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挖掘“中等生”潜能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挖掘“中等生”潜能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来源:九壹网


挖掘“中等生”潜能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摘要]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由于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不同,造成英语成绩的不同。文章阐述了如何激发中等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较好地自主学习,以及扩大英语优秀生的队伍,实现班级英语成绩的整体优化。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中等生 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由于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不同,造成英语成绩的不同。成绩优秀的学生一直受到老师的喜爱,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倍受老师的关注,而一大批成绩中等的学生却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使得这一群体的学生的潜能未得到更好地挖掘和发展。本文对如何更好地激发中等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较好地自主学习,以及扩大英语优秀生的队伍,实现班级英语成绩的整体优化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关爱中等生,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最需要面向的是“最听话又成绩平平”的学生。表现良好的中等生在无意中被冷落了,使中等生的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使最具可塑性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大多数得不到切实的关心和培养。而中等生是敏感又最具感激心理的,所以有时老师的一个笑脸,一句赞语、一句问候、一次促膝长谈会给自感忽视的中等生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甚至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因此教师要为其创造良好契机,给他们表现自我才能和智慧的机会,并对其进步和出色表现及时肯定和鼓励,使每节课都能有近在眼前的目标和来自老师的信任。

如一男生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比较散漫,主观上也不够刻苦,但反应比较敏捷。英语作业和测试错误较多。一次课堂教学中有个采访表演,他把衣服叠成摄像机,扛在肩上,跟在记者后面拍摄,惟妙惟肖,博得全班一致喝彩,为本组赢得最佳上镜奖。笔者大力表扬了他的表演天赋,课后找他聊了天,并希望他能脚踏实地用心学,在口语表达和笔试中也能像他表演那样出色。以后的英语课上他总能积极参与表演,除了动作,还能认真练习口语,思考问题也比以前深刻多了。

二、激发中等生的竞争意识,更好地自主学习

有些中等生羡慕优生的成绩,渴求进步,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可是想要进步,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明白这个道理,想收获却懒得去耕耘,遇到困难时,没有勇气去克服,又缺乏毅力和恒心去坚持不懈,变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如何增强这些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笔者觉得在平时的英语教育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榜样的教育。如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英语词汇的听写或作业的错误少了,甚至全对,或测试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受到老师的大力表扬。而原来和他同一水平的学生就会看到希望,认为他行我也行,就会积极主动学习,而原来有了进步的学生也会有紧迫感,从而形成一种你追我感的竞争氛围。对作业情况、单词、课文背诵、成绩进步等进行量化考核,并把量化分数每两周进行拍卖,学生根据自己的努力换取一些小奖品。同时教师要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学生坚毅的品质。

三、激活中等生的思维,唤醒沉睡的大脑

一些中等生,尤其是女生居多,他们学习很勤奋,但在英语方面的表现总是一般。对于灵活的问题感到力不从心,认为自己脑子反应不灵活。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维表现比较封闭,僵化,比较懒惰。如对待一道英语题,他们习惯用固定不变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希望每个问题都有一定的固定模式,而不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如有一英语题:The girl in red is my sister. (划线部分提问) is your sister? 结果很多同学填了What color. 让同学把所填的答案和整个句子连起来读一遍,大多数同学笑了。那该怎么改呢?不少同学又愣住了。正是这种不愿从新的思路去作尝试和努力,喜欢生搬硬套,不会因问题情景的变化而灵活应变,把两个形同质异内容混淆。而这种思维方式直接阻碍了中等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导致英语成绩平平。对待这样的中等生,最重要的是激活他们的思维,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思维情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通过扩散、求异、横向、纵向等角度,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四、激发创新思维,让中等生敢于开口,善于质疑

不少中等生在性格和气质方面一般表现比较沉默、孤独,他们习惯听别人回

答问题,即使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也不愿表露。他们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无突出表现引起教师的注意和重视。课堂很少发言,有疑问也不敢向老师提问。久而久之,会变得懒于思考问题,懒于提问,成为思维上的懒惰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尽量创造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表扬其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培养其信心。如在教学Go for it 中的Is she your sister? 中,我用手机秘密拍摄一部分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和老师交流不多的一些中等生的照片,然后制作成课件,让学生猜一猜,“Is she…?” 和 “Is he …?” 因为是同班同学,大家猜起来特别带劲,而这些展示在大屏幕上的中等生,看到自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人物,也倍感开心。情绪调动起来,在课堂中也大胆开口,个别甚至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学生能开口,能提一些问题了,但所提问题无非是一些做不出的题目,如何提出更深层次,有创造性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质疑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去质疑。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景,学生在新奇、惊讶的问题之中才能激发创新的灵感。老师一个恰当而具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够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之弦。在课堂上,我有个节目“献计献策”。如,在家的孩子发现有一个小偷正在行窃,小偷并没有发现小孩。这时,该怎么办?或让学生做回导游(A tour guide in Hemudu)让学生为游客制定出合适的一日游路线,并对主要景点进行介绍。在这些问题情景中,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得出该内容的根据是什么?目的、意图又是什么?可否具有操作性?经常性地进行这样的思考,这样的感悟,并与同学进行谈论,使学生从中悟出多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敢于质疑,还要引导他们善于质疑。

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中等生发展状况,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形成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相信教师只要抓住这一关键环节,“抓中间促两头”,以全面实施主体性教育教学活动,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白宗新.人格差异与因材施教.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2][美] Vernon F.Jones&LouiseS.Jones.全面课堂管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3]陈玉云.分层走班制—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模式.辽宁教育研究,2003,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