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郑州都市区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作者:汪来喜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01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群发展进入新阶段,郑州都市区与周边城市也同样在快速融合发展,尤其需要加强对其融合发展的必要性进行研究。从城市群演化规律、中原城市群阶段性特征、新型城镇化要求和推进供给侧改革等四个方面,研究郑州都市区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郑州都市区;融合发展;中原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113-02 一、从城市群演化规律看郑州都市区有必要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越来越多的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城市群”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在由众多城市构成的城市集合体中,不仅有大城市、特大城市或“都市区”形态的地域增长极,也有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其他城市,以及共同组成的“中心—外围”圈层。基于互补性、移动性和各种中介机会,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功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要素资源是相互流动、相互叠加的,并在演进中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多极网络化结构,形成内在的垂直和横向经济社会联系、发达的共享基础设施网络和跨行政区的统筹治理体系。因此,融合发展是城市群及不同等级城市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必然规律。就国内看,无论是沿海地区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还是中部地区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近年来中心城市或都市区与周边城市的一体化融合态势愈加明显,并从中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处于发育阶段的中原城市群,也应遵从这样的基本规律,不论是作为增长极的郑州都市区,还是处于周边的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和济源等外围城市,城市群各个成员的提升与发展离不开对接和互补。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和融合发展,郑州都市区才能够集聚更多的优质资源、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周边城市才能够更好地彰显特色、更好地形成比较优势,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整体效能才能够得到充分提升。
二、从中原城市群阶段性特征看郑州都市区有必要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有关研究表明,随着河南省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特别是随着郑州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及郑汴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等级已经由序列分布转为首位分布,即从曾经的郑州、洛阳“双中心”结构,演变为当前以郑州都市区为核心的“单中心”结构。从全国角度看,郑州的区位交通、综合物流、市场辐射、特色产业优势和作为中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来越凸显。为了进一步提升郑州市在国家发展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增强中原城市群影响力,未来一个阶段,郑州须高起点实施国际商都发展战略,突出“枢纽建设、产业体系、城市环境”三大核心任务,重点强化国际物流、综合商贸、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国际化城市等战略支撑,巩固提升全国交通枢纽地位,积极构建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国家现代物流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创新中心,努力实现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进程中,不仅需要坚持优化郑州都市区内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统筹推进主城区有机更新、航空城综合开发、新城区有序拓展和外围组团建设,构建通勤高效、功能互补、生态隔离的现代都市区空间布局,强化增长极功能,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还必须打破行政边界壁垒制约,积极推进都市区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对接,开门建设都市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生产力优化配置,打造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组合型大都市区,形成中心带动周边、周边支撑中心的互促互进发展局面,是顺应、推进郑州国际商都建设的基本途径。
三、从新型城镇化要求看郑州都市区有必要加快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到城乡统筹、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取向从原先的“速度优先”转变为“质量优先”;首要任务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发展格局是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支撑条件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同时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就河南省现实条件看,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新取向、新要求,仅依靠某一个城市、甚至仅依靠一个郑州都市区是不可能实现的。特别是在城乡统筹、产业布局、人口就业、社会治理、生态支撑、传承和创新中原文化方面,必须坚持都市区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对接,通过合理分工、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来实现。
四、从推进供给侧改革看郑州都市区有必要加快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也是破解我省区域经济结构性、素质性、性深层次矛盾的根本手段。长期以来,包括省会郑州在内的中原城市群,一直存在着产业结构粗放、产业层次偏低、产业同构严重,以及创新能力薄弱、公共供给不能满足需要和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长期依赖以初级要素投入为主的传统增长机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以邻为壑,未能实现良性互动与优势互补,导致要素供给不足与资源浪费、利用率不高并存,投资过度与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递减并存,人口市民化程度低与人口局部过度集中、“城市病”严重并存。对此,必须加强系统设计和统筹规划,在积极实施其他各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的同时,把加快郑州都市区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作为河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区域协调、管控和引导,铲除阻碍城市间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障碍,降低城市间活动的交易成本,解决供需错配与空间错配并存的矛盾,优化生产力布局结构,在区域融合中提升传统动力,集聚新动能,提高供给质量,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彭波,毛磊.我城镇化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2012年达52.57%[N].人民日报,2013-06-27.
[2] 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
[3] 梅志雄,徐颂军,欧阳军,等.近二十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2012,(6):694-701.
[4] 朱江丽,李子联.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75-82.
[5] 李磊,张贵祥.京津冀城市群内城市发展质量[J].经济地理,2015,(5):61-.. [6]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化Logistic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其空间解释对Northam 曲线的修正与发展[J].经济地理,2015,(6):817-822. [责任编辑 吴明宇]