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大数据实用标准_V3.0

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大数据实用标准_V3.0

来源:九壹网
注:实用标准

NB

南 京 市 规 划 局 测 绘 标 准

NJCHXXX

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标准

(征求意见稿)

2014-12-31 发布 2015-01-01 实施

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市测绘管理办公室

发布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目 录

1 范围 ................................................................................................................................................................. 1 2 编制原则 ......................................................................................................................................................... 1 2.1 先进性...................................................................................................................................................... 1 2.2 可操作性.................................................................................................................................................. 1 2.3 扩展性...................................................................................................................................................... 1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4 术语和定义 ..................................................................................................................................................... 2 5 缩略语 ............................................................................................................................................................. 3 6 基本规定 ......................................................................................................................................................... 4 6.1 空间参考系 .............................................................................................................................................. 4 6.2 时间参考系 .............................................................................................................................................. 4 6.3 建模单元划分 .......................................................................................................................................... 4 6.4 数据格式.................................................................................................................................................. 4 6.5 模型数学精度 .......................................................................................................................................... 4 7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内容及表现 ..................................................................................................................... 5 7.1 模型内容.................................................................................................................................................. 5 7.2 表现方式.................................................................................................................................................. 6 7.3 模型分级.................................................................................................................................................. 7 7.4 模型精细度 .............................................................................................................................................. 7 7.5 模型属性规定 ........................................................................................................................................ 13 7.6 元数据要求 ............................................................................................................................................ 16 8 要素分类编码 ............................................................................................................................................... 16 8.1 建模单元编码 ........................................................................................................................................ 16 8.2 模型要素编码 ........................................................................................................................................ 17 9 成果数据库 ................................................................................................................................................... 21 9.1 对象化粒度 ............................................................................................................................................ 21 9.2 区划级数据表结构 ................................................................................................................................ 21 9.3 编制单元级数据表结构 ........................................................................................................................ 21 9.4 建模单元级数据表结构 ........................................................................................................................ 22 9.5 对象级数据表结构 ................................................................................................................................ 22 10 成果提交 ..................................................................................................................................................... 23 10.1 成果清单.............................................................................................................................................. 24 10.2 成果组织方式 ...................................................................................................................................... 24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前 言

本标准规定了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分类、表现方式、分级、编码体系、属性结构、数据库及成果要求等内容.具体内容是:1.范围;2.编制原则;3.规范性引用文件;4.术语和定义;5.缩略语;6.基本规定;7.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内容及表现;8.要素分类编码;9.成果数据库;10.成果提交。

本标准的起草规则依据GB/T 1.1—2009。 本标准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管理。 本标准编写单位、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南京市规划局 参编单位: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编写说明

1、本标准是在充分研究《CJJ/T 157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和《CH/T 9015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两个标准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武汉、深圳、重庆、宁波、厦门等),结合南京市三维建模需求(特别是南京市规划局的需求)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2、关于比例尺的问题:以上两个标准都是通过比例尺(或精度)来划分细节层次,是二维测绘的思维模式,它解决的是外轮廓底座细节程度,用于描述地形模型比较合适,作为地方标准,不宜使用。本标准弱化比例尺分级概念,直接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依据,为便与操作,在精度控制上采用了较差的方式。

3、关于细节层次的问题:以上两个标准都采用了4级细节层次,但分级定义有差别。本标准也采用4级层次,将第1级定义为“超精细级”,这在以上两个标准中是没有的,主要为满足行业上对地物单体继续细分的要求。本标准1-4级模型精细度均高于以上两个标准。

4、关于编码问题:由于不同行业有自己的编码体系,且体系、位数都不一致,为了能使本标准可以涵盖,使用了4位“模型类型码”来统一,而不考虑行业编码的分级层次,大类码,小类码等。本标准设计的编码体系中的顺序码解决对象化的问题。

5、本标准在考虑普适性基础上,着重描述了面向规划应用的约定(考虑了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数字报建业务需求),并为其它行业的自定义扩展(包括类型的扩展和属性的扩展)明确了基本原则。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引 言

为了统一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的定义、格式、组织、编码、入库及更新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各种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支持,推进虚拟城市建设,以适应南京市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结合南京地方特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标准》,作为南京市地方测绘技术系列标准之一。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分类、分级、表现方式、编码体系、属性结构及数据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生产、建库和更新,是南京市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2 编制原则 2.1 先进性

本标准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2年的相关三维数据标准为依据,兼顾南京市规划管理、地下管线等应用需求,与南京市相关标准兼容。 2.2 可操作性

本标准结合南京市的实际情况,满足三维地理信息数据表现和应用的双重需要,为三维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和建库提供依据。 2.3 扩展性

本标准的分类、编码、属性定义具有可扩展性,不同行业可依据需求在本标准基础上扩展建模对象、建模要求、对象编码、属性定义等内容。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1.CJJ/T 157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2010年11月; 2.CH/T 9015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2012年10月; 3.CH/T 9016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 2012年10月; 4.CH/T 9017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 2012年10月; 5.GB/T 19710 地理信息元数据 2005年4月;

6.南京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试行)2014年12月; 7.南京市管线数据标准 2014年12月;

8.南京市规划局建筑工程规划审批数字报建规定 2010年9月; 9.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试行) 2013年12月。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 地理要素 geographic feature

与地球上位置相关的显示世界现象的表达。

4.2 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城市地形地貌、地上地下人工建(构)筑物等的三维地理信息表达,反映对象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纹理及其属性等信息。 4.3 地形模型 terrain model

用于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三维模型。

4.4 建筑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building feature

依据建筑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4.5 交通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raffic feature

依据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地上、地下的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及道路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4.6 水系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hydrological feature

依据水系测量数据或水文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江、河、湖、海、渠道、池塘及其附属地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4.7 植被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vegetable feature

依据植被的测量数据或模型演化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人工绿地、花圃花坛、带状绿化树等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4.8 场地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square

依据场地区域的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除建筑、交通、水系、植被所占地面以外的自然或人工修筑场地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

4.9 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pipeline and underground spatial facilities feature

依据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的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地上、地下管线、地质等设施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及种类等。

4.10 其他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other feature

指地形图要素中除地形、建(构)筑物、交通、水系、植被、管线、地下空间以外的要素。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4.11 几何模型 geometrical model

用点、线、面、体等基本几何元素描述现实世界,形成的建模对象的几何形态。 4.12 纹理 texture

反映地理要素(不含地形)表面纹理和色泽特征的贴图影像。 4.13 细节层次 level of detail

针对一个建模对象建立的细节程度不同的一组模型,不同细节程度的模型具有不同的几何面数和纹理分辨率。

4.14 建模单元 modeling unit

按管理和应用需要将建模区域划分成的若干个单元,是三维模型制作和数据管理的基础。 4.15 三维模型生产库 three-dimetional prudoct model database

用于存放原始三维模型数据的数据库,原始三维模型数据是指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制作的三维模型成果数据,一般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文件方式存储,用于日常的数据生产及数据更新管理。 4.16 三维模型表现库 three-dimetional cache model database

存放用于三维平台软件表现的三维模型数据库,三维模型表现数据一般受所采用的三维平台的约束,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文件方式存储,满足特定三维平台对模型表现的要求,需要对生产库中的模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格式转换、模型烘焙、分层、分块和切片。 4.17 瓦片 tile

将制定范围的三维场景要素按照指定尺寸和制定格式,切成若干行列的矩形数据,一般用于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图(或真正射影像图)的处理,通常情况下这些数据覆盖空间上的连片范围。

4.18 元数据 metadata

元数据是指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质量、空间和时间模式、空间参考和发布信息。 4.19 扩展属性 extended attribute

扩展属性包含基本扩展属性和要素扩展属性。基本扩展属性是要素公共的扩展属性,实现要素的符号化和更新管理,一般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要素扩展属性是要素需要关联的属性。 4.20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5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a) 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b) 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 c) TDOM 真正射影像图(true digital orthophoto map); d) LOD 细节层次(level of detail);

e) BIM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6 基本规定 6.1 空间参考系

平面坐标系采用2008南京地方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与CGCS2000球面坐标系建立联系。 6.2 时间参考系

日期采用公历纪元,时间采用北京时间。 6.3 建模单元划分

建模单元划分为三级,同级别模型单元之间应无缝衔接且不重叠。

a) 第一级:区划级,以南京市现行区级行政区划界线为依据。

b) 第二级:编制单元级,在行政区划级基础上,结合规划编制单元,以道路、河流等自然地

理要素为界线,城市密集区域宜以5-10平方千米为单元,农村区域宜以50-100平方千米为单元。

c) 第三级:作业单元级,在编制单元级的基础上,建成区以现状道路、河流要素为界线,非

建成区以规划道路为界线,城市密集区域宜以0.1-0.5平方千米为单元,农村区域宜以1-3平方千米为单元。

6.4 数据格式

a) DEM采用ASCII Grid文件存储。 b) DOM和TDOM采用TIF和TFW文件存储。

c) 模型数据采用Autodesk 3ds Max格式,版本为2009版,模型文件用max格式存储,纹理

文件用JPG或TGA格式存储。

d) 属性信息、元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格式,版本为2000版及以上。

6.5 模型数学精度 6.5.1 模型平面精度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三维模型的平面精度应不劣于表1的规定:

表1 平面精度 单位为米 级别 成图比例尺 平面精度 Ⅰ级 Ⅱ级 Ⅲ级 1:1000 0.8 Ⅳ级 1:2000 1.4 Ⅴ级 1:5000 3.5 1:500(外业调绘) 1:500(非外业调绘) 0.3 0.5 困难地区(如林区、阴影覆盖隐蔽区)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中规定放宽0.5倍,两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 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依据细节层次按级别对应表1的平面精度要求。

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根据宜选取1:500、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其数据源,平面精度以此为基准,具体要求如下:

a) 三维模型要素基底轮廓线的平面位置以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准。

b) 依据模型细节层次要求需要表达的特征点,与大比例尺地形图较差不得大于0.1米。 c) 平面精度评定以地物底层(地上部分)计算;建(构)筑物突出部分,有实测资料的,以

实测资料为准;无实测资料的,相对关系应合理。

6.5.2 模型高程精度

三维模型的高度精度应不劣于表2的规定:

表2 高度精度 单位为米

级别 成图比例尺 高度精度 Ⅰ级 Ⅱ级 Ⅲ级 1:1000 1 Ⅳ级 1:2000 2 Ⅴ级 1:5000 5 1:500(外业调绘) 1:500(非外业调绘) 0.5 0.8 困难地区(如林区、阴影覆盖隐蔽区等)的高度中误差可按表中规定放宽0.5倍,两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Ⅴ级精度为以累加楼层方式建立模型时应达到或优于的高度精度。 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依据细节层次按级别对应表1的高度精度要求。

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宜选取1:500、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其数据源,高度精度以此为基准,高度精度以高程精度描述,具体要求如下:

a) 建(构)筑物模型高度控制包括室外地坪高程、北檐口高程及顶部最高点高程。

(1) 室外地坪高程精度以地形图或其他实测资料为依据,实测有室外地坪高的,与实

测较差不得大于0.05米,无实测数据的参照地形图中建筑物周边的地面点高程,与地形图较差不得大于0.2米;

2) 北檐口高程及顶部最高点高程以地形图或其他实测资料为依据,实测有檐口、屋

脊、屋顶等高程数据的,与实测较差不得大于0.05米;地形图中有高度信息的,与地形图较差不得大于0.05米;地形图中没有高度信息的,可通过航测等其他方式获取,与实地较差不得大于0.5米。

b) 城市主次干道、支路街巷等城市市政道路模型高程精度控制:路牙、路面高程以地形图为

依据,较差不得大于0.2米。

c) 其他要素模型高程精度控制: 地表高程以地形图为依据,较差不得大于0.5米;山区、丘

陵区域较差可放宽至1米。地形图上无高度信息的要素,模型高度可根据已有资料估计,模型相对高度要合理。

7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内容及表现 7.1 模型内容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7.1.1 地形模型

用于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三维模型,本标准特指基于DOM(TDOM)和DEM混合成的三维地表模型。

7.1.2 建筑要素模型

建筑要素包括建筑物的地上部分、与建筑物主体相连的地下室以及建筑物附属设施。建筑附属包括烟囱、水箱、门廊、台阶、室外扶梯、房屋墩、柱、天窗、屋檐、屋顶装饰等。 7.1.3 交通要素模型

道路要素包括地上交通及地下交通。地上交通包括公共道路、内部道路、立交、高架、桥梁、轨道交通及道路附属设施;附属设施包括交通标线、路牙、护栏、隔离带、声障屏等。地下交通包括地下通道、地下轨道交通等。 7.1.4 水系要素模型

水系要素包括江、河、湖、海、水库、沟渠、井、泉、池塘等自然和人工水体的总称,由水面、河床、河堤、护栏、防洪墙(堤)等组成。 7.1.5 植被要素模型

植被要素包括道路两旁和庭院内部的行道树、绿地及景观植物等。 7.1.6 场地要素模型

场地要素包括除建筑物、交通、水系、植被之外的自然或人工修筑所,具体包括高于地面的露台、下沉式广场、露天体育场、施工区、空地等。 7.1.7 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要素模型 7.1.7.1 管线

管线是指敷设于地下的各种管道、线缆以及露出地表和架空的管线,包括城市管线和长输管线。管线分为电力、信息与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综合管沟类。 7.1.7.2 地质结构

地质结构指利用钻孔土层信息、地质平面信息、等值线信息、地层线信息和断层线信息制作的三维地质剖面和地质体,地质体表现为实体模型或体块模型。 7.1.8 其他要素模型

其他要素指地形图要素中除地形、建(构)筑物、交通、水系、植被、管线、地下空间以外的要素。 7.2 表现方式

表现形式分为地形表现和建模表现。依据表现的精细程度建模表现分为三种方式: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和标准模型表现。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7.2.1 地形表现

以DEM为基准,将DOM贴附于DEM表面,实现地面起伏形态的三维表现。 7.2.2 细节建模表现

对地理要素主体结构、细部结构进行精细几何建模表现,表面纹理采用能精确反映物体色调、饱和度、明暗度等特征的影像。 7.2.3 主体建模表现

仅对地理要素的基本轮廓和外部结构进行几何建模表现,植被、栅栏、栏杆等模型仅用单面片、十字面片或多面片的方式表示,采用能基本反映地物色调、细节结构特征的影像。 7.2.4 标准模型表现

对地理要素的基本形态、色调进行表现,应从标准模型库中提取,其位置、姿态、尺寸、色调及比例可以调整,标准模型库应根据需要进行扩充。 7.3 模型分级

7.3.1 LOD1级:超精细模型

适用于行业特定需求、文保单位、重要标志性建筑及需要对地物进行超精细表达和特定属性约定的模型。凸凹结构边长在0.5米以上须建模表现,古建应反映维度变化大于0.2米的细节或依据特定需求提高细节表现的要求。 7.3.2 LOD2级:精细模型

适用于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特定意图区、重要镇(新市镇)、古镇村,城市主干道两侧、城市广场四周大型公共建筑及其他需要精细表达的区域。凸凹结构边长在0.5米以上须建模表现。 7.3.3 LOD3级:基础模型

适用于除LOD1级和LOD2级以外的一般区域。凸凹结构边长在1米以上须建模表现。 7.3.4 LOD4级:框架模型

适用于城中村、平房区、农村地区等非建筑重点区域,或只需表达建筑物、主要道路、水系等体块结构的特定区域。 7.4 模型精细度 7.4.1 地形模型

a) DEM数学精度应优于1:2000比例尺DEM要求,网格大小应优于5×5米。

b) DOM(TDOM)数学精度应优于1:2000比例尺DOM(TDOM)要求,像元分辨率应优于

0.1米。

7.4.2 建筑要素模型精细度分级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表3 建筑物要素模型精细度分级

内容 屋顶 楼体 底商 女儿墙 阳台 飘窗 屋顶重要装饰 下穿结构 门廊 屋檐 吻兽 雀替 檐廊 大型台阶 普通台阶 室外楼梯 支柱(墩) 立面突出物或重要装饰 悬空通廊 天窗、老虎窗 水箱 发射塔 单位碑铭 门口装饰物 烟囱 旗杆 建筑主要出入口 地下建筑空间 地下建筑物出入口 LOD1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按水平分层)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0.5m(古建>0.2m)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0.5m(古建>0.2m)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LOD2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0.5m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0.5m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LOD3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1m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1m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LOD4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地下建筑物天窗 7.4.3 交通要素模型精细度分级

表4 交通要素模型精细度分级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内容 公共道路 内部道路 路牙 路基 交通标线 人行道 道路隔离带 道路声障屏 交通护栏 环岛 公交站台 列车站台 公共自行车站 出租车站 公路、铁路隧道 铁轨 高架桥、立交桥 车行桥、人行桥 过街天桥 隧道内道路 机动车出入口 过街地道 地铁轨道 地铁站台 LOD1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LOD2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LOD3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LOD4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7.4.4 水系要素模型精细度分级

表5 水系要素模型精细度分级

内容 河流、湖泊 水塘 明沟 河床 码头 停泊场 防波墙(堤) 河堤 LOD1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LOD2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LOD3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LOD4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护栏 滩涂 明礁 水闸 泵站 拦污栅 滚水坝 拦水坝 防波堤 亲水平台 亲水台阶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7.4.5 植被要素模型精细度分级

表6 植被要素模型精细度分级

内容 古树名木 带状绿化树 绿篱 树林 散树 草坪 天然草地 菜地 苗圃 护树设施 花架花钵 绿地护栏 花圃(坛) LOD1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LOD2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LOD3 标准模型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不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LOD4 标准模型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7.4.6 场地模型精细度分级

表7 场地模型精细度分级

内容 高于地面的露台 下沉式广场 露天体育场 露天游泳池 人工水池 LOD1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LOD2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LOD3 不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LOD4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施工地 空地 建筑物基底轮廓 广场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7.4.7 管线及地下空间要素模型精细度分级

表8 管线及地下空间要素模型精细度分级

内容 管道 地上 管线 管道墩架 设备 设施 节点 综合管沟 管道 有管堤的管道 阀门井 地下 管线 阀门 排放装置 动力站 检修井 预留口 调压设备 变径 地质钻孔 地质 结构 地质剖面 地质体 7.4.8 其他要素模型精细度分级

表9 其他要素模型精细度分级

内容 建筑附属设施 交通设施 围墙 城墙 栅栏栏杆 地上停车场 公交站牌 防眩设施 LOD1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LOD1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LOD2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LOD3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LOD4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LOD2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LOD3 不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不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不表现 LOD4 不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防撞桶 减速带 塑料路锥 交通标志牌 路名牌 道路信息显示屏 收费站 加油站 地下通道出入口 交通信号灯 交通指示牌 售票处 自动售票机 移动刷卡机 安检设备 指示牌 广告牌 宣传栏 电话亭 邮箱 售货亭 治安岗亭 报刊亭 城建基础设施 报刊栏 公共厕所 废物箱 垃圾中转站 大型景观灯 装饰照明灯 道路照明灯 消防栓 箱式变 高压电塔 电杆 告示板 其它大型计时装置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文档大全

设施 电子信息查询器 主体模型表现 休闲座椅 主体模型表现 注:实用标准

路亭 步廊 遮阳伞 信息亭 自动售货机 快餐点 问询处 大型健身设施 大型游乐设施 烟灰器 饮水及清洗台 大型雕塑 普通雕塑 美化设施 壁饰 假山石 人工瀑布 喷泉 7.5 模型属性规定

主体模型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细节模型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细节模型表现 细节模型表现 细节模型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细节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细节模型表现 细节模型表现 细节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主体模型表现 不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不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标准模型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不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标准建模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不表现 三维模型可建立与基础地理信息GIS库或规划、城市设计等GIS库中对相同要素的关联关系,通过关联关系把属性项及内容引入到三维模型中,三维模型要素中保留属性结构,内容根据需要选填。

1. 建筑要素模型 字段名称 MESHID GISID NAME ADDRESS FLOORCOUNT UNDERCOUNT ELEV_BASE 中文名称 模型要素编码 关联GIS对象编码 名称 地址 地上建筑层数 地下建筑层数 基底高程 数据类型 NVARCHAR2() NVARCHAR2() NVARCHAR2() NVARCHAR2() NUMBER(3) NUMBER(3) NUMBER(8,2) 说明 对象编码,建模时赋予的编码 采用已建成GIS库中的对象编码 建筑物名、单位或小区名称 邮政地址、门牌号码 入口处高程或室外地坪高程 平顶房屋为北檐口高程,尖顶房屋为ELEV_TOP 顶部高程 NUMBER(8,2) 屋脊高程,不包含屋顶发射塔等附属物 ELEV_INDOOR HEI_BUILDING HEI_FLOOR AREA_BASE AREA_COVER 室内地坪高程 建筑主体高度 层高 基底占地面积 建筑覆盖面积 NUMBER(8,2) NUMBER(8,2) NVARCHAR2(50) NUMBER(8,2) NUMBER(8,2) 建筑竣工正负零高 高度/层数 或实测 基底投影面积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AREA_UNDERCOVER AREA_OVER_ALL AREA_UNDER_ALL AREA_ALL PURPOSE BSTATE BDATE BAGE STRUCTURE 地下建筑占地面积 地上建筑总面积 地下建筑总面积 总建筑面积 建筑功能 建造状态 建造年代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 建筑结构类型 NUMBER(8,2) NUMBER(8,2) NUMBER(8,2) NUMBER(8,2) NVARCHAR2(20) NVARCHAR2(20) DATE NVARCHAR2(20) NVARCHAR2(20) 建筑覆盖面积*地上建筑层数 地下建筑占地面积*地下建筑层数 地上+地下 建筑总面积 如住宅、公寓、办公、商业等 建成、在建等 按十年分段 5年、25年、50年、100年 木、砖混、钢筋混凝土 国家级文保单位、省级文保单位、市级文保单位、区级(含区控)文保单BPROTECTION 建筑保护等级 NVARCHAR2(20) 位、重要近现代建筑、不可移动文物、规划控制建筑、工业遗产建筑、其他建筑 IMAGE MEMOS 图片资料 备注 NVARCHAR2(100) NVARCHAR2(100) 整栋及局部 对层高、面积等数据来源的说明 2. 交通要素模型 字段名称 MESHID GISID NAME GRADE FLOW MEMOS 中文名称 模型要素编码 关联GIS对象编码 名称 等级 流向 备注 数据类型 NVARCHAR2() NVARCHAR2() NVARCHAR2() NVARCHAR2(20) NVARCHAR2(20) NVARCHAR2(100) 说明 对象编码,建模时赋予的编码 采用已建成GIS库中的对象编码 路名、线路名 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街巷;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 单行、双行 3. 水系要素模型 字段名称 MESHID GISID NAME TYPE AREA MEMOS 中文名称 模型要素编码 关联GIS对象编码 名称 类型 面积 备注 数据类型 NVARCHAR2() NVARCHAR2() NVARCHAR2() NVARCHAR2(20) NUMBER(8,2) NVARCHAR2(100) 说明 对象编码,建模时赋予的编码 采用已建成GIS库中的对象编码 自然水域、水库、坑塘沟渠 4. 植被要素模型 字段名称 MESHID 中文名称 模型要素编码 数据类型 NVARCHAR2() 说明 对象编码,建模时赋予的编码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GISID TYPE AREA MEMOS 关联GIS对象编码 公共性 占地面积 备注 NVARCHAR2() NVARCHAR2(20) NUMBER(8,2) NVARCHAR2(100) 采用已建成GIS库中的对象编码,古树名木填写古树名木库ID 公园、防护绿地、地块内绿化 5. 场地模型要素 字段名称 MESHID GISID TYPE AREA MEMOS 中文名称 模型要素编码 关联GIS对象编码 功能 占地面积 备注 数据类型 NVARCHAR2() NVARCHAR2() NVARCHAR2(20) 说明 对象编码,建模时赋予的编码 采用已建成GIS库中的对象编码 G3类广场(含游憩、纪念、集会和避险等功能)、S交通类广场;地块内广场(商业、居住) NUMBER(8,2) NVARCHAR2(100) 6. 管线及地下空间模型要素 a) 管线 字段名称 MESHID GISID GXTYPE TRANSECTSIZE BEGINEELEV ENDELEV MATERIAL MEMOS 中文名称 模型要素编码 关联GIS对象编码 类型 管径 起点高程 终点高程 管线材质 备注 数据类型 NVARCHAR2() NVARCHAR2() NVARCHAR2(20) NUMBER(8,2) NUMBER(8,2) NUMBER(8,2) NVARCHAR2(20) NVARCHAR2(100) 说明 对象编码,建模时赋予的编码 采用已建成管线GIS库中的对象编码, 雨水、污水、电力等 断面尺寸 b) 管点 字段名称 MESHID GISID GXTYPE CHARACTER ELEV MEMOS 中文名称 模型要素编码 关联GIS对象编码 类型 特征 高程 备注 数据类型 NVARCHAR2() NVARCHAR2() NVARCHAR2(20) NVARCHAR2(20) 说明 对象编码,建模时赋予的编码 采用已建成管线GIS库中的对象编码, 雨水、污水、电力等 阀门井、阀门、排放装置、动力站、检修井、预留口、调压设备、变径等 NUMBER(8,2) NVARCHAR2(100) c) 地质 字段名称 MESHID GISID 中文名称 模型要素编码 关联GIS对象编码 数据类型 NVARCHAR2() NVARCHAR2() 说明 对象编码,建模时赋予的编码 采用已建成管线GIS库中的对象编码,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AREA MEMOS 面积 备注 NUMBER(8,2) NVARCHAR2(100) 7. 其他要素模型 字段名称 MESHID GISID NAME MEMOS 中文名称 模型要素编码 关联GIS对象编码 名称 备注 数据类型 NVARCHAR2() NVARCHAR2() NVARCHAR2() NVARCHAR2(100) 说明 对象编码,建模时赋予的编码 采用已建成管线GIS库中的对象编码, 7.6 元数据要求

依据《GB/T 19710-2005 地理信息 元数据》标准,引入标识信息、参照系、空间表示、数据质量、内容信息、元数据扩展信息六大部分,元数据仅定义作业单元级。

表10 元数据定义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 要素分类编码 8.1 建模单元编码

文档大全

元数据 建模单元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来源 平面坐标系 高程基准 左接道路名 上接道路名 右接道路名 下接道路名 制作要素类型 制作单位 提交日期 验收单位 验收日期 更新单位 更新日期 质量说明 备注 地表,管线,规划设计,其它(文字说明) 建筑、交通、水系等类 单位全称 YY/MM/DD 单位全称 YY/MM/DD 单位全称 YY/MM/DD 优、良、合格、不合格 注:实用标准

建模单元编码应按“区划码 + 编制单元码 + 建模单元码”编码,共6位。

区划简码采用区划汉字名称拼音首字母,取前两位字母,但与《GB/T 22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标准建立对应关系。

编制单元码采用2位数字顺序编码(1-99),建模单元码采用2位数字顺序编码(01-99),应以弓字形方式顺序编码。

XX XX XX 建模单元码 编制单元码 区划码 图1 建模单元编码示意图 表11 行政区划简码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2 模型要素编码 8.2.1 编码规则

模型要素编码应按“建模单元编码 + 模型应用码 + 模型类型码 + 模型细节层次码 + 模型顺序码”编码。

模型应用码采用1位字母编码(A-Z),用于标识同一地物要素不同阶段、不同用途的状态,针对规划行业,现状模型采用“X”字母,规划模型采用“G”字母。

模型类码型采用四位码,详见8.2.2说明。

模型细节层次码分为四个级别,按A、B、C、D编码,分别对应LOD1、LOD2、LOD3、LOD4。 模型顺序码采用4为数字顺序码(0001-9999),应采用弓字形顺序编码。对同一对象模型的不同细节层次,其模型顺序码应相同。

地下管线沿用《南京市管线数据标准》中的分类和编码,不再另行编码。

文档大全

区(县)名称 玄武区 秦淮区 建邺区 鼓楼区 栖霞区 雨花台区 浦口区 江宁区 六合区 溧水区 高淳区 区(县)代码 320102 320103/320104 320105 320106/320107 320113 320114 320111 320115 320116 320124 320125 区划码 XW QH JY GL QX YH PK JN LH LS GC 注:实用标准

XXXXXX X XXXX X XXXX 模型顺序码 模型细节层次码 模型类型码 模型应用码

/图2 模型要素编码结构图

8.2.2 模型类型码

模型类型码通过与《南京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建立对应关系,不同行业可利用模型类型码扩充管理对象。

模型类型码分4位,第1位为要素类型,分别为:建筑物要素(J)、交通要素(T)、水系要素(W)、管线及地下空间要素(S)、植被要素(Z)、场地要素(C)、其他要素(G)。第2位和第3位为要素类型码,第4位为要素类型细分码,即对要素的局部类型进行细分时的编码。如“建筑物”模型要素,阳台、屋顶属于整体建筑的一部分,在LOD2-LOD4中,可整体合并编码为J010,在LOD1中,可拆分编码为J011、J012等。

表12 基础模型类型编码明细

模型类型 1 建筑物要素 建筑物 屋顶 阳台 飘窗 挑廊(檐廊) 阳台(露台、挑台) 建筑主要出入口 地下建筑空间 地下建筑物出入口 地下建筑物天窗 其他建筑要素 2 交通要素 铁轨 公共道路 T010 T020 410000 00 430000 00 文档大全

建模单元编码

模型类型码 地物代码 J010 J011 J012 J013 J014 J015 J016 J020 J021 J022 J990 310000 00 / 380403 00 / / / / 311102 00 380301 00 380302 00 / 注:实用标准

模型类型 交通标线 路牙 内部道路 高架桥、立交桥 隧道 车行桥、人行桥 公交站台 列车站台 公共自行车站 机动车出入口 过街地道 地铁轨道 地铁站台 其他交通要素 3 水系要素 河流、湖泊 水塘、水池 河床 明沟 防波堤 防洪墙 水闸 码头 其他水系要素 4 管线(地上)及地下空间要素 电力 信息与通信 给水 排水 燃气 热力 工业管道 综合管沟 钻孔土层 地质平面 等值线 地层线 模型类型码 T021 T022 T030 T040 T050 T060 T070 T080 T090 T100 T110 T120 T130 T990 地物代码 / / 430600 00 430300 00 450600 00 450300 00 450113 00 / / / 410308 00 430101 00 410307 00 / W010 W020 W030 W040 W050 W060 W070 W080 W990 210000 00 230000 00 / 220000 00 460200 00 270800 00 270201 00 / / S010 S020 S030 S040 S050 S060 S070 S080 S110 S120 S130 S140 510000 00 520000 00 543000 00 544000 00 545000 00 546000 00 547000 00 548000 00 320923 00 / 710000 00 /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模型类型 断层线 地质体 其他管线及地下空间要素 5 植被要素 古树名木 带状绿化树(行道树) 绿篱 花圃 草坪 散树 天然草地 其他植被要素 6 场地要素 露天体育场 广场 广场标牌 施工区 建筑物基底轮廓 其他场地要素 7 其他要素 城墙 围墙 栅栏、栏杆 交通信号灯 交通指示牌 交通标志牌 收费站 加油站 路灯 广告牌 路名牌 废物箱 邮箱 宣传栏 电话亭 高压铁塔 箱式变 模型类型码 S150 S160 S990 地物代码 / / / Z010 Z020 Z030 Z040 Z050 Z060 Z070 Z990 810511 00 810510 00 380204 00 820200 00 820100 00 810509 10 810602 00 / C010 C020 C021 C030 C040 C990 340401 00 / 380504 00 38020800 / / G010 G020 G030 G040 G050 G060 G070 G080 G090 G100 G110 G150 G160 G170 G180 G200 G210 380100 00 380201 00 380202 00 450110 00 / / 450106 00 450104 00 380501 00 380504 00 / / 340508 00 38 504 00 340507 00 510303 00 510401 00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模型类型 消防栓 大型雕塑 其他辅助要素 模型类型码 G220 G230 G990 地物代码 543007 00 350208 30 / 注:1、地物代码依据《南京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试行)》;

2、地物代码为“/”表示无其他可参考的依据。

9 成果数据库

对三维基础地理信息模型可建立成果数据库,即三维模型生产库,便于模型的管理、发布及更新。

9.1 对象化粒度

非地表(含道路、水系、地块)地物要素必须对象化,在max文件中表现为无编组对象,每个地物对象都有编码,如建筑单体、道路、行道树、路灯、垃圾箱、雕塑、电塔、信号灯等。 9.2 区划级数据表结构

区划级数据为空间数据,采用Shapefile数据格式,用于描述区划模型数据情况。

表13 区划级数据表结构

字段名称 FID GEOMETRY QHDM QHMC CQSL ZYDYSL ZXGXRQ ZXGXZYDY ZHPJ 中文名称 内部编号 几何要素 区划代码 区划名称 编制单元数量 作业单元数量 最新更新日期 最新更新作业单元 综合评价 数据类型 NUMBER BLOB NVARCHAR2 NVARCHAR2 NUMBER NUMBER DATE NVARCHAR2 NVARCHAR2 长度 38 6 12 2 2 10 2 说明 内部自动编号 优、良、中、差 是否可空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9.3 编制单元级数据表结构

编制单元级数据为空间数据,采用Shapefile数据格式,用于描述编制单元模型数据情况,编制单元的划分以行政区划为基础。

表14 编制单元级数据表结构

字段名称 FID GEOMETRY QHDM 中文名称 内部编号 几何要素 区划代码 数据类型 NUMBER BLOB NVARCHAR2 长度 38 6 说明 是否可空 否 否 否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QHMC ZYDW TJRQ ZJDW ZJRQ ZHPJ 区划名称 作业单位 提交日期 质检单位 质检日期 综合评价 NVARCHAR2 NVARCHAR2 DATE NVARCHAR2 DATE NVARCHAR2 12 30 30 2 优、良、中、差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9.4 建模单元级数据表结构

区划级数据为空间数据,采用Shapefile数据格式,用于描述区划模型数据情况。

表15 作业单元级数据表结构

字段名称 FID GEOMETRY QHDM QHMC ZYDW TJRQ ZJDW ZJRQ ZHPJ 中文名称 内部编号 几何要素 区划代码 区划名称 作业单位 提交日期 质检单位 质检日期 综合评价 数据类型 NUMBER BLOB NVARCHAR2 NVARCHAR2 NVARCHAR2 DATE NVARCHAR2 DATE NVARCHAR2 长度 38 6 12 30 30 2 说明 优、良、中、差 是否可空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9.5 对象级数据表结构

以max文件中的对象为基础,将max文件中的对象以记录形式存储。每个对象包括一个max文件和多个纹理贴图文件,max文件表与纹理文件表为一对多的关系,通过meshid字段建立关联关系。历史数据与max数据表和纹理数据表基本一致,仅增加hisid字段标识历史编号。

由于Autodesk 3ds Max只能存储模型对象编码,随同max文件提供的,对象级数据表采用mdb格式存储,使用模型要素编码字段进行关联。GISID字段用于建立与基础地理信息GIS库中对相同地物要素的关联关系,三维数据标准中不重复定义基础地理信息GIS库中以包含的属性信息。

表16 对象级数据表结构

字段名称 MESHID GISID MODELLAYER MODELNAME MODELFILE 中文名称 模型要素编码 关联GIS对象编码 所属图层 对象名称 模型文件 数据类型 NVARCHAR2() NVARCHAR2() NVARCHAR2(20) NVARCHAR2(20) BLOB 的编码 采用已建成建筑物GIS库中的对象编码 说明 对象编码,建模时赋予是否可空 否 否 否 否 否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MD5CODE COORX COORY UDATE 文件MD5 X坐标 Y坐标 入库时间 NVARCHAR2(32) NUMBER(15,3) NUMBER(15,3) DATE 校验码,自动生成 否 否 否 是 表17 纹理数据存储表(TEXTUREFILES)

字段名称 MESHID FILENAME TEXTUREFILE MD5CODE UDATE 中文名称 所属模型要素编码 图片文件名 图片文件 文件MD5 入库时间 数据类型 NVARCHAR2() NVARCHAR2(20) BLOB NVARCHAR2(32) DATE 说明 校验码,自动生成 是否可空 否 否 否 否 是 表18 历史max数据文件存储表(HIS_MAXFILES)

字段名称 HISID MESHID MODELLAYER MODELNAME MODELFILE MD5CODE COORX COORY UDATE 中文名称 历史编号 模型要素编码 所属图层 对象名称 模型文件 文件MD5 质检单位 质检日期 入库时间 数据类型 NUMBER(38) NVARCHAR2() NVARCHAR2(20) NVARCHAR2(20) BLOB NVARCHAR2(32) NUMBER(15,3) NUMBER(15,3) DATE 说明 自增长序列 对象编码,建模时赋予的编码 校验码,自动生成 是否可空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表19 历史纹理数据存储表(HIS_TEXTUREFILES)

字段名称 HISID MESHID FILENAME TEXTUREFILE MD5CODE UDATE 10 成果提交

中文名称 历史编号 所属模型要素编码 图片文件名 图片文件 文件MD5 入库时间 数据类型 NUMBER(38) NVARCHAR2() NVARCHAR2(20) BLOB NVARCHAR2(32) DATE 说明 自增长序列 校验码,自动生成 是否可空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10.1 成果清单

表20 数据成果一览表

成果类型 产品/成果 原始数据 产品(成果)描述 地形图(DLG)、航空影像、LiDAR点云、外业原始拍摄照片、竣工图等 整理后的竣工拼图、点云分类结果、CAD分类拼图、高程标注、过程检查记录、问题说明等 模型数据、纹理数据、元数据、属性数据等 生产单位依据相关标准、规范编制的技术设计书,包括技术依据、技术方法、技术流程等,编写标准需符合相关国标要求。 从管理组织角度及技术角度分别论述项目经验、生产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如何解决、遗留问题等 生产单位质量部检查报告 存储介质 数量(份/套) DVD光盘/硬拷贝 DVD光盘/硬拷贝 DVD光盘/硬拷贝 1 数据成果 中间成果 1 模型成果 1 技术设计书 文档成果 项目总结 质检报告 10.2 成果组织方式

纸/文件 1 纸/文件 纸/文件 1 1 数据成果按文件组织、按区分级。第一级文件夹依据“行政区划”,第二级文件夹依据“编制单元”,第三级文件夹依据建模单元。例如“鼓楼区——GL1区——GL101”。编制单元文件夹下根据10.1的成果清单,分为模型成果、原始数据、中间成果。模型成果分建筑和区块2个文件夹分别存储,建筑要素模型的max文件、贴图文件放置在“建筑+建模单元码”文件夹中,max文件命名按“建模单元+b”定义,例如““GL101b.max”。除建筑外其他要素模型的max文件、贴图文件放置在“区块+建模单元码”文件夹中,max文件命名按“建模单元+g”定义,例如“GL101g.max”。

文档大全

注:实用标准

图3 成果数据组织结构

文档大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