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书心得——论《生死疲劳》中“蓝脸”的形象塑造及其历史意蕴

读书心得——论《生死疲劳》中“蓝脸”的形象塑造及其历史意蕴

来源:九壹网


读书心得——论《生死疲劳》中“蓝脸”的形象塑造及其历史意蕴

莫言受“爷爷”和“孟单干户”的启发,在文中塑造、刻画了“蓝脸”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想借助这一有效载体来传达他的反思意识。在人人都背离土地,跟随社会的政治潮流奔向人民公社的时候,作为一个传统中国农民的蓝脸明白“亲兄弟都要分家”的道理,他拼命保护着被他视为命根子的土地,一旦土地受到威胁他就要拼尽全力,拼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以此对土地进行着捍卫;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土地的命运联系、捆绑在一起,用这种血脉相连的联系守卫着劳动人民的土地。为了保住自己的一亩二分地,蓝脸经受了众叛亲离,孤注无援后依然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坚持单干,从五十年代战斗到七十年代,始终没有“变节”,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生存方式,续写了一部农民关于土地的保卫战。

1.二元对立关系下的蓝脸

在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组二元对立:人民公社与单干户的对立;蓝脸与洪泰岳的对立。而洪泰岳是人民公社的忠实拥护者,蓝脸是典型的单干户,所以这两组二元对立中的对立是同一种对立,矛盾是同一场矛盾。

在中国党做出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重大决策之后,随即就产生了单干户这一对立面,而莫言在《生死疲劳》中为展现人民公社与单干户的矛盾,通过典型人物塑造:洪泰岳与蓝脸,这两个人物来反映和揭示历史,展示党的农村的成败得失,反映一系列“土地”变动带给农民的苦难命运。

蓝脸与洪泰岳在同时代中所持的立场虽然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是同样苦难。他们的矛盾就体现在:洪泰岳是西门屯村村长、合作社社长、党支部,同时他又是人民公社的忠实拥护者,他要求全村唯一的单干户蓝脸加入合作社,而蓝脸顽固不化,

一次次拒绝入社,坚持单干。他们的对立也从入社和不入社开始了:

“没有什么好商量的,”蓝脸说,“亲兄都要分家,一群杂姓人,混在一起,一个锅里摸勺子,哪里去找好?”

“你可真是石头蛋子腌咸菜,油盐不进啊,”……“好你蓝脸,你能,你就一个人在外边,等着看吧,看看是我们集体的力量大,还是你蓝脸的力量大。①

从蓝脸与洪泰岳的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蓝脸不入社的态度十分坚决,洪泰岳对他软硬兼施,他却软硬不吃。对他施加“集体”与“个人”的压力,想让他因形单影只而害怕,因寡不敌众而妥协,而他本着亲兄弟都要分家,一群杂姓人又如何在一个锅里摸勺子的经验,凭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章程,果断拒绝了洪泰岳让他入社的要求,他捍卫着自己的土地。这就是莫言笔下那个天不怕,地不怕,只坚持自我经验,只相信事实结果的单干户蓝脸。面对洪泰岳一次又一次的逼迫,面对村民们聚集在炕头的游说,蓝脸抓住机会,打消了众人的念头,用他的坚决告诉人们:单干到底!

2.独特视角下的蓝脸形象

莫言在小说中描写蓝脸的视角十分独特,在刻画蓝脸这一典型人物时,不仅通过动物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刻画,而且在刻画中让人物具备了动物性。动物眼中的蓝脸是怎样的?蓝脸身上的动物性又是如何体现的?为此,笔者将通过小说中“驴的视角”和“牛的倔犟”来分析蓝脸形象。

2.1 动物视角中的蓝脸。

在第一部“驴折腾”中,在驴的视角下,蓝脸有着这样的形象:

“,老黑,我们怕什么?我们躲什么?我们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吗?我们光明正大,我们什么都不怕,老黑你负的是公伤,理应由公家照顾,我照顾老黑,就是为公家出夫!走,我们进村!”②

当自己的驴因公负伤时他先反问了自己,问自己怕什么,躲什么,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当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光明磊落,无愧于所有人时他愤然来到人民公社讨说法,提要求,人民公社不仅要喂饱单干户家的驴,还要为单干户家的驴洗澡,包扎伤口。此时的蓝脸既淳朴又勇敢无畏,他虽孤注无援,但在事实面前没有退缩,而是据理力争。养子西门金龙在对他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批斗后:给他的脸刷上油漆,致使眼睛受伤,给他挂上写着“又臭又硬”的单干户的牌子游街,生生打死与他相依为命的牛,断了他的活路时,蓝脸依然没有退缩一步,紧紧捍卫了自己单干户的身份,捍卫了自己心中的那一亩二分地。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在蓝脸这里得到了深深地印证。

2.2 蓝脸的动物性。为什么说蓝脸的身上具有动物性,笔者认为他有“牛的倔犟”,这种“倔”和“犟”又很符合蓝脸坚决而又执着的单干户形象。小说在前两部分着重描写了蓝脸和他的驴、牛之间的故事,驴和牛很多时候也成为他与人民公社矛盾冲突的导火线,比如:洪泰岳打伤了他的驴,人民公社征用了他的驴,还让他的驴受伤断腿,人民公社的杀猪人劈断了他的牛角等。而这头奇怪又伟大的西门牛在被带到人民公社劳动时,它在地头罢了工,残忍冷酷的西门金龙犹如一头发了疯的猛兽,将它打的皮开肉绽,血肉模糊,鲜血染红了土地,染红了整头西门牛,西门牛犹如剁肉案板上的一块烂肉,被打成了肉泥,他却纹丝不动,作为牲畜它像通人性一般,坚决的像是一个勇士,誓死不为人民公社拉犁。西门金龙使劲浑身解数,想要收服这头顽固不化如蓝脸一般的牛,恼羞成怒的他拉穿了牛鼻,烧死了西门牛,这头倔犟地牛到死也没有站起来为人民公社拉犁。在莫言的笔下,这

头倔犟地牛就像倔犟地蓝脸,蓝脸也倔犟地向他的牛,就算是死也不愿为人民公社干活。

3.结束语

在《生死疲劳》中,莫言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以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的农村发展史为主线,以蓝脸为载体,写出了“人们在各个特定历史背景中的狂热、疯癫、荒谬和改变,写出了令人震撼的历史事实和人的种种心态,更写出了农民对土地无比执着的热情和悲情。”[夏鑫:《析莫言<生死疲劳>的荒诞叙事》,《山花》2010年第18期。]展现了莫言对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发自内心的关切,对人民与土地的关系的审视,对历史情势下人性的揭示,可以说在这部作品中莫言把中国历史与现实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使作品产生于现实并能在现实中发挥着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