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

论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

来源:九壹网
论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 刘正萍 (盐城师范学院社会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摘 要】盐城海盐文化遗产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大类,盐城已建成中国海盐文化博物馆和盐城串 场河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集中展示了盐城盐业发展史。从盐城海盐丈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开发和利 用以及传承等角度出发,应在认识、实践和创新三个层面上加强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工作, 要更新理念.提高保护责任意识,构建保护网络管理体系,完善规划立法体系,加强海盐文化遗产的功能 改造和科研力量的培养,促进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弘扬、传承与再生。 【关键词】盐城;海盐文化;挖掘;传承 【中图分类号]K29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03—6873(2013)06…0038 04 2 000多年的盐城历史就是一部海盐发展史, 文博工作者陆续征集_『板晒、池晒、滩晒用的板 盐城就是1日“盐”I『j『建的城,长期以来形成的海盐 框、竹管、石碾、翻耙、翻板、风车等,这些文物可以 文化 成为盐城的义脉、特色和灵魂。如今,盐城 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海盐生产技术的演变过程,是 又迎来r沿海人 发的战略机遇,为新城市建设 为全国仅有 ]。反映海盐业的盐城地面“古文化” 和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种形势 遗存有200多处。属于盐政管理官署遗址有汉盐 下,如何把盐城建设成一个有特色、有品位的文化 渎县城故址、唐盐城监遗址、宋西溪盐仓监遗址、  。生产、 城市,足 个极火的挑战。城市的竞争是文化的 宋元明清历代古淮南13个盐场遗址等【竞争,文化遗产是城』=f『文化的源泉,所以,很有必 运销方面的遗址有新兴场唐代烧盐遗址、宋代范 要对盐城海盐艾化遗产进行梳理。 一公堤遗址、串场河、明清大丰草堰古盐运集散地 等。古建筑有20多处(群),主要有东台的海春轩 塔,明清江南和徽式民居、商店、钱庄以及辅助建 、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简介 海盐文化遗产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大类。海 筑塔、桥、堰、闸等 。与重要历史事件和著名人 盐文化物质遗产主要包括文物、占遗址、古建筑、 物相关的有宋范公祠遗址、元末盐民领袖吴 占墓葬、 仃碑、石刻、生产工具等。目前在盐城 王张士诚故里、张士诚处北极殿遗址、明王艮 文物部门登记的海盐文化遗产文物有860多处 “东陶精舍”遗址等。涉及海盐文化的古墓葬有6O (件) 。丰蛰包括海盐牛产工具、盐民生活用具、 余处,如沿原范公堤沿线的汉代墓葬群、市区发现 各级盐政管理衙署有关盐业产销用的文告、税票 的唐宋时期墓葬、元末张士诚部属墓、明清及 以及苇大历史事件有关文物等。如唐宋时期的盘 时期的墓碑等。境内还有各种歌颂碑、草荡盐场 铁、宋元时期的切块盘铁、明清时期的切块盘铁和 界碑、盐政管理衙署告示碑以及墓志碑等各种  清末民初的锅J及其配套的:I=具等。同时,盐城 碑刻 。海盐文化非物质遗产主要包括地名、文字资 [收稿日期]2013—09—15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盐城特色历史文化挖掘与传承研究” (20l0SJ13770006) 料、哲学思想观念、文艺作品、民俗风情等,分散在 盐城市内各地。盐城很多含“灶”、“堰”、“冈”、 “仓”、“团”、“盘”、“圩”、“滩”、“垛”、“荡”的地名, 是盐城海盐文化非物质遗产最为鲜活的符号 。 目前,除大丰的西团镇外,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 [作者简介]刘正萍(1967一),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社 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 8 ・ 刘正萍:论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 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灶”,是灶民煎盐 的重要设施,盐城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三 灶、四灶等6个乡镇,另有85个村及368个自然 二、盐城海盐文化遗产问题分析 1.挖掘和保护的问题。部分海盐文化遗产无 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f;]。据历年各种文化普查 人问津,处于无遮无挡、任凭风吹雨打、自生自灭 资料汇编统计,全市共发现海盐文化非物质遗存 的状态。被人问津的部分遗产要么被一些不法分 资料逾l 200余件,主要包括《史记・货殖列传》、 子任意盗掘,要么被一些施工单位任意践踏,有碍 《汉书・吴王列传》、《汉书地理志》、《太平寰宇 政绩工程的遗产被强行拆除、损毁。那些已注册 记》、《兖州记》、《天工开物》以及明清以来各种地 的遗产,受管理、运行机制、经费、人员、交通 ll。 方志和其他史料书籍。民问文学家创作了大量反 工具等条件的,被保护的现状也不容乐观l映盐民从事海盐生产、生活的诗歌、歌谣等文学作 品,如盐民诗人吴嘉纪写下了“白头灶户”的千古 绝句 l。围绕海盐业还形成了众多的民间传说、 民谣、民谚和盐业民俗。如民歌中的戽水号子、起 盐号子等,悲凉、激越;民谣中的“灶户叹五更”、 “盐丁叹”,是盐民生产、生活的生动写照;民谣中 的“三月三,脱鞋忙河滩”、“晒盐没的鬼,全靠人盘 水”显示了盐民对生产规律的掌握【 。又如“晒盐 日”、“新开盐门”、“祭张王”、“盐民嫁女”、“晒龙 盐”、“烘缸会”、“都天庙进香”、“潮盐保护神”、“盐 神节”、“仪征上元节”、“祭盐婆(盐佬)”、“拜盐宗” 等,都具有行业特色和特定的民俗风情 ]。盐民 出身的明代“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哲学思想 “百姓日用即道”,也有着很深的海盐文化的 烙印 。 。 从上述海盐文化遗产的总量上看,海盐文化 遗产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从遗产内容上看,涉及 的内容较多,但各方面内容的多少有别。从遗产 分布的地区来看,沿原范公堤沿线一带遗址较多, 大丰、东台最为集中,其余的分布较为零散。 近年来,盐城相关部门对海盐文化遗产做了 大量的工作。目前,盐城已建成中国海盐文化博 物馆和盐城串场河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集中展 示了盐城盐业发展史。另外,还通过成立盐城市 海盐文化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开展海盐文化研究, 举办中国海盐文化节,开展各种与海盐相关的活 动,如海水蔬菜美食品尝会、盐雕艺术展等,创办 《海盐文化简报》,加深国内外人士对海盐文化的 了解。然而,盐城是一个有2 100多年历史的城 市,只有这些遗存是远远不够的,与历史文化名城 的申报条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沿海 大开发的背景下,需要下大力气加强海盐文化遗 产的挖掘和传承。 对古老乡镇的保护不力,如有700多年历史的阜 宁硕集镇,曾是射阳河畔一个重要的水路交通要 道,一度十分繁华,非常热闹,而如今古镇变得一 片凋零,破旧不堪,周边的乡村不断被分割出去, 现已被划归东沟镇管辖。这些现象的存在致使原 本不多的海盐文化遗产仍在不断地销毁之中 J。 2.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遗产是更 好地传承遗产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盐城城市文 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凸显海盐文化特色,出现了一 些不良现象:对海盐景点的打造出现了不尊重历 史、凭空想像、向壁虚构的现象;对本土海盐遗产 历史底蕴挖掘利用不够(卢雅雨的卢公祠、重要地 名的命名等);对物化的海盐遗产恢复不到位;宣 传力度不足,缺乏多方面人才的联手打造i 。上 述现象的存在,使海盐文化遗产的价值得不到充 分体现。 3.传承问题。海盐文化遗产具有唯一性和不 可再生性,一旦消失是不可能复原的,一旦失传就 会永远消失。由于城市的扩建和改造,难免与一 些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一些冲突,有时为了经济发 展,只能以牺牲文化为代价而获得眼前的利益。 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促 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富裕,而另一 方面新农村现代化的气息不断冲击着最古老的村 庄和最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前的千城一面很有可 能变成城乡一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 精华 一,它是“活”在民间的文化,最能弘扬城市文 化的精神风貌。然而,有的遗产被很多人认为是 老掉牙、不合时宜的东西而被无情地抛弃,有的遗 产因某些人对文化的一知半解也遭此厄运,还有 的遗产被认为不能挣钱而不愿去做或不愿去学。 长此以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的将越来越 少。云南丽江的西方街、纳西古乐、民族山寨等因 其古老、淳朴而独具特色,值得我们借鉴。 ・ 9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不是大规模拆除或改造。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在 三、盐城海盐文化遗产挖掘和传承的几 大力发展新区的同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立足 点建议 海盐文化遗产是沿海居民长期实践的产物和 于小规模整治,是降低城市改造成本,最大限度保 持城市文化个性的成功模式 。jw 。。又如保护遗 产与发展经济,特别是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劳动的结晶,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它既有真实性、 完整性、可读性和延续性等属性,又有惟一的、不 可再生等特征 l4。。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科学 主要是受经济利益诱惑,不少地区过度开发和滥 用遗产现象不断发生,很多专家对此已多次提出 严重警告。其实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矛 盾的统一体。由于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 保护,合理利用,促进再生,以便更好地传承下去。 1.认识层面:端正态度,更新理念,提高保护 责任意识。(1)端正态度。首先,我们要尊重它的 自然实体的存在,即真实性和完整性,因为遗产的 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是 无法用金钱来换取的,如果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 断拆毁重要的文物古迹和建筑是不足取的。同 时,海盐文化遗产的价值会随着人类对遗产功能 认识的变化而变化lg_4~,在不同时期,它的价值和 功能的体现是不同的。因此,海盐文化遗产的存 在是最基本的价值体现。其次,要重视对它的挖 掘和保护。遗产的存在并不代表它永远存在,它 也会经历一个自生自灭的过程,要想延长它存在 的寿命,对它的挖掘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要 虚心学习外国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不能不切实 际地想当然,要反对人云亦云、仿古造假等不良风 气。(2)更新理念。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对 遗产的认识水平要有提高。首先,大遗产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镇人口结构、社会环 境、自然环境等不断改变,如果我们还坚持狭义的 保护观,已不能阻止现代化建设对遗产破坏的步 伐,将不利于对遗产的有效保护。所以,有人主张 坚持广义的遗产保护观,即大遗产保护观。它要 求在原真、可读、可持续、整体的原则下全面切实 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即物、人、社会、环境等 综合的、系统的保护观念和方法[9』1l 。按照这种理 念。至今仍充满着浓浓的海盐气息的整座盐城都 有可能成为海盐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其次,保 护与建设协同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社会建 设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实践证明两者 完全可以同存共荣,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如新城 建设与旧城改造,就不是截然对立的。有的城市 在城市规划上做到新旧分开、新旧两利(如山西平 遥建新城、巴黎建新中心区)。对旧城改造,古城 区并非一・点儿也不能动,关键是要立足于整治,而 ・ 五O・ 性,它是旅游业发展的源泉,一旦遗产流失或受 损,旅游业也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谈发展。也就是 说,保护好遗产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只要两 者之间掌握好一个度,即合理开发,科学保护,就 会实现两者的共赢。(3)提高保护责任意识。历 史文化遗产是全人类长期遗留下来的财富,是人 类的共同财富。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承担一份 保护的责任。那些为了政绩工程,为了经济利益, 为了蝇头小利而不惜损毁遗产的做法,说到底就 是对中华民族和人类文化不尊重、不负责任的表 现。山西平遥人说,“古城里面盖新楼,就破坏了, 就不是平遥了”。20世纪60年代,巴黎曾在占城 中心区建设几幢高楼,遭到众多市民强烈反对,市 只好调整建设方案【 。这些例子让我们 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大家都意识到要保护好历史 文化遗产,这就是一种全民责任心的体现。因此, 我们有必要加大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让每个人 都意识到遗产保护人人有责。 2.实践层面:构建保护网络管理体系,完善规 划立法体系。我国基本上是包办遗产保护工 作,在地方上单靠城建规划部门、文物部门、文化 部门的力量来承担这项工作,显得势单力薄,对于 保护的倡导和管理大都尚未引起期望的广泛响 应。。_2 。为科学保护遗产,构建各种体系是十分必 要的。(1)构建保护网络管理体系。首先,建立市 县镇村四级海盐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把遗产 保护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责任人身上。其 次,建立海盐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部门协同管理体 系,让他们共同承担尊重遗产、保护遗产的责 任口]。第三,动员全民参与,调动民间各种团体的 力量,使海盐文化的保护实现民有、民治、民 享l】 。(2)完善规划立法体系。与欧美国家相 比,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立法体系显得很不 完善。一是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尤其是地方立 刘正萍:论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 法体系还未完全建立;二是法律文件内容的操作 造出来的一种方案。因此,加强科学研究显得十 性不强,表述比较含糊笼统;三是保护资金不能落 分重要。从盐城市海盐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情况来 实到位,有的被挪用到其它方面;四是需补充经济 看,虽然已成立了海盐文化研究会,但它只是一个 制约、部门协调、发挥民间保护组织作用、鼓励公 学术团体,参加的成员层次不齐,专业人才少之又 众参与等规定 。 。 。根据《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少,合作研究项目较少,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盐城 (2011—2030)纲要》,盐城市已十分重视海盐文化 海盐文化研究的水准。盐城是中国海盐文化的代 的挖掘工作和历史古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 表,它的研究水准代表了全国海盐文化研究的水 但与周边城市相比,显得力度不够,更不能与发达 准。因此,加大盐城海盐文化研究力度,加强海盐 城市或欧美国家相比了。 3.创新层面:功能改造促进再生,加强海盐文 化科研人才的培养。如果历史文化遗产不被利用 和开发,那么它除了存在价值以外,其它价值和功 能是无法很好地体现和发挥的,这将会使这个城 市的文化不能凸显出来,这个城市的形象和魅力 也不能被完全展示出来。盐城的海盐文化遗产是 相当丰厚的,但目前受到保护的遗产只是很少一 部分,还有大部分的海盐文化遗产没有被开发和 再利用。盐城虽然新建了一座中国海博物馆和一 个海盐历史风貌区,被列入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 之中,但在遗产的功能改造和再利用方面做得明 显不够。大丰市围绕“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对 一些相关的遗址进行挖掘、保护和整理,并在此基 础上构想建立一个机构、成立一个学会、办好一个 刊物、建好一个博物馆,串联一个露天博物馆、开 发一批特色产品。笔者认为,这种构想是值得肯 定和推广的,国内外也有不少典型案例可供我们 参考。如上海新天地首次改变了上海石库门原有 的居住功能,在建筑群外表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 瓦,在每座建筑的内部,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 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 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 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j1。。西安的大雁塔由佛教文 化遗产改造成人人向往的观景圣地_1 j4。。英国古 老的林肯教堂改建为“步行者园林”,德国鲁尔重 工业区中很多废弃的厂房、设备、场地被改造成了 具有多功能的娱乐和休闲场所。新加坡的克拉码 头也进行了复兴改造,由废弃的码头变成了一个 大型购物、餐饮与娱乐区l_1 l2 鲳。这些成功的案 例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遗产的功能改造不仅不 会使遗产受损,而且会使遗产更加大放异彩,并能 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诚然, 遗产功能的改变不是一些人凭空想象出来的,它 是在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经过长期的研究论证而创 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是目前较迫切的任务。 总之,盐城的海盐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盐城 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有权利和义务保护好它,利 用好它,发展好它。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挖掘和 传承,是海盐文化研究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登佐.盐城海盐文化遗产保护探析[J].盐城工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1. [2]盐城市海盐文化研究会.海盐文化论[J].盐城工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4. [3]于海根.论海盐文化在重塑现代盐城形象中的地位 [J].四JIl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16—17. [4]葛雪梅,徐贵耀.海盐文化在盐城发展史上的影响探 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9):7—8. [5]韩爽.海盐文化与区域发展实证研究——以江苏省 盐城市为例[J].科技信息,2008(34):278—279. [6]王建华.盐城盐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探索[J].中国 商贸,2O10(】):l37. [7]曹爱生.盐城城市文化建设中应凸显海盐文化特色 [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 [8]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几个问题[J].江 西社会科学,2Ol0(9):21—22. [9]梁航琳.大遗产保护一——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 产保护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1O]鲍展斌.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哲学思考[D].杭州: 浙江大学,2002. [11]单霁翔.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推动文化遗产事业 实现新的跨越[J].文物工作,201l(1):l一6. [12]刘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一一西安大 雁塔北广场及周边区域改造规划与设计[D].西安: 西安美术学院,2008. 【责任编辑:朱根】 ・五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