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例巨大儿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181例巨大儿的临床分析,寻找准确诊
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81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纳入研究,选择相应时间分娩的181例出生体重<4000g的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比较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孕产次、分娩方式、合并症及新生儿有关情况。结果:巨大儿组母亲身高、孕期体重增长、分娩孕周、孕产次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巨大儿男婴多于女婴。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为72%,高于对照组(33.0%)。结论:产妇体重、身高、分娩孕周及宫高、腹围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超声检查对估计巨大胎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关键词】巨大胎儿;出生体重;产前诊断
巨大儿即巨大胎儿是指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1】,是导致难
产和产伤的高危因素。国内资料报到占出生总数的5.62%—6.49%【1】。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由于产前诊断率低,由此导致母婴并发症随之增加。现对我院近3年181例巨大儿进行总结分析,诣在提高对巨大儿的认识和产前诊断率,指导产程处理,保证母婴安全,提高产科质量。
1、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分娩3521例新生儿,其中巨
大胎儿181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相应时间分娩的181例出生体重<40009的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身高、体重、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及t检验。
2、结果
2.1巨大胎儿的发生率  2007~2009年3年间巨大胎儿发生率
有逐年增高的趋势,P<0.01,见表1。
表1  2003--2004年间每年巨大胎儿发生率(%)
年份             分娩总数             巨大儿数               发生率(%) 2007              1109                  47                     4.2 2008              1105                  57                     5.2 2009              1307                  77                     5.9     合计              3521                 181                     5.1
2.2 两组孕妇的年龄   观察组年龄在22-39岁之间,均值为(29.02+-3.67)岁;对照组年龄23-38岁,均值为(28.65+-3.58)岁。两组年龄相比无差异(t=0.885,P>0.05)具有可比性。     2.3孕产次  观察组平均孕(2.12+-1.13)次,对照组(1.75+-0.91)次,有显著差异(t=3.251,p<0.01)。两组产妇大多为初产妇,观察组初产妇为165例占91.6%,经产妇16例8.8%;对照组初产妇为167例92.6%,经产妇14例占7.7%,无统计学差异。     2.4  母亲身高   观察组母亲平均身高(162.65+-4.27)cm,对照组(159+-4.82)cm,观察组身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241,p<0.01)。
2.5  孕期母亲体重增长情况  因产前就诊时间不同,第一次测
体重在18W之前,第二次测体重在分娩前,观察产妇自孕18W至分娩前体重增长情况,见表2。
表2  孕18W至分娩前母亲体重分布及增长情况(例) 体重(kg) 40-55      56-65        66-75            76-85        >85 分组 观察组 孕18W     21         80           60                20
分娩前                8            51                83        39 对照组
孕18W     61         71           36                13
分娩前     9          57           68                38         9
孕20周及分娩前观察组母亲体重均大于对照组;至分娩前,观察组母亲体重平均增长(13.±4.20)kg,对照组(9.95±3.)kg,有显著性差异(t=8.681,P<0.01)。
2.6宫高与腹围情况  按分娩前最后一次宫高腹围计算。观察组宫高(38.26±2.03)cm,对照组(34.92±2.23)cm,有极显著差异(t=14.079,P<0.01);观察组腹围均值(109.17±5.61)cm,对照组(101.95±10.37)cm,有极显著差异(t=7.739,P<0.01)。      2.7 孕周比较:两组孕周均在37~42周之间,孕周分布见表3。
表3  两组孕周分布比较
例     37    38+1      39+1       40+1      41+1   平均妊娠天数                —38   —39      —40       —41      —42
观察组  181     5       31       79        76        30      280.52+-7.58
对照组  181     17      43       58        54        9       276.73+-7.48
两组妊娠天数相比,巨大儿组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t=4.959,P<0.01)。     2.8分娩方式:见表4。
表4  两组分娩方式
例    自  然            吸 引 器           产   钳          刨宫产                 例%                例%              例%             例%  观察组 181   33   18%           14   8%           4    2%         130   72%
对照组 181   99   55%           16   9%           4     2%        62    34%
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为72%,高于对照组
(34.0%);对照组以阴式分娩为主,两组问比较有显著差异(Z2=46.861,P<0.01)。 2.9两组妊娠合并症,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妊娠合并症
观察组(n=181)                         对照组(n=181)                           例     %                                 例    %  骨盆异常             3     2                                  9    5 胎儿窘迫             18    10                                 9    5 胎位异常             23    12.5                               5   2.7 GDM                  16    8.9                                3   1.8 妊高症               9     5                                  3   1.8 胎膜早破             5     2.6                                7    4 合计                74     41                                 36   22.1
观察组中以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妊娠期糖尿病(GDM)占首位,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胎儿大在产程中出现合并症多。     2.10新生儿体重估计:分娩前预估计体重与实际出生体重的差值为估计误差体重。观察组分娩前估计体重均值(3704.79±272.41),实际出生体重均值(4192.13±106.28),预估计与实际出生体重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分娩前估计体重均值(3257.11±383.42),实际出生体重均值(3247.11±383.4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估计误差体重(502.28±245.98)g。对照组(294.98±216.29),差异有显著性(P<0.01)。
2.11新生儿性别:观察组男婴130例(72%),女婴51例(28%),对照组男婴94例(52%),女婴87例(48%)。巨大儿组男婴多于女婴。     2.12新生儿病率: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以下者4例,新生儿体重4000g者3例,1例4580g,均为阴道分娩,因肩难产导致新生儿窒息。对照组仅1例因胎儿窘迫而吸引器助产,Apgar评分7分,其它均正常。     3讨论
3.1巨大胎儿发生率:巨大胎儿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本院3
【2】年内巨大胎儿发生率平均为5.1%。比国内白骅1987年报道的2.8%
高,比邓沁【3】等1995年报道的5.2%近似,比国外Langer【4】报道的7.9%低。从本文及国内外报道巨大胎儿的发生率看,有逐年增高趋势,但仍低于国外。
3.2孕期诊断巨大胎儿的有关因素:通过本文对181例巨大胎儿的分析,了解到巨大胎儿的有关因素是产妇的体重、身高、孕周、宫高、腹围。Essel【5】等报道母亲体重≥70kg即有发生巨大胎儿的危险。观察组孕妇分娩前体重均值(78.47±8.28)kg,对照组(70.05±9.31)kg,与上述观点相符。
另有文献报道[6],过期妊娠发生巨大胎儿的机会是足月妊娠的3~7倍,38--40周发生率10.4%,40”~41周20.0%,42~44周42.8%。本文结果与其相符。孕周为40~42周者观察组占60.4%,对照组占34.6%。
母亲身高也是一个有关因素,文献报道【7】发生巨大胎儿的母亲
身高≥165cm。本文中观察组母亲身高平均(162.65±4.27)cm,明显高于对照组。
【8】
Neiger报道GDM孕妇巨大儿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本文观察组GDMl7
例占8.9%,对照组3例占1.8%。故产前保健中应加强对GDM的严格筛查,对于肥胖产妇及GDM产妇要加强饮食指导。
3.3产前巨大儿的估计  木文分娩前估计胎儿体重巨大儿组误差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越是巨大胎儿估计体重误差越大。文献报道【6】,超声估计巨大胎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观察胎儿腹围增长速度,如每周增长>1.2cm,巨大胎儿阳性预测值为79%。依据胎儿双顶径(BPD)和胎儿腹围(AC)诊断巨大预测值77%,而AC与胎儿股骨长(FL)阳性预测值为70%。本文因两组孕妇做超声检查孕周不同而未做统计分析。
3.4巨大胎儿的分娩方式  文献报道【9】巨大胎儿的剖宫产率比正常胎儿增加2~3倍,其中报道>4500g的剖宫产率为34%,而体重为2500~3499g的剖宫产率为17%。从减少母婴并发症方面考虑,巨大胎儿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本文观察组以巨大剖宫指征者占30.7%(40/130),两组所有剖宫产中无一例发母婴并发症。但如果孕妇骨盆宽大,产程顺利,巨大胎儿也有可能阴道顺利分娩。在决定分娩方式前 要全面考虑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48 【2】白骅.巨大儿392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7,22(1):41.
【3】邓沁,张燕荷,称国均等.巨大儿347例临床研究,中国医刊,1995;30(2):24
【4】Langer O,BerkUS MD,Huff RW,et a1.Shoulder dystriea:should the fetus weighing>40009rams be ddivecd by cesarean section[J].Am J ObstetGyneeol,1991,165:831.
【5】Johnson JWC,Longonate JA,FrentzenB,et a1.Excessivematernal weight and pregnancy outcome[J].Am J Obstet Gyneeol,1992,167:353.
【6】Abena Obama MT,Shasha vw。FodjoJ,et a1.Fetal macrosomia in Cameroon:prevalence,risk hctors and complications[J].West Mr J Med,1995,14:249.
【7】Easel Jk,Opal—TettebET.Maerosomia—maternal andfetal riskfactorsEJ].S Mr Med,J,1995,85:43.
【8】Neiger R.Fetal maerosomia in the diabetic patient[J].Clin Obstet Gyneeol,1992,35:138.
【9】 Fetal macrosomia ACXX二.Technical bulletin number 159一Sep—tember 1991[J].INT J Gynaeeol 0bstet,1992,3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