与探究性结合起来呢
?全部总结如下:
(1)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3) 探究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5)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除了上述实验之外,还有一些题目容易考,例如说每年必考的遗传和变异相关的题,等等考前适当训 练一下,找找感觉。
答题技巧:
对于选择题部分,我给大家一些答题的思路: 挖掘概念,联系题目内容,减少迷惑性 ;
重点审视“绝对型”的语句 ;如“一定”“只有”等等
将陌生词带到知识体系中,如果联系不上书本知识,往往都是错误的。 仔细看图,找出题意与变量之间的本质联系 仔细看表,找出条件、现象以及变化规律 多比较、多角度、多联系。 压轴题部分
在考试中要明确上述探究类实验的思维导图: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结果结论
说明实验结果一般都是未知的。那么在具体答题的时候,思维模式应该做到如下连贯:
a。从目的着手:寻找变量,根据实验的因果关系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如果选项让你填写实验的目的是: (答
题内容 )探究 XXX( 自变量 )对 XXX( 因变量 )的、、、、、
b. 确定假设:设计出一种可能的实验原理。
从答题上看,一般用陈述句来表达。答案内容一般从实验原理着手。
c。根据实验材料联系实验步骤
d 。实验步骤 (一般从取材分组、材料运用和处理、观察记录三个角度去总结 ) e。描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例如说常见一般有三种结论,分别是: 实验组比对照组好,实验变量有利、促进。 实验组比对照组差,实验变量不利、抑制。 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变量无影响。
还有其它的答题内容,根据题目要求而定,但是往往都是原理的衍生。 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我们明确了评价和修正性实验的答题思路: 看对照——看步骤——看材料——看条件——看结论和结果。
5. 注重命题方向:
生物学科的命题指导思想:
以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方法为重点,密切联系考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注重考 查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以能力立意为主,但是不淡化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方法考查,同时 注重对考生所经历和将要经历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等内容的考查。 2013 年更加注重对考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命题, 体现新课程的
理念。命题强调:核心内容
;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考查
具有良好的结构的知识 ;学生理解了哪些知识。不过分强调:枝节内容,零散的知识,单纯的生物学事实, 对记忆内容考查,考生还不理解的知识。《考试说明》中,“理解”部分知识,并且具有整体知识结构的 知识,其中涉及的原理、概念,是学生接下来复习的重点。紧扣考试大纲,既要注重对知识的覆盖面,更 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围绕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命题,题目比较平和,素材均选自考生熟悉的内容和 生活中常见的生命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