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精诚照太清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讲解的是鉴真纪念堂景区。 各位游客:现在我陪同大家来到了鉴真纪念堂景区。
这是一座仿唐风格的院落,首先大家看到的是鉴真纪念碑,汉白玉卧碑正面为郭沫若题写的“鉴真大和尚”,背面是赵朴初书写的铭文,步入院落四周是围廊,院中立一座石灯一长明灯,它的火种是从日本奈良传来,也可以像征鉴真和尚精神的薪火相传,院落正北即为鉴真纪念堂,它是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先生的杰作。它建于石台之上,红柱托顶,简练大气的唐式斗拱上为单檐庑殿屋顶,窗棱也是仿唐立棱,虽为近代之作但鉴真那个时代的风貌便一览无余。
进入室内首先便是鉴真和尚,干漆夹纻坐像,原作存于日本奈良,为日本国宝,每年只向公众展示三天,是难得一睹的珍贵文物。一九八O年鉴真原夹纻像被送回中国“探亲”并在大明寺供奉,为了永久纪念这位大师,扬州漆作工艺美术家用传统工艺逼真地仿制了这坐被称为“日本国宝”的干漆夹纻像陈列于此。这座漆像鉴真大师结跏趺坐,身披袈裟,蒙目闭合,面露微笑,表现出得道高僧平和出静的大彻大悟,表现出传播先进大唐文化,造福东瀛为已任的功德。
坐像两侧复制了东渡的木船,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照片模型及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的介绍。
鉴真大和尚,唐时扬州人,14岁出家,精心修研佛法终成为博学多闻,建树甚多的一代高僧,为了弘扬佛法,宣扬盛唐文化,他立志东渡日本,五次失败,以至双目失明,但鉴真和尚,毫不灰心,在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险,终于在第六次成功,将佛教之光洒向扶桑。将中国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印刷、建筑等文化传到日本,对日本佛学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被日本追为“日本医学之祖”、“日本建筑之父”、“日本文化的恩人”。大师在76岁时圆寂,他的弟子以遗容拓出脸膜,用干漆夹纻之工艺,为后世留下了这尊形神兼备的鉴真造像。
鉴真六次东渡,表现了他为人传道的一片精诚。为传播佛法和中华文化,他不顾海涛凶险,疾病饥饿,世俗偏见,矢志不渝,六次扬帆,六次挺进,六次抗争,终达目的智勇、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
鉴真六次东渡,表现了他“普渡众生”,众善奉行的高尚境界。他用佛法,
他用先进文化,在日本播撒,为日本佛教,文化的进步立下不朽功劳。十年弘法,十年传业,十年创新,中华文明之花终在日本生根发芽。
鉴真大师目盲心不盲,面对大师的塑像,不由使我们想起郭沫若先生对鉴真的赞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伟大不屈的鉴真精神,鉴真精神若天上一轮明月,永远挥洒着睿智的清晖。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