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乒乓球教学的几个训练阶段的探索
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李 如 春
【摘要】乒乓球是球类运动中的小球类体育项目,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乒乓球的教学和训练,常见于社会乒乓球俱乐部的培训教学,受场地、指导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实践不多,教学具有一定的迷茫性。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和基层学生的特点,来偿试着探索一些乒乓球教学的方法和规律,将乒乓球的教学分为五个阶段性的分层教学来进行教学和训练。
【关键词】乒乓球 阶段 教学内容 评价标准 分流分层次
前言: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开展比较广泛的一项球类运动,被誉为“国球”。乒乓球的运动量可大可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身体条件的人都可以参加运动。乒乓球运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能力,改善人的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优良品质。
故其深受很多学生的喜爱和参与,而如何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和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呢?本人结合自己在实践教学训练中的一此经验和体会,来谈谈乒乓球教学训练中的五个阶段性的教学探索。
一、基础阶段即兴趣和球感的培养阶段
教学是由不会到会这样一个逐步掌握并能初步运用的过程,训练是由会到巩固、提高并熟练运用的过程。在乒乓球的教学训练的基础阶段,则注重于“引”为主,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球感”着手,采取寓教于玩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简单的“雏形”动作练习,培养学生对“玩”乒乓球的感觉,进而提出高一层的要求,并规范学生的基本动作。
该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1
1、原地颠球:以1分钟完成60次或连续击球40次以上为在标。 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及评价2、(1米)对墙击球:以连续击球30次以上为达标。 3、无台双人对颠(2米):每人回击5板以上为达标。 4、握拆方法、基本站位、准备姿势: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标准 5、徙拍正手攻球动作:以动作基本形成动力定型为宜。 6、击吊球:侧重以体验为主。 该阶段的教学特点:以学生的自主体验练习为主,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为辅,并注重在教学时有着固.定.的.教.学.程.序.,重在逐步体验和强化训练。
二、初级阶段即基本技术的教学训练阶段
在技术教学、战术教学和身体素质的练习时,应按照“学生—巩固—提高,再学习—再巩固—再提高”的教学程序进行。特别是一些基础的乒乓球技术,一定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动作,再上台练习,练习方法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渐进规律。再循序渐进的同时,还应注意突出重点。在教学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切实抓住主要矛盾,突破重点,推动全局。
在该阶段的乒乓球教学训练中,要以正手攻球为教学的重点来突破,不段地强化训练。反复讲解、反复练习、不断强化、逐步提高,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动力定型。从开始要求掌握动作轮廓、动作路线而后渐渐过渡到对技术细节的要求;从开始连续攻球几板,到渐渐地提出对攻球的规定次数和动作质量的要求。力求以点带面,为全面的乒乓球技术学习打下一个良好 的基础和开端。
该阶段的教学训练内容,主要有:
2
初级阶段教学内容及评价标准 8、左推右攻:连续攻球10组板以上为达标。 该阶段的教学训练特点:这个阶段也是乒乓球运动的入门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的采用集体讲解示范教学和逐一辅助指导陪练,学生以练习动作的正确性和练习连续累积次数为主。重在为建立大脑皮层的条件反射,建立动力定型的基本动作技能,因此,应采用多球的训练法。
三、中级阶段即提升技术的教学训练阶段
教学是训练工作的开始,训练又是教学工作的继续。在整个教学中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也必须随时时行必要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与改进。技术难度的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弧圈球技术的学习作为该阶段的重难点突破,教学时要注重强调体会“沉、引...、蹬、收....”这四个字的内涵,通过教学与练习,使学生体验乒乓球的摩擦和旋转的“魅力”。
该阶段的教学训练内容主要有: 教 学 1、正手对攻:双方互练,体验对攻的感觉和乐趣及节奏。 2、(前冲)加转弧圈:以完成动作为主,注重击球的质量,并可连5、发下旋球(发球技术②):以会发、稳定、下旋厉害为主。 6、正反手搓球:两人对搓5板以上为达标。 7、基本步法训练:学习单步、跳步、换步等步法。 3、正手攻球:连续攻球20个以上为达标。 4、反手攻球:连续攻球10个以上为达标。 2、推挡球:连续推挡20个以上为达标。 1、发平击球(发球技术①):以会发和稳定为主。 3
内 容 及 评 价 标 准 续计球。 3、快点快带技术:学习为主,可10板命中计成功率。 4、扭打技术:学习为主,可10板命中计成功率。 5、减力挡:学习为主,注重体验。 6、发上(侧)旋(发球技术③):注重发球质量(旋转强度,角度落点等)。 7、步法与攻球相结合练习:学习步法的实践运用,重在练习。 8、推侧扑:10板命中计成功率,以5板为达标。 该阶段教学特点:该阶段也是全面提高阶段,技术全面、难度加大,
在个别技术的训练中,不仅要求次数,同时要求击球的速度力量及角度。教师注重讲解示范的引导,学生间的陪练或“双练”技术较为突出。
四、高级阶段即强化训练的教学训练阶段
“ 运动员竞技能力总体结构中发展水平最高的局部叫特长,运动员所掌握的独特的克敌制胜,成功率很高的技。战术叫作绝招。优秀运动员在注意技术全面的同时,还必须特别注意发展个人的特长和绝招” (引自《乒乓球》)。基层的高中生在注重全面技术的巩固和提高的同时,也应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技术和个人“绝招”,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比赛水平。
该阶段教学训练的重点,在于(加转)弧圈球的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体验(加转)弧圈球的“重拳”杀伤力,可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通过练习搓中起板弧圈、侧身突击弧圈、反手提拉弧圈、反击弧圈球及砍式等特殊的发球技术等,来发现和培养学生自己的特长。
该阶段的教学训练内容,主要有: 高级 阶段 的教 学内 容及 1. 搓中过渡起板弧圈球:体验加转,可10板命中计成功率 2. 侧身突击(弧圈球):10板命中计成功率 3. 中远台对攻:体验弧圈和反功能力 4. 砍式发球等(发球技术④):注重质量和发球的隐蔽性 5. 反手(提拉)弧圈球:10板命中计成功率 4
评价 标准 6. 抖击球(抖发球):注重实践运用 该阶段的教学特点,以建立精细的动作技术为主,注重击球的质量,要求体现击球的突然性和杀伤力。教师以讲解和示范的引导感悟为主,学生以陪练为辅,注重“双练”。
五、“终极阶段”即战术训练和比赛的实践教学训练阶段。 比寒既是教学的方法,又是检查教学的阶段,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运用比赛法时,可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比赛方法。一般在训练期的前段,多以提高技术或弥补缺点为主;在训练期后段或赛前训练,应不断增加战术的训练的比例,并增加比赛的次数。
该阶段以各种比赛为主,以赛代练,强调技术动作在实践比赛中的应用,以求达到判断准确,合理运用,敢用用好的水平,并注重心理训练和意志的强化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团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及荣誉感。
其主要的训练内容有:
1. 基本战术训练:发球抢攻,搓中,推挡侧身攻,压反手调正手等 教学内容及评价标准 6. 友谊交流赛:认识自身的优势及不足之处
长期以来,多数教学习惯于传统教学法,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教学中采用“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吃不饱”和
5
2. 技术性比赛:一陪一攻,主动得分+2~+11 3. 挑战性比赛:争胜分赛,定时总分赛胜×球赛等 4. 选拨淘汰赛:目的在于选拨尖子参加比赛 5. 模拟适应性比赛:营造观赛比赛的氛围进行比赛
“吃不了”的矛盾问题,进而影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兴趣。由于受遗传、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及水平,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上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区别对待和分流分层次教学。
在乒乓球的教学训练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水平,以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为参考依据,通过对各项技术的达标评价,适时地分流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使学生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掌握情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优秀生”的拨出,为学校选拨运动员参加县、市比赛做好人选铺垫,最终培养学校乒乓球的锻炼氛围,营造学校体育文化的气息。
参考文献:
1. 蔡继玲 吴修文等编著《乒乓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9
2. 苏正仁编著《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5
3. 潘玲玲《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校
2000.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