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综合练习题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综合练习题

来源:九壹网
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下列诗、成语或典故描述的场景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D) A.铁杵磨成针 B.木已成舟 C.司马光砸缸 D.火烧赤壁 2.我市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的核心目标,以保卫泉城的碧水蓝天为己任,通过一项项有力举措,推动了泉城的环境持续改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环境保护的...是(B)

A.多选择自行车或公交车出行 B.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将废纸和汽水瓶等回收利用 D.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基本保证。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D)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 B.不能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浓盐酸的气味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他人或自己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慢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4.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D) A.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达标,不允许排放 B.青少年不能通过喝碳酸饮料代替喝水 C.焙制糕点时,可用适量的碳酸氢钠作发酵粉 D.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可以就地焚烧去除虫卵 5.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A.微粒甲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B.微粒乙示意图第三层有2个电子 C.微粒丙为阳离子 D.微粒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6.把封闭在针管中的少量水加热,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有关水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D.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作物增产的重要途径 B.玻璃和玻璃钢中都还含有金属元素,属于金属材料 C.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D.霉变的食物中可能含有剧毒物质,不能食用

8.化学家通过化学反应开发出了很多物质,推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下列化学反应中,相关反应与反应类型标注均相符的是(C) A.电解法冶炼铝:2Al2O3

4Al+3O2↑化合反应

B.制备氢氧化钙:CaO+H2O====Ca(OH)2分解反应 C.生产水煤气:C+H2O

CO+H2置换反应

D.工业制烧碱:Na2CO3+Ca(OH)2====CaCO3↓+2NaOH氧化反应 9.下列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仅有物质变化,还会伴随能量变化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0.下列有关课本图表、数据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确定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直接查找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根据常见酸碱盐溶解性表,可以分析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当前,世界已经迈向了“低碳”时代,选择“低碳”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责任。济南市公交系统适应形势发展,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的双燃料公交车。下图为公交车燃料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C、D )

A.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改变 B.图示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2 D.图示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12.现有某纯净物X,将其配成无色溶液,取该溶液三等份,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中并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有关该物质X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C、D )

加入物质 稀硫酸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钠溶液 生成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实验现象 生成气体 A.物质X中可能含有钾元素 B.物质X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C.物质X可能是碳酸钠 D.物质X一定是化合物

1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如下表,不能完成提纯的是( B、C、D )

选项 A B C D 物质 H2 杂质 HCl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通过足量的AgNO3溶液,干燥 NaNO3溶液 Na2SO4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NaCl固体 Na2CO3 铁粉 Fe2O3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14.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一定量的MgSO4和CuSO4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 A.滤液M中一定存在Mg2+ B.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

C.滤渣N中一定含有单质铜,一定没有单质镁,可能含有单质铁 D.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15.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7.3%的稀盐酸300 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316 g。则下列相关计算中,正确的是( A、C、D )

A.氧化镁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6 g B.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为6.4 g C.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32.5 g D.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为21.3 g 非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16.(10分)(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从氢气、一氧化碳、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铜、硫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①一种金属:__Cu__。 ②一种氧化物:__CO__。

③一种碱:__Ca(OH)2(或NaOH)__。 ④一种酸:__H2SO4__。

(2)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针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我们应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防护。

①杀菌消毒,消灭新冠病毒。“84消毒液”是主要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的含氯消毒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化学式为 NaClO),反应的方程式为:NaClO+CO2+H2O====NaHCO3+HClO,次氯酸(HClO)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够将大

多数物质氧化,使其变性。次氯酸(H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_+1__。此消毒原理是利用了次氯酸的__化学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②自我隔离,切断传染路径。实践证明“延长假期,减少外出,在家隔离”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最有效办法。开辟森林防火隔离带是为了防止森林火灾扩大、蔓延的有效措施之一。属于__物理__(选填“物理”或“化学”)方法。

③做好防护,阻隔病毒入侵。抗击新冠状病毒期间,外出一定戴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一般有三层防护,内层为纺粘无纺布,中层为熔喷布,外层为纺粘拒水层。熔喷布是口罩最核心的材料,熔喷布主要以聚丙烯(C3H6)n为主要原料。聚丙烯是由许多丙烯分子连在一起、聚合成大分子后得到的。聚丙烯(C3H6)n属于__有机高分子__(选填“有机高分子”“金属”“复合”之一)材料,在聚丙烯(C3H6)n分子中,碳、氢两元素原子个数之比为__1∶2__(填写最简整数比),碳、氢两元素质量之比为__6∶1__(填写最简整数比)。

17.(10分)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1)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人们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制得高纯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

Si+2CO↑,该反应属于__置换__反应(选填“分

解”“化合”“置换”“复分解”之一)。

②制备过程中用到H2,在点燃或加热H2前,应该先进行的安全操作是__检验纯度__。

③物质A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形成一种常见的酸,写出步骤③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SiHCl3+H2

Si+3HCl__。

(2)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水不仅是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加强对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我国沿海和西部苦咸水地区淡水危机和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称为“海水淡化”。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主要分为蒸馏法(热法)和膜法两大类。

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有些溶质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①将少量加压后的右侧海水置于表面皿中,用酒精灯加热,水分蒸干后,可在表面皿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有固体物质析出__。

②下列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中,正确的是__B__(填选项)。 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③氨碱法制纯碱是先通过化学反应生成 NaHCO3和NH4Cl, NaHCO3结晶析出,再加热 NaHCO3,制得纯碱。根据 NaH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a.40 ℃时,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NaH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把30 ℃时NH4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 ℃后所得溶液是此温度下NH4Cl的__不饱和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c.20 ℃时,将30 g NaHCO3固体置于100 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此温度下 NaHCO3的__饱和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d.在50 ℃时将等质量的 NaHCO3和NH4Cl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20 ℃,__NH4Cl__(填化学式)析出晶体质量较多。

18.(10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备、干燥、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甲、乙两组同学欲用它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甲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现欲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ABH__。 ②反应装置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

2H2O+O2↑__。

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后,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的质量将__不变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无法判断”,下同),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__减小__。

(2)乙组同学用一氧化碳(含有少量水蒸气)来还原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设计的仪器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B→D→C→F

(Fe2O3+3CO2Fe+3CO2;Fe3O4+4CO3Fe+4CO2)

①装置B的作用是__去除水蒸气__,装置F的作用是__尾气处理,防止空气污染__。

②写出C中的一项明显实验现象__变浑浊__。

③乙组同学按照上述的仪器连接顺序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D中固体的质量为a g,装置C中的质量增加b g,则反应前原固体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11a∶4b__(计算结果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19.(10分)证据推理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已知某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含有Na2SO4和Na2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种溶液B,其中的溶质可能是CuCl2和NH4Cl或两者之一。

按图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C的化学式为__CO2__,沉淀F的颜色为__蓝色__。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Na2CO3+2HCl

2NaCl+H2O+CO2↑__。

(3)取少量溶液G蒸发结晶,所得的固体为__NaCl__(填写化学式)。 (4)由上述实验可分析出溶液A的组成为__Na2SO4和Na2CO3__。

(5)由上述实验可分析出溶液B的组成为__CuCl2__。

20.(10分)金属制品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广泛。 (1)①铜质的器皿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会长出一层绿色的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有人认为铜的锈蚀只是铜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其组成,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元素是__C__(填元素符号),而空气中能大量提供这种元素的物质是__CO2__(填写化学式)。

②钢铁是应用最普遍的金属材料,请写出一条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__喷漆涂油 (合理即可)__。

(2)某小组的同学利用单质铜来进行实验,其设计步骤如下: 步骤一:称取6.4 g铜粉在氧气中充分加热。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的固体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得到CuSO4蓝色溶液。 步骤三:向步骤二所得的CuSO4溶液中逐滴滴加1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①步骤一中明显的现象是__红色固体变为黑色__(写一条即可)。

②当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80 g时(即A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为__8__g。

③试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求A点时所得Cu(OH)2沉淀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 g)。

解:设 Cu(OH)2 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2 分) 80 98 8 g x (1 分) 80/8 g=98/x (1 分) x=9.8 g (1 分)

答:A点时所得Cu(OH)2沉淀的质量为9.8 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