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2卷第10期 V0l_12 No.10 中医药导报 2006年l0月 0ctober.2006 Guiding Joureal of TCM 不良反应的中药剂型一降纤I号膏便应运而生。首 标比较,P>0.05 先,“单味中药超微饮片的前期研究表明,超微单味 3.5 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见 中药增加了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 ,依此 表3) 而提高了降纤I号膏中药物的疗效;其次,内病外治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是中医特色。外治大师吴师机说:外治之理,即内治 ( L, ±s) 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又强调:“虽治在 外,无殊治在内也”。肝位置表浅,血管丰富,又是肝 胆径行下次之处,经穴之所在,且有肝脏引经药柴胡 和以络通络的丝瓜络和路路通作向导,超微中药颗 粒便于携带,且外用可直达病所,从而达到提高疗效 注:与自身治疗前比较,‘P<0.O1;治疗后组间各指标比 减少副作用和使用方便的效果。 注:与自身治疗前比较,‘P<0.O1;两纽治疗后组间各指 较.P>0.05 4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机为毒、虚、瘀,湿热 疫毒残留难尽是启动因子和持续因素,正气虚弱是 内因,瘀血阻络是病理基础,久病人络、久病必虚、肝 病传脾,是必然的病理过程。降纤I号方紧扣肝硬 化病机,以辨病为主而组方,方中药物功效也得到了 现代药物研究证实,并在临床中取得满意疗效_4 J。 然而,由于肝硬化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治疗上常顾 此失彼。肝硬化患者由于久病正虚和肝病传脾,致 使胃肠功能低下,药物吸收差,久服容易出现反胃、 呕吐等现象,因而,提高中药疗效,使用方便和克服 参考文献: [1]陈瑞烈.联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总胆法酸在慢性 肝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27: 9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2002:150 [3]谷井文.何荣华等.降纤I号方治疗肝纤维化42例[J]. 湖南中医杂志,2004,(1):30 [4]蔡光先.微粉化对人参类药材有效成分的影响[J].中国 医药学报,2001,(6):26—28 (收稿日期:2006—07—17编辑:朱民) 重视中药安全性问题——研究中药注射液是重点 新华网北京10月l9日电(记者邹声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于文明19日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药 安全性历来比较重视。今后将在以往炮制减毒、复方配伍减毒、已知“有毒”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等研究已取得阶段成果 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尤其是对注射液等新剂型进行疗效、质量、安全相关技术研究,以确保群众用药安全。 于文明是在出席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举行的“药品安全科技行动”座谈会时 作上述表示的。 他说,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科技、文化、卫生、产业资源,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 了贡献,现在仍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于文明表示,此次“药品安全科技行动”设立“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安全问题科技行动”,目标就是在中医药理论 指导下,开展中药安全性技术研究特别是中药注射剂毒性评价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安全性评价技 术和方法,完善中药质量控制和合理用药标准,正确认识中药毒性、科学处理中药毒性。 于文明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药安全性历来比较重视,先后组织了矿物性中药(汞和砷等)和含重金属的中 成药(安宫牛黄丸等)安全性研究、含马兜铃酸中药(关木通、广防己及龙胆泻肝丸)安全性、“有毒中药”质量控制及有毒 成分限量研究等课题。“十五”期间又对中药安全性问题进行了 系统研究,初步建立了“有毒中药”数据库、中药不良反 ;应期刊文献数据库、古代相关文献数据 库、国外植物药不良反应相关文献与信息数据库等“有毒中药”和中药不良反应i l信息平台。 5 ; 于文明表示,此次启动的基于中医 药特点的中药安全性问题研究就是要在以往取得的阶段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i 0 5 3研究,尤其是对注射液等新剂型进行疗 效、质量、安全相关技术研究,以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一~~一………一0一…一………口‘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j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