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Fe2O3在反应中显氧化性
C.3 mol Na2O2发生反应,有12 mol电子转移 D.Na2FeO4能消毒杀菌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2价,得到1个电子,过氧化钠作氧化剂;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失去3个电子,氧化铁作还原剂;A和B不正确,C不正确,应该是6mol电子;高铁酸钠中铁的化合价是+6价的,因此该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答案选D。
2.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微电子工业技术的关键原料之一,可由氨气和氟气反应得到:4NH3+3F2===NF3+3NH4F。在潮湿的空气中,NF3能与水蒸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HF、NO和HN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NF3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B.在NF3与H2O的反应中,H2O作还原剂
C.若在制取NF3的反应中有0.5 mol NH3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 D.NF3在空气中一旦泄漏,不易于发现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4NH3+3F2===NF3+3NH4F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0.5 mol NH3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75 mol。根据NF3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F、NO和HNO3可知H2O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NF3泄漏,必然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NO,NO被氧化成NO2,空气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易被发现。答案选A。
3.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产物n(NO2)∶n(NO)=1∶1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铜和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B.参加反应的n(Cu2S)∶n(HNO3)=1∶5 C.反应中Cu2S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D.1 molCu2S参加反应时有8 mol电子转移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方程式可知,铜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2价,失去1个电子,S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6价,失去8个电子,因此1 molCu2S参加反应时有10mol电子转移,C和
D不正确。而氮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部分降低到+2价,得到3个电子,部分降低到+4价,得到1个电子。由于n(NO2)∶n(NO)=1∶1,所以如果设生成的NO和NO2都是1mol,则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硫化铜的物质的量是4÷10=0.4mol电子。因此生成硫酸铜就是0.4mol,则生成铜就是0.8mol-0.4mol=0.4mol,A正确;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是2mol+0.4mol×2=2.8mol,则参加反应的n(Cu2S)∶n(HNO3)=0.4∶2.8=1∶7,B不正确,答案选A。
4.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发生以下反应:Cu2S+2Cu2O=6Cu+SO2↑,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每生成19.2gCu,反应中转移0.6mol电子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硫化亚铜和氧化亚铜中铜均为+1价,反应后降为0价,得6e-;硫由-2价升为+4价,失6e-。反应中氧化剂为氧化亚铜和硫化亚铜,还原剂为硫化亚铜,A错误、B正确;铜是还原产物,C错误;由反应知每生成6mol铜转移电子6mol,所以生成19.2克铜转移电子0.3mol,D错误。
5.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 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审清题意,再逐一分析。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A由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应符合沉淀转化的原理,难溶物易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应该为CuS的溶解度更小,小于PbS的溶解度,所以A错误;
B.由硫化物经氧化可得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CuS中S处于-2价,具有强的还原性,所以B错误;
C.注意ZnS为难溶物,不能拆成离子形式,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u2++ZnS= CuS+Zn2+,所以C错误;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是正确的。
6.ClO2是一种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 +H2C2O4 + H2SO4==2ClO2↑+ K2SO4 +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C.ClO2是氧化产物 D.H2C2O4在反应中被还原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2KClO3 +H2C2O4 + H2SO4==2ClO2↑+ K2SO4 +2CO2↑+2H2O反应中,KClO3氯的化合价降低,在反应中得到电子。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1mol电子转移。ClO2是还原产物。H2C2O4中碳的化合价升高,在反应中被氧化。答案选A。
7.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 I2。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b :3HSO3- + IO3-= 3SO42- + I- + 3H+ B.a点时消耗NaHSO3的物质的量为1.2 mol
C.b点时的还原产物可能是KI或NaI,b~c间的还原产物是I2
D.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时,加入的KIO3为1.8mol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o-b阶段没有单质碘生成,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HSO3
-
+ IO3-= 3SO42- + I- + 3H+,A正确;亚硫酸氢钠总计是3mol,所以d点对应的亚硫酸氢钠是3mol÷5
×2=1.2mol,B正确;根据氧化性可知,IO3-能氧化I-生成单质碘,所以选项C正确;b点碘酸钾的物质的量是1mol,生成碘离子也是1mol。根据反应式IO3-+5I-+6H+=3I2+3H2O可知,如果设此时消耗碘离子的物质的量是x,则消耗碘酸钾就是x/5,生成单质碘是3x/5,所以有(1-x)︰3x/5=5∶2,解得x=0.4,所以加入的的碘酸钾是1+x/5=1.08mol,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8.向100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3 mol Cl2 。反应后溶液中Br-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2Fe+Cl2 = 2Fe+2Cl B.2Br-+Cl2 = Br2+2Cl-
C.4Fe2++2Br-+3Cl2 = Br2+4Fe3++6Cl- D.2Fe2++4Br-+3Cl2 = 2Br2+2Fe3++6Cl-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溴离子的,所以氯气首先氧化亚铁离子,设溴化亚铁的物质的量是x,则由于反应后溶液中Br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所以x+(2x-6)=6,解得x=4,因此选项C正确,答案选C。
--2+
3+
-
9.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2.4 L CH3CHO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zxxk B.56g铁与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A
C.常温常压下,由6 g NO2和40 g 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总数约为3×6.02×1023 D.80 g NH4NO3晶体中含有NH4+小于 6.02×1023个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中22.4L乙醛不是气体,物质的量不是1mol,A不正确;铁和稀硫酸的反应中失去2个电子,5.6g铁是0.1mol,转移0.2mol电子,B不正确;NO2和N2O4的最简式是相同的,都是NO2,所以由6 g NO2和40 g 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的氮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mol和2mol,则原子总数约为3×6.02×1023,C正确;80g铵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1molNH4+,D不正确,答案选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7.8 g Na2O2与H2O完全反应时,有0.2 mol电子发生了转移
B.FeCl2溶液与K3[Fe(CN)6]溶液混合后得到特征蓝色沉淀,利用此反应可检验Fe2+ C.用浓盐酸酸化KMnO4溶液以增强其氧化性
D.在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Na2O2与H2O反应中,Na2O2即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molNa2O2发生反应转移电子2mol,A错误;Fe2+与[Fe(CN)6]3-反应生成Fe3[Fe(CN)6]2蓝色沉淀,B正确;KMnO4氧化性强于Cl2,高锰酸钾溶液能与盐酸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高锰酸钾溶液不能用盐酸酸化,一般用硫酸酸化,C错误;3NO2+H2O=2HNO3+N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NO2,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比为1:2,D错误。
11.已知:CuI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氧化性Cu2+>I2> Cu+,还原性Cu>I-> Cu+
(1)根据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推测,在溶液中Cu2+和I-反应的产物是 、 ; (2)久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呈黄色,向其中加入一些铜粉,可使溶液黄色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消除(2)中HI溶液的黄色,也可向其中通入少量H2S,这是因为当浓度接近时,还原性H2S_______(填“>”、“<”、“=”)I-;与加入铜粉的方法相比,用此方法得到的HI溶液浓度________(填“高”、“低”、“相等”);
(4)CuI可用于监测空气中是否含有汞蒸气:4CuI(白色)+Hg=Cu2HgI4(亮黄色)+2Cu。下列关于该化学方程式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a. 该反应被氧化的元素是铜元素和汞元素 b.该反应的氧化剂为CuI
c.Cu2HgI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答案】(1)CuI、I2 (2)2Cu+I2 =2CuI↓(3)>,高 (4)a c
【解析】试题分析:(1)氧化性Cu2+>I2> Cu+,还原性Cu>I-> Cu+,所以在溶液中Cu2+和I-反应的产物应该是CuI、I2。
(2)久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呈黄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所以加入铜后的反应方程式是2Cu+I2 =2CuI↓。
(3)硫化氢的还原性大于碘离子的,所以也可以通过硫化氢还原碘单质。由于在该反应中碘单质全部被还原生成碘化氢,所以浓度高。
(4)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Hg的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铜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所以CuI是氧化剂,Cu2HgI4是氧化产物,而铜是还原产物,所以选项ac不正确,答案选ac。
1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比C12、O2、C1O2、KMnO4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工业上是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向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使高铁酸钾析出。
(1)干法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反应为:
2FeSO4 + a Na2O2 = 2Na2FeO4 + b X + 2Na2SO4 + c O2↑
①该反应中物质X应是 ,a与c的关系是 。 ②简要说明K2FeO4作为水处理剂时,在水处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数粒:Fe(OH)3、C1O-、OH-、FeO42-、C1-、H2O。 ①写出并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②每生成1mol FeO42-转移 mo1电子,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1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mo1。
③低温下,在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可析出高铁酸钾(K2FeO4),说明什么问题 。
【答案】(1) ①Na2O a=4+2c ②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消毒过程中自身被还原为Fe3+,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2) ①2Fe(OH)3 + 3ClO- + 4OH- = 2FeO42- + 3Cl- + 5H2O ②3 0.15
③该温度下K2FeO4比Na2FeO4的溶解度小【解析】(1)①根据原子守恒和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X应该是氧化钠;根据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部分降低到-2价,得到1个电子,而部分升
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另外铁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6价,失去4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2×4+2c=2a-2c,解得a=4+2c。
②由于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消毒过程中自身被还原为Fe3+;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所以高铁酸钾起杀菌和净水的作用。
(2)①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失去3个电子.而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1价,得到2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2Fe(OH)3 + 3ClO- + 4OH- = 2FeO42- + 3Cl- + 5H2O。
②根据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 FeO42-转移3mol电子;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mo1电子,则还原产物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3mol÷2=0.15mol。
③由于该温度下K2FeO4比Na2FeO4的溶解度小,所以低温下,在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可析出高铁酸钾。
13.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已有百年历史。这种消毒方法会使饮用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有机含氯化合物,对人体有害,且氯气本身也是一种有毒气体。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建议推广采用广谱性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目前欧洲一些国家用NaClO3氧化浓盐酸来制取ClO2,同时有Cl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NaClO3+___HCl===___NaCl+___ClO2↑+___Cl2↑+___H2O。 (1)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2)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在反应中盐酸体现的性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有4.48L氯气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mol,被氧化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4)我国研制成功用氯气氧化亚氯酸钠(在氮气保护下)制得ClO2,表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O2+Cl2==2ClO2↑+2A。已知A物质是一种盐,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这一方法的优点是 。
【答案】(1)2,4,2,2,1,2.(2)NaClO3;还原性、酸性。(3)0.4;0.4。(4)NaCl;不产生有毒的氯气,减小对环境的污染。【解析】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即计算等。
(1)同一种元素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的价态只能介于中间,且氧化产物的价态不能高于还原产物的价态,即ClO2是还原产物,而氯气是氧化产物,氯酸钾是还原剂,氯化氢是还原剂,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依次是2,4,2,2,1,2。
(2)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氯酸钾是氧化剂;盐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氯化氢是还原剂。又因为还生成氯化钾,所以盐酸还起酸性的作用。
(3)标准状况下,4.48L氯气是0.2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2=0.4mol,所以被氧化的盐酸就是0.4mol。
(4)根据原子守恒可知,A应该是氯化钠。根据方程式可知,该方法的优点是在反应中不能产生有毒的气体氯气。
14.用黄铜矿炼铜按反应物和生成物可将总反应可以写成:
aCuFeS2 + bSiO2 + cO2 → dCu +e FeSiO3 + fSO2
(1)配平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a=___ b=___ c=___ d=___ e=___ f=___
(2)若2.5吨黄铜矿(含CuFeS280%)发生上述反应,计算生成的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m3)。 (3)若将标准状况下的SO2 280mL通入100mL碘水中充分吸收后,多余的碘用0.182mol/LNa2S2O3溶液滴定(I2 + 2Na2S2O3 =\" 2NaI\" + Na2S4O6),用去Na2S2O3溶液5.50mL。写出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计算(3)中碘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 225224 (2) 2.5×106g×80%÷184g/mol×2×22.4×10-3m3/mol = 487m3 (3) SO2 + I2 +2H2O = 4H+ + SO42- +2I-
(4) (0.182mol/L×5.50×10-3L×1/2+0.280L÷22.4L/mol)÷0.100L = 0.130mol/L【解析】(1)根据方程式可知,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得到2个电子,而氧气在反应中得到4个电子。S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4价,失去6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依次是2、2、5、2、2、4。
(2)2.5吨黄铜矿中含有CuFeS2的质量是2.5×106g×80%=2.0×106g,所以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生成的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0×10g÷184g/mol×2×22.4×10m/mol = 487m。
(3)单质碘具有氧化性,能把SO2氧化生成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是SO2 + I2 +2H2O = 4H+ + SO42- +2I-。 (4)根据反应式I2 + 2Na2S2O3 =\" 2NaI\" + Na2S4O6可知,剩余的单质碘是0.182mol/L×5.50×10-3L×1/2=5.005×10-4mol。而根据反应式SO2 + I2 +2H2O = 4H+ + SO42- +2I-可知,与SO2反应的单质碘是
0.280L÷22.4L/mol=0.0125mol,所以碘水的浓度是(5.005×10-4mol+0.0125mol)÷0.100L = 0.130mol/L。
15.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
-6
-3
3
3
【答案】B【解析】由于还原性强弱顺序是I-、Fe2+、Br-,所以氯气首先氧化的是I-,然后是Fe2+和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有铁离子生成,所以选项①B不正确,②③④正确,答案选B。
16.铁溶于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Fe+bNO3-+cH+=dFe2++fFe3++gNO↑+hNO2↑+kH2O
下列有关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2d+3f=3g+h
B.反应中每消耗5.6gFe,转移0.2mol~0.3mole- C.HNO3的氧化性大于Fe3+
D.当a不变时,d随着b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D【解析】A中符合电子得失守恒,正确;铁在反应中最多失去3个电子,最少是2个电子,所以B正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C正确;根据原子守恒和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d+3f =2g+b,又因为d+f=a,所以3a=2g+b+d,因此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反应5Fe2++MnO4ˉ+8H+=5Fe3++Mn2++4H2O可知:用酸性KMnO4溶液可检验绿矾(FeSO4·7H2O)是否变质 B.根据反应3Fe+8HNO3=3Fe(NO3)3+2NO↑+4H2O可知:反应中HNO3表现酸性和氧化性 C.根据反应CuSO4+H2S=CuS↓+H2SO4可知:H2S的酸性比H2SO4强 D.根据反应H3PO3+2NaOH(足量)=Na2HPO3+2H2O可知:H3PO3属于三元酸
【答案】B【解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A不正确。B中有铁和NO生成,所以反应中HNO3表现酸性和氧化性,B正确。C不正确,硫化铜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所以能够发生,但H2S的酸性比H2SO4弱。D不正确,反应中只消耗2mol氢氧化钠,应该是二元酸,答案选B。
18.已知镁和稀反应时,每有1mol HNO3反应,就有0.8mol电子转移,此时的还原产物可能是 A.NO2
B.N2O
C.N2O4
D.NO
【答案】B【解析】在镁和稀的反应中有0.8mol电子转移,由Mg—2e—=Mg2+可知有0.4molMg参加反应,同时生成了0.4molMg(NO3)即在1mol HNO3中只有0.2molN原子被还原;也就是1mol N 原子失去了4 mol2,电子。可见还原产物中N的平均化合价为+1,即N2O或NH4NO3;相应的方程式为: 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O 4Mg+10HNO3=4Mg(NO3)2+N2O↑+5H2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