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上第十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答谢中书书古来共谈 五色交辉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欲界之仙都 3.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全文可分三部分。“,”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再平视“”“”,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3)文章中的议论句是 作用是
(4)全文抓住一个字“”来写,表达了作者之情。 4.重要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翻译: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指人间)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四时俱备(四季)晓雾将歇(消散) 6.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7.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 (6)《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8)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9)本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10)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是,。
(11)《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二.简答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6.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8.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9.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0.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11.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三.阅读训练 (一)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⑴四时俱备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四时俱备俱()②夕日欲颓颓() ③或好作诗古文或()④恐因愤激之久恐()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
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⑧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选自张岱《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天境园中的一个堂名。②樾: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镜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⑥轻舠: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枻:船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②类若乘空③无可名言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着蹴尔而与之 B.徒以有先生也以中有足乐者 C.山川之美园丁划小舟拾之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余读书其中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突出水的清澈明净。
B.【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进行描绘。 C.【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D.【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乙】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5.古诗文很讲究练字。“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与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施从事①书
吴均
故鄣县②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③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崖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④被径。风雨如晦,鸡呜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7) 1..选择加点字的字义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字义选项 (1)孤峰入汉 ①银河,天河。②男子。③汉族。 (2)企水之猿 ①踮起脚跟。②盼望。③企及,赶上。 (3)春罗被径 ①被子。②披散,散开。③古同“披”,覆盖。
(4)风雨如晦 ①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②隐晦,含蓄。③昏暗,不明。
2.用现代汉语翻一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3.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各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 ⑵晓雾将歇( ) ⑶夕日欲颓( ) ⑷沉鳞竞跃(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这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六)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L.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四时俱备四时:②晓雾将歇歇: ③夕日欲颓颓:④与其奇者与: 2.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①五色交辉译文: ②沉鳞竞跃译文: 3.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两种视角,写,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的
志趣,将在山水之中流露于笔端。 四.中考汇编
(一)答谢中书书(2019山东德州)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解下面加点的词。(2分) (1)四时供备()(2)沉鳞竞跃()
11.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3分)
(二)(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艾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①古来共谈共:共同②高峰入云入:耸入 B.①五色交辉交:交相②四时俱备俱:都 C.①猿鸟乱鸣乱:纷乱②沉鳞竞跃竞:争相,争着 D.①盖竹柏影也盖:只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大概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8.“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3分)
(三)2016重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
(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八上第十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tuí)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晓雾将歇(xiē)沉鳞竞跃(lí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答谢中书书(书信)古来共谈(共同)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四时俱备(全,都) 晓雾将歇(将要,即将)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竞相,争相晓雾将歇歇:消散。
猿鸟乱鸣乱:此起彼伏。实是欲界之仙都实:确实。是:这。 自康乐以来自: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指奇山异水。
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3.填空。
答案(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清流见底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3)议论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作用: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4)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重要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5. C 6.C 7.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8)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9)本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沉鳞竞跃”。
(10)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1)《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二.简答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答: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6.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之情。
8.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9.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不仅写出了鱼的多和活泼,而且形象地写出了水中游鱼竞相跃出水面的样子,描绘了一幅夕阳将沉、游鱼竞相跳跃的奇丽景致,充满生命气息。鲜活动人,生动可感。“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10. 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1. 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三. 阅读训练 (一)答案:
1.俱:全;都歇:消散颓:消散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近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二)答案:
1.(1)全,都(2)坠落(3)有的人(4)担忧,恐怕 2.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⑵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 3..B
4.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1分),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1分)。
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或: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1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1分)。(意思对即可,语言表达1分) 参考译文:
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只因傲气太盛,自满自足,便不能有所成就。京城之中,也有不少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不过冷笑一声罢了。又有当名士的,把科名看得和粪土一样,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有学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所以我们用功,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才有进步。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以致产生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别写信告诫。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深切地省察!幸甚幸甚!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答案: 1.①消散②好像③说出2.C3.B
4.形状犹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嫩,像蔗糖一样甜。
5.“竞”字写出了“跃”的状态,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静中有动,渲染了热闹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问题。答案: 1.①②③③
2.(1)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2)还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竞相飞来。
3.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各归纳出一个共同点,得2分;结合文本分析,得2分。
艺术手法有:(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3)多种感官角度:(4)多种修辞手法:(5)动静结合;(6)色彩变化;(7)远近高低的视角等。
思想感情有:(1〕热爱自然,娱情山水;(2)避世退隐,鄙弃名利;(3)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
示例;艺术手法方面,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分)如《与谢中书书》中“高峥入云”,《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干天,都写出了山之高竣(2分);思想情感方面,两位作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的热爱(2分)。
【译文】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浓密:山路崎岖.归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竞相飞来:渴了想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百臂相接,秋天清展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满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日光昏暗,鸡叫声也不停息,漫步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答案:
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近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实是欲界之仙都……奇者。”议论
(六)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问题。答案:
1.①四季。②休息。这里指散尽。③坠落。④参与,这里指欣赏。 2.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3..①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四.中考汇编 (一)【答案】
10.(每小题1分,共2分)(1)季节(时节时令)(2)鱼
11.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色彩斑斓,动静结合:言简义丰,耐人寻昧;情景交融,忘情山水。(3分) (二)(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 16.D
17.(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18.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
②这句话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三)2016重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9.(4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10.(4分)(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11.(3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12.(4分)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以上两点各2分,意合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