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甘肃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瓶颈及其解决策略

甘肃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瓶颈及其解决策略

来源:九壹网
第26卷第22期 2010年11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 roZ.26 No.22 Nov. 2010 甘肃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瓶颈及其解决策略 王福胜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以民勤为例,从甘肃省农业水资源的现状出发,评析制约甘肃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瓶颈,进而从科技 进步和制度建设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现状;瓶颈;策略 中图分类号:¥270 水是地球上生命繁衍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 存续和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母体要素。进人2O世纪 以来,人类对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导致了全球性的 水环境危机。由于科技水平整体落后,全国大部分 省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沿袭了粗放型增长方 式,导致水环境不断恶化。鉴于此,将以民勤为例, 从甘肃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制 约甘肃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瓶颈,进而从科技 进步和制度建设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解决 策略。 1 甘肃农业水资源现状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年均降水 302ram,年降水量区域分配不均衡,年际变化幅度较 大,受水汽来路和地势高低等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呈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六盘山一陇山区、陇南山 地、甘南高原、祁连山地区为丰水区,年平均降水量 在800~600mlTl之间;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区、兰州 以北地区为贫水区,年平均降水量在600~180ram 之间;以祁连山麓为界的河西走廊、北山山地及其他 荒漠地区为干涸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80ram。贫 水区和干涸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O%以上。水资 源总量不足,人为破坏严重,农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水 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单位耕地面积占有量都很小。 以最具代表性的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 流域最下游的民勤县为例,民勤是一个历史悠久的 古老灌区,是由石羊河下游的地面水和潜水长期发 育形成的我国荒漠区典型的沙漠绿洲,隶属甘肃省 武威市,其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 林沙漠。数千年来,民勤绿洲一直成为阻止两大沙 漠汇合的一个重要绿色屏障,在西北地理变化和稳 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间,由于石羊河上游 的垦区拦蓄引水,气候趋于干旱,绿洲已由过去的阻 沙天堑变为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水源变得稀 少并严重锐减。从现状农业供需水资源结构看,民 勤县每年净超采地下水的总量为4.288亿m 。而 民勤县又是农业经济占支柱,该县用水结构有几个 明显的特征:一是以农业和农村为主,接近90%;二 是农业用水又以小麦、玉米和蔬菜生产为主,占整个 农业生产用水的59.18%,其他特色作物只占 40.92%;三是农业用水方式以漫灌为主,而在一般 情况下,漫灌用水量是喷灌的3倍、是滴灌的10倍。 所以,科学技术革新和制度建设完善变革民勤农业 和农村用水方式是解决民勤乃至全省水资源问题的 关键所在。 2 制约甘肃农业水资源利用的瓶颈 2.1水资源总量不足 1993年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报告认为,区域人 均水资源量小于1700m 时将出现用水紧张现象, 少于1000m 时将面临缺水紧张现象,少于500m 则严重缺水。甘肃省是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组 合极不平衡的地区,全省每年都有100~ 133.4万hm 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旱。人均水资源量 为1150m ,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8,全国人均水平的 1/2,是人均水资源量的1/6,平均耕地水资源 量只有5 670m /hm ,约为全国平均耕地水资源量 的1/4,其中黄河流域水资源量最少,人均占有量只 有750m ,耕地平均水资源量仅为3 660m /hm 。仍 以民勤县为例,民勤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13mm,而 蒸发量却高达2 646mm,为降水量的24倍;平均人 境水量由20世纪5O年代的5.42亿m 降至近年的 0.6亿m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520m ,为全国水 平的1/5,全省的I/3,为世界水平的1/8。由此可 2 甘肃科技 第26卷 以看出,水资源总量不足,无法满足经济增长对用水 量的需求,是甘肃省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 主要问题。 需要,更是历史的进步,但是矛盾具有普遍性,每一 件事情或事物都有它值得商榷的部分,没有人可以 否定生产结构变化的历史功绩,但是这种历史的进 步客观上破坏了那种最原始,却又是最科学的资源 使用方式,这也是甘肃水资源、水环境被破坏的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 2.2农业用水的法规制度尚不健全 目前,甘肃省实施的《水法》、《甘肃省石羊河流 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度对规范农业用水和 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但是适应各区域和各流域特点的农业用水制度还不 3.1.3世界水环境变化趋势 世界水环境变化明显: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 完善,导致了水资源的利用不规范、分配不合理的现 象依然比较突出。特别是适应各区域具体经济模式 和发展水平的农业用水的收费制度不完善、针对不 同地区农业需求量的不同而进行的农业用水分配不 合理、水权责任不明晰、节水措施不具体等问题,在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3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全省多年来由于过度的垦殖和滥砍乱伐,使植 物所具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作用变 弱,地表侵蚀比较严重。时至今日,民勤已成为全国 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总 面积的94.5l%,同时它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 四大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干旱、荒漠 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民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 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水源流失,荒漠化趋 重,沙尘暴肆虐…… 2.4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民勤的水资源为严重的稀缺资源,但是大部分 从事工农业的为农民阶层,他们有局限性:前瞻性较 差、趋利性较强等决定他们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没 有、更是不愿使用短期成本较高的先进的用水设施 或用水方式。例如:民勤8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 产,但是用水方式基本上采用的是落后人工开挖泥 土水渠,使得将近20%的水源严重渗漏。 3甘肃水资源危机成因分析 3.1 外在原因 3.1.1地理原因 甘肃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北靠 内蒙、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 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 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km,南北宽 530km,太平洋湿润水汽难以抵达,降水量呈层级递 减趋势。 3.1.2生产结构的变化 生产结构的变化。这是历史的趋势,也是历史的 平面上升、水污染严重,气候变化异常且不稳定,自 然灾害严重,这些都是世界气候变化、水资源利用不 合理、生产生活结构变化趋势的影响下,世界水环境 变化趋势的表现。 3.1.4时代背景的影响 改革开放2o年是甘肃发展最快、最繁荣的时 期,同时也是甘肃生态、水资源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全国上下一条 心,经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却也忽视了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和预测,在这个时期不光是甘肃,全国很多地方在生 态环境的保护指导方面不够科学合理,甘肃水 资源锐减、水生态破坏和这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是有 莫大关系的。 3.2内在原因 3.2.1科技原因 1)节水科技水平落后,从业人员科技素养偏 低。甘肃省主要经济增长方式是以大量消耗资源、 能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工农 业整体节水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还存在 着较大的差距。同时,节水科技转化成果率也低,工 农业节水科技水平落后,导致生产生活中水资源利 用效率低下,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 2)科技创新能力弱,科研投人不足。全省科技 研究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是以技 术引进、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从 科技资源配置来看,科研与市场还没有完全实现有 效结合,计划在科研安排上仍然占主导地位。 许多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成 果多数仅限于实验室条件下。 3.2.2制度原因 I)产业不合理。科技进步使产业部门发 生变化,并形成新的产业组合,一方面促使一大批知 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型工业部门迅速崛起;另一方 面也破坏了地质环境,破坏了浅、中、深层地下水原 来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造成地下含水层疏干、 第22期 王福胜:甘肃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瓶颈及其解决策略 4.3修坝建库开发新水源 3 地表水系断流、水质污染等水环境问题。 2)土地制约农业水利科技的推广。改革 水资源总体上虽然呈衰减趋势,但部分山区河 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村基本 流还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应着眼于运用现代坝 工技术,开发境内水资源。 4。4建立全省农业科技节水体系 经营制度的核心。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 内容的农村经济制度安排下,农户作为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的微观经济主体,有限理性、追求自身效用的 最大化和一定程度的机会主义倾向自然成为其最基 现阶段农业仍是甘肃第一用水大户,发展高效 节水型农业应成为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 本的特征,因此,从本质上不可能带来农村生产方式 的根本性变革。 另外,当前土地方面:一是农民的土地承包 权不稳定;二是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缺陷,这都是制约 农业水利科技推广的瓶颈。 3)资源管理滞后。水资源管理是水 资源制度中的核心制度。甘肃省的水资源管理 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在流域管 理上“条块分割”,水资源所有权主体唯一、而水资 源使用权主体多元造成了水资源管理权、责、利界定 的复杂性;二是在功能管理上“部门分割”致使在具 体工作中出现科学规划难、同步建设难、统一调度 难、管理协调难。 4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分析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工程,需要从与水资源系统相关的各要素相互关系 之间找出最佳契合点,以综合的方法加以解决。甘 肃省水资源现状供给由于受到水资源数量、时空、环 境容量等因素的制约,决定了甘肃的经济发展不能 走高耗水、粗放经营的发展道路,而必须依靠科技进 步,走低耗水、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4.1 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是立足点 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节水技术的变革主要解决 供水能力的问题,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盎然的 能力。在甘肃省这个水资源相对贫乏地区,利用科 技进步提高工农业节水技术水平是解决当前水资源 供求失衡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节水技术的充分运 用也有赖于与之相关的各项法规制度的完善与创 新,包括:土地集约化制度建设、水权制度建设、科技 创新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系统建设,实现流域管理和 水务一体化管理。 4.2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非传统水源 在全省传统水资源可用总量不断减少的情况 下,运用现代科技开辟非传统水源,可以在很大程度 上弥补传统水资源的不足。 基本战略,一是通过雨水积蓄工程、渠道防渗工程、 低压管道工程、微喷滴灌工程四个方面来构建农业 工程节水体系;二是农艺节水,是指通过农田土壤调 控技术和作物生理技术节约用水,是节水农业 发展的潜力所在;三是生物节水,推广抗旱品种,改 变原有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方式,达到提高水分利用 效率和节水目的;四是加强科技管理,实施精确农业 灌溉。应在全省大型灌区、节水示范园区、水库等地 方尽快建立完善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 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等。 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系统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 水情及水库、河流、渠道的水位、流量以及抽水水泵 运行情况等技术参数,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和计算机 处理,实现科学配水。 5结语 总之,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 资源系统,涉及到人类社会科技、环境等各个方面。 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综合考虑与水资源有关 的诸系统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科技因素的决定性作 用,从系统藕合点选出最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参考文献: [1]姜文来,唐曲,雷波,等.水资源管理学导论[C].民勤 盆地生态用水量评价研究,2005. [2]联合国报告称:世界淡水资源匾乏[N].中国水利报, 2002—10—21(4). [3] 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 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2001. [4] 宋晓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1). [5]齐卫芳 河北省水资源开源节流潜力分析[J].南水北 调与水利科技,2002(2). [6]茶洪旺,熊冬良,汪茂泰.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 展[A].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