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理复习讲学稿5

物理复习讲学稿5

来源:九壹网
201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讲学稿(5)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复习目标】

(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2)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知识梳理】

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 除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 一旦选定,认为静止 运动是绝对的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静止是相对的 快慢不变 两层含义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公式:V=S/t 匀速直线运动 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定义:平均快慢程度 变速直线运动 公式:v=s总/t总 参照物 定义 选择 简单的运动直线运动

常见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一、复习内容及过程 1、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 或固定于 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例1、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 。

例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1

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2、机械运动

(1)定义: 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例3、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对开着一对特快列车 T31和T32,表中所列是这两次列车的时刻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1和T32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 是 h min。

(2)除去停站时间,列车运动的平均 速度是 km/h。

例4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约为100km/h,而 磁悬浮列车设计速度为400km/h,南京到 上海的距离约为300km,按以上速度计算, 磁悬浮列车从南京到上海比普通列车缩短 了 h。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 。

B.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C. 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T31 北京→ 杭州特快 15:50 20:21 29 1:16 24 5:45 53 7:30 — 车次 自北京起公里 0 497 979 1458 16 站名 北京 济南 蚌埠 上海西 杭州 T32 杭州→ 北京特快 — 13:20 41 8:33 54 3:46 24 23:16 21:40 s s v t t = = 计算公式: s = v t 变形 v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2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2m 合4.32km/h 速度图象:

t 2

S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

Ⅱ 变速运动: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平均速度公式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v = t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

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m/s 3、长度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长度估测:

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时间测量:

8

s (1)时间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 ,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钟(min) 5、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3

三、堂上练习

1、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 2、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

请你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15.8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 。

3、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若选 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若选 为参照物,他又是运动的。

4、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 ( ) A.4h内通过160km

6

B.10s内通过了100m D.1min内通过1000m

C.1h内通过1.2×10cm

5、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飞机加油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 ,此时两者彼此处于相对 状态。

7、地震波是一种由地震震源发出,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地震波分为主波、次波和表面波,纵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主波,横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次波.主波比其它地震波运动得更快,主波的传播速度是6km/s,次波传播的速度是4km/s.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市也有震感.已知汶川到我市的直线距离约为1440km, 则该地震波主波比次波早多长时间传到我市?

8、如图所示的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设计时速100千米。大桥

已于2008年5月1日通车,至此上海到宁波的陆路距离缩短了l20多千米。求: (1)一辆汽车通过大桥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上海到宁波可节约多少时间?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