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28・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o2年第ll卷第2期 ・短篇报道・ 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脂肪瘤一例 冯 钢潘紫贞 苏 呜 李江波 患者,男性,51岁。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中上腹部 呈爆米花状,大小约7.0 cm×5.0 cm,CT值964.1 HU。囊性 隆起,无任何不适。以后逐渐胀大,扩大到整个腹部及左侧阴 肿块几乎占据整个腹部,大小约53 cm×34 cm×25 cm。向下 囊。无腹痛,大小便正常。 延伸到盆腔至左侧阴囊内。左侧结肠及小肠明显受压推移至 体检:发育正常,营养差,呈慢性病容。全身皮肤粘膜无 腹腔右侧,双肾受压向上移位至胸椎. z平面,腹腔内无腹 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高度膨隆,呈“蛙状腹”。 水征,无淋巴结肿大。 有轻压痛,腹部叩诊实音。左侧腹股沟及阴囊肿胀,触及肿 CT诊断意见:腹膜后巨大囊性肿瘤,考虑为畸胎瘤或脂 物,质软固定,无压痛,透光试验阴性。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 肪瘤,不排除脂肪肉瘤。剖腹探查:术中见肿物起源于左侧腹 神经反射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膜后间隙,约53 cm×34 cm×25 cm,呈脂肪样,边界清楚,可 B超:全腹兀尢实性均质性回声团块。肝、胆、脾无异常。 触及数个散在硬结。肿瘤将空肠、回肠、左侧结肠均推至腹腔 x光:心肺无异常。双膈抬高。腹部见散在钙化灶。 右侧,将双肾上推,左输尿管被推向右侧。肿物向下延伸至阴 CT:腹部见一巨大囊性肿块,囊壁菲薄,边界清楚。囊内 囊左侧,与睾丸无粘连,与小肠系膜及结肠粘连。小肠系膜见 见数条纤维间隔线及蜂窝状大小不等之囊状低密度影,CT 多枚肿大淋巴结。手术将肿物完整切除,重量l5 kg。 值一67.3~一94.0 HU。并见多枚较高密度结节影,大小约 术后病理诊断:腹膜后良性脂肪瘤,部分区域脂质性肉 4.0—5.0 cm,CT值约25~30 HU,及多枚散在钙化灶,最大 芽肿形成和纤维化及钙化,肠系膜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 图1 巨大囊状、蜂窝状低密度影,其内见多枚大少不等钙化灶及间隔线。囊状低密度CT值一87.4 HU,左侧结肠及小肠推压至腹 腔右侧 图2 巨大囊状影内见类圆形结节状软组织CT值25.4HU 图3 巨大囊状影内见爆米花状钙斑,大小约7.0cm× 5.0cm,其前方见等密度软组织影 讨 论 本例CT表现分析:①肿瘤巨大,直径超过20 cm达5O cm,重量l5 (图1);②肿块呈巨大多囊状低密度影,囊壁菲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比较罕见,其中绝大多数为恶性,良 薄,清晰。对周围脏器(肠腔、肾脏、肝脏)有明显推移、压迫, 性肿瘤很少见。由于位置深,临床症状少,当肿瘤长大到可触 表现为典型的腹膜后肿瘤现象(图2);③肿块内密度不均,显 及肿块或脏器受到压迫刺激时才产生症状就诊治疗。 示多种成份密度影:有低密度影、间隔线、软组织密度影、钙 良性脂肪瘤的主要成分为脂肪,CT表现为密度均匀的 化灶。其中圆形结节状软组织影及间隔线可能为病理所见的 负值低密度影,CT值一8O~一120HU,边界清楚。增强时无 脂质性肉芽肿和纤维化。大面积低密度负值影为脂肪成分 强化。 (图3);④多种成分中,主要成份为低密度负值的囊状影(脂 CT鉴别诊断主要与脂肪肉瘤、畸胎瘤相鉴别。脂肪肉瘤 肪),CT值一67~一94 HU。囊壁清晰,边界清楚对周围脏器 按组织分化程度和纤维组织、粘液组织成分不同而分为3 或间隙有明显推移而无侵袭征象。后者可能是良性脂肪瘤与 型:实体型、混合型,假囊肿型。有低密度脂肪和CT值常超过 其他腹膜后肿瘤相鉴别的主要依据。本例脂肪瘤的CT表现 20 HU的软组织影。肿块边界不清,对周围脏器或问隙有侵 中除有大面积的低密度负值影以外,还见有数枚钙化及较高 袭现象,可诊断为脂肪肉瘤。畸胎瘤:大多数为良性,由3个 密度的软组织结节影,与cT文献描述不十分相符。但脂肪瘤 胚层组织构成,兀尢较清晰的囊状影。囊壁可有蛋壳状钙化,内 的病理表现中提到:肿瘤较大的可有出血、坏死、液化及囊性 含骨、牙齿、软组织、液体、脂肪、毛发等多种成分。CT可显示 变或骨化,偶因血栓形成可引起机化、钙化及骨化。与本例 不同成分组织的密度,囊性部分为液性低密度影,CT值近似 CT表现相符。 如水。软组织和毛发表现为略高密度的软组织影,有时可见 (收稿:2002—02—15 修回:2002—03—13) 脂肪液性平面及毛发漂浮在脂液平面上称“漂浮征”。 作者单位:526060 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微创外科(冯钢);空军汉口医院CT室(潘紫贞);肇庆市卫校病理教研室(苏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