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推进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探讨

推进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探讨

来源:九壹网
■2012年第10期■现代管理科学■发展战略

推进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的探讨

●崔鹏

摘要:高等院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

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文章针对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寻求产学研合作共识、创新科

探索科研评价改革、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提出有效措施,从而更加正确认识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在服研机制、

务党和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

产学研;合作;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词:

升,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成为深化高等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同时,《纲要》指出: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等院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这充分说明高等院校在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才资源强国建设中,在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世纪以来,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许多突出成绩和宝贵经验,其优秀成果的转化应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在新形势新要求下,高等院校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高等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等院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高等院校产学研紧密集合,支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服务党和决策做出了重要贡献。

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2.推进产学研合作,符合高等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纲要》指出:高等院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近年来,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逐步提高,贡献力度不断加大。高等院校已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奖三大奖项获奖者中有一半出自高等院校。2004年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为高等院校所摘取,填补了该奖项六年的空白。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等院校囊括了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全部三项一等奖。2008年两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部产生自高等院校。2010年国家科技技术奖中,高等院校获得各类奖项超过70%。

3.推进产学研合作,符合国际学术影响力扩大的需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正在挑战美国、西欧和日本在科研领域的优势地位。一些新兴国家在全球科研产出中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尤其是我国的科研论文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虽其引用率与数量增长尚不同步,但有明显进步。据报告显示,在科研论文数量上,我国所占比重从4.4%上升到10.2%,超过英国等传统科研强国。在可反映科研论文质量的引用率上,我国也有进步,占全球科研论文引用率的比重从十位以外上升到第七位。另外,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增强,通过国际合作完成的科研论文占总体的比例从

1.推进产学研合作,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

要。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进入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历史新阶段,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对高等院校赋予了新的重要使命。总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机制创新和项目引导,鼓励高等院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将带动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提

25%上升到35%,且这类论文引用率更高,影响力更大。

二、高等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和问题

-67-

■发展战略■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10期

近年来,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等院校积极探索建立协同创新,通过不断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产学研结合,既推动了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紧密结合,也为高等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据不完全统计,以产学研合作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有86个,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在这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内,批准发明专利1185项,转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306项,在孵企业总收入499.98亿元,累计有15家企业上市。作为国家唯一的A类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吸引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000余家,辐射近30个城市及地区。然而,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与党和人民的需求相比,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创新效率不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不大。

用性,决定着科研成果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要从实践中去提问题,用方法,找答案就至关重要。目前,多数研究还是停留在经验性的观感阶段、理论性的阐发阶段,而基于田野调查、实地考察等实证性研究,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的成果较少,难以获得实际应用部门的认可。

三、高等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措施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还需要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紧跟时代步伐,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进一步凸显高等院校的主力军作用,从思想理念、机制、科研评价等方面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努力寻求科研合作共识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前提

条件。推进产学研合作,需要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共同努力,加强部门协同,创新机制,积极营造产学研合作的良好环境。一是要坚持投入引导与措施激励并举,通过高等院校与的协同创新,使教育服务国家、回报社会落到实处。二是要增强高等院校的创新活力,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集聚,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三是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动力,通过委托研发、联合研究、人才培养、共建研究机构等形式,建立与高等院校合作创新的战略伙伴关系。

1.科研机制不健全。产学研合作是高等院校发

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科研机制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动力。一方面,科学研究重视课题的级别、立项、数量和成果,反而轻视课题的结项、质量和推广应用,使得高等院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目标不一致问题。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拥有大量学术人才和科研资源,但缺乏与产业、市场内在联系,使得创新更多集中在知识和科技层面,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而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体系的创新主体,企业身在市场了解产业,却难以占有足够的人才与科研资源。这就造成高等院校现有的学科、专业设置、科研组织和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等与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2.不断创新科研机制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关键

环节。创新是推动高等院校科研不断深化的不竭动力,是大力提高高等院校科研质量的内在要求。高等院校拥有多学科优势、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深厚的科研基础,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独特作用。高等院校只有不断创新科研机制,才能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才能使高等院校成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一方面,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科研综合创新试点,探索与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科研合作新模式,建立完善有利于学术创新的科研机制。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完善开放合作的研究机制,建立横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开放型研究机构。

2.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开展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

是推动科研管理创新,优化研究资源配置,构建现代科研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高等院校实现科研创新的力量源泉和战略保障。目前,高等院校评价科研业绩还是以教师科研成果产出量为考核标的,进行量化考核,如科研经费的多少、核心期刊论文数、出版专著数量和获奖成果数量等,而不是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具体情况来区分,这种评价体系确实会使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明显增加,这只能使科研情况表面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实际上具有重大前沿价值的高水平科研创新性成果少之甚少,由此产生的后果会造成高等院校科研人员急功近利,面向产学研应用的动力不足,甚至会滋生学术造假、学术等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到高等院校科研的繁荣和发展。

3.积极探索科研评价改革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强大

动力。有效的科研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等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评价对象、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类型、不同研究成果形式实行分类评价。要强调质量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克服重数量指标轻质量指标的倾向,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要改进科研评价办法,形成重在质量、崇尚创新、社会参与的评价方式,建立以科研成果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科研对人才培养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为科研人员营造一个稳定、宽松、和谐的创新科研氛围,充分调动其自身的创新能力。

3.科研方法创新性不高。“问题”是科研活动的起点,

“方法”是科研活动的手段。爱因斯坦认为,在科学研究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的新颖性、合理性、恰当性,决定着科研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实

4.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有效

保障。同志有一句名言:“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

-68-

■2012年第10期■现代管理科学

参考文献:

■发展战略

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高等院校要密切关注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强势学科、特色专业与对口的行业和众多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以市场为导向,集中力量在亟待解决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有所突破,使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党和的方针。

总之,高等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提出的深刻命题,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只有推进产学研合作,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推出更多有深度的理论成果和建议,切实发挥党和人民事业智库作用。

1.刘松年.影响产学研合作的理论问题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0-23.

2.陈小娅.思想、开拓创新、把产学研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国科技产业,2012,(1):14-15.

3.李威.中国科研产出占全球10.2%引用率占比从十位以外上升至第七.评价与管理,2011,(4):7.

4.郭广银.产学研合作: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使命.求是,2012,(1):59-61.

5.张泽一,王树兰.构建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中国高校科技,2012,(1):58-59.

6.吴淑娟.构建有效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开展.石油教育,2010(4):66-69.

崔鹏,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博士生。作者简介:

2012-08-15。收稿日期:

(上接第7页)

complexitytheorytoorganizationscience.

时还要注意准确定位新产品加速新产品扩散。而当进行渐OrganizationScience,1999,10(3):233-236.进式创新产品开发时,创新者应该着力于降低产品开发的5.Goncal,oPacheco-de-Almeida,PeterZemsky.复杂性、快速抓住市场变化等,从而缩短产品开发提前期,TheTimingofResourceDevelopmentandSustainable

CompetitiveAdvantage.ManagementScience,2007,53保证企业对市场(需求、竞争等)的快速响应,同时抵御模

(4):651-666.仿威胁也成为渐进式创新产品开发的关键问题。

6.JanW.Rivkin.ImitationofComplexStr-五、总结与展望

ategies.ManagementScience,2000,46(6):824-844.本文对模仿威胁下的两类创新产品开发进行了对比

7.SendilK.Ethiraj,DanielLevinthal,Rishi研究。通过对比两类(激进式、渐进式)创新产品在基本特

R.Roy.TheDualRoleofModularity:Innovation征、开发要求、开发性状等方面的不同,并考虑潜在模仿者

andImitation.MangementScience,2008,54(5):939-的情况,得到两类新产品开发的关键要素的连接路径关

955.系,同时为创新者进行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管理和实施提供

8.WilfredAmaldoss,AmnonRapoport.Collabo-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研究发现,模仿威胁下激进式创

rativeProductandMarketDevelopment:Theoretical新产品开发相对于渐进式创新产品而言,其开发重点在于

ImplicationsandExperimentalEvidence.Marketing提高成功率;而渐进式创新产品开发需要创新者在缩短产

Science,2005,24(3):396-414.品开发提前期的同时还要注重抵御模仿威胁。本文仅从文

9.HolgerErnst.Successfactorsofnewpro-献阅读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研究中得出结论,缺乏数理模

ductdevelopment:areviewoftheempirical型及实证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literature.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参考文献:

Reviews,2002,4(1):1-40.1.保罗.特罗特.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第三版).

10.VandenBulte,Christophe,StefanStre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ersch.Socialcontagionandincomeheterogeneity2.StefanWuyts,ShantanuDutta,StefanStreme-

innewproductdiffusion:Ameta-analytictest.rsch.PortfoliosofInter-firmAgreementsin

MarketingScience,2004,23(4):530-544.Technology-InMarkets:ConsequencesforInnovation

11.MarvinB.Lieberman,ShigeruAsaba.WhyandProfitability.TheJournalofMarketing,2004,

dofirmsimitateeachother?AcademyofManagement68(2):88-100.

Review,2006,31(2):366-385.3.JohnHauser,GerardJ.Tellis,AbbieGri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0971111);基金项目:n.ResearchonInnovation:AReviewandAgendafor

(项目号:12YJC63MarketingScience.MarketingScience,2006,25(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026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12J01304)。687-717.

计国君,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作者简介:4.PhilipAnderson,AlanMeyer,KathleenEis-

师;王佳,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博士生。enhardt,KathleenCarley,AndrewPettigrew.

2012-07-20。收稿日期:Introductiontothespecialissue:Applicationsof

拓展多个产品开发路径等,从而保证产品开发成功率;同

-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