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物化学真题之酶

生物化学真题之酶

来源:九壹网
酶

2017 试比较Km、Ks定义即相互关系。(算式详细说明)

Km,米氏常数,是由一些速率常数组成的一个复合物,在酶促反应过程中,此值代表是酶

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s是酶-底物复合物解离时的常数,也叫底物常数。

2017 很多酶的活性中心都有His(组氨酸))残基参与,请解释 酶的催化能力只局限在大分子的一定区域在,只有少量特异的氨基酸残基参与底物结合及催化作用,这些特异氨基酸残基比较集中的区域,即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为酶的活性部位。

His的咪唑基是一种亲核基团,在催化反应中对底物的亲电子的碳原子进行进攻,生成一种活性很高的共价中间物,后者可迅速变成过渡态,继而转变为底物。

同时酶蛋白分子中组氨酸的侧链咪唑基 pK 值为 6.0~7.0,在生理条件下,一部分解离,可 以作为质子供体,一部分不解离,可以作为质子受体,既是酸,又是碱,可以作为广义酸碱 共同催化反应,因此常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同时咪唑基接受质子和供出质子的速率十分迅速,咪唑基有如此特点,所以在很多蛋白质中His含量很少,却很重要。

2016 为了终止性内切酶的作用,研究者经常加入高浓度的金属螯合剂EDTA.为什么加入EDTA能终止酶反应。

性内切酶是一种核酸酶,大多数核酸发挥其酶活性需要镁离子参与作用,金属螯合剂EDTA的加入使镁离子被螯合,终止了性内切酶的作用。

2016 分离某种天然来源的酶,需要设计一种测量纯化过程 酶活性的方法。然而,无论是底物或酶反应的产物都不能用光谱法检测,但你发现反应产物注射到小鼠体内具有高度的抗原性。请设计一种方案,检测这种酶。(666)

1.将酶与过量底物进行反应,提取反应物

2.将反应产物注入小鼠体内,多次免疫后提取抗体 3.将抗体进行纯化

4.将酶、过量底物、荧光标记的抗体进行反应 5.定期用荧光光度计进行检测

2014 实验表明如果将纯化的ATcase的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再度混合起来,则ATcase的结构和活性将恢复,试解释本实验的生物学意义(四级结构的优越性 666)

ATcase(天冬酰胺转甲酰酶)的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的混合属于亚基的缔合,可说明亚基缔合即四级结构的诸多优点,大多数寡聚蛋白质调节其生物活性都是借助于亚基相互作用。亚基缔合使蛋白一般具有多个结合部位,使其具有协同性和别构效应。

对于天冬酰胺转甲酰酶来说,其催化亚基与调节亚基缔合使酶与底物结合具有协同性,

加快了酶反应时间,效率增高。别构效应有利于酶活性的调节,进而更好得调节生物反应。

2013 某种酶纯化后的活力单位比粗提取的活力单位还要高,为什么?

酶活力的大小即酶含量的多少。在最适宜反应条件下,每一分钟催化一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定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酶纯化以后,纯度提高,杂质减少,故用较少的酶既可催化1微摩尔的底物,即酶活力单位提高。

2012 酶在有底物和没有底物存在时更稳定,解释一下

因为酶与底物结合后,二者相互诱导契合,酶活性中心和底物都发生一定形变,从而紧密结合。且酶与底物结合后酶活性中心不易被外界所破坏。

2009 简述酶活性的的调节方式有那些? 1.酶浓度的调节

2.通过激素调节酶活性 3.酶的别构 4.酶原的激活 5.可逆的共价修饰 6.抑制剂和激活剂 7.酶的反馈调节 8.能荷的调节

9.激促蛋白质和抑促蛋白质的调节(如钙调蛋白)

2009 举例说明别构效应的生物学意义 多亚基具有多个结合部位,结合在蛋白质分子的特定部位上的配体对该分子其他部位所产生的影响称为别构效应。对于别构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别构酶。

例如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是一个典型的别构酶。其由催化部位和调节部位组成。如将调节部位与催化部位分离,则催化部位与底物的结合就不再具有协同性。另外ATP是ATcase的别构激活剂,CTP是ATcase的别构抑制剂。所以别构酶能够与不同的配体结合产生别构效应,进而增大或减少对底物的亲和力,影响酶促反应的进行,进而调节生物体内的生命活动反应。

生物体内具有多种别构酶,通过别构效应来该酶活性,从而更好得控制体内反应以及基因表达。

2009 有人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酶的稳定性与酶活力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基于此,他得到结论是:该酶在50°C 以下是稳定的,并且最适反应温度为35°C。这一结论正确与否,请说明。(不一定对)

(a)无底物存在时,保温 10min 后残存活力。 (b)在 0.5M 底物存在下,保温 10min 后产物生成量。

第一个对,第二个不对,最适温度应该是酶促反应速率最大。

2008在生产应用中,如何判断某一酶抑制剂是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还是反竞争性抑制剂?

可以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知识进行判别,不同的抑制剂对酶促曲线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在未加入酶抑制剂的情况下,使酶与底物反应,并对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进行双倒数作图,可测得Vmax、Km

加入抑制剂后,同样的方法作图,同样可求得Vmax、Km。 两次的数值相比较。

若Vmax不变,Km增加,则为竞争性抑制剂 若Vmax减小、Km不变,则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若Vmax减小、Km减小,则为反竞争性抑制剂

2008 许多酶催化水解反应的机制式为:

整个反应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采用快速平衡法和稳态法建立反应动力学方程,均可写成如 下形式:

试比较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反应方程中的K cal 和 K K m m 与 k k 1 1 、 k k 2 2 和 k k −1 、 C H2O有何关系,写出相关式子(待)

2007 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

1.酶易失活:酶是由细胞产生的生物大分子,凡能使生物大分子变性的因素,如高温、强碱、强酸和重金属都能够使酶失去催化活性,因此酶所催化的反应都是在比较温和的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酸碱调节下进行

2.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生物体内的大多数反应,在没有酶的催化下,几乎是无法进行的。

3.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酶对催化的反应和反应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通常酶只能催化

一种或一类反应。

4.酶的活性受到调节

2006 某酶制剂 4ml 内含脂肪 8×10 ﹣3 g,糖类 1.5×10﹣2g,经测定其酶活力相当于 20mg 市售酶商品(每 g 含 1000 酶活力单位)的活力,问酶制剂的比活力是多少?(计算自己体会去吧)

2005 判断变构酶有哪几种方法?

1. 测试酶动力学曲线,非别构酶表现为双曲线,别构酶表现为正协同效应的S型曲线或负协同效应的双曲线

2. 计算协同系数

3. 脱敏测试:别构酶加热或化学试剂处理后,可引起别构酶解离,失去了调节活性,别构酶脱敏后表现为双曲线型动力曲线。

2005 简述酶活性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2005 列举至少四种双重功能酶及其催化的双重反应。

1.磷酸果糖激酶2以及果糖二磷酸酶2处于单一多肽链上,这是一个双重功能的酶 2.异柠檬酸脱氢酶激酶与异柠檬酸脱氢酶磷酸酶,这两个酶也是处于同一条肽链上。 3.糖原脱支酶,其肽链上实际上具有两个不同的催化部位,也可以说同一个肽链上有两种酶存在,一个是唐基转移酶,一个是糖原脱支酶

2004 酶的分离纯化主要过程及注意事项是什么(书P338) 1.选材:选择酶含量丰富的新鲜生物材料,一般酶含量丰富的器官或组织往往和含量较低的器官或组织相差上千倍或上万倍,目前常用微生物作为材料制备各种酶。酶的提取工作过应在获得材料后立即开始,否则应在低温下保存。

2.破碎:动物组织细胞较易破碎,通过一般的研磨器、均浆器、告诉组织捣碎机就可以达到目的。微生物及植物细胞壁较厚,需要用超声波,细菌磨或用某写化学溶剂如甲苯等处理加以破碎,制成组织匀浆

3.抽提:在低温下,以水或低盐缓冲液,从组织匀浆中抽提酶,得到酶的粗提液。

4.分离及纯化:酶是生物活性物质,在分离纯化时必须注意尽量减少酶活性损失,操作条件要温和,全部操作一般在0-5摄氏度间进行。 。。。。。。。

2004 试述酶活性的调节方式?

2003 举例说明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共价修饰调节是酶活性调节的一种普遍方式,有这种作用的酶也叫共价修饰酶,共价修饰酶通过其他酶对其多肽链上的某些基团进行可逆的共价修饰,使其处于活性与非活性的状态。最常见的修饰便是磷酸化,腺苷酰化、尿苷酰化、甲基化等。

磷酸化中,其中涉及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催化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反应。例如磷酸化酶激酶,其催化反应是通过磷酸化作用使无活性的磷酸化酶b变为有活性的磷酸化酶a。

2002为什么有的抑制剂虽不能与底物结合部位结合,但仍表现出竞争性抑制?

别构效应,抑制剂与别构部位结合,改变酶构象,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或者抑制剂是酶的类似物,能与底物结合。

2002许多酶是有相同的亚单位组成,有何生物学意义?

酶蛋白有单体也有多聚体,在多聚体蛋白分子中,亚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同亚基组成的酶,大部分是调节酶。当底物与亚基结合时,产生构象变化,引起正协同或负协同。

2002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对蛋白质分离纯化过程中得到以下实验结果分离步骤 总蛋白含量(mg) 活力单位数

1. 粗分离 20000 4000000 2. 盐析 5000 3000000

3. 等电点分离 4000 1000000 4. 离子交换 200 900000 5. 亲和层析 50 750000 6. 分子筛层析 45 675000

根据此试验结果回答下面问题:

(1)、在这六步分离纯化过程中那一步分离效果最好?那一步最差? (2)、该酶是否已经纯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确定其是否纯化? 总活力=活力单位数/ml酶液×总体积

比活力=活力单位数/mg蛋白(氮)=总活力单位数/总蛋白(氮)mg;比活力越大,酶的纯度越高

纯化倍数=每次比活力/第一次比活力;越大越好 回收率=每次比活力/第一次总活力 与标准品对比

2001 酶的催化效率高的因素是什么

底物和酶的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 底物形变与诱导契合 酸碱催化 共价催化 金属离子催化 多元催化

活性部位低介电常数微环境

2000 某酶的 Km 值为 4.7*10^-5,如果该酶的 V max =22umol/l.s,在底物浓度为 2*10^-4M 和在(1)竞争性抑制剂(2)

非竞争性抑制剂浓度为 5*10^-4M的情况下,其反应速度将是多少?(Ki均为3×1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