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油画作品的审美倾向

浅析油画作品的审美倾向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油画作品的审美倾向

作者:邓冲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年第01期

摘 要:油画作品的审美体现了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参与的结果,通过作为媒介和桥梁的视觉图式来实现,审美经验和视觉本能决定了审美的结果和审美体验的过程,因此,图式的构建在油画作品审美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文以油画作品来讨论在图式构建与审美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国家形象为主题的油画创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油画;审美倾向;图式;视觉经验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3-0017-01

油画作品的视觉特性也可以理解为作品的视觉图式,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最直接途径。这些可以看作是主观因素的客观呈现,比如色彩对于欣赏者的心理感知和暗示取决于作品所具有的色彩倾向,色彩对欣赏者心理形成的心理反应和感受是人类共有的心理基础,除此之外个体的视觉经验在色彩的感受结果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作为审美体验过程的观者,审美心理的过程是一种本能反应与经验积累的共同作用结果。

观者感官的本能反应体现在对作品的色彩、空间结构以及作品内容的认知和感受上。一件优秀的油画作品能延长观者对对其审美的过程,让观者细细体味作品所具有的魅力。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将人的思想特征归结为:思想是倾向于个人的形式并明显是连续的,不断地变化而有性,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自我选择性。①欣赏者的审美活动不以作品本身的图式而受到,而从自身的角度去欣赏,对作品的图式进行多元的解读。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对于画中人物身份的不同猜测,会让观看者根据自身的视觉经验而得到不同的审美体验。

欣赏者的视觉经验是通过不断地主动和被动的视觉感受积累而形成的,主动地视觉经验与欣赏者以往的个体经验有关,而被动的则是通过外界的视觉经验获得。在观看《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作品时,通常的情况下应该是欣赏者对一幅作品进行自我惯常的审美体验时,是一种主动的。可在面对这样一幅百年来被称作名画时,先入为主的视觉经验早在欣赏这幅作品之前就已经形成,这是一种被动的。最终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大不相同的,在没有外部的视觉经验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可能对于一般欣赏者而言并没有那么多的审美体验。但是在有了外部经验后,审美体验的过程可能会延长,维度也会增加。

对于色彩的把握和其意义的延展性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维度,这与欣赏者的个人经验积累是一样的。“颜色是我们的大脑与宇宙的交汇之处”②,梅洛·庞帝这句话很形象的概括了人的心理对色彩的意义阐释,能指与所指的相互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艺术作品所解读上具有的多重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空间意识和作品内容的理解与色彩同理,是本能与经验的重新交汇。欣赏者的日常经验决定了自身的审美层次和方式,日常经验包含着生活和艺术经验。对作品内容比较熟悉甚至是亲身经历的欣赏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方式与不熟悉的或者是没有生活体验的欣赏者对作品的审美结果是有影响的。这里的空间可以理解为画面的三维和二维空间,还可以理解为创作主体的“在场”,既对创作物象的临场感受和体会,是一种作为抽象的空间而存在。前者是以视觉图式表达,后者是隐藏在作品的图式之中,并对最终图式的构建起到影响的作用。 油画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要顾及大众的审美水平和欣赏层次,通过艺术作品实现与欣赏者的视觉经验交流。油画作品的视觉图式能影响人们解读世界的能力,随着油画艺术在建国后快速的发展,西方艺术的进入后的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去思考国家形象的建设是艺术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欣赏者的审美层次的创作对国家形象构建是尤为重要的,既不能脱离大众的欣赏范围,也要凸显出油画作品的时代性特征。首先涉及到对西方油画艺术的学习和借鉴,即:“洋为中用”;再者,根据本土审美的结合,即“土洋结合”。最后在油画的创作上要考虑大众的审美层次,即“喜闻乐见”。建国后30年在艺术创作上的国家形象建设,是吸取了苏联的社会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在国家形象建设方面的长处,这一艺术模式在改革开放之后日渐式微,各种艺术思潮纷纷引入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多元,形成了多种油画审美意识和风格并存的局面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油画创作。

进入21世纪,油画技法的丰富和个人意识的表达日渐突出,艺术市场空前火爆,但是部分作品在国家形象建设方面的油画创作却失去了一些原本具有的活力和精髓。对照片和影像的过度依赖,使得油画艺术中那种打动人心的东西越来越少。而在图式的构建方面,影像的借用使得油画图式的空间透视依赖于影像,缺乏主题含义的指向性。最终使得图式的能指被削弱,导致所指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被阐释,进而使欣赏者无法顺利的“通过能指而呈现的所指在场”③。在当下的国家形象的构建问题上,要吸收的不仅仅是多元化的自由艺术探索理念,而且要有一套成熟的油画语言构建体系作为支撑,才能让当下的国家形象创作深入人心。 注释:

①威廉·詹姆斯,郭宾(译).心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29. ②梅洛·庞帝,杨大春(译).眼与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73.

③吴琼,杜予.形象的修辞:广告与当代社会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