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9期 S科技管理研究 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o8 No.9 文章编号:1000~7695(2008)09—0260—03 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研究 翁 鸣 ,刘宁杰 ,刘 存 (1.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广西南宁530003; 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均衡分析。 结果表明,对于同一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来说,合作信息化是比单独信息化更好的策略。基于此结论,针对中 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合理推进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也受到 了技术发展的深刻影响。由于网络的诞生,导致了网上交易 的出现和繁荣。信息化是企业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否则就 是将大量的市场份额拱手相让,放弃将企业做强做大的机会。 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通过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集成并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在生产、经营和 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全面改革工作流程和管理,消除信息 孤岛,增强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 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换言之,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 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 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 业的信息化是一个更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中小型企业普遍存 在资金短缺、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信息意识不足以及信息化 整体基础建设薄弱等困难 j。对于这一长期困扰企业界的难 题,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也有少量研究将企业信息 化与供应链管理结合起来讨论 J,但从总体来看,企业信 息化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深刻 供应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处于供应链下游 的分销商、代理商等企业,在开展信息化的时候不是进 行的,而是在综合考虑了供应链系统未来运作和系统内企业 现状的基础上,以统一的技术对供应链的成员企业实施信息 化。与在一个企业内部实施信息化相比,在供应链范围内实 施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和难点在于协调各参与企业的利益,使 它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参与态度。虽然供应链中的各企业形成 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但在合作过程中它们会极力维护自身利 益,因此,如果供应链中收益和成本的分配不合理,就会直 接给某些企业参与信息化合作的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从而 增大信息化失败的风险。为分析信息化合作给供应链中各企 业的收益造成的影响,进而建立适当的收益共享和成本分担 机制,本文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论构造如下的企业信息化完全 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J。 博弈参与人为供应链中的企业A和企业B,它们有着相 同的行动空间,该行动空间包含三个可能的行动:单独信息 化、合作信息化和不信息化。以v 、v 、和v,分别表示企业 在己方与对方进行合作信息化、己方进行单独信息化以及己 方不进行信息化时获得的收益;以13,和13 分别表示企业在 己方与对方进行合作信息化和己方进行单独信息化时付出的 投资;以 表示因协商产生的少量费用,由提出合作信息化 的一方承担,若双方均提出合作信息化则共同承担此费用。 此博弈的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供应链企业信息化博弈 企业B 的内在联系尚待挖掘。本文将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对中小企 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建立并求解博弈模型, 获得供应链系统内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博弈的均衡,并试图在 此基础上给出基于供应链来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对策。 1 供应链中中小企业信息化博弈分析 供应链指的是由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 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 原材料和零部件依次通过“链”中的每个企业逐步变成产品 交付到最终用户手中。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 单独信息化 信息化 一口2 企业A 单独 合作信息化 ,一 一f+v2 不信息化 一p2 ,tJ3 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 目标是要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 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 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 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htg Place),并使总成本最小 。显 然,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体现着整合思想的管理模式。 ,一p2+v2 一 信息化 一 一T 1】2,一 tI2 。 一号 一pl一号 一p2一T+”2, 3 不信 息化 U3,一p2 tJ2 ,一B2一T+U2 U3’ 1 合作 处于同一个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进行合作信息化有利于 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分担成本、分 散风险、获得规模优势、促进企业间技术融合、缩短信息化 周期的目的。本文提出的基于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是指处于 收稿日期:2007—12—24.修回日期:2008—04—01 当供应链中两个或多个企业联合起来进行信息化时,可 以实现技术资源互补、信息资源共享,减少单个企业的信息 化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组成一个联盟来跟信息系统 的软硬件厂商进行谈判,以较大的订购量来获得更为优惠的 价格,因此不妨假定B <13 。而且,合作信息化使得供应链 基金项目:广西财经学院科研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基于ERP平台的广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翁鸣等: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研究 261 中各个企业采用统一的技术交换数据,不容易产生丢失或阻 独信息化,合作信息化,单独信息化))。这个均衡导致的博 滞,保证了信息流的畅通。同时,企业对应部门的人员受到 弈结局就是两个企业均选择合作信息化,并且获得同样的净 相同的培训,对于传递过来的信息有着较为一致的理解,进 收益一 一 T +t, ,从博弈的结局上看与情形(1)是一样 一步降低了供应链系统运作中的沟通成本,有利于业务的正 二 常运营。所以假定10,>"U2是合理的。信息化之后的企业,其 的。 信息渠道更加广泛,市场机遇更多,即使企业选择的是单独 进行信息化,其收益也应该超过信息化之前,故而可以假定 2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 > 。综合起来就是10。>"u2>tJ3。此外,假定协商成本T足 由上述博弈分析可知,处于同一供应链中的企业由于有 够,J、,满足一母l一÷+v】> >一B2’卜1】2. 着业务上的紧密联系,为了便于以后日常业务的开展和降低 信息化成本,可以联合起来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当供应链 下面基于上述假定来分析这个博弈的均衡,分以下三种 中存在规模较大的企业时,中小企业可以在信息化建设上 情况来讨论。 “搭便车”,让大企业承担多一些成本;当供应链中均为中小 (1)一13t一号 > >一13:+ 企业时,它们也可以进行合作,分摊一些公共成本,避免不 必要的重复投资。基于这一思路,为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的信 这种情形意味着合作信息化有效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成 息化进程,本文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本,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企业选择不信息化的净收益小于选 (1)供应链内企业采用统一技术的信息系统,目的是降 择合作信息化的净收益,但要高于选择单独信息化的净收益。 低日后系统运作成本。 此时,博弈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合作信息化,合作信息化) 由不同的厂商开发的信息系统在主机、操作系统、数据 和(不信息化,不信息化)。显然第一个均衡导致的博弈结 库及外围设备等方面的结构都不尽相同,大量数据在这些异 局有着更好的系统效率,两个企业都获得更高的净收益,与 构的计算资源上进行运算、转换和传输时有可能丢失或出错, 第二个均衡导致的博弈结局相比是一个帕累托改进。事实上, 有时甚至无法进行数据的交换,这种情况下信息化给企业带 如果把这个完全信息静态的博弈模型转化成一个完全信息动 来的好处会大打折扣,整个供应链也未能达到最优状态。虽 态的博弈模型来考虑,让企业A先选择行动,而企业B在观 然采用诸如中间件之类的技术可以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协作 察到企业A的行动后才选择自己的行动,其它条件保持不 和转换,但此时数据需要穿越中间件层(即多进行了若干次 变,则该博弈存在唯一的一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合作 转换),增加了不必要的计算时间;而且这种方法需要增加 信息化(不信息化,合作信息化,不信息化))。这个均衡导 投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处于同一 致的博弈结局就是两个企业均选择合作信息化,并且获得同 供应链中的企业,在日常业务上往来频繁,它们之间的信息 样的净收益一B】一--g‘-+vI. 流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这些企业应该尽可能选择同一 厂商的信息系统产品,这对于信息化建设完成之后企业的业 (2)V3>一p-一号 >一13:+"u2 务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2)供应链内企业联合起来与信息系统厂商协商,获得 这种情形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太高,即使是合作信 息化的方式也不能使成本降到可接受的程度,企业选择不信 比较优惠的价格,降低信息化建设费用。 息化的净收益大于选择任意一种信息化方式的净收益,此时, 当供应链内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联盟跟信息系统厂 商进行谈判时,其讨价还价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增强。信息 博弈存在唯一的一个纳什均衡:(不信息化,不信息化)。对 于中小企业来说,这种情况并不是不可能出现的。面对越来 系统厂商为了获得大批量的订单,很有可能作出大的让利。 实际上,对于信息系统厂商来说,此时即使作出了让利,其 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追求短期收益, 真实收益未必就会减少,因为在帮助这些企业实施信息化的 以求得在竞争中生存下来而不被淘汰。虽然从长远看,实施 信息化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显著提高企业的绩效, 过程当中,信息系统厂商可以减少投入的成本,例如在人员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这需要企业在短期内投入大量的时间、 培训方面,就可以采取将各企业有关人员集中起来培训的方 资金和其它资源,对于经营规模小、资金匮缺的中小企业来 式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投入;并且信息系统厂商可以 说确实是勉为其难,将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最后可 以相对较为统一的模式为各个企业定制信息系统,在开发方 能连实施信息化项目本身所需要的资源都难以为继,从而导 面的成本也能够降低。所以不管是供应链企业联盟还是信息 致生产经营失败和信息化项目实施失败的双重风险。在这种 系统厂商,都可以从合作信息化中获益,实现“双赢”的结 情况下,整个供应链中每个企业的信息化都是不可能进行的。 果。 (3)充分了解行业、供应链和企业自身特点,规避信息 (3)一B一一号+ >一pz+ > 化建设风险。 这种情形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不高,且能较大幅度 尽管在一个供应链系统中,各企业采取合作信息化的方 提升企业的收益,企业选择不信息化的净收益小于选择任意 式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合作信息化也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有效的。在上述博弈分析中也指出了存在着不管采用哪一种 一种信息化的净收益,此时,博弈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单 独信息化,单独信息化)和(合作信息化,合作信息化)。 信息化方式成本都太高的可能性。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建 其中第二个均衡导致的博弈结局有着更好的系统效率,两个 设就是一种投资收益行为。从理论上看,它可以带来效益, 企业都获得更高的净收益,与第一个均衡导致的博弈结局相 然而,这种收益往往带有间接性、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比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如果再次将此博弈模型转化成类似于 而且因行业而异。应该认识到,在某些供应链中,信息化带 情况(1)中企业A和B先后行动的动态博弈模型,则该博 来的优势并不那么明显,企业在作出是否立即进行信息化的 弈存在唯一的一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合作信息化,(单 (下转第264页)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张喜爱等:浅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和对策 以防管理中的相互推诿。 3.5加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 推进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是根本,在一定程 度上,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及应用能力的高低是高校科研管 索、总结的过程,它没有完全相同的模式,各校需要根据科 研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本校实际进行设计,并紧紧依托高 校人才优势和智力资源,在管理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技术 上又充分体现管理思想,才能很好地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信 息化。 参考文献: [1]麦秀文.基于网络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初探[J].江苏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03(4):76—78. [2]陶辉.高校科研管理网络化初探[J].武汉科研学院学报, 2005(1I):146—147. [3]欧启忠,魏文展,李向红.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及其管理创新 [J].科研管理研究,2006(3):183—184. [4]潘琼.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刍议[J].科研管理研究, 2005(11):117—119. 理信息化能否落实的关键。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依赖 于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 型管理队伍,只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才能为科 研管理信息化提供长期支持,使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走向良性 循环。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 新的要求,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信息管理理论 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特性和管理信息化的新要求与新模 式,认真研究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科研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 转变思想观念,增强现代管理意识,提高管理理论素养,使 自己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并不断更新知识,运用 科学方法搞好信息管理,形成新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现代 化意识和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应积极 [5]李怀军.高校管理信息化与管理队伍建设探微[J]。扬州大学学 报(高教研究版),2004(3):30—32. 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和训练等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多种途 径尽快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提高信息分析和处 理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强化信息意识,增强信息敏锐性, 从而成为具有良好信息意识、较高信息道德修养、丰富信息 知识和较强信息管理能力的新型科研管理者。 总之,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 作者简介:张喜爱(1969一),男,汉族,甘肃省渭源县人,副处 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本文责编:陈夏) (上接第261页) 决策之前,需要深人分析所处的行业和供应链以及自身的特 点。如果短期效益不显著或长期风险过高,中小企业就不应 急于铺开信息化工作,不妨等待条件更为成熟的时候再进行。 企业必须始终以核心能力的效益提升为中心,定性与定量相 结合、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相结合、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 结合来对信息化项耳进行全面评价,从而合理规避投资风险, 的软硬件能够统一、融合,就可以大大降低供应链的运作成 本,在联合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还可以收益共享,风险 共担,且以联盟的形式增强与信息系统厂商谈判时的讨价还 价力,减少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信息化是解决其信息化难题的有效手段。 本文建立的博弈模型也说明了这一点。不过,企业所处行业 的供应链结构和规范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信息 确保获得最大的信息化投资效益。 (4)时刻注意协调参与合作信息化的企业的利益,使之 始终保持参与热情。 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企业在 此期间承受着较大的压力,随时面临着把时间和资源投入捕 捉市场机会、新产品开发等短期收益较高的项目上的诱惑, 尤其是对于从未应用过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供应 链中的大企业可以考虑以各种方式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支持, 例如大企业可以给予中小企业适当的金融支持,还可以向中 小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和管理 化项目实施的结果,企业在考虑信息化策略时,需要对所在 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从而规 避来自行业环境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毛翠云,刘建一.企业信息化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其管理障碍[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1):73—76. [2]崔建伟,刘继承.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导入策略研究[J].情 报科学,2005。23(4):503—507. [3]彭兴,杜跃平,曹铿,等.企业信息化与供应链管理[J].情 报杂志,2004(12):64—66. [4]陈春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J].情 报科学,2006,24(1):43—46,59. [5]陈国权.供应链管理[J].中国软科学,1999(10):101— 104. - 流程改造问题。即使供应链中不存在大企业,各中小企业也 可以在信息化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度难关,例如,采用共享 技术人员或科技资料等方式共同推进信息化;经营情况较好 的企业也可以给予其它企业较为优惠的合同,以减轻其资金 压力,待信息化完成后,后者同样给予前者优惠合同作为回 报。总之,形成联盟之后,只要各企业能够同舟共济,协调 好各方利益,那么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信息 化项目成功的概率也会上升。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翁鸣(1976一),男,汉族,广西南宁人,广西财经学院 3结束语 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的 信息化范围已经不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企业间信息的无阻碍 沟通和商务过程的协同是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实现的关键。 供应链中企业数量越多,各自使用的信息系统差别越大,越 不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如果供应链上多个企业的信息系统 讲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 链管理;刘宁杰(1965一),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财经学院 副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刘存(1973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一(本文责编: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